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150章 拿下张方平

大宋将门 第1150章 拿下张方平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文彦博进京两个月的时间,积极活动,从上到下,迅速拉拢起一大堆人,他们整天聚集在文府,高谈阔论,畅所欲言。

所有的话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拥立王宁安登基!

历来篡位夺权都充满了刀光剑影,血腥杀戮。熟读经史的一群人,竟然在商量着和平转移皇位,恢复上古禅让制。

莫非是他们脑子抽了?还是书生病犯了?

还真不是!

文相公经过深思熟虑,发现的确有希望兵不血刃,完成朝代更迭。

首先,还就是王宁安的势力和威望,足够庞大。

哪怕赵曙很努力对外作战,开疆拓土,但是在普通人心中,尤其是三十岁以上的中坚力量,更加推崇秦王、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受益于王宁安的兴学令,从穷苦的农家子弟,一跃成为体面富足的成功人士。

这些人存在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很多人还是手握权力,能影响舆论。

从商人到官吏,从学者到士兵,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宋到海外……王宁安的支持者广泛存在,势力无与伦比。

文彦博要做的只是把这些支持秦王的力量串联起来,并且引导他们支持秦王登基,实现和平篡位。

这条路也不是没人走过,比如大名鼎鼎的王莽!

他先是以外戚的身份,执掌大权,辅佐幼帝登基,称为安汉公,接着给自己加宰衡的位置,列宰相之上,随后又被推为假皇帝,假的干久了就接受禅让,成了真皇帝!

王莽用了八年时间,从安汉公变为新朝皇帝,他篡夺大汉江山,居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荡,绝对堪称奇迹,而且当时王莽的名声也极好,简直是活着的圣人。

至于后世那么多骂王莽的话,也是在王莽登基,推行改制失败,身死国灭之后,才出现的。

后世有人调侃,说王莽是穿越者,其实还有那么一丝道理的。

而且越是研究,就越觉得有可能。

比如王莽辅佐皇帝的时候,自己担任太傅,亲信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遇到军国大事,皆是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怎么样,像不像王宁安在政事堂搞得那一套?

还有,王莽登基之后,针对当时朝廷昏庸,官吏贪墨无度,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流离失所,民生凋敝的状况。

王莽果断推行新制,将天下田改名“王田”,而王田不得买卖,其后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朝廷所有……这些措施,就是王莽的改革,看着有点眼熟没?

没错,和王宁安干的事情,几乎一般不二!

两个穿越者,不谋而合啊!

王莽推行王田,王宁安做的是均田,而且也不能随意买卖。几次调整币制,从铜本位,到金本位,再到信用本位。

改革官职,设立殖民部,参谋部,审计司,皇家银行,议政会议……同时也把矿山森林,收归朝廷所有……

稍微梳理一下,就连老文都惊讶了。

读了一辈子书,骂了一辈子王莽,结果到头来才发现,最大的王莽就在身边!

更要命的是这孙子居然把王莽没干成的事情给干成了!

我的老天啊!

老文是没法淡定了,或许是冥冥之中,真的有天命吧!

过去几次被王宁安坑得太狠了,有怨气,有不平,老文从心里讲,是不愿意给王宁安摇旗呐喊的,更不愿给他当臣子。

可面对这么多的“巧合”,老文也按捺不住了。

人能和人斗,但是不能和天斗,老夫还是顺天应人吧!

既然发现了王宁安和王莽是如此相似,那么如何篡位夺权,也就显而易见了。

王莽当过安汉公,接着出任宰衡,执掌朝政大权。

王宁安以军功起家,封爵西凉王,接着担任首相。

再度出山,晋位秦王,继续担任首相。

可以说,前两步已经迈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成为“假皇帝”。

老文思索了一下,还是按照王莽的策略来。

在掌握大权之后,谶纬禅让之说盛行,各种符命祥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等等。

对于献符命的人,王莽都给予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经过一轮一轮的造势,终于时机成熟,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成为了新朝皇帝。

