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29章 告御状

大宋将门 第429章 告御状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唯有痛过,才知道珍贵!”

萧观音十分感叹,“只怕以后这些百姓会死心塌地忠于大人,为了保护他们的土地和财产,会拼尽最后一滴血!”

苏八娘很得意,自豪道:“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是谁家的男人?”

萧观音突然意味深长一笑,“夫人,我说的是忠于王大人,而不是忠于大宋,难道夫人听不出差别?”

“这有什么差别?我相公也是大宋的臣子,你是什么……”苏八娘还想说什么,萧观音已经转身,飘然而去。

“该死的番婆子,一定要给你好看!”气得八娘咬牙。

她们再度返回了滦州,王宁安很晚才赶回来,他亲自主持,整个滦州的土地分了一半,蓟州的土地也在清点分配当中。

王宁安觉得这还不够,他又和贸易钱庄接洽,以日后的羊毛出产作为抵押,借来了150万贯。

他准备在每一个田庄建立一座学堂,一座祖宗祠堂,规定所有百姓,每个月要抽出一天,去拜祭祖宗,聘请专门人员,讲述汉家历史,讲述契丹的暴虐罪行……

分到了田地,再进行反复的宣讲,要不了多久,这些穷苦的百姓就会成为最忠诚的战士,这一点王宁安丝毫不怀疑。

只是下一步幽州该怎么发展,王宁安需要好好规划一番。

他一贯认为,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有了商品产出,物资交易,才能积累财富,聚集人气,渐渐成长为超级大都市。

幽州得天独厚,而且赵祯还有意迁都幽州。

王宁安越发觉得,产业规划要做好,要打好基础,把幽州变成北方的一颗明珠!

“你们有什么想法?”王宁安一边喝着稀粥,一边随口问道。

苏八娘放下了手里的包子,嬉笑道:“妇道人家哪里有什么看法,还是问问萧姑娘吧,她可是巾帼不让须眉,颇有男子气概!”

萧观音没有反驳,而是坦然接受,“多谢二夫人赏识,那小女子就妄言了,其实大人应该注意到了,幽州有一样东西很便宜。”

王宁安眉头一蹙,而后问道:“可是食盐?”

“嗯,奴家没记错,在后唐同光三年,就设立了芦台场,专门煮盐。这些年来,辽国吃的盐,有一半来自滦州等地。重元为了积累军饷,还大肆向南朝走私食盐,这件事想必大人应该清楚!”

王宁安心头一动,还真别说,萧观音给他提了醒。

眼下的滦州,大体位置和后世的天津相仿,不正是长芦盐场的位置吗!

要知道后世长芦盐场作为全国最大的盐场,供应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足足能满足三亿多人的需要。

也就是说,仅仅凭着长芦盐场,所有宋人的食盐都能解决。

盐有多大的暴利,这就不用多说了!

手握食盐之利,幽州就能迅速完成财富积累,而且以食盐作为抵押,还能筹措扩建城池,修缮长城的启动资金……

王宁安越想越高兴,简直有些手舞足蹈。

通了,一下子全通了!

开发长芦盐场,繁荣幽州,促成迁都,随着帝国重心北移,消灭辽国,扫平西夏……整盘棋都活了!

妙啊,真是太妙了!

“萧姑娘真不愧是才女,一针见血,厉害,厉害啊!”

萧观音淡淡一笑,“大人只是初到幽州,还没有想到而已,以大人的才华,很快就能看到这一步。小女子不过是取巧而已,当不得大人盛赞。”

王宁安摇头,“一人智短,两人智长。光凭着我一个,哪能想得那么全面,日后还请萧姑娘不吝赐教。”

“既然如此,婢子多谢大人抬爱。”萧观音低头,满饮了一杯酒,然后冲着王宁安微微含笑,“大人,心思如日月,襟怀如江海,既然能虚心纳谏,为何不能慈悲为怀,开天地之恩,放一条生路呢?”

王宁安迟疑一下,然后笑道:“萧姑娘,你说的可是幽州当地的契丹贵胄?”

萧观音低着头,没有回答,显然是默认了。

不管如何,这些人都是她的族人,萧观音恨耶律洪基不假,可是她却不忍心看着其他人惨遭屠戮……

“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王宁安道:“其中确有罪行的,必须除掉。剩余的,我会发配到渤海国,总算是一条活路吧!”

萧观音微不可查,点了点头,又喝了两口粥,然后就起身告辞了。

……

她刚离开,苏八娘就扑到了王宁安的怀里。

“老爷,你看她多厉害,又是出主意,又是救人的,须眉男儿也比不上,妾身真是羞愧死了!”

