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792章 包拯病倒了

大宋将门 第792章 包拯病倒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如今的大宋,坐拥最好的条件,吃、喝、穿、用、娱乐、投资,每一项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当年的大唐长安能成为世界的中心,吸引十几万的外国人旅居长安,大宋完全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王宁安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三个方面的商人。

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西域,如今的西域已经基本落入大宋的手里,西域不但提供黄金、玉石、香料、战马等等宝贵物资,从西域而来的大食商人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大宋的丝绸茶叶,都需要他们搬运到遥远的西方。

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非常重要。

至于排在第二的,不是西夏,也不是辽国,而是一直被人们忽略的倭国!

这一次倭国使团,规模宏大,仅次于契丹和于阗之后,而且他们携带了重金,进入西京之后,倭国献上了厚礼,同时要大肆采购物资,也是他们率先把黄金存入银行,并且参加股市投资。

倭国的使团还希望大宋能拨出一块地方,给他们居住。倭国想要效仿当年的遣唐使,派遣更多的人过来学习大宋的文化和制度。

其实在这之前,大宋的君臣是没有注意到倭国的,但是他们乖觉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加上之前有好多倭女跑到大宋,委身侍奉,为了能怀上大宋的种儿,无所不用其极。

司马光对倭国的看法就不错。

“看起来倭国真心仰慕上国,不妨就准许他们的请求,给他们一点便利,师父以为如何?”

“不如何!”王宁安脸很阴沉,“君实,你不要被倭国恭顺的表象给欺骗了,他们生存环境恶劣,国内贫瘠,火山遍布,地震频发。这种环境压抑之下,倭国人都是两张面孔,表面谦恭和善,内心却是恶毒险恶。不说别的,就拿羞耻观来说,我们中华历来讲究慎独,做对了就是对的,做错了就是错的。可倭国人不一样,他们不会因为做错而羞耻,只会因为做错了被发现而羞耻,相反,没有发现,他们就能当成荣耀,沾沾自喜!”

“啊!”

司马光瞪圆了眼睛,心说还有这么一回事,倭国也是够奇葩的。

“师父,那你的意思是?倭国到底要不要搭理?”

“当然要!”王宁安轻笑道:“倭国虽然贫瘠,可黄金白银众多,在未来几十年,都是我大宋最重要的货币来源……眼下倭国源氏和平氏两大集团争斗不休,地方上,庄园领主势力崛起,武士阶层日渐强大,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战乱不断,正处在变化的前夜。”

司马光何等敏锐,听到师父的话,立刻笑道:“莫非师父是想挑动倭国的内乱,让他们斗个不休?”

“嗯!唯有如此,我大宋才可以出售军火给倭国,赚取暴利。另外倭国的武士崛起,原来的贵族衰败,我们可以派遣人手,去鼓动倭国贵族来大宋定居,这帮人别的没有,金银还是不少的,一定要把他们给榨干了!”

“和倭国打交道,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许他们聚居在一起,也不许他们接触先进的技术,而且要永远阻止倭国统一,只有不断出于战乱的倭国,对大宋才是最安全的!”

听着王宁安的话,司马光暗暗擦了一把汗。

倭国这是怎么得罪师父啊?

难道是那些倭女没伺候好?

师父是多大的恨啊!

真按照师父的主意弄下去,怕是几十年之后,世界上就没有倭国了。

王宁安不理会司马光的想法,他本来还忘了倭国的事情,现在他们主动凑过来,那就不用客气了。

王宁安立刻给老爹和三伯写信,另外还把大熊找来,借着渤海国的力量,去祸害倭国。

对了,当年还把章敦和柳羽派去倭国,要不要继续把倭国的事情交给章敦?反正这家伙心黑手狠,让他处理,保证没有问题。

王宁安快速拟定了一份倭国攻略,准备尽快落实。

当然了,如今的倭国,刚刚进入王朝时代不久,相当落后原始,威胁并不大,只要措施得当,完全能提前消灭掉祸根。

倒是第三个方面,急需落实下去,那就是天竺。

王宁安已经预计到了大宋的危机,说到底还是土地和人的矛盾。

以大宋的体量,吞并一些小国已经影响不大了,唯有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的南亚,值得下手。

更令人欣慰的是阿三够面,容易欺负!