有榜样在,照方抓药就行了。

只不过王莽篡位,用的是谶纬迷信这一套,显然在大宋是行不通的,毕竟多年的教化下来,大宋百姓的文化程度是历代之冠,一些鬼把戏骗不了人,只能成为笑料。

老文思索之后,决定还是主打有德者居之的旗号。

王宁安做了这么多事情,有那么多功绩,全都是实打实,摆在那里。他的根基可比王莽深多了,宣传起来也容易。

动员报纸,发动学者,写文章,大加赞美,把王宁安捧成活着的圣贤。

光是这样还不够,老文觉得应该充分发动民心,制造众望所归的态势。

而最能发动民心的就是议政会议。

他和儿子文及甫商量之后,立刻动作起来。

先召集一些亲近的议政卿,共同商量措施,大家伙凑在一起,互相交流之后,还真别说,他们拿出了很靠谱儿的办法。

议政卿来自各地各行业,那就索性回去,召集各省的有志之士,一同上万言书,到街上宣扬,请求秦王顺应民意,登基称帝,要求赵宋皇室,顺天应人,把龙椅交出来。

他们经过商讨,决定将自己的团体命名为“请愿团”。

要在各行省组建分团,同时,商人,市民,学者,学生,报界,军界,僧人……全都要出来,共同情愿,拥戴秦王登基!

还真别说,老文的名望太大,世上的投机分子也太多了。

当请愿团的旗号打出去,立刻得到了响应。

不到十天的时间,光是西京,就出现了100多个请愿团,最大的有一万多人,小的也有上百人,天天在街上,衙门口,各个酒坊茶肆,招摇呐喊,热闹非凡。

而且请愿团就像瘟疫似的,快速蔓延。

开封的张方平见文彦博又抢了先手,顿时暴跳如雷。

老夫才是替秦王摇旗呐喊的第一人,以后排凌烟阁的时候,你文宽夫可不能爬到我的上头去!

不用说,张方平也立刻动作起来。

洛阳那边,官场还算平静,没跟着起哄,可开封不行,这里聚集了太多落魄官僚,他们过去都恨王宁安入骨,但现在一见风向如此,他们也顾不上恨了,一个个跳出来,拿着家财,雇佣人手,实在找不到,就把家人也拉出来,满世界乱窜,争先恐后,生怕赶不上热闹。

最初老百姓对秦王还是有好感的,看到那么多的请愿团,也觉得没什么不妥,还有店家给他们提供茶水,让他们免费休息。

但是天天这么闹,店家不干了,我们还要做生意,你们那么多人,把街道都给封了,这算什么事?

还有,你们见人就拉,逼着加入请愿团,逼着交份子钱,干什么?还没当上从龙功臣,就这么一副德行,要是让你们得势,那还得了?

渐渐的,大家伙从欢迎,到厌恶,民心悄然变化,老文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并没有察觉。

但是,身为首相,王宁安每天要得到多少的密报。

自从老文搞出了请愿团的把戏,王宁安的脸都绿了!

他甚至都怀疑,这个文彦博才是真正的穿越者,你老不要脸的,怎么把拥戴袁世凯的那一套用到了我的身上?

幸好有人暗中把文彦博每天看的书送到王宁安的面前!

好你个文宽夫!

竟然拿老子和王莽比?你想让老子落一个千刀万剐的下场不成?

这回就算老子想饶你,也没有理由了!

王宁安脸色阴沉,立刻下令,政事堂的几个人,包括王韶在内,全都赶来了。

“请愿团胡作非为,扰乱朝局,谋朝篡位,居心叵测,你们要立刻分兵下手,将各地请愿团的头目全都抓起来,同时将请愿团背后的人,也一并拿下,绝不留情!”

王宁安下令之后,几个弟子立刻点头,只是章惇略微迟疑了一下。

“子厚,莫非你和请愿团还有勾结?”

章惇吓得连忙摆手,“师父,绝对没有,弟子只是刚刚得到了一封信。”

“信?”

“天竺来的,是师弟送来的。”章惇如实道:“师弟告诉我,他已经找到了一些人资助天竺叛军的确切证据,铁证如山,师弟准备动手了。”

章惇一边说着,一边察言观色,“师父,弟子以为,是不是让师弟先发动?”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脸更黑了!

兔崽子,你们动作,居然告诉了章惇,没有告诉我这个当爹的!

你们怎么想的?

莫非以为请愿团,还有文宽夫,真是你爹的意思?

小兔崽子,等着尝尝家法吧!

王宁安怒火中烧,简直要气炸了……不过他依旧冷静,压住了怒火,勉强一笑,“好啊,那就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

开封,中原书院。

张方平连续第五天,登坛讲课,这一次来的人员多达5万人,可以说盛况空前,这一次的主题是“逼退赵宋,拥立新君”。

张方平踌躇满志,正在他要登坛的时候,突然从人群的外面,响起了马蹄声音,上万禁军,突然神兵天降,就把所有人给包围起来……

狗牙儿一脸凝重,骑在白马上,从队伍中冲出,“张方平,你勾结叛贼,罪大恶极,还不束手就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