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50章 挑战千年国策(四更到)

大宋将门 第450章 挑战千年国策(四更到)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也没有想到,刚刚崭露头角的司马光,竟然有如此不光彩的开端,看起来钻研了一肚子阴谋诡计,谋算无双,也不是畅通天下,横行无忌,至少打仗用人,司马光就是个白痴!恐怕连自己的弟弟都不如。

想到这里,王宁安的心情好了很多,嘴角居然不自觉上弯。

不巧的是,正好被赵祯看在眼里,皇帝咳嗽了一声,“王卿!”

“啊,臣在。”

“你是不是有主意了?”

王宁安迟疑一下,笑道:“不敢说有,但是臣至少能让西北暂时免去灾祸。”

“哦?王卿有何妙策?”

王宁安笑着吐出了一个字,“盐!”

赵祯还没明白过来,可是文彦博却瞬间想明白了。

“王大人,如果老夫猜得没错,你是要放西夏的盐进来?”

见王宁安默认,文彦博立刻勃然大怒,“王大人,你这是胡来!西夏狼子野心,时刻窥探我大宋疆土,岂可同西夏做生意?不行,绝对不行!”

没等王宁安驳斥,赵祯却不爱听了,“文相公,明明白白的例子摆在眼前,朝廷能拿回幽州,也是源于和辽国通商贸易,把辽国分化瓦解,才一举成功。倘若用同样的办法能拿下西夏,朕也是乐观其成。”

果然,赵祯已经被带的跑偏了。

文彦博也不是迂腐的人,见皇帝支持王宁安,他立马改变了立场。

“陛下,老臣是担心和西夏贸易,会助长他们的气焰,增强他们的实力,倘若王大人有妙法,老臣自然支持!”

真不愧是文大不要脸,转得还真快!

王宁安无语了,如果给他选择,把一条毒蛇和文彦博摆在一起,他一定先打死文彦博!然后再让毒蛇咬他几口,千万别让他活过来!

“陛下,臣也不太清楚西夏的情况,只是笼统有个想法,该如何实施,需要文相公一起参详。”

赵祯点头,“那好,咱们君臣三人就一起拿个主意吧!”

王宁安首先向文彦博发问,西夏动兵,他们打得什么主意,他们有多少实力?

文彦博在洛阳多年,可没有吃白饭,他很了解西夏的情况。

要说西夏的胃口,自然是越大越好,但是他们处在四战之地,前后左右,全是强敌,能回旋的空间不大。

尤其是李元昊死后,主少国疑,国相没藏讹庞为人奸佞贪婪,元昊的旧臣不服气,皇族也不喜他。

总而言之,没藏讹庞能动用的兵力不过五六万人而已,至多不会超过十万。

纵然西夏想吞并大宋的西北,也是力有未逮。

文彦博判断,他们应该是想趁机拿点好处,或者土地,或者岁币。

放在以往,大宋也不用在乎,毕竟大家打了这么多年,都知根知底,可问题是折家军和种家军相继战败,西北军团没了主心骨。

找不出能跟西夏对拼的猛将,也没有能战的强兵。

按照文彦博的想法,他是希望调动河北军团过来,携着战胜辽国之威,一定能打退西夏。

只是想法虽好,河北军团根本抽不出手,且不说现在辽兵还在南下打草谷,光是新纳入版图的幽州,几百万人口,如果没有足够军队镇着,是要出大乱子的。

至少三年之内,河北军团都动不得。

赵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没有采纳文彦博的意见,而是把王宁安找来,想看看他有什么主意。

“陛下,文相公,现在的情况很明显,大宋绝对无力作战,不只是兵力不够,军饷,粮草,牲畜,军械,方方面面,全都有缺口。而且为了收复幽州,还发行了数千万债券,朝廷此时已经没法继续发债了。当然了,西夏也不过是趁火打劫,并非要和大宋死战到底,既然双方都没有下决心,那就有回旋余地。”

分析清楚了局面,文彦博也冷静下来,思索道:“王大人,按目前的情况,以盐利诱使西夏上钩,解决西北危局,看起来还是可行的。”

西夏立国之后,就和大宋一直处在战斗之中。

大宋对西夏的贸易制裁远比辽国严密,而且西夏的物产也很有限,除了牛羊,战马,青盐之外,没有别的东西。

他们几乎什么都缺,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能自给自足。

过去西夏最主要的财源就是青盐。

西夏窃据西北,拥有产量惊人的盐池,随便去盐池边搬一块,就是几十斤重的盐块!西夏的青盐价格低,品质好,很受大宋百姓的喜爱。

以西北为例,官盐价格在一斤24文左右,而从西夏运来的青盐最便宜只要10文钱,仅仅相当于官方盐价的四成。

越是穷苦的百姓,越要整天劳作,汗流的和水一样,一锅汤要扔一把盐,才能吃出滋味,一丁一年要吃10斤盐,一个人节省140文,一家人就能节省一贯钱,在贫瘠的西北,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估算,有人说西北三成的百姓吃走私的青盐,最高的甚至估计到了七成以上。

光是食盐,就给西夏提供几十万贯,甚至上百万贯的利润。

西夏立国晚,又坚决反对汉化,老百姓是很苦的,可是上层贵胄却疯狂喜欢大宋的一切,这点很像辽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拿西夏的皇太后没藏氏来说,她就处处效仿武则天,住最好的宫殿,穿最奢华的衣服,吃最贵的美食,身边还养了好几个男宠,最妙的是这些男宠还争风吃醋,闹得不可开交……西夏皇宫之乱,简直超乎想象!

