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72章 种家军之变

大宋将门 第872章 种家军之变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永远体会不到战乱的痛苦,尤其是小国,更是艰难无比……渤海需要抵御北边的契丹,又要出兵,支援倭国。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损失了超过一万人,虽然在几个参战国当中,渤海损失最少,但谁让他们的底子最薄,最经不起折腾。

原来的老兵损失了一半,在北线要安排三万人对付契丹,又要抽调民夫,增加水师……整个渤海国内,男丁几乎掏空了。

到了春耕的时候,地里都是大脚的女人,驱赶着牲口,耕田翻地。

也幸亏北方的婆娘身体强壮,和男人差不多,要是江南娇小的女子,三寸金莲,别说耕田了,光是在地里来回走几趟,就要昏过去了。

毫不夸张说,渤海国最值钱的就是男人。

只要不缺手脚,就有一大帮女人盯着,那目光,跟狼也差不多了。

折家军的汉子登陆渤海国之后,立刻就得到了田地,还有女人倒贴,还不止一个!

这帮家伙只觉得到了天堂,别提多美了。

大熊当了十几年的渤海王,也早就不是土鳖了,颇有些王者的味道。他一身的肥肉,腿还有点跛,却精明过人。

战斗之中,大熊尽量抽调女真人和契丹人,让他们去送死,当炮灰,削弱威胁。别人也不是傻瓜,渤海国已经出现了动荡的危险,折家军的到来,让大熊抓到了救命稻草。

他亲自看望士兵,给予最好的待遇。

不说别的,光是睡的棉被就是蓬松的柞蚕丝的,在大宋,哪怕腰缠万贯,都享受不起,这些折家军是非常满意,当即就有2000人,暂时投靠渤海,组成了外籍军团。

而外籍军团的负责人,就是折克柔的兄弟折克行。

其实最初折克行也是反对裁军,反对放弃府州的,但是没有法子,哥哥铁了心,他也无可奈何,但是到了渤海之后,

折克行的态度立刻改变了。

渤海国位于辽东半岛,东边是高丽和倭国,西边是大宋的幽州河北等地,向北,是广阔的辽东。

不但是最好的用兵之地,而且物产丰富。

有质量超过桑蚕的柞蚕,有煤炭,有木材,沿海还有螃蟹、海参、黄花鱼……简直是天赐的福地。

如果折家能在渤海站稳脚跟,开枝散叶,绝对比府州强多了。

刚到渤海没有一个月,折克行就听说有个叫周峰的独眼配军发了财。

这小子抓着过年的时机,买了十船海货给大宋,赚了上万贯,他又包下了一千多亩山林,全都种的是柞树,明年就能大卖蚕丝,听说已经和国内的商人签好了合同,坐地收钱,真是够厉害的。

折家的人也不能落后,圈地圈地,种田种田,打仗打仗……大家都忙活得热火朝廷,不甘落后,全然忘了背井离乡之苦。

折克柔频频得到好消息,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心中还有点小得意。

这次折家裁军,分田,向外迁移,看起来特别突然,王洛湘烧了名单,折家的效用就立刻响应,快得不像话,那些老顽固想阻拦也阻拦不了,只能认命。

但实际上,能这么容易吗?

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了,世代私兵,岂是说撼动就撼动的?

能这么顺利,真正的功臣是折克柔,他曾经在皇家学院读书,和王宁泽是好朋友,也在欧阳修的门下听课。

表面看起来,折克柔是领兵将领,但骨子里,他是个新派的武人。

家族私兵的模式根本不可能长久,晚改革不如早改革,长痛不如短痛……有了这个看法之后,折克柔不断派遣家族子弟,进入武学上课,又主动引进外面的报纸,改变效用士的观念。

若是没有这些提前功课,怎么会外面分田,折家的效用就立刻瓦解?

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折家军早就崩溃了。

折克柔这是玩了一手漂亮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没有这样的心机,又岂能坐稳折家之主的位置,又岂能攀上王家的女儿……

只是折家裁军了,王家裁军了,传统的三大将门,就剩下一个种家了。

种诂、种谔、种诊,这三兄弟面对着艰难的抉择,他们的情况比起折家还要糟糕。

“两位兄长,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我看只有主动裁军,这一条路了!”种诊思量着说道。

