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

大宋将门 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提高粮价!

文相公又出了一个妙计,王宁安吸口气,“我如果没记错,老兄你刚刚弄了一批粮食过来,此时提高粮价,莫非你想捞一把?”

“你!”

文彦博气得老脸都紫了,“王宁安,你不能总是那么看老夫,老夫一心谋国,从来不会在乎那一点蝇头小利,你要是再污蔑老夫,信不信老夫立刻撂挑子?”

咱文相公气势十足,王宁安却不为所动,“那样也好,宽夫兄年纪大了,你正好回京歇着,反正这不缺人才,宋庠啊,宋祁啊,还有不少人,对了,还有贾章,还有王韶,谁都能挑起胆子的,要是不行,我就请老太公过来!”

文彦博的脸瞬间就黑了,请谁也别情贾昌朝啊,让那个老货插手,还有我发财的机会吗?文彦博算是看透了,他现在一点要挟王宁安的把柄都没了,早知如此,何必派几个土匪山贼,把耆英社的这帮老混蛋弄死多好啊!

文彦博恨得牙根痒痒,没有办法,只能和盘托出。

现在凉州和甘州的西夏统帅叫嵬名浪遇,他是李元昊的兄弟,因为和梁氏兄妹不和,被发配到了凉州,其实就是流放。

也正因为如此,嵬名浪遇因祸得福,没有和宋军拼杀,保住了兵力,又因为横山失守,他现在几乎成了独立王国,李谅祚没法把他如何。

嵬名浪遇其实很有才能,也很有主见。

他想保住甘州和凉州,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不够,他不得不到处采购,默许西域胡商前来采购物资,变相开通丝绸之路,就是因为他要换取粮食。

文彦博针锋相对,出了一个主意,原本兰州的粮价最低,粮食从兰州流向凉州,假如把兰州的粮价提高几倍,从凉州贩运粮食就变得有利可图。

那样一来,就能把凉州的粮食榨干,没了粮食,青黄不接,西夏兵马不战自溃。

王宁安听完之后,也不得不点头,“主意不错,可嵬名浪遇能那么容易着道吗?”

文彦博呵呵一笑,“如果凉州和甘州都是嵬名浪遇一个人说了算,还真不好办!”言下之意,西夏人四分五裂,自然有插手的余地。

“也好,就劳烦宽夫兄了,不过……你可别捞得太狠,弄得天怒人怨,我可不帮你擦屁股!”

王宁安一甩袖子,转身离开,老文说得再好听,都改变不了他借机捞钱的本质!且看吧,要是凉州没乱,兰州先乱了,王宁安肯定不会放过文彦博的!

……

天气一天天变暖,从各地聚集到兰州的淘金客越来越多,虽然王宁安竭力维持秩序,但是市面上也乱得可以。

三叔和两个徒弟点了三碗汤饼,正闷头吃着,才吞下去一半,旁边就打了起来……打架的双方都不是寻常人物,一边是石家的子弟,一边是卫慕越能的干儿子,一条西京来的强龙,一条狡诈的地头蛇,因为几个拴马的桩子就打了起来,很快就有人流血了。

三叔习以为常,蹲在墙角,把汤饼都给吞了,贴着墙角就出来了。

“等等!”

店小二淡定地拦住了他们,把手伸出来比划了一下。

三叔立刻赔笑,从怀里掏出了100个铜子。

“拿好了,多的算是赏钱!”

“呸!”小二狠狠啐了一口,“告诉你,涨价了!”

三叔笑容有点僵,却也不敢反驳,只好又掏出了十几枚铜子,“够了吧!”

“够?只够一碗的!”

小二嘿嘿冷笑,“告诉你们,粮价涨了,往后不收铜子,要银子!”

如今,敢摆摊卖面,没有点道行,根本经营不下去,这个小二也不是吃素的,师徒三个互相看了看,三月花轻笑了一声,“小二哥,不就是钱吗,算不了什么。”

他走过来,作势掏钱,小二把脸一扭,摆出个酷酷的姿势,想要接钱。

哪知道三月花掏出了一把冷森森的匕首,瞬间刺入小二的软肋,另一只手锁住了小二的脖子,不让他叫唤出来。

张大斧蹿过来,保住小二还在乱动的大腿,猛地一甩,扔进了打斗的人群中间。

三叔扯着嗓子就喊:“不好了,出人命了,打死人了!”

一边说着,一边和两个徒弟撒腿就跑,简直比兔子还快。

出来了好远,见没人追上来,这仨气喘吁吁,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张大斧就说:“师父,这是怎么了?粮价一天比一天贵?再这么下去,咱们的钱,连吃面都不够了,更别说住店了。”

三叔喘着气道:“傻小子,还没看明白啊!粮食要大涨了,卫慕越能的人为什么和石家斗起来?就是因为卖粮分赃不均……我看啊,往后乱子会越来越多。”

“那,那该怎么办?”

