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332章 赵祯搞事情

大宋将门 第332章 赵祯搞事情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京城就是有趣,刚刚冒出来个渤海国,接着又来了一场比试,一边是今科的进士,一边是六艺学子。

不管怎么说,文人还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尤其是科举刚刚考完,新鲜出炉的进士们就是天之骄子,忍耐了四年的京城大户,纷纷出手抢夺,榜下捉婿,那热闹,那风光!

金榜题名大登科,接着洞房花烛小登科,外放父母官,要不了多久,就能进入政事堂,踏上人生巅峰!

每一个考中的学子都是老天的宠儿。

只是有一件事,让他们非常恼火,从哪里冒出一个六艺学堂,又冒出一个皇家银行,也胆大包天,弄出了考试,而且一通过,就能拿到5000贯的收入!

开什么玩笑,他们算是什么东西!

也配拿这么多的收入,简直岂有此理!

陛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真的要举行金殿比试,让堂堂的新科进士,去和一帮草民比试,实在有辱斯文!

新科进士们愤愤不平,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彻底把六艺学堂的神话打破,让他们知道厉害!

相比进士们攒足了劲头儿,要争一口气,六艺学堂这边显得云淡风轻,几位师长根本懒得管学子们,苏大,苏二,曾布他们还是每天出入御街工地,监督进程,或者去皇家银行,清理账目,丝毫没有看出比试前的紧张。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他们信心十足,无论比什么,都无所畏惧。

倒是几位先生,他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包括范仲淹在内,都一遍遍踱步,脑中不停推想着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十八套预案。

要说区区一场比试,就能让老夫子失去了淡定吗?

当然不是这么一回事,所谓的比试,其实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

几次金殿交锋,王宁安都深知他们这边人微言轻,哪怕最能战的欧阳修,资历甚至比不上富弼和韩琦,说话的声音一点都不大。

要想压制住文官集团,必须有足够分量的老臣掺和,范仲淹和晏殊,就是最好的选择。

奈何两位老大人致仕多年,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御前会议。

这下子可愁坏了王宁安,他挖空心思,这才弄出了银行招考,那么高的年薪,肯定会惹来一帮人嫉妒,弄个御前测试,就顺理成章了。

而范仲淹和晏殊都是六艺学堂的师长,他们出面,参与考试阅卷,保证比试公平,就更加无话可说。

只要这两位能名正言顺出现在金殿上,就可以趁机把支持渤海国的事情推出来,逼着满朝的相公低头!

王宁安是处心积虑,才弄出了这么一手。

基本上是按照他的剧本在上演,只是令人惊讶的是赵祯居然把测试变成了比试,让六艺的学生和新科进士较量,毫无疑问,赵祯是想测试双方的成色!

欧阳修说过,赵祯对科举的看法不少,没准这就是下次改革科举的契机。本来只想促成渤海国的事情,谁知又送来一只科举的“雕”,买一送一的好事,王宁安岂能放过!

他是踌躇满志,要给文官们两个结结实实的嘴巴子!

“兔崽子们,老师的脸面就靠你们了!”

正式比试的时候,王宁安早早来到了宣德门外,以大苏、二苏、曾布、吕惠卿、章敦等人领衔的六艺学子都等在了这里。

苏轼正抓着油条大吃大嚼,看王宁安来了,连忙把剩下的一大半都塞进了嘴里,腮帮子鼓得跟仓鼠似的。

王宁安实在是懒得吐槽他,喂喂喂,你是千古偶像啊,注意点形象成不!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狮子搏兔,也要全力以赴,出了一点差错,别怪我不客气!”

“是!请先生放心,我们一定不辱师门!”

王宁安满意点头,正这时候,三驾马车快速驶来,从最前面马车上跳出来欧阳修,王宁安小跑着过去,和欧阳修一起,把范仲淹和晏殊搀扶下来,两位老相公面色严峻,直接站到了六艺学子的中间,并没有和其他人打招呼。

可即便不说话,他们出现了,那动静还能小吗!

陆续赶来的官员都惊骇不已,心里头刮起了十二级飓风,这场比试不单纯啊!

“启禀老爷,范相公和晏相公出现在了宣德门!”

韩琦坐在轿子里,听到家人的禀报,顿时吸了口气,露出了惊骇的神色,他的眼珠转了转,连忙说道:“加快速度,快点走!”