种诂和种谔也知道兄弟所言不虚,但问题是他们的情况和王家、折家都不同。

“西凉王蓄养效用士不过十多年而已,他们家控制并不严密,效用也不全是私兵,多一半都在替朝廷戍边,而且王家也没有那么复杂的关系……说裁就裁了,而且西凉王也有办法,往西域安排,往渤海安排,还有禁军,还有那么多的产业,回旋余地太多了,我们比不来的!”种诂叹息。

种谔也道:“我们连折家都比不了,折家虽然是鲜卑后裔,但是居住府州,已经几百年,他们和契丹打过,和西夏打过,多年来,是铁板一块,只要上面狠下了心,也就裁掉了,而且还有西凉王的协助,那就更容易了。”

说到了种家,三兄弟都有些为难。

老爷子种世衡创立了种家军,传到现在,也有几十年了。

种家军从一开始,就包括了不少党项人。

李元昊的造反,并不是所有党项人都支持的,甚至有很多人,加入大宋一边,和西夏征战,屡立战功。

种家一直在平衡蕃汉两股力量,做得很辛苦。

所以从外面看,都是种家军,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要复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横山之战,种家军是随着两个钦差出兵的……很显然,种家和王宁安的关系并不是亲密无间,他们中间有裂痕,或者说是俞亮情节吧!

我们种家发达的比你们早,实力也不弱,凭什么王家呼风唤雨,我们就不行!

正因为小小的心结,制约了种家的发展。还有,在横山之战以后,种家收编了许多党项武士,光是山跋子就有三千多人,成为种家手里的王牌。

……

现在要裁军,要分田,怎么裁?怎么分?

显然,种家军的汉人,肯定主张田都归他们,党项人本来就是招抚的蕃兵,凭什么分田?可党项人也能同意啊,他们替大宋打仗,出生入死,有了好事情,凭什么不分给他们!

党项人又只会放牧,他们肯定想要更多的牧场,光是如何划分,就会让人脑袋炸了;这还不算完,因为以种家在延安府等地的土地,最多能安置10万人,还有10万人,需要朝廷帮忙处理。

折家军因为汉化足够,和汉人几乎没有区别,人数又少,安置起来容易,送到渤海国,也没有问题。

可种家手上的党项兵怎么办?

朝廷不可能信任他们,而且他们也不信任朝廷,要是把他们外调,立刻就会造反作乱!

“尾大不掉啊!”

种诂脸色难堪,“别说外调了,就算分田,朝廷都不能答应,最多是给点钱,直接遣散。”

“那怎么成?”

种诊立刻摇头,“大哥,要是那么一来,咱们手下的效用……还,还不跑到西夏去啊!到时候,咱们,咱们说不清了!”

“谁说不是啊!”

这三兄弟,怎么商量,都拿不出办法。

种诊思量再三,才说道:“咱们情况特殊,我看还是要去找西凉王,让他帮忙拿个主意。”

种谔却不同意,“三弟,这时候去找西凉王,不等于把刀塞给了他,咱们可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了。”

“二哥,那你还有别的主意吗?现在文官可都动起来了,折家也裁了,咱们不裁,光是言官就能把咱们撕碎了……这刀子宁可交给西凉王,也别落到文官手里啊!”

种家历来和文官不和,当年种世衡死了,种诂就差点没有继承老爹的位置,他们是心有余悸。

沉默了好半晌,种诂才缓缓道:“老三说的有道理,就让老三去拜会王爷吧!不管怎么说,王爷还是个大局为重的人,他不会太过难为我们!”

大哥做了决定,种诊立刻动身。

只是种家兄弟忽略了一件事情,消息传得速度永远比人快,还没等种诊见到王宁安,种家军内部就流言四起。

有人兴奋着想要土地,跑到田里,自己就擅自划界。

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只要是耕种十年以上,佃户直接变地主,许多汉人效用士都倍感鼓舞。

但与此同时,那些党项的效用,却人心惶惶,乱成了一团。

有人说他们和汉人一样,也能分到田地;有人说你可拉倒吧,怎么可能一样,就算给你田,你会耕种吗?

有人嚷嚷着要牧场,可牧场有限,而且养殖绵羊,出售羊毛,那么赚钱,怎么能把好处让给外人?

就在一团乱麻的时候,另一种更险恶的流言出现了,他们说朝廷要解散种家军,但是担心党项人会造反,或者投奔西夏,因此他们决定要坑杀所有党项士兵。

甚至有人还传说,他们看到了山谷里挖了大坑,就是用来埋人的。种种流言,匪夷所思,但是却越传越邪乎,等到种诂和种谔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有一队党项骑兵,半夜偷着离开了种家军,向北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