三叔想了想,狠心道:“咱们不能等了,去西域两条路,走河西走廊是最方便,可现在打通之日,遥遥无期,而且各路人马都来了,没一个善茬子,咱们师徒弄不好就给人家当了垫脚石。我决定走青唐,从陇右都护府过去,一样能进西域,说不定还能抢在这帮人的前面进入西域呢!”

师徒三个寻思了一阵子,就这么办了。

趁着天还没黑,他们一同出了兰州,直奔煕州方向,准备走湟州、青唐,进入西域。

大多数人可没有三叔的决断能力,还留在兰州,等着道路打通的一刻。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短短十天之内,粮价就翻了三倍,西凉王府已经下令,所有粮行充公,每天限售,一个人最多只能买3斤粮食,而且一次购粮,需要等待五天,才能有第二次购粮的机会。

也就是说,平均一天,连一斤粮食都不到!

开什么玩笑,这帮跑来淘金的汉子都能吃掉一头牛!

这么点粮,能干什么?

大家是叫苦不迭,没有办法,人家王府也解释了,一来要筹措军粮,尽快攻击凉州,替大家打通道路。

二来因为涌入人口太多,储备不足,现在只能尽力从四方调集粮食。

文相公更是一口气砍了二十几个哄抬物价的奸商,人头就挂在王府外面,朝廷的决心是不用怀疑的。

心里头有怨,却也不好都归罪朝廷。

活人不会被尿憋死,正规途径没有那么多粮食,黑市就应运而生,而且快速扩大。就连许多被贬到兰州的将门也加入其中,他们贩售粮食,大捞其利。

只是他们手上的粮食也不够,只得和各地的商人联系,让他们帮着弄粮食,自然而然,西域的胡商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将门的这帮人开出了条件,只要能弄来粮食,一石粮换一匹丝绸,十石粮换一百件瓷器!运来多少粮,给多少茶叶!

太豪气了有没有!

人家还真没撒谎,比如杨家的小子,就拿100石茶叶,换了100石粮食!

轰动了所有人!

当然了,黑市上,粮价已经翻了20倍!

以茶换粮,用粮换各种珠宝细软,牛羊马匹,甚至房产土地,还能大赚几倍暴利……终于,胡商相信了眼前的一切,他们当然不会跑回老家,去弄粮食,他们知道周围就有粮食!

永远不要低估商人的钻营能力。

之前甘州和凉州,就有人从大宋购粮,同样的渠道不变,改成从这两个地方,往兰州输粮。

事实上,就没有钱办不了的事情。

果然不断有粮食运过来,不管好坏,这边都照收不误,胡商们眼睛都红了,他们拼了老命,搬运粮食,换取宝贵的商品,幸福地数着钱,全然不会在乎,他们的举动已经动摇了西夏统治的根基。

……

“宽夫兄,没看出来,还挺爱学习的。”

王宁安见文彦博的计谋奏效,忍不住过来看看,发现老文手里正拿着一本书,在不停阅读,走近一看,居然是《管子》。

王宁安很是惊讶,“我说宽夫兄,你莫非要改投师门了?”

文彦博恋恋不舍,把书本放下,喟叹道:“管仲相齐,功盖寰宇,堪称古圣先贤,老夫这次的计谋,也是从管子之中学来啊!”

他这么说,王宁安倒是不想抬杠。

管仲的确是一肚子坏水,最善于运用经济战,比如管仲就曾经鼓励齐国君臣,带头穿鲁国生产的缟素,结果把鲁缟价格炒高,鲁人争相织缟,连庄稼也不种了。

接下来管仲突然停止贸易,鲁国人守着成堆的鲁缟饿肚子了,不得不向齐国借粮,也就臣服在齐国脚下。

管仲还用类似的办法,摆平了楚国、代国、衡山国!

管仲的功业,世人皆知,就连孔老夫子也不敢否认……可问题是管仲的作法,难免不合儒家的规矩,孟夫子就很鄙夷管仲。

后世儒者,贬低管仲的,也大有人在,而且越来越明显,甚至把管仲划到了小人堆里。

文彦博骤然把管仲捧得这么高,实在是让人有些费解。

见王宁安吃惊,文彦博却显得更加诚恳。

“二郎,醉翁一直在研究竹书纪年,妄图还原三代之治,重新构建儒学体系……可要老夫说,他这是缘木求鱼!孔孟不过是两个无用老朽,如何能比得上管仲的功业……若想真正强国富民,还要学习管子。”

文彦博郑重道:“老夫准备办一所学院,就尊奉管子为祖师,二郎可愿意助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