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28章 大宋是个怪物

大宋将门 第828章 大宋是个怪物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狗牙儿都能听到的消息,当然不算什么秘密。

事实上从王宁安刚刚入主政事堂,就下令去调查摸底,他要推动商品农业,提供更多的物产,首要面对的就是粮食问题。

如果粮食不够,生产再多的蔬菜和畜产品都没有意义。

更何况无论养殖猪羊,都需要饲料的,五斤粮转化一斤肉,几乎是铁律,没有充足的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真正掌舵大宋之后,王宁安才深深体会到,很多事情,真的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果哪位还觉得弄出了蒸汽机,弄出了纺织机,就能开启工业化,就能横扫世界,那么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什么是工业化,简言之就是资本和技术不断增密,排斥劳动的一个过程,说穿了就是用机器代替人力,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不断增加出产,提高效率。

问题是机器能代替人,可机器也会老化啊,也会折旧啊,因此人们不断增加投资,去喂养工业体系,说穿了,这就是个吞金的巨兽。

只有养到了一定程度,工业才可能反补农业。

在这之前,工业巨兽都会毫不犹豫地吸收各种物资,城乡差异,农村贫穷,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偏偏在生产力还很低的情况下,农民没有多少剩余,根本架不住吸星**。

大宋的农民算是很能干了,但是一个丁壮,最多只能养活三个人。

一家五口,两个男丁,一年下来,能拿出来出售的粮食,只够一两个人吃的,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如果赶上了天灾,就比如这一次,从庆历以来,整个气温是不断下降的,但是偏偏嘉佑七年冬天,就是个暖冬。

降水又少,天气干旱,如果不出意外,肯定还有蝗灾。

司马光早就让户部派员研究,农学院和户部一起送上了报告,按照他们的预估,永兴军路,秦凤路,河北东西路,还有京畿,几乎整个北方,粮食产量都会下降。

至少两成,甚至某些地区,会突破五成。

如果出现了大规模蝗灾,绝收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地区,一共住着四千万人,不管怎么保守估计,灾害至少会波及一千万人,会有三四百万人缺少粮食,需要救济。

结果送上了,连司马光都傻眼了。

他忧心忡忡,“师父,就算让灾民喝粥,三四百万人,也要弄到500万贯粮食。但实际上需要的数字,远远多于这个,就算有一千万石,也不多!”

王宁安知道他的意思,“你是担心地方官府会贪墨节流,会有人囤积居奇?”

“不止如此,因为我们最近发展城市发展太狠了。现在整个北方,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三成,个别地方达到了四成还多。城市人口密集,购买力超强。如果粮食不足,城市就会不断提高价格,从农村疯狂吸收粮食。到时候呈现在农村百姓面前的就是他们一面饿肚子,一面却有人把粮食收走,都送给了城市。民怨沸腾,万一有人挑动,就不可收拾了。”

王宁安深吸口气,“所以我们不但要救济灾民,还要稳定城市粮价,随时随地,打击投机行为,只有如此,才能保住大局。”

“嗯!”

司马光的脸色很难看,“师父,还有件事,我要提醒你,债市和股市建立了,去年又有人出了新的玩法。以往的商人们会互相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按照一定的价格,交割某些商品。这本是商人之间的信用承诺,可后来有人发现,交割的时间,商品的价钱和现在会出现落差,有可能高,有可能低,这里面有有利可图。”

“所以就出现了期货!”

王宁安脑袋都大了,这些现代化的玩意啊,可别真的以为有多好,拿到古代,就能顺风顺水,无往而不利。

事实上,太超前的东西,往往会产生反作用。

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就是超前的上层建筑,反而会对经济基础产生不好的影响,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

期货出来了,天气干旱,而且是大面积的干旱,一定会有人预判粮食不足,进而炒高粮食价格。

粮价飙升,不管朝廷怎么想办法,都会有人囤积居奇,又会火上浇油。

能怎么办?

捏死期货吗?

下令封禁吗?

或许这是最容易的办法。

可是这么好的一个发明,就给提前扼杀了?

下得去手吗?

在这一刻,王宁安突然想通了,后世太多批评儒家的论调,当然王宁安也看不惯儒家,更看不顾理学。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相对保守的选择,对待新事物恐惧的态度,追求稳定,追求不变,不能说有道理,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掌控一艘庞大的海船,容不得半点失误,不然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哪怕王宁安身为穿越者,面对这个局面,也有些力不从心。

“君实,你们现在有什么应对的方法?”

