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750章 要立地成圣的文相公

大宋将门 第750章 要立地成圣的文相公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情况就是这样,还请两位替本王参详一下吧?”

王宁安和文彦博谈过之后,顾不得休息,直接来找宋庠,恰巧宋祁也在,再加上冯京,这三位都是装了一肚子孔孟之道的饱学之士,还有两个三元及第。

用文人对付文人,总比王宁安这个二把刀要强多了。

他把文彦博的想法说完,就等着这三位的高论。冯京是戴罪之身,连个正经身份都没有,本来是不想说话的,可是当听说文彦博居然要推翻孔孟之道,把管仲捧成圣人,实在是忍不住了!

“无耻老贼,皓首匹夫!”

冯京浑身颤抖,声音都变了,“亏他读了一辈子书,居然悖逆圣贤,胡言乱语,文彦博当伏少正卯之诛!如此老贼,留着他简直是一大祸害,王爷,您可不能被他蛊惑了!”

王宁安轻笑了一声,“冯状元,文彦博刚刚加了太傅之衔,是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没有足够理由,我怎么能处理他?”

冯京不服,怒道:“背叛孔孟之道,难道不该杀吗?”

王宁安笑了笑,“冯状元,你们文人不是喜欢说言者无罪吗?”

“那也不能胡说八道啊!”

“你怎知文彦博是胡说八道?”

冯京愣住了,“西凉王,莫非你信了文彦博的话?”

王宁安摇了摇头,“我谁的话都不信……问题是这么多来淘金的人,他们可是十分喜欢文相公的论调……据我所知,文彦博已经让人放出风声,还写了几篇推崇管子的文章,现在可是洛阳纸贵啊!”

“没错。”宋庠答道:“确有此事,文宽夫真是处心积虑,他这一手高明啊!”

冯京瞪圆了眼睛,怒冲冲道:“背叛圣贤,抛弃孔孟,大逆不道,天理不容!宋世伯,你怎么能替文彦博说话?”冯大状元气得五官都扭曲了。

宋庠摆了摆手,不满道:“老夫说过什么,做学问要用心,要弄清楚来龙去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文宽夫宦海浮沉几十年,他的学问眼界都在我等之上,现在该思索的是文宽夫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把握何在?如果只知道大声狂吠,一点有用的见解都没有,我们岂不是辜负了王爷的信任!”

不知不觉间,宋相公就拉近了和王宁安的距离,弄得他好像是王宁安的心腹一样……敢情这些老货无耻起来,谁也不弱!

宋庠说得的确没错,凡事都要弄清楚来龙去脉。

儒家能被尊崇一千多年,也不是凭空得来的,在春秋战国,儒家是不吃香的,真正登堂入室,被各国推崇的是法家,是兵家,就连墨家、纵横家、阴阳家,混得都比儒家好!

为何到了汉代,武帝一朝,儒家咸鱼翻身,并且兴盛千年不衰呢?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天下一统,**归一,除了匈奴之外,大家都是汉人,作为农耕民族,自然要追求安稳,提倡道德规矩……这么庞大的帝国,治理成本是很高的,如果光靠着法度,要安排多少官吏?每天要有多少官司,要处置多少人?

秦法在一国之地能施行,可是拓展到了天下,就二世而亡。

有句话叫不痴不聋不做当家翁,大国必须难得糊涂,没法斤斤计较,因为成本太高了……想陈胜吴广,不就是因为担心秦法严苛,不能按时到达,会被砍脑袋,才不得已起兵造反吗?

汉初的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选了儒家,而是先选了更加平和,更加无为的道家,但问题是有匈奴的强大压力,如何能无为而治?

故此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选择了相对积极有为的儒家,作为治国理念。

其实稍微思索一下,就会明白,任何的选择,都是有客观原因的。后人既不必一味盲从,也不必挞伐鞭笞,设身处地,你绝不会比古人高明多少。

只是到了眼下,为什么儒家的这一套又不好用了?

首先大宋没有完成真正的大一统,契丹,西夏存在,威胁大宋的生存,如今又开拓了西域,还有更强大的对手存在。

遍观四周,竟有些春秋战国的态势。

情况复杂,诸国林立,有巨大的空间等着开拓。

儒家的观念,已经变得保守了,不合时宜了,必须丢弃!

不得不说,文彦博这个老货,能驰骋官场几十年,修为真不是盖的!

王宁安和欧阳修力推六艺学堂,其实最多只是满足了新兴的商人集团的需要。如今要去开拓西域,众多的淘金者,无数的冒险家,他们也需要一个精神支柱。

总不能念叨着父母在不远游,落叶归根,安贫乐道,耕读传家,然后却跑到蛮荒的西域,背井离乡,为了黄金,不择手段,抢夺杀戮吧?

因此,这些人需要一个更激进,更符合他们利益的思想体系。

所以文相公,还有被他抬出来的管子,就从天而降!

