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9章 天价美酒

大宋将门 第69章 天价美酒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朱熹的人王宁安非常讨厌,可是这两句诗,却是非常有道理,用在改革上面,恰如其分!

什么叫源头活水,说白了就是要内外一起下手,既要做大饼,又要分好饼。商鞅变法能成功,就在秦国不断蚕食六国土地,有足够的空间安置新兴的军功集团。等到新兴集团足够强大,取代旧贵族势不可挡。

反观庆历新政,没有对外开拓,没有把饼做大,一点回旋妥协的空间也没有,硬生生从官僚士人身上割肉,而割下来的一点肉也分不到下层百姓的手里,只是拿来填窟窿,应付财政黑洞……别管范仲淹等人说得再好听,在一潭死水中,不论怎么搅,都难免一身泥。对手轻轻一击,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戛然而止了。

欧阳修想过很久,也开列了许多的原因,却怎么也说不服自己,可是听完王宁安的话,他真正心悦诚服,甚至脊背冒冷汗。

诚如王宁安所言,继续弄下去,他们非要身败名裂不可!

“唉,小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夫受教了。”

见欧阳修如此客气,不顾身份行礼,王宁安反倒不好意思了。他慌忙起身,赔礼道:“小子无知,信口胡说,还请醉翁不要见怪。”

“哪里”欧阳修笑道:“老夫读了几十年的书,竟然不如小友看得通透。你提议贩售烈酒,就是所谓的源头活水吧?”

“算是一种。”王宁安道:“醉翁,小子做了些生意,渐渐有些感悟,生意人分成两种,一种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是转移财富,养猪,做面条,卖豆油,烈酒,这就是创造财富,至于柜房、当票、放贷,这是转移财富。世人都说商人奸诈,巧取豪夺,欺压良善,说得多是后一种,而前一种也是凭着辛勤劳作,凭着诚实经营,挣得每一个铜子,都带着血汗,可是干干净净,堂堂正正!”

北宋对商人的歧视远没有明清那么根深蒂固,尤其是理学没有兴起,有见识的士人还能够从实际出发,要不然宋代的商业税收也不会那么惊人了。

欧阳修抓着胡须,含笑道:“小友见识不凡,老夫自愧弗如。以小友心思之细腻,烈酒生意大可以做得,老夫也就不用添乱了,我这就回京复命。”

老夫子答应得干脆,王宁安却吃惊了,他光想着欧阳修是个猪队友,却没有想到老夫子从善如流。就算他走了,自己也担不起来,朝廷还会派别人过来,没准还不如欧阳修呢!

“老大人,不能走!”王宁安情急之下,拉住了欧阳修的胳膊,“老大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你老帮忙,这酒可卖不出好价钱啊!”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一斗酒十斤,也就是说一斤酒一贯钱。

欧阳修尝遍京城美酒,他觉得哪怕一斤十贯,甚至五十贯,一百贯,也有人会花钱。只是价钱订得太高,销量必然受到影响。

“辽国毕竟不如大宋富庶,汴京的一个城门官能喝得起美酒,辽国的一个将军未必能喝得起。老夫以为,这酒价怕是不能太高。”

王宁安呵呵一笑,“老大人,谁说价钱要一样了,我们完全可以弄出两个价钱,假如大宋的市价超过五十贯一斗,卖给辽国二十贯不算贵吧?他们会不会打破头来抢?”

饱受市场经济摧残的王宁安绝对比起欧阳修厉害多了,在大宋内部先把价钱炒起来,抬到天上。到时候就算走私给辽国,价钱也低不了,有大宋对比着呢!

