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74章 猛士王韶

大宋将门 第474章 猛士王韶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直到如今,王宁安还不太清楚,崔家的实力到底如何,不过可以确定,在渭河、泾河、洛水沿岸各地,崔家的实力已经荡然无存。

如果他们还有力量,就只能在北边,靠近西夏,横山以南的区域,其中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延安府。

王宁安一直怀疑,种家军和崔家的关系远比种诊所说的复杂,让人放心不下。

面对崔家这种庞然大物,直接杀戮是没用的。

论起杀人,还能比得过黄巢吗?

就像是脓包,必须等鼓出来,才好下手。

王宁安采用步步紧逼,从南而北,有条不紊地铲除崔家力量,现在看起来,已经快要碰到了崔家的核心,或许要不了多久,就需要去延安州一趟,逼着种家和崔家决裂……王宁安在思索着对策,突然陈顺之急匆匆跑来。

“启禀大人,有一位自称邵庸的人求见。”

“哦!”

王宁安愣了一下,这个名字他可是一点都不陌生。

古往今来,都有不少预言谶语,最著名的有推背图,烧饼歌等等,哪怕过了千百年,依旧有人研究,还饶有兴趣。

而邵庸就留下了十首梅花诗,很是有趣。

王宁安上辈子看过,还记得两句,比如他预言北宋灭亡,“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预言南宋灭亡,“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拿着诗意硬往历史上靠,也有不少能说得通的地方。

王宁安当然不信邵庸有洞见未来的神通,这玩意就跟算卦一样,问兄弟有几个,就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支。”一二三四,甚至五六七八个兄弟,都能讲得通。

还有问工作,人家写一句,“有事不能闲待。”不管没有没,都可以通过断句,来个两头堵。

预言和这类的东西差不多,似是而非,事后一看,恍然大悟,事前预测,谁也解不明白,说穿了,就是屁话!

当然了,作为一个名垂青史的老神棍,王宁安还是很有兴趣的。

“请邵先生进来吧!”

不多一时,邵庸带着包子眼急匆匆跑进来,这位早就没了仙风道骨,身上的衣服破了,满脸污泥,鞋都露了脚趾头,怎么看都跟要饭似的。

王宁安还愣着呢,邵庸用哭丧的腔儿道:“启禀王相公,崔家造反了!”

……

崔家的确反了,他们不能不反,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如果从一开始,就别妄自尊大,想要阻挠朝廷迁都,或许他们还是千年世家,还可以傲视八方。

可是到了如今,只有造反,哪怕机会渺茫,也总比坐以待毙强。

崔家曾经被黄巢杀戮过,因此他们很重视兵权,世家掌兵权,十分惹眼。他们就选择从中低级军官入手,不显山,不露水,积累了很可观的人马。

除了在延安府的上万人之外,在保安军,他们也有一千多人。

崔西枫和崔志商量之后,种家军的人马不动,有这些人在,种诂和种鄂他们投鼠忌器,就没法发难。

趁机赶快把保安军和定边军拿下来,再夺取横山沿线的几处重要隘口,这样北方的西夏人马就可以轻松越过横山。

虽然西夏不可靠,但是肥肉近在咫尺,他们没有理由错过!

生死一线,只有拼命!

崔西枫他们从延安府悄悄离开,召集崔家的私兵,聚集上千人,趁着夜色杀到了保安军的驻地栲栳寨。

靠着里面的人,内外联手,崔家轻松拿下栲栳寨。

连日的失败和打击,都让崔家人机会崩溃了,拿下了一处城池,他们立刻心情好了许多,重新昂扬起来。

在栲栳寨,他们杀死了大宋的守将,打出了大燕的旗号!

崔家源起河北一代,后来子孙为官,迁居到了关中,再后来燕云十六州到了契丹人手里,崔家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了西北,即便如此,要立国号,也要用“燕”!

对外宣称“大燕!”

只是这个“大燕”有点可怜,只有两千多人马,一座城池,百姓不到万人!

但是崔西枫还是很高兴的,国家再小,也是个国家啊!更何况哪个开国君王不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小怕什么,不停扩充就是了。

修整了一天的时间,崔西枫就率领着人马出击,还真别说,崔家在地方经营有道,沿途还真有许多势力加入,人马像是滚雪球一般,不断膨胀。

等渡过洛水,他们接连攻下怀威堡、威边寨、胜羌堡,人马发展到了上万,又裹挟不少流民,居然有了两三万人的声势!

