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360章 心软的代价

大宋将门 第360章 心软的代价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刘林森是真的想去六艺,好好看看,怎么从六艺出来的个顶个都是妖孽啊!

王宁安不用说了,还有那个苏轼,才华大的足以秒杀状元郑獬,眼前这个吕惠卿,愣是靠两张纸,就把辽国上下都镇住了,实在是高明!

刘林森仔细琢磨了许久,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只是想得越清楚,对吕惠卿就越是佩服。

这两份名单之中蕴含的智慧,实在是渊深如海,深不可测!

首先,制裁耶律洪基,那是给辽国警告,不要轻举妄动,敢对大宋动武,就要承担后果……这几年的功夫,耶律洪基为了培植势力,防止耶律重元夺权,大肆贸易,每年都能赚数百万贯,用这些钱,把皮室军喂得肥肥的,上上下下,对太子爷唯命是从,这也是耶律洪基的底气所在。

可如今被列到了制裁名单上,财路断绝,耶律洪基的处境一下子就艰难了。

当然,他可以选择对大宋动武,靠着抢夺,满足皮室军的需要。可问题是第二张名单就起了作用,宛如一把利刃高悬!

和大宋有生意往来的不只是耶律洪基,还有其他人,这帮人的生意做得比耶律洪基还大,赚得更多。

有待观察是什么意思?

他们和耶律洪基一起动作,立刻就会上制裁名单,如果不动作,就能顺利赚钱!

你说这一招损不损?

谁敢打大宋的主意,还没等开战,就要先损失一大块儿。辽国的贵胄们要不要权衡一二?眼下的辽国和一百年前完全不一样。刚立国的时候,那些贵胄都是十足的强盗,一个个跟梁山上下来的,只会用弯刀弓箭说话。

经过了百十年的洗礼,尤其是全面通商之后,他们想获得的利益不用打仗就能获得了,而且还能拿到更多。这时候他们就要权衡利弊,哪怕再悍勇的人也要掂量,冒险和大宋开战,损失不会小,好处未必有。不和大宋开战,不用承担伤亡,生意还能照做……这个选择不难吧?

名单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可是看出来又如何,辽国的贵胄们舍得放弃那么大的利益吗?

这不,有人开始和吕惠卿眉来眼去,勾勾搭搭,一个老者微服来到了宋使的驻地,此老和刘林森还有吕惠卿谈了两句,他很快就判断出来,两位宋使,真正说了算的是吕惠卿。

老者微微含笑,“贵使,辽宋和平相处了几十年,双方息兵罢战,百姓安居乐业,这不是很好吗?为何一定要掀起大战,弄得生灵涂炭,实在是不应该。”

吕惠卿看了老者一眼,含笑道:“我大宋不想打,奈何贵国咄咄逼人,我们唯有奋起抵抗,死战到底。”

老者上下打量吕惠卿,半晌才摇头道:“贵使这话实在是不通,如果渤海国没有大宋支持,如何能够跑到辽国捣乱?如果贵国想要和平,一点也不难,只要把渤海国的匪徒交出来,然后真诚向辽国赔罪认错,我想辽国会念在双方交情之上,原谅贵国,又是和睦的好邻居,岂不美哉?”

吕惠卿哈哈一笑,“老先生执意把渤海国的事情归咎给大宋,这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我倒是认为贵国该反躬自省,不要苛待自己的百姓,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修仁政,不重民力,妄兴干戈,涂炭生灵,早晚百姓都会群起而攻之。渤海国只是个开始,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的部众起来反抗。把罪责推给大宋,是最容易的,却也是最不负责的。”

“你们当真没有支持渤海国?”

吕惠卿苦笑道:“大宋行事光明磊落,我们也在调查,毕竟这些年捕鲸船很多,船上都配置了床子弩,有的船只遇到了风暴,没准就被吹到了别的地方,被其他国家,或者海盗捡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们不是没有发现有大宋的子民吗?这就是铁证,不管如何,我大宋是期待和平的,但是请老先生记住,大宋不会匍匐在地,祈求和平,你们执意开战,我们唯有奉陪到底!”

