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战

大宋将门 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战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奶奶的,他这是玩真的了!”

这句话文相公念叨了一个上午,从最初的惊讶,愤怒,到失望,此刻还有那么一丁点佩服,可佩服过后,就是更大的愤怒。

姓王的,你他娘的太过分了!

宰执才能干到65岁,老夫岂不是彻底完蛋了?

文彦博干嘛跑到开封住草堂,当教书匠,自种自吃……除了避祸之外,还是存在着幻想,万一哪一天王宁安的变法推不动,或者反对的力量集结,他扛不住,俺老文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你这么干,拿年龄卡人,不是彻底断了老夫的路吗?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文相公又花了一个下午,仔细想办法,对付王宁安。

可是想来想去,文相公无可奈何了。

以年龄划线,其实是很不错的办法。

首先,任何位置都要有经验,没有经过相应的历练,肯定负担不起,另一方面,官场公务繁重,没有旺盛的精力也干不来,比如县令,县尉,州府的推官,判官,都要亲自到各乡镇,去探查情况,处理各种事务,组织施工建设……超过50岁,根本就跑不动了,王宁安设立的年龄限制,非常合适。

尤其是官场的那些新人,还有那些干了20几年的老吏,谁不想往上爬,谁不想升官……可前面就有一大堆的老家伙挡着,半点希望都没有。

这回好了,年龄限制划好。

60岁的县令立刻滚蛋,四十岁的吏员一步登天,三十岁的年轻人也能官升一级,除了退休的老人之外,其余人皆大欢喜,欢呼雀跃。

有了强大的支持,老文哪有什么好办法!

王宁安这家伙真是功力深沉!

原来文彦博琢磨着,王宁安会和其他人一样,主持变法越久,结怨越多,混来混去,就会混得人不人鬼不鬼,他的机会就来了。

可王宁安偏偏不走寻常路,始终都能拉到最多的支持,每一次的改革只是针对少数人,别人是攻坚克难,他是顺水推舟,难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沉思之后,文相公只能无奈地吩咐家人,千万看好了大门,外面的人谁来了也不见,他老人家要闭门修书。

文相公沉默了,另外一位也不敢张扬,司马光也是老老实实修书,可是过了没多久,就出现了一种声音,有人提出了强烈意见。

文官设置了年龄限制,那武将不用吗?

文官七老八十,干不动了,那武将呢?就不用改革吗?

发现了这个点之后,开封的报界就像是疯了一样,不断报道,那些致仕的老官僚,也跟着煽风点火,闹得不可开交。

凭什么优待武夫?

凭什么视文官为鱼肉?

姓王的根本不是大公无私,而是偏向武人……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服!

……

“他们不服,老子就打到他们服气为止!”

慕容轻尘气冲冲地找到了王宁安。

“王爷,我们这些年出生入死,开疆拓土,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凭什么让我们退休?我们和文官不一样!”

他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王宁安倒是很淡然,“慕容,军中的情况如何,到底需不需要有年龄划线?”

“这个……”慕容轻尘结巴了。

“王爷,你不会真的要给武人划线吧?”

王宁安把脸一沉,“慕容,你在战场上,是个冷静的将军,如果带着情绪,有着好恶,能指挥好吗?我现在要求你,以冷静的心态去看待,军中是否需要新陈代谢?”

“这个……当然需要!”慕容的额头冒出了汗水。

王宁安曾经制定过规矩,一些年老体弱,或者在战争中负伤的士兵,需要离开军队,朝廷要给予补偿安顿。

只不过这些规定都是临时性的,没有普遍适用。

而且大宋的武器越来越先进,战斗中损失的兵力越来越少,而控制的领土越来越大……自然而然,军队数量快速膨胀,其中老迈无能的将领,也不在少数。

有些人已经六七十岁,还舍不得解甲归田,就被安置在二线,三线,负责守卫地方……他们年纪大了,也没法训练军队,加强战备,说穿了,就是养老等死而已。

这些情况,所在多有。

慕容也不敢否认,但他始终觉得,武夫立了功,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可以清退文官,但是绝不能拿武夫开刀!

“王爷……”他还想说什么,王宁安突然一摆手,拦住了他,“慕容,身为一个军人,考虑的事情当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打胜仗……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强大的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凡是对提升战斗力有用的事情,必须去做;凡是不利于战斗力提升的弊端,必须革除……你不要觉得大宋军队天下无敌,就可以高枕无忧,躺在功劳簿上享受……那么大的疆土,各种叛乱层出不穷,你扪心自问,能胜任肩头的使命吗?”