韩琦赶来的时候,其他几位相公也都赶来了。

贾昌朝一贯是不要脸的,他几次关键选择,都站在了文官一边,按理说已经和王宁安闹翻了,你就老老实实给文官带盐算了。

哪知道这位非要凑过来,嬉皮笑脸,跟老范打招呼,跟晏殊套近乎,还拉着王宁安,询问铸币的情况。

“王大人,今年皇家银行要给三司拨320万贯铜钱,有什么困难,只管和老夫讲,政事堂这边一定全力支持,大家都是为了朝廷做事,要和衷共济,相忍为国啊!”

王宁安瞪了贾昌朝一眼,只给老家伙两个大鼻孔,你自己想去吧!

奈何贾昌朝修到了大厚无形,大黑无相的地步,根本不在乎,依旧谈笑风生,也真是一朵奇葩。

老贾如此,富弼就显得比较尴尬了,他迟疑了半晌,还是紧走两步,过来给晏殊行礼。

“小婿拜见岳父大人。”

晏殊把脸一转,只是说道:“不敢当。”再往下,一个字都没有,弄得富弼老大没趣。

双方都摆开了阵势,对了,还有一伙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新科的进士,今年的状元叫郑獬,他模样不错,二十出头,春风得意,神采飞扬,他们这些进士身上都是官服,相比之下,六艺学子通通白身,相差甚远。

连科举都不敢参加的废物,也配和我们相提并论,不自量力。

他充满鄙夷,斜视着这边。

“瞧见没有,那副眼高于顶的德行,就是欠揍!”大苏气哼哼道。

曾布同样怒气填胸,“行了,有本事咱们金殿上见,让他们知道六艺学堂的厉害!”

双方都在心里较劲儿。

……

时辰到,宫门开放,随着宦官,踏着汉白玉的道路,直奔大庆殿,相比起以往,大庆殿显得更加气势恢宏,赵祯接受了百官的朝贺,先冲着晏殊和范仲淹微微一笑,“快给范相公和晏相公搬来椅子。”

小太监连忙跑下去,给两位搬来了有靠背的椅子,不是平时见皇上坐的墩子,可见赵祯对他们的心意。

两位老相公谢恩之后,才坐了下来。

赵祯又吩咐给其他人赐坐,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待遇,除了两府相公之外,只有王宁安,欧阳修等人有位置,尤其是王宁安,丫的比状元郎郑獬还年轻了许多,居然身着紫袍,能在大殿之下坐而论道,你算是什么东西?

难怪文官们看他不顺眼,连带着连他的门人弟子都成了异类,郑獬等人的仇恨值快速飙升。

只听赵祯笑呵呵道:“范爱卿,这几年你一直在教书,可有什么心得体会?”

“启奏陛下,教书育人,知行合一,首在一个用字,所学才能,唯有用到实处,才是真正学到了本事。历朝历代,不乏感叹怀才不遇之人,老臣窃以为此类人物多半不值一提,他们怀了什么才,又凭什么得到重用?朝廷治理九州万方,亿兆黎民,责任至重,没有真才实学,是断然担不起职责的。这些年来,六艺学堂以培养学生实学为重!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弓马骑射,算术会计,乃至航海,工商,外语,医学,冶金……既有通识教育,有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兴趣才能,老臣虽然不敢夸口,但是六艺学子绝非一般腐儒可比!”

范仲淹的口气够大的,在场不少官吏就想反驳,可奈何老范江湖地位太高,他们根本没有胆子。

王宁安看在眼里,心中暗乐,这就是把老范弄到金殿上的好处,同样的话,要是他说出来,不定有多少人喷他呢,可范仲淹说出来,你们不愿意听,那也要忍着!

许是被压抑久了,范仲淹意犹未尽,继续开炮,“陛下,这些年来,朝廷取士,务虚得多,务实得少!西昆体华丽无物,太学体空洞不文,国朝养士,厚遇天下士子,所图者,就是士子们能为国解忧,为陛下排除万难。可这些年来,朝廷应对,屡屡失策,黄河水患,至今尚未解决,东流北流,争端不息。各地灾荒遍野,民生艰难,四夷作乱,战祸不断……我大宋看似盛世繁华,可实际上已经危机重重,必须要选拔真正人才,栽培新一代才俊,奋发图强,才有挽回国运的可能。老臣处江湖之间,心忧苍生,恳请陛下慧眼识人,提拔贤才,中兴大宋天下百姓都盼着呢!”

听着老范的话,恍惚之间,又回到了当年的庆历新政。

赵祯情绪激动,不由自主站了起来。走到了范仲淹面前,激动道:“这么多年,范爱卿报国之心,天地可鉴。朕深为动容,范爱卿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要务实,要选拔有用之才。”

赵祯看了一眼两边的年轻人,他严肃道:“这一边是科举出来的英才,这一边是六艺培养出来的俊杰,究竟谁高谁低,今天就见一个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