老者陷入沉思当中,不得不说,吕惠卿的神态话语,都非常诚恳,让人不得不信,莫非说真是个误会,大宋无意和辽国开战?

可是渤海国的事情要怎么解决,岂能轻易掀过去?

老者左右为难,只能起身告辞,回去再做计较。

这个老者是谁呢?

他名叫萧慧,是当今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的舅舅,也就是耶律洪基的舅爷,但是呢,他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名叫萧观音,去年的时候,和耶律洪基定下了亲事,他又是耶律洪基的岳父。

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下,使得萧慧说话很有分量。

吕惠卿亮出了两份名单之后,辽国立刻形成了两种意见。

有人主张是大宋欺负辽国无人,玩弄手段,分化瓦解,居心叵测,必须立刻出兵,严惩大宋。

可是另外一些人认为大宋还是有善意的,兴城的案子不能盲目算到大宋的头上,而且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不能给西夏人可乘之机。

……

辽国陷入争论当中,大宋这边却是在加紧备战当中。

王德用严厉整饬各军,从王家的武士团当中抽调大批的人员,充实河北的军队……王宁安看在眼里,非但没有半点心疼,还相当兴奋。他清楚这些人的能力,只要稍加锻炼,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长为十将,都头,指挥一类的小官,别看职位不高,但却是整个军队的中坚力量。

河北的人马都有王家的人,到时候王宁安是一呼百应,势力不可估量。

虽然赵祯有了儿子,赵宗实的威胁几乎消失了,但是王宁安有了更大的野心,他至少要有一支十万以上的强兵,把辽国干趴下去,把燕云从辽国的手里拿回来!

王宁安很信任吕惠卿的能力,但是河北前线一刻不能松懈,不能言战,怎么言和!王宁安亲自督促各军训练,尤其是王家的铁骑,还有数量众多的民兵武装,都要做好战斗准备。

锻造武器,补充军粮,军马,总而言之,忙得不亦乐乎。

屈指算来,吕惠卿入辽已经二十天了,虽然对面的辽军调动不断,但是却没有发现大举南下的迹象,看起来吕惠卿已经稳住了辽国,王宁安很是欣慰。

又忙活了一天,他回到军营,让人准备一大盆热水。

穿了一整天的皮靴,汗水把双脚泡得发白,厚厚的一层死皮,看起来十分可怕,王宁安把两只脚放进了滚烫的热水中,微闭着眼睛,没有多大一会儿,竟然发出了舒服的呼噜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水都凉了,王宁安才缓缓睁开眼睛,正在这时候,有人从外面闯了进来。

“大人,出事了!”

王宁安打了一个激灵,立刻擦干了脚,穿上布鞋,来到了桌案前面坐下。

“到底是什么事情?”

慕容轻尘变色道:“是从保定军那边传来的消息,有人叛变大宋,逃到辽国去了。”

“什么?”王宁安顿时瞪大了眼睛,愤怒道:“怎么回事,严不严重?”

“跑的是提点仓场事杨文斌。”

王宁安深吸口气,脸色大变,提点仓场,官职虽然不大,但是管着钱粮军饷,熟知大宋的虚实,这种人跑到辽国,绝对是遗祸无穷。

“怎么会让他跑了呢?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王宁安满心烦躁,焦急问道。

“据报,在半个月之前,王德用老将军检查各地的仓库,发现仓库管理混乱,尤其是保定军的都仓,由于没有按照规定,用大泥做防火隔墙,还收了潮湿的米粮,以致大段霉变,整个保定都仓,可用之米不到一半……王老将军一怒之下,将提点仓场事杨文斌以下,一共二十几名官吏都给重责一顿,据说,杨文斌怀恨在心,伤势稍微好了一点之后,就带着家眷手下,逃往辽国去了。”

王宁安脸色越发难看,用力拍着桌子,“哼,如此败类,应该砍了头才好!派人追击了吗?”

“派了……只是卑职担心追不上了。”慕容轻尘老实回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