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056章 他在养熊猫

大宋将门 第1056章 他在养熊猫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正月里,年味还没有散尽,门楼树上还挂着大红的灯笼,充满了喜气,在街头巷尾,偶尔会响起鞭炮声,那是孩子们小心翼翼攒下来的,延续新年的快乐。

各种店铺早就开放了,事实上他们只休了一个大年三十,从初一开始,就有人迫不及待营业了。

老百姓的勤劳是不需要怀疑的,也正因为如此,苏轼才没有饿肚子,是的,大苏回来了!

自从上一次被人陷害离京,已经四年的光景了,苏轼曾经一度发誓,他再也不回这个伤心地,再也不想看那些让他作呕的人。

可他还是回来了,四年的时间,让苏轼想通了很多,其实相比普通百姓,他的那点苦,那点委屈,真算不得什么。

别管京城多龌龊伤心,但这里都是帝国的核心,要想真正救民,就必须影响京城的决策,这里的一道令子,比他奋斗一万年都管用。

更何况今天是醉翁去世的三周年,作为衣钵传人,大苏无论如何,都要给老师上坟烧纸,寄托哀思。

就在三年前,新政学会完成了立法工作,得到了皇帝认可,大宋的权力运行就进入了新的时代……欧阳修终于松了口气,心中没有了担忧,老先生的身体迅速垮下来,整个冬天卧床不起,后来勉强过了春节,当得知契丹余孽远逃西域,女真人也服从号令,去追击契丹之后,欧阳修笑了。

那天晚上,他让几个儿子摆酒,一起喝酒庆贺,老先生容光焕发,且歌且唱……他年轻时候,一心中兴大宋,和范仲淹一起推动庆历新政,新政的失败,对老先生来说,是致命一击……

“为父倾尽心力,惨淡收场。六艺书院,无心插柳,却硕果累累。二十几年,平西夏,灭契丹,通西域……我大宋疆域,盛于汉唐。为父终于能安心去告诉他们了……”老先生转头,两眼白茫茫的,他看不见儿子们,但是每一个面孔,都在心中闪过……半晌,欧阳修才感叹说道:“你们听着,自古以来,盛极而衰,最是要命,为父这一代人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看着你们了!不要败光了祖宗的家业啊!”

说完,欧阳修不再谈这些了,只是频频举杯喝酒,直到后半夜,老先生醉倒了,他蜷缩在皮垫子上,脸上带着笑意——卒!

……

欧阳修死了,一转眼就是三年的光景,苏轼来到了洛阳东门之外,老先生的坟前,作为大宋的文坛盟主,宰执相公,举足轻重的老臣,欧阳修的坟地并不奢华,也不广阔,只是小小的一块。

但是老先生的坟前,香火不绝,鲜花铺满,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瞻仰凭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苏轼也烧过了纸,他拿出一瓶玉露琼浆,给老师倒在杯中。

“先生,终于可以好好醉一场了,再也不用担心苍生,担心朝堂,担心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学生了……”

大苏叨念一番,起身要走,却发现不远处站着一个高大魁伟的家伙,正是章惇,这家伙正笑呵呵看着。

“子瞻兄,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大作雄文,要在老师坟前朗诵,寄托哀思呢!没想到就是一瓶酒,实在是辱没了你天下第一才子的名声!”

苏轼哼了一声,“章子厚,你少揶揄我,告诉你一句话,哥没心思写诗作词,这辈子都没了!”

说完,他就要走,章惇立刻伸手拦住,陪笑道:“别这样,好几年没见了,你到我那喝一杯,叙叙旧情!”

苏轼白了他一眼,咱们俩有什么好叙的,当年虽然不是你暗算我的,但你小子作壁上观,别以为我不知道,还有,你私下里和王安石的一系人马,多有往来,当别人都是瞎子吗?

放在以往,苏轼没准就动手和章惇打一架了,虽然未必打得过。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磨练,苏轼变化还是很大的。

他笑了笑,“好啊,我正有事要请子厚兄帮忙。”

章惇很吃惊,什么时候大苏这么好说话了?他很意外,甚至有点受宠若惊,赶快请他到了家中。

“子瞻兄,你想吃点什么,要不要酱肘子,我府上的厨娘本事不差……”

“不要!”苏轼眼睛转了转,笑道:“要是听我的,就弄点白菜帮子,用水煮一下!”

“啊?这,这能吃吗?不要来点别的?”章惇迟疑道。

“那就再加点盐。”

这一刻章惇的脸是垮下来的,谁让他嘴欠,主动问苏轼呢!

没法子,只能按照苏轼的意思,弄了一点水煮白菜,在两个人的面前,还放了一碟盐,厨房的确用心了,把外面不好的菜叶都给扔了,只剩下拳头大的菜心,但不管怎么弄,都是白水煮菜,章惇大眼瞪小眼,根本不知道怎么下口。

“我说子瞻兄,你是不是想吃开水白菜?那可是你们川菜的极品啊,我让他们做去?”

“算了吧,我要的就是水煮白菜!”

苏轼说着,夹起一片菜叶,沾着一点盐,居然真的吃了起来。

章惇没法子,也跟着学,他发誓,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难吃的东西……一点滋味都没有,实在是难以下咽。

他只能偷偷吐了,把筷子放下来,“我说子瞻兄,你有什么想法,只管直说,别考验愚兄了成不?”

“唉!”苏轼叹口气,“子厚兄,这算是不错了,我亲眼见过,有工人在菜市场,捡扔掉的白菜叶,都冻坏了