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0章 老包的指点(求收藏票票)

大宋将门 第80章 老包的指点(求收藏票票)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杨九妹经历的风霜不少,却没有遇到过如此棘手的事情。杨家部曲被大名府的官兵拿下,准备处斩。

她去求见当地的官员,人家根本不搭理她,逼得没办法,就去找贾昌朝。此老是真宗年间的进士,在庆历三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和范仲淹一起步入中枢,后来又被封为魏国公,判大名府事。

毫无疑问,贾昌朝是眼下大宋顶尖的大佬之一,实力雄厚,不容小觑。

当年贾昌朝在京为官的时候,杨家也经常送些礼物,和老相公关系不错,杨九妹觉得凭着自己的面子,贾昌朝一定会网开一面。

只是她万万想不到,贾昌朝竟然闭门不见,说什么去调集人马,救济灾民。可杨九妹明明问清楚了,贾昌朝的马车、轿子都在府里,刚刚还接见了好几个地方官吏……人家摆明了不想见自己,真是想不到啊,堂堂杨家,竟然会被拒之门外!

文贵武贱,居然贱到了这个地步!

杨九妹一阵踉跄,那种伤感就不用说了……

一百多人,几乎是杨家部曲的三分之一,绝对不能出差错,她想回京找救兵,只是黄河泛滥,一来一往,时间拖延,而且朝廷上都忙着救灾,也未必会搭理杨家的一点小事。杨九妹越发无力,悲愤到了极点。

不用说父亲活着的时候,就算大哥在世,有人敢抓杨家的人,直接带兵打上门去,拿拳头说话!

真是可笑啊,杨家竟然落魄到了这个地步,谁都可以无视杨家了!

杨九妹思前想后,突然想到了王宁安。

说实话,在之前她都觉得十年八年之后,或许杨家才会需要王家帮忙,怎么也想不到,一转眼的功夫,就要求到王家的门下,可真是讽刺啊!

但是还有别的办法吗?

随时要开刀问斩,自己又和贾昌朝说不上话,唯独请王家出面,最好能说动欧阳修,让醉翁出面,才能保住杨家的人……

杨九妹把想法和王宁安一说,王宁安立刻摇头了。

“老前辈,你忘了醉翁和贾相公的仇口吗?”

杨九妹瞬间老脸红了……丢人啊,真是太丢人了,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怎么就忘了!

当年贾昌朝和范仲淹一起被调入京城,同时任命为参知政事,只是这俩人根本没有同舟共济,反而成了仇敌,贾昌朝积极反对庆历新政,和夏悚联手,欧阳修等人被赶出京城,贾昌朝居功厥伟。

只是庆历诸公被赶走,贾昌朝也没捞到好处,反而被赶出了京城。

让别人去说还好,要是欧阳修出面,只会火上浇油,杨家的悍卒立刻丢了脑袋!杨九妹只想着同为文臣,能说得上话,却没有想到他们之间的仇,不得不说,政治上实在是低能……

“那,那人就没有救了?”杨九妹痛惜道。

王宁安皱着眉头,思量一会儿。

“前辈,请问,你们和贾相公结怨吗?”

“没有!”杨九妹断然说道:“这些年我们都是与人为善,从不结仇,在京城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冲突,只是想不到贾昌朝竟然如此无情,简直可恶透顶!”

杨九妹咬牙切齿骂着,王宁安沉吟一阵,他思前想后,发觉贾昌朝没有必要找杨家的麻烦。而且从欧阳修那里听来只言片语,贾昌朝在对付庆历诸公的时候,立下大功,却被赶出了京城,他和夏悚之间已经闹翻了。

贾昌朝的首要任务是找机会杀回京城,把夏悚干掉。偏巧发生了黄河决口,如果运用好了,贾昌朝绝对能够搅动风云,这时候把杨家牵连进来,殊为不智。

杨家不算什么,可是他们毕竟也算是将门之一,京城的地头蛇,激起将门的反感,老贾回京之路就会坎坷不断……

“前辈,恕晚辈直言,此事应该是误会,贾相公不是存心对付你们。”

杨九妹哼了一声,“他不想对付我们,那为什么不放人?”