文彦博把管仲关于理财,经营,权谋,算计的一套东西进行放大……告诉所有冒险家,国家要追求利益,个人要追求财富,这是所有人的本能。

对朝廷最大的忠,就是踊跃纳税,对家庭最大的孝,就是过得更好,获得更多的财富……为人要勇敢开拓,大丈夫志在四方,总是围着父母家庭转,那是没有出息的。

只有最强者,才能开拓蛮荒,筚路蓝缕。

汉家万里疆土,都是一代代的勇者,开拓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汉人的脚步停止了,尤其是大宋立国之后,甚至许许多多原来属于汉家的土地,全都抛弃了。

这次是汉家儿郎的再次出发!

要像炎黄二帝,大禹治水一样,扩展疆域,征服蛮荒,把汉家的荣耀,传向远方……想想吧,文彦博的这套忽悠,那可真是切中要害,说到了多少人的心坎上。

前面提到了,跑到兰州,准备淘金的,都是什么人?

全都是被大宋主流社会嫌弃的一帮人。

在正统儒家士人眼睛里,他们都是垃圾,杂碎,败类,害群之马,把他们赶到西域,完全是流放,是扔出来的垃圾!

这帮人自己心里也有数,只是为了活得更好,没有办法而已。

可是文彦博抓住了他们的心!

告诉他们,你们不但不是垃圾,还是英雄,是大英雄!你们做得都是对的,批评你们的人,才是迂腐,落后,愚昧无知!

他们都是一群无药可救的腐儒,我们要做的是打破儒家的禁锢,去自由地追逐财富,放飞自我……你们所作所为,和黄帝,和大禹是一样伟大的,你们都在开拓华夏的生存空间,没有人可以指责你们。

厉害了有木有?

说到心缝里有木有?

老文在洛阳的时候,遇到各家找他,纷纷要求去西域淘金,但是在言谈话语中间,许多人还是不太好意思,觉得追逐利益,跑到万里之外,实在是丢人。

文彦博当时就在考虑,如何化解尴尬,说服更多的人,他一路上思索,最后找出了答案。结果刚刚抛出来,就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响应。

好多人听的是如痴如醉,把文彦博当成了活着的圣人!

老文也是有了充足的准备,才和王宁安提出来的,他是信心十足,只要你王宁安是个变法派,是支持开拓的,就不能反对老夫的主张,你小子只能替老夫摇旗呐喊!

你再聪明,再有办法又能如何?

毕竟你读书太少,抓不住人心,比起老夫啊,差着道行呢!

文彦博这是处心积虑,想要名利双收,立地成圣!

王宁安也看透了老家伙的如意算盘,可仔细思索,王宁安发现,这一次文彦博完全是地地道道的阳谋,根本阻拦不住。

他从文彦博的这套说法当中,同样闻到了浓浓的文艺复兴味道。

那边是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他是恢复管子之学。

那边反对中世纪黑暗,反对教廷,他反对儒家思想一统,万马齐喑。

那边要求打破思想禁锢,鼓励追逐财富,文相公提倡破除儒家牢笼,勇于开拓进取。

那边提倡自由,减少繁琐的仪式,老文也要求减少宗法限制,要尊重年轻人的选择。

那边反对仇富,支持借贷,老文同样鼓励商业发展,重视金融。

……

王宁安仔细数下来,几乎每一样都能对应起来。

唯一文相公没提到的就是要发展科学,重视技术,当然了,后人认为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促进了发明创造,这个结论也未必正确。

至少王宁安就知道航海造船技术发展,是因为海上运输的需求,纺织技术进步,是因为市场扩大,武器大放异彩,那是要征服土著,更好地杀戮抢掠……几乎所有的发明,是市场驱动,是现实需求的结果,和思想的解放,关系未必有多大……当然了,或许若干年之后,人们也会说,文相公打破了思想禁忌,各种新发明如雨后春笋,文相公居功厥伟……

王宁安已经不想做更多的推演,他已经看明白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想往外面走,遇到的困难和制约,都是差不多的,而面对同样困难,产生类似的思想主张,有许多相通之处,也没什么奇怪的。

只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文彦博抓到了关键,掌握了潮流!

凭着他的一己之力,怕是没法阻止文彦博立地成圣了。

宋庠,宋祁,他们足足讨论到了深夜,连冯京也冷静下来,仔细寻思,他渐渐也想通了,文相公这是要上天了!

最后宋庠喟叹一声,“利之所在,如水之就下,滚滚而来,只可顺应,不能阻挡!”

他看了一眼宋祁,兄弟点了点头,宋相公这才对王宁安说道:“王爷,老朽不才,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文宽夫为所欲为。这段时间,老朽一直在收徒讲课,论起对《管子》的熟悉,他文彦博未必是老夫的对手!如果王爷点头,老夫愿意出头,和文彦博一争高下!”

宋祁也说道:“没错,当官我们兄弟斗不过他,可比起做学问,他还差着行市呢!”

疯了,全都疯了!

冯京眼珠子都掉了,“两位相公,你,你们怎么能和文宽夫同流合污啊?”

宋庠语重心长,“如果我们坐视不理,当个局外人,姓文的想怎么诋毁孔孟,就怎么诋毁!贤侄,你就甘心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