王宁安叹口气,安慰道:“萧观音本就是才女,又遭逢剧变,心性不同寻常人,才情令人敬佩,只是……”王宁安停住了话,没有说下去,而是体贴地拍了怕妻子的肩头。

“行了,你也不要和她比,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王宁安满眼是笑,伸手揽住苏八娘,把她抱起来,扛在肩头,低声道:“这么多日子,光是打仗了,你可知道,我是多想你!别耽误好时光了……”

苏八娘紧紧抓着王宁安的肩头,微微点头,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哼,萧观音,你能看出来,本姑娘岂会不知道?

可惜啊,你终究棋差一招,这男人啊,还是喜欢小女人的,想你那种心机婊,等着当一辈子老姑娘吧!

……

王宁安在滦州和蓟州忙着分田分地,富弼那边也没有闲着。

他同样召集顺州和檀州的士绅读书人,先是举行声势浩大的祭孔仪式,把至圣先师搬出来。

接着富弼又聘请了十几位饱学官员和鸿儒,登坛讲学,传授儒家经典,讲的是天花乱坠,下面人听的是如痴如醉,感动的热泪盈眶。

富弼见人心收拾,立刻抛出了大招,他宣布要在幽州举行科举。

辽国也有科举考试,比如刘六符,张孝杰,这都是从科举走出来的汉人状元。富弼认为要扩大科举录取人数,开设恩科,给幽州士子一条进身之阶。他还要求朝廷拨款,在各州建立官学,聘请饱学之士,前来讲课。

“燕云沦落百年,虽保有汉风,然则人心杂乱,华夷不辩,乾坤颠倒……要想恢复秩序,重新变成大宋疆土,必须正人心,欲正人心,必须兴教化,鼓励讲学之风!”

根据富弼的构想,他向赵祯保举程颐和程颢两兄弟,提举幽州等地官学,教导学子忠孝仁义,孔孟之道。

还真别说,赵祯看完富弼的这套办法,也很是赞叹。

至少看起来很有效果,檀州和顺州等地的士绅争相上表朝廷,叩谢天恩,赌咒发誓,要忠于大宋,绝无二心。

富弼除了抛出科举大礼包之外,又下令募兵。

各个士绅立刻鼎力支持,出人出力,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招募了8000人,又在当地采购了3000匹的战马。

富相公是志得意满,“启奏陛下,如今檀州和顺州,百姓心怀朝廷,争相为国报效,已经稳如泰山,任凭辽国百万雄兵,也奈何不了分毫。”

赵祯含笑,“富爱卿出事老成干练,朕还是很放心的。”

这时候一旁的赵宗景忍不住了,“启奏圣人,富相公虽然有功,可是王大人的功劳更大!”

“哦?王卿那边怎么样了?”

赵宗景很得意,“王大人已经将500多万亩田产分配下去,有50多万百姓得到了土地,无不感念朝廷大恩。另外这些百姓都组成了田庄,编户齐民。王大人还规定,每个作战有功的将士,斩首一级,即可得到一个甲的百姓供养,也就是说,十户人家,每年要拿出十分之一的所得,交给有功的将士。王大人靠着此法,已经安置了上万的有功士兵,不需要朝廷花一分一毫,就让将士们得到了奖励。现在士气高昂,斗志充沛,人人争相为国杀敌,恨不得立刻直捣上京,灭了辽国才好!”

“哦!”

赵祯十分惊讶,他急忙让人取来王宁安最近送来的扎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脸上笑容十足,跟开了花似的。

赵宗景心中得意,忍不住瞟了富弼一眼,心说你这个老小子,还想和我兄弟比,差之万倍!

少在这里吹嘘了,免得丢人现眼!

富弼低垂着眼皮,仿佛没有看见,等赵祯看完,他躬身施礼。

“启奏陛下,既然郡王提到了王大人,那老臣这里也有一份状纸,要呈给陛下。”

富弼将一份状纸交给了内侍,送到了赵祯面前。

皇帝陛下一看,顿时脸色就变了。

这份状纸居然是用血写成的,在落款处,有四五十个人名之多,全都是滦州和蓟州的士绅。

他们联名状告王宁安,说他背信弃义,胡作非为,残害生灵,罄竹难书……“这,这是怎么回事?”

富弼连忙说道:“启奏陛下,王大人先是许诺地方士绅,帮着追查契丹贵胄的土地,查出来之后,奖励他们三成。这些人遵照王大人的命令做了,等到土地收缴上来,突然又冒出了无数的刁民,状告这些地主士绅,说是他们和契丹贵胄勾结,欺压汉人百姓……王大人不但没有把该赏赐的田产给士绅们,反而将士绅原本的土地,也给没收,竟准备作为奖励士兵之用!如此背信弃义,率性妄为,如何能取信天下?老臣以为,陛下应当立刻处置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