从古至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征服过这里了。

基本上,只要北方的几个山口被攻克,整个次大陆就会屈膝投降,而且他们的宗教文化很有意思,他们信奉来世,相信轮回,这辈子你怎么欺负我,都不要紧,等下一辈子,就换成我欺负你!而且他们还会苦修折磨自己,以换得来世挤进上层种姓,成为人上人。

当年英国人就靠着不到一万名行政官员,就把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治理得服服帖帖。

皮薄、馅大、肉多、听话,容易治理!

放过了三哥,老天爷都不会答应。

而且拿下了天竺,就等于拥有了一块和大宋面积差不多的土地,每一个宋人,在海外都有一个奴隶。

小日子不要太舒服啊!

“收买天竺商人,了解情报,派遣船队,想办法,建立登陆点。我们要从海陆两个方向,经略天竺,必须把这里拿下来!”

……

万寿盛典的成功,丝毫没有让大宋上下自满骄傲,相反,在王宁安的部署之下,新一轮的扩张行动开始了。

这一次向外用兵,所有开支,居然都是各国商人带来的。

他们投资股市,投资债市,向银行储存金银……结果这些钱都会通过金融渠道,变成大宋的军费,武装大宋的士兵,说起来很讽刺,可事实就是如此。

王宁安积极备战,他像是一个老辣的猎手,在寻觅最脆弱的猎物。

这些日子,他已经察觉到,赵祯到了最后的时间,怕是活不了太久了,王宁安希望在他驾崩之前,拿到更多的土地,给这位皇帝的头上,增加更多的光环。

他已经没有办法延续赵祯的生命,这是他唯一能替赵祯做的事情了。

很郁闷,可是也很无奈,王宁安疯狂地工作着,希望用这种办法,麻木自己。

但是令他意外的是,没有等到赵祯病危的消息,反而是另一位老人撑不住了……包拯病倒了!

前面就几次说过,包拯身体很差,病得不轻。

不过以眼下的朝局,新旧交替在即,最需要老成持重,又一心为公的大臣坐镇。

包拯是地地道道的君子,又是孤臣,从来不会结党营私。

有他在中枢一天,大宋就不会乱。

赵祯能安心,王安石这些变法派也能放手做事。

换成别人,不管是文彦博,还是贾昌朝,或者是其他人,都不免要动些手脚,也只有包拯,能约束自己,维持大局。

坦白讲,王宁安是希望包拯多撑一段时间,至少等到赵祯驾崩之后,才能放他致仕回家,安度晚年。

可很多事情,不是想象能解决的。

包拯身体不比赵祯强多少,偏偏老先生又是个劳碌命。

这么大的万寿盛典,虽然由贾昌朝等人主持,他身为首相,也要居中协调,处理各种事务。

包拯很要强,他努力扛着,直到万寿盛典结束,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老相公很满意,精神放松之下,包拯的身体瞬间就垮了,他本来还想进宫去面圣,谈论河工的事情,可在家门口就摔倒了,一条腿骨折,家人不得不立刻请太医,并且向政事堂告假!

王宁安得到了包拯病倒的消息,大为吃惊,立刻放下了手边的事情,急匆匆赶来,随着他一起来的还有苏轼。

在随从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一座幽深的小巷子里,在巷子尽头儿,是一座三进的院子,也就是包拯的住所。

从外面看,小院子很幽静典雅,像是名士住的地方,但是王宁安清楚,包拯选择这里,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价钱便宜!

前面说过,包拯每年的俸禄折价下来,差不多5000贯,相比后世的公务猿,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够包拯过舒舒服服的日子。

只是这位包大人偏偏和自己过不去!

他每年的收入,有七成都捐给了家乡的穷学生,其余的粮米,布匹,食盐,柴炭,他也经常拿出来,接济穷苦人家。

二十几年的宦海沉浮,包拯算是位高权重,尤其是在沧州一任之后,升任转运使,进京接开封府,接三司使,枢密副使,一直到接任首相,包拯官越做越大,可日子却越来越紧巴巴的。

走进这座小院子,能明显感觉到清苦贫寒之相,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用的都是最便宜的竹椅,软木桌子,屋子之中,也是竹器居多,如果不知道主人的身份,还以为到了穷措大的家呢!

看到这一切,王宁安和苏轼两个人脸色都不好看,大苏低声念叨着,“我大宋的高官之中,怕是没有更清廉的了。”

正说着,钱乙从里面走了出来,见到了王宁安,他微微摇头。

王宁安急忙把他拉到了外面,“莫非老相公身体不成了?”

“嗯,老相公本来就有消渴之症,又不小心摔断了腿,伤口难以愈合,我,我也回天乏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