“我的姑太奶啊!”王宁安满心苦笑,人家不是成心对付你们就不错了,还指望人家给你帮忙,简直笑话一样,贾昌朝这种级别的大佬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各方关注,他帮你们杨家,万一让有心人误以为他要和将门结盟,那可就不好办了……

官场上的微妙和细腻,粗枝大叶的杨九妹是体会不到的。

王宁安也是集合两辈子的智慧,加上之前看过的宋史和资治通鉴,磕磕绊绊,才猜到了一些东西。

“前辈,在这里干坐着也没有用,我陪着你去大名府,想办法把人救出来。”

杨九妹有些迟疑,小小的王宁安,能办成自己都办不了的事情吗?

“前辈放心,我会尽力而为,实在不行,我给陛下上奏,看在马场的份上,陛下应该会帮忙的。”

“那,那你怎么不立刻上书?”杨九妹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说出来也后悔了,这不是弱智吗!

这个节骨眼,王宁安要是上书,不是告了河北大小官员的黑状吗!到时候不管如何,事情闹大了,人未必救得出来,杨家和王家都落不到好,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冒险。

杨九妹老脸很红,很羞惭,她终于体会出了差距,难怪杨家败落,要是没了祖宗的功劳,他们还不一定多惨呢!

杨九妹决定把杨怀玉叫着,让他跟在王宁安的身边,好好学学怎么做事。

王宁安辞别了老爹,带了十个部曲护卫,急匆匆离开沧州,赶往大名府,人马到了半路,竟然遇上了包拯。

包黑子带着公孙策,王朝、马汉等人,也匆匆赶往大名府。

原来包拯也因为治理沧州有功,被提拔为瀛洲知府,还没等走马上任,就发生了黄河决口,道路淤塞不通,本来要接任沧州知州的迟迟不到,老包无奈,只好身分两地,不停奔波。

这不,又要去大名府,同河北诸官一同商讨救济灾民的事宜。

“王二郎,你不在家里,怎么也跑了出来?”包黑子沉着脸道:“别又是打什么算盘吧?”

包黑子对王宁安的成见可谓是根深蒂固,从来不往好处想。

王宁安也是无奈,“我也是没办法,上次我和醉翁谈到凡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当务之急是要清理尸体,集中焚烧,提供百姓干净的饮水,清除淤积的泥沙。醉翁让我写个东西送给他,这不,东西就在这里。”

王宁安说着,把一份野狼谷的卫生管理办法送给了包拯。

想让人家帮忙办事,就要有打动人心的东西,王宁安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哪怕欧阳修也未必在乎他,没有筹码,可以争取筹码!

现在河北最重要的就是防灾救灾,王宁安把马场的卫生办法稍加改动,就是一篇防疫的手册,这玩意在平时作用不大,如今却是价值万金!

包拯草草翻了几页,就呼吸急促,眼球突出,恨不得把每个字都刻在脑袋里。

“好,真是好东西!”

“包大人,反正醉翁看过也是要公布的,你要是觉得有用,就提前抄录一份吧!”

难得王宁安大方了一次,弄得包拯反倒不好意思了,心说自己是不是太过分了,总是和一个小孩子过不去,真是不像样子。

到了晚上,老包主动邀请王宁安一行和他们都住在了同一个馆驿,公孙策去抄录防疫办法。

包拯和王宁安喝茶闲谈,王宁安装作随意请教,“包大人,这么大的灾,要怎么救啊?”

“还能怎么办,老法子呗,凶岁荒年,有叛民而无叛军,朝廷要征兵。”

王宁安装成什么都不懂,疑惑道:“这次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受灾,朝廷能征多少兵?再说了,有歹人混入军中该怎么办?”

此话一出,老包意味深长一笑,“自然是先除掉一些刺头儿,让他们知道王法的厉害!见到了脑袋,也就老实了!”

王宁安听到这里,突然一惊,他终于猜到了杨家悍卒倒霉的原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