“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是尽可能筹粮,尤其是从南方调运粮食,填补地方的常平仓,以备不时之需。只是这些年来,江南种植棉花和桑树的越来越多,好些鱼米之乡不断不产粮食了,还要从外面调拨。因此江南拿不出多少粮食,只能靠着荆湖和巴蜀。另外岭南和交趾,这些年也压榨的差不多了,我估计,最多能筹措300万石,再多就不可能了,考虑到路上的消耗,能排上用场的,不会超过150万石。”

“第二个方面,就是组织百姓抗灾,挖深水井,派人监控,一旦出现蝗灾的苗头,趁着蝗虫还没起飞,立刻扑杀,尽量保住产量。”

“至于第三个方面,那就是限制城市哄抬粮价,要制定最低和最高的价格,必要的时候,关停期货市场。”

……

司马光滔滔不断,讲了很多内容。

王宁安知道徒弟的本事,更何况这些也不光是司马光一个人的意见,还有那么多的专业官僚,他们集体的智慧。

很显然,普通的手段都想到了,王宁安也不会比他们更高明。

“说吧,还有多大的缺口?”

司马光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他很喜欢在王宁安手下办事,师父总是有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实际上,以他们的才智,完全可以做到七八分,所差的不过是一点而已,偏偏这一点就能要命!

而王宁安就是那个神来之笔!

“我们算过了,全力筹措,各种手段都用上,能挤出350万石到400万石,如果小心一些,其实能挺过来的。”

这话王宁安信,毕竟风风雨雨,大宋已经走过了一百来年,他们曾经面对的问题,不会比这一次轻松多少,如果这些人杰那么菜,大宋早就亡国有日了。

司马光提出来问题,也是因为王宁安的折腾,让大宋的城市化提高更多,各种先进的金融工具出现,货币增发,使得一些人手里的资本暴涨。

不要以为这是个好事情。

资本代表购买力,也是一种左右社会的权力。

掌握资本的人为了利益,可以带来进步,也会带来毁灭,千万马虎不得。

王宁安沉思一阵,然后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保住大宋的繁荣和安定,还要稳步发展,就必须额外拿到500到600万贯粮食,有这些粮食打底儿,我们才能轻松渡过荒年!”

司马光用力点头,“师父说的太对了,这事情只有师父能办,弟子相信师父。”

“唉,我也不知道你们是我师父,还是我是你们师父了?哪有难办的事情推给师父的道理?你们还懂不懂尊老爱幼?”

司马光呵呵一笑,“师父,貌似你没有弟子老,又比皇上大十几岁……所以啊,尊老爱幼,正应该师父辛苦一点才是!”

王宁安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的,这帮兔崽子,越来越大胆了。

“快滚吧,懒得看到你!”

司马光连忙起身,往外面走,当他到了门口的时候,王宁安的声音悠悠传来,“粮食的事情我会想办法,只多不少……你给我好好盯着下面,谁敢发国难财,就砍了他的脑袋,不要客气。”

“是!”

司马光回答,拖着长音,难掩喜悦。

师父就是师父,果然有办法!

司马光兴匆匆下去布置了,王宁安也在筹划着从哪里弄来粮食。

……

就在他们师徒谈论的同时,在西京的一座院子里,两个披着藏青色袍子的老者养望天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正是霍山座下的智慧长老,还有穆萨维。

“根据我们的人观察,推算天文,大宋今年会发生旱灾,而且是很严重的旱灾,会波及上千万人。”穆萨维躬身说道。

智慧长老微微一笑,“这没有什么稀奇,只要在这里过了冬天,就能清楚,当冬天不再寒冷,夏天就会酝酿灾祸!天神是公平的,赐予了中原最好的条件,给予了无与伦比的繁荣,本就是个错误。神要收回恩泽,要降临灾祸了!”

这两个人,一直在暗中观察大宋,他们最初以为皇帝驾崩,就会出现大乱,谁知道一切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皇帝的儿子顺利继位,朝廷的宰执重臣,依旧勤勤恳恳,辅佐新君,丝毫没有慌乱。整个帝国迅速从悲哀中恢复过来,继续快步向前……他们都要绝望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物啊?

一位做了42年的皇帝驾崩了,竟安然无恙,老天啊,还有更荒唐的事情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