青盐的收益,正好满足了这些贵胄的奢侈享受,是他们的摇钱树。

假如摇钱树能落下更多的金钱,贵胄们一定舍不得破坏宝贝树……唯一让人不爽的是让西夏捞到了更多的好处,别指望他们会感恩戴德,这帮东西拿了钱,武装自己,反过头,还会对大宋下手。

该如何取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诚然开放青盐,会让西夏得到一点眼前的好处,不过真正赚到的,还是大宋!”王宁安自信满满道。

赵祯知道这小子道行深,就沉着脸道:“王卿,文相公不是外人,你只管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文彦博连忙颔首附和,显得很是高兴,陛下都说了,俺老文不是外人,看起来在陛下的心里,俺不但是恢复了圣眷,还与众不同了。

文彦博越发欣慰,连胸膛都挺得更直了。

只是等到王宁安说完,文彦博脸都绿了,他宁愿不当天子亲信。

王宁安,你就是个疯子!

天底下还有你不敢干的事情吗?

没错,王宁安碰到了一个最要命的东西,那就是盐价!

这已经不是祖制不祖制的问题了,而是千年国策!

从汉武帝开始,盐铁专卖,历代都把盐税视为禁脔,民间敢贩运私盐,一律杀无赦,从来没有客气。

王宁安却希望赵祯能改变盐政,而且他还讲出了一套自圆其说的道理。

西夏的青盐能大行其道,归根到底,是大宋的盐法不适当,老百姓吃不到物美价廉的食盐所至!

假如开放西夏的青盐,大宋市面上的盐价必定会应声而落。

王宁安盘算过,海水晒盐,一斤的成本连一文钱都没有,用卤水煮盐,一斤最多2文,而西北的池盐直接从湖边凿取,比海盐还要便宜。

哪怕算上运费,一斤5文钱,已经是赚头儿不小了。

可偏偏在朝廷的专卖之下,东京的盐价达到了50文以上,边地也有二十几文,贵得实在是离谱儿!

穷苦人家,一年到头,积攒的一点钱,全都用来买盐吃了,其他的东西,连一双鞋,一件衣服也买不起,农民的消费能力几乎为零。

过去朝廷对待盐法,从来都是越整顿越糟糕,盐价一天天往上涨,盐的质量却越来越差,老百姓怨声载道。

“陛下,既然专卖行不通,那为何不想想别的思路,比如扩大供给……”王宁安道:“假如西夏的青盐大量涌入,势必压低食盐价格,原来的专卖制度就维持不下去,自然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文彦博不服气,争辩道:“王相公,按你的办法,难道我大宋的子民都不用吃盐了吗?”

“稍安勿躁!”

王宁安笑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食盐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也不用担心会不够。滦州的海边就都是晒盐的滩涂,别说维持大宋百姓吃盐,就算人口再多十倍,也绰绰有余。”

“靠着青盐,淘汰掉旧有的盐商,然后推动盐法改革,把盐价压下来,把品质提上去。西夏走私终究不是正途,当我们的大宋的盐价足够低,他们走私就没有利润,相反,没准我们能往西夏走私食盐获利呢!”

“现在开放西夏的青盐,是为了有朝一日,彻底消灭青盐,打掉了青盐,就切断了西夏的一条财路,断了他们的臂膀。陛下,文相公,此计如何?”

……

听完了王宁安的话,赵祯和文彦博都觉得不好了,为了对付西夏,把千年国策都给改了,损失也太大了吧!

文彦博注意到了滦州,他眼前一亮,果然,王宁安不是个老实人,这小子是给自己争取利益呢!

赵祯倒是关心另一件事情,“王卿,你说的或许有作用,只是眼下朝廷每年收1800万贯盐税,而且都是看得见的钱!按你的办法,没了盐税,朝廷又该如何?”

钱!钱!钱!

赵祯很缺钱,对付辽国要钱,修长城要钱,修都城要钱,对付西夏,还要钱!!!

满世界都是伸手管赵祯要钱的,王宁安这小子居然怂恿赵祯放弃盐税,简直疯了!

“其实臣觉得放弃了盐税,未必会降低朝廷岁入,没准还会增加。”王宁安见赵祯不信,他只好打包票,“臣有十足的把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