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279章 粮食!粮食!

大宋将门 第279章 粮食!粮食!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六月的汴梁,太阳似火,连续大半个月没有雨,就连汴河的水都下去了一截。当然诸如一些高官富户,倒是不用在乎。

就拿欧阳修来说,老夫子的书房里就放了两个冰盆,炎热的暑气都被带走了——别误会,光是俸禄,就够老夫子享受了。

只是这心里的烦躁,却怎么也没法解决。

他最近在整顿御史台,欧阳修认真研究了历年御史台的弹劾情况,看完之后,老夫子不停摇头。

御史掌刑法典章,纠察百官不法之事,是保持官僚体系高效清廉运转的关键。国初的时候,御史台为了整肃弊政,恢复经济,促进大宋的繁荣,做出了许多贡献。可这些年来,人心浮躁,越发受不了御史的清苦,越来越多的人把御史当成了升官的跳板。

窥视上峰喜怒,利用言者无罪的特权,甘心充当打手、鹰犬,每次朝局动荡,他们都冲在最前面。

有弹劾皇帝的,有弹劾宰执的,有弹劾外戚,弹劾将门的,内容五花八门,可归结起来,都是党争,都是内斗!

很少有人能伏下身,真正关心民间疾苦,替老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

欧阳修越发觉得应该扭转风气,可是凭着他一个人,实在是力有不逮。

老夫子烦躁之下,也不在书房坐着,他迈步往花园走去。到了花园之中,欧阳修突然发现假山处有吭哧吭哧的声音。

老夫子好奇之下,走上前去,却发现三个小孩蹲在地上,其中一个穿着丝绸的衣服,正是他的幺子欧阳辨。

欧阳修把欧阳发等三人都送去了六艺学堂,家里只剩个小儿子陪在身边。

这小子正拿着一只烧鸡,送给两个布衣的小子,嘴里还说着,“快吃吧,别噎着。”

那两个小孩吃得很猛,其中一个被堵得脸都红了,欧阳辩无奈道:“等着,我去拿水。”

他刚转身,却发现了老爹欧阳修,吓得立刻变了颜色。

欧阳修叹口气,“愣着干什么,你的朋友都噎着了。”

欧阳辩一溜烟儿跑出去了,不一会儿送来了一壶茶,那个小子喝了两口,终于缓了过来,可是发现了欧阳老大人,他们全都手足不安。

许是当过山长,欧阳修对待小孩子有了不少耐心,没有立刻疾言厉色,而是笑呵呵道:“你们和老伯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嘴馋了吗?老伯请你们吃大餐怎么样?”

见两个孩子不说话,只是低头搓着衣角,欧阳修拉起两个孩子的手,到了凉亭,让家人取来了糟糕,又拿来了一壶奶茶。

小孩子哪里抵挡得住美食的诱惑,更何况他们真的饿了。

两个小孩子一边吃着,一边就把事情给说了。

原来他们都是欧阳修的邻居,平时和欧阳辩经常一起玩。前些日子他们的父母离开了家,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邻居,让他们帮着照料。

哪知道两个孩子淘气,把邻居家的碗都给打了,邻居一怒,就罚他们不准吃饭。欧阳辩看两个人饿得可怜,就偷出了家里的烧鸡,给他们吃。

……

欧阳修听完,点了点头,“你这是帮助小朋友,为父就不罚了,但是下不为例,以后遇到了事情,要跟大人说。”

“嗯!”欧阳辩老实答应。

欧阳修又好奇了,“你们父母怎么匆匆就走了,把你们留下来,为了什么?”

“为了……”其中大一点的歪着头想了半天,然后说:“我爷爷要死了,还,还有姥爷,他们都活不成了。”

说着,孩子又哭了起来。

欧阳修越发不解,大点的孩子突然想起件事,他转身跑回了家里,过了一会儿,拿着一封信跑来了,送到了欧阳修的手里。

老夫子随手展开,里面就是普通的农家信件,字迹算不上优美,只是能辨认而已。

信上说陈州连着两年大旱,今年好容易下了一点雨,庄稼长势不错,可五月份就起了蝗虫,一夜之间,把方圆上百里的庄稼都给吃光了。

孩子的爹是首饰匠人,老家在陈州,他进京做工养家。突然接到了家里的书信,这才急匆匆返回陈州,去看望父母和岳父一家。

仓皇之下,把孩子留给了邻居看管。

弄清楚了缘由,欧阳修大吃一惊,从信上所说,陈州的灾荒应该非常严重,已经到了饿死人的地步。

可是前些日子,还有地方官员上奏,说是只有小灾,朝廷发些粮食,就能渡过。

欧阳修不是傻瓜,这封家书不会作假,至于地方官吏,那可就不好说了……

陈州可非比寻常,那里是中原重地,京城的南大门,如果出了乱子,必定有大股的灾民冲到京城,后果不堪设想。

欧阳修想到了这里,立刻让家人好好照顾两个孩子,他立刻换上了官服,直接前往政事堂。

刚走进来,贾昌朝就忧心忡忡,老脸都缩成了菊花,不住摇头。

“醉翁,刚刚得到了消息,说是京畿出了蝗虫了。”

“多吗?”