要想炒高酒价,毫无疑问,文坛第一人,好酒第一人,醉翁欧阳修绝对是最好的人选。

老夫子也不矫情,得知了王宁安的打算之后,当即讨来笔墨。

“去,给老夫弄一坛子酒来。”

“遵命。”

王宁安没多大一会儿,跑了回来,不但提了一坛子酒,还弄来了四个小菜,一盘烧鸭子,一盘蚕豆,一盘猪耳朵,一盘拌黄瓜,外加一碗牛肉羹,虽然宋代也不准随便杀牛,可是以王家的财力,弄点摔死的牛没啥难度,更何况牛肉羹也没多少牛肉。

老欧阳浑不在意,他尝遍了天下美食,这几道小菜却让老头子眼前一亮。

“美酒,美食,若是再有美女,便可此生无憾了!”

老夫子满是曾经沧海的感叹,不用问,这位也是风流学士,走马章台的好男儿。似乎觉得王宁安还小,当着他说这话,未免不够庄重,咳嗽了两声,低下头,奋笔疾书……“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

“离杯酒病两忡忡。倚枕梦无踪……”

“红楼昨夜相将饮……”

……

王宁安看着欧阳修笔走龙蛇,满心嫉妒。

人和人真是没法比,欧阳修填词,简直比喝凉水还容易,转眼之间,已经做了五首,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欧阳修日后还有个弟子,苏大胡子,作诗填词,比起他师父还要厉害,永远不要和天才相比,太容易自卑了。

王宁安干脆跑到外面,去找公孙策,商量接手酒坊的事情。

欧阳修到了沧州十天,醉了十天,填了十首词,加上一百坛美酒,送进了京城。贬官之后,庆历诸君子的声望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成了人人同情的好人、好官!

听说欧阳修进献美酒,还有十首词,一时间是洛阳纸贵,到处都是传颂之声。没等酒水进京,士绅百姓都被欧阳修的描绘弄得神魂激荡,迫不及待想要尝尝究竟是何等美酒,才能入欧阳修的法眼。

很快大家又听说,陛下降旨,其中五十坛专供大内使用,还有四十坛分别赏赐给两府相公,宗室重臣。

最后只有十坛,公开拿出来扑买,以示普天同庆。

赵祯更是亲笔提了“瑶池琼浆”四个字,作为酒名!

我的天啊,欧阳修推荐,皇帝背书,光是听名字,就尊贵无比!

谁不想尝一尝!

汴京上下,都陷入了癫狂,扑买当天,富商云集,贵胄驾临,包括好些留着大胡子的阿拉伯商人,将会场挤得满满的。

白玉酒杯,清澈美酒,倒进去之后,透亮如清泉,香气醇厚,侍女端着酒杯在人群前走过,就引来无数人口水流得老长。

“我出五十贯!”

一个华服年轻人先开口了,这位眼下没什么名字,可是在后世却大名鼎鼎,他就是曹皇后的弟弟,当今国舅曹佾。

“堂堂皇亲,就出这么点钱,真是抠门,我出八十贯!”石家的后生讥诮道。

“你也不怎么大方,我出一百贯!”高家的子弟也掺和进来。

在二楼的一个年轻人忍不住了,“谁也别和我抢,我出200贯!”他正是杨怀玉,

……

这帮公子哥,还有一大帮的富商,全都发了疯,不停加价,第一坛酒以三百贯的高价,落到了杨怀玉的手里。

大家都抢出了火气,第二坛被曹佾用五百贯的高价买下。

剩余的八坛都价格不菲,最后一坛子更是抬到了一千二百贯的天价!哪怕装的是黄金,也卖不上这个价钱啊!

当天夜里,京城上下,从宫中,到相府,再到杨府,曹府,面前都摆着来自沧州的美酒。

“老祖宗,这是孝敬你的。”杨怀玉恭恭敬敬把一杯酒送到了一位头发几乎都落光的老太太面前。

老太太接过酒杯,轻轻品了一口,许是年纪大了,好半天才伸出了大拇指。

“不算浪费。”老太太含笑,杨怀玉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不用挨揍了。老太太突然注意到了酒坛上的字迹,“沧州,王家……莫非王贵老哥哥,还有后人在世?”老人家自言自语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