教训了几句之后,王宁安也不迟疑,直接让慕容回去好好想想……五天的时间,还没等慕容想明白,就接连传出了惊人的消息。

首先王老爹以年事已高为由,请辞太尉之职,接着狄青也上书请辞,理由同样是老病不堪用……要是他们两个也就算了,紧接着,杨文广也上书了,另外杨怀玉,三种,还有王家军出来的几个老将,也先后上书,全部请辞!

一共20多位高级将领,主动上书,请求辞职。

这个震撼弹,远远比清理官场来得强烈百倍!

就算是被震得麻木的人们,此刻也是胆战心惊。

当年赵匡胤也仅仅是做到了杯酒释兵权。

而且将军们的兵权没有彻底剥夺,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依旧巨大……还形成了绵延百年的将门势力。

这一次王宁安却轻易让许许多多大将,甘心放弃兵权,直到此刻,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秦王的力量如此之强……或许,或许连赵大都比不上!

当然了,赵大面对的是五代十国以来的乱局,情况远比现在复杂多了,武人也更加凶悍强大,但是人们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只知道,赵大也做不到的事情,王宁安成功了!

这就是威望!

按照年龄划线,不但是文官适用,武将也是如此。

而且因为武人的特殊,他们的规定更加严格。

比如一线的战兵,年龄上限是30岁,守备士兵能放宽到33岁。

低级军官是40岁,中级军官45岁,高级军官50岁,兵部,枢密院,参谋部,副职是55岁,正职60岁,挂同平章事衔,能放宽到65岁。

不过不管怎么衡量,狄青这个老战士必须退了。

作为征战一辈子的老将,狄青没有什么遗憾,相反,他很高兴,特意摆酒,和京城中的老部下把酒言欢。

“仆自配军起家,几十年间,竟然成为宰执相公,回头看去,恍如一场大梦!”狄青顿了顿道:“历代开国的时候,名将辈出,战力无双,横扫天下,无人可挡。等到天下承平,将领凋敝,就军力衰败,难以抵挡外族袭扰,澶渊之耻,就是如此!”

“原因很多,但不能不说,还是咱们武人不争气……老的舍不得退休,年轻人历练不够,没法承担重任……普通小兵,到了四五十岁,还在阵前冲杀,怎么能胜得过青壮?”

狄青越说越激动,“秦王的规矩,是为了咱们武夫好,我知道大家伙有些心里不服气……但是我告诉你们,谁敢不听,我狄青就饶不了他!”

作为大宋的战神,狄青的表态绝对是震撼人心。

哪怕还有人不服气,人家狄青以身作则,你们有什么好说的?

更何况秦王的父亲,岳父,还有大舅哥,全都退了,率先垂范,谁敢不听?这帮武夫也都认命了,但是还有几个,趴在桌子上,哭得稀里哗啦。

他们从十几岁,就在军中,一直打仗,出了军营,什么都不会做,除了杀人,就没有别的本事,让他们离开军营,等于把他们从家里赶出来,心态一下子崩了,什么未来啊,什么规划啊,全都没了数。

“狄帅,你说我们什么都不会,除了混吃等死,还能干什么?王爷就不能网开一面,给我们一条活路?”

这些人哀求得厉害,狄青脸色阴沉,“没出息的东西,有手有脚的,扒了这身皮,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吗?”

狄青嘴上骂着,可心里也挺不好受的。

这时候王韶突然站起来,“狄相公,眼下议政会议还有军方的名额,秦王的意思是不想用现役的军人出任议政卿,不过退役的就没问题了……另外各个军事院校,还要招收教员,诸军有兴趣,可以争取教员名额,这也是兵部能给大家争取到最多的好处了……不过请大家伙放心,你们离开军队之后,军饷照发,还会提供一些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地方衙门要留一些名额,要设立创业基金,总而言之,不会让大家的生活遇到困难……”

听完了王韶的讲解,这帮人都陷入了沉思,狄青却是一拍桌子。

“听到没有?秦王是关心你们的,别分不清好坏,都老老实实,服从安排吧!”

云淡风轻之间,文官和武将,都被摆平了,王宁安的强势,震撼着整个官场……“师父到底是师父啊!”

司马光望月长叹,陷入了沉思……他发现老师正在做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那就是赋予整个官僚体系生命力……要知道官僚体系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附皇权,一种是依附金权,当然,还有乱七八糟的情况,总之,都是依附的。

可王宁安的做法,使得整个官僚体系,能够自我新陈代谢,自我更新修复……金融集团怎么能答应?司马光仿佛看到了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