欧阳修好奇道。

“不算多,也不算少,会影响一些收成。”贾昌朝忧心道:“久旱比有蝗灾,自古皆然,老夫是怕蝗灾扩大,到时候不好收拾。”

贾昌朝还算坦白,自从把皇帝捧成了天子,董仲舒那厮又提出了天人感应,老天爷的变化就和皇帝紧密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蝗灾,常常突然来袭,一夜之间,就能将庄稼啃食一空,百姓无不痛恨恐惧。

于是很多人就把蝗灾视为老天降罪,惩罚人间,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儿子做的不好。

如果出现蝗灾的时机特殊,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比如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抢了皇位的李二,第二年京城就出现了大规模蝗灾。有人就趁机大做文章,弄得李二非常尴尬。

好在他也是个狠人,在游御花园的时候,竟然抓起了一只蝗虫,对着说道:“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说完,李二当即吞了一只蝗虫。

如此卖力表演,自然百姓感动,群臣叹服,化解了一场危机。

发展到了大宋,人们已经变得聪明多了,老天示警,皇帝不能有错,往往就是宰相罢官顶雷。

许多言官早就看不惯贾昌朝,如果真的冒出来大规模蝗灾,没准贾相公的乌纱帽就不保了,难怪他忧心忡忡。

欧阳修深深吸口气,“贾相公,只怕是已经晚了,蝗灾发生了,而且还不小!”

“啊?醉翁怎么知道的?”

欧阳修就把家书交给了贾昌朝,简单说了下经过。贾昌朝立刻警觉,连忙让人去查,当天就得到了消息,京城周围出现的蝗虫,并非当地的,是从南边飞来的。而且京城发生蝗灾多在七八月份,眼下才是六月,还差了一个月呢!

贾昌朝脸色骤变,无奈道:“醉翁,你这双醉眼可比我还厉害啊,看起来多半陈州出事了!”

随即贾昌朝也怒了,“这帮混账王八羔子,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也敢隐瞒,真是狗胆包天,不知死活!”

贾昌朝立刻安排人手去查,结果人刚派下去,就传来了消息,说是陈州西关乡出了刁民,围攻官府,抢夺粮食,而且还聚集了几千人,要造反!

贾昌朝何等精明,他稍微思索一下,就猜出了不少。

陈州连续闹旱灾,朝廷拨了不少钱粮下去救灾,多半这些钱被地方官吏给贪了,结果今年又冒出了蝗灾,他们不敢上报,生怕把历年的丑事都掀出来,大家一起捂盖子,装糊涂。

当官的可以装,问题是老百姓的肚子没法装,饿极了,肯定要出乱子的,这不,民变就来了!

事情没法压了,贾昌朝立刻去找赵祯,把情况告诉皇帝,也把自己的推测说了。

“陛下,当务之急,是要剿匪,还要赈灾。如果不能让百姓填饱肚子,势必都跟着贼人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赵祯仰天长叹,十分愤懑,“民生多艰,朕于心不忍。贾爱卿,你不但要派钱粮救灾,还要给朕查清楚,到底是谁,隐瞒了朕,一定不能轻饶!”

“臣遵旨!”

贾昌朝辞别了赵祯,立刻着手,从各处调集粮食人马,并且派遣郑州知府王拱辰为招讨安抚使,率领人马,即刻南下。

王拱辰得到命令,立刻行动,直接奔赴陈州,可沿途的惨况,让他吓得魂飞魄散,无数流民,遍地都是,拖家带口,全都奔京城方向而来。

好多人在半路上就倒下去了,饿极的百姓,居然会偷偷将尸体煮了,分而食之。

王拱辰头皮发麻,浑身冒冷汗,这还没到陈州呢,就这么惨,陈州当地,又会如何,不敢想象啊!

就在王拱辰奔赴陈州的时候,突然另一个消息传来,向陈州输送的一批粮食,多达五万石,居然在运河倾覆,稻谷淹了水,几天之间就变质了,根本没法食用。

这个消息,无疑又是冷水泼头,雪上加霜。

周边各地也不宽裕,再想调集粮食,只怕要一个月以上,而且此时夏粮还在收割,等到完粮纳税,更是黄花菜都凉了。

贾昌朝眼睛灌血。发疯似的念叨着:粮食,粮食,上哪里找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