崔西枫骑在高头大马上,觉得十分威风,千年世家,固然了不起,可是真正统帅千军万马,九五至尊,口含天宪,金口玉言,那才是人生巅峰呢!

崔西枫的目标放在了定边军。

不过要想拿下定边军,就要先解决一个小小的城寨,名叫横山寨。

这里很小,只有不到500人,平时驻守的士兵,不到200,崔西枫觉得只有一走一过,就能把小小的横山寨拿下来。

他派遣一个堂弟带领着两千人马冲上去,这么多人,一人一口吐沫,也把横山寨淹了。崔西枫坐等胜利的消息。

可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堂弟就被人抬了回来,左眼上钉着一支狼牙箭!鲜血染红了脖子,半边脑袋都肿成了猪头。其余的兵卒也都受了伤,很是凄惨,崔西枫这才知道,他们遇上了硬茬子!

……

在横山寨的围墙上面,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一袭白衣,手里握着一柄宝剑,正骚包儿地站着,斜看着山寨前的几十具尸体,充满了鄙夷之色。

这个年轻人叫王韶,是江西人。

家境不算好,幼年丧父,靠着母亲拉扯长大。

不过王韶很聪明,会读书,尤其喜欢练武,从小拜了名家为师,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王韶也要参加嘉佑二年的科举,他早早北上,等到洛阳之后,被这里的学术氛围给吸引了。

此刻的洛阳,基本分成两大派,其一是六艺学堂一系,主张知行合一,与之相对,则是二程和张载的洛学。

王宁安影响了很多人,唯独影响不了二程,这两位大圣人和王宁安接触越多,越是憎恶他的主张。

被贬为渤海国的左右丞,后来幸亏富弼帮了他们,让这两位在幽州创办官学……作为有功之臣,他们也回到了洛阳,和张载在一起,大力讲学,摆明了和王宁安斗到底。

王韶听了几天二程的东西,天花乱坠,可听多了,总觉得怪怪的,真按照二程的标准,只怕还没修成圣人,先变成了榆木疙瘩儿!

王韶不是个安顿的人,他从小喜好兵法,到了洛阳之后,又反复听到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索性,就趁着科举之前,去各处转转,增长见闻。

说干就干,王韶从洛阳离开,一路到了延安府,又继续北上,考察横山一线的防务。就在这时候,洪水突至,王韶就被困在了横山寨。

作为一个很有责任感的读书人,王韶帮着困难的百姓上书,求来了100石救命粮,可随着救命粮,还有一份借款约书,未来三年,横山寨的百姓,要饲养2000匹马,才能得到粮食……

王韶很生气,他觉得朝廷救灾,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凭什么逼着百姓干活?

而负责送粮食的人同样不客气。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横山寨条件好,有草场,有清泉,正好不错的马场,莫非横山寨的百姓,就不想富裕吗?这是王相公提倡的产业扶贫,光是给粮食,下一场灾,老百姓能安全度过吗?不积累财富,不靠着双手努力能行吗?

王韶也是舌辩之士,却被问得哑口无言,王相公三个字,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傲气的王韶决定留在横山寨,到底看看王相公是怎么救灾的。

有趣的是他没等到王相公,倒是等来了崔家的乱军!

过去的时间里,王韶在横山寨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

他立刻组织百姓迎敌,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在高高的寨墙上面,堆满了石头,好在横山寨的石头多得是。

轻松杀退了第一波乱兵,王韶越发镇定自若,似乎他生下来就是干这行的!

接下来的乱兵一轮一轮猛扑横山寨,他们就像是蚂蚁一般,充斥在山道中间。一颗巨石滚下去,能碾死十几个乱兵,压出一条血胡同!

王韶亲自带领着厮杀,一身白衣染血,他变得和疯子差不多。

鏖战了一天,横山寨只死了11个人,稳如泰山!

王韶当天晚上,召集了寨子里最能打的年轻人。

“富贵险中求,西北遭了灾,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杀了外面那些狗日的,管朝廷要赏赐去!”

没有狂热的鼓动,寨子里的年轻人都跟着王韶杀了出去。

从晚上,打到了第二天早上,王韶带着人斩杀了500多乱军,缴获战马200匹,辎重无数,大获全胜,逼得崔西枫不得不退回威边寨。

王韶干劲更足了,他联合周边其他寨子,招募了上千山民猎户,愣是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崔家的乱军头破血流,就是冲不过去。

王韶,果然是猛士!

而就在此时,王宁安率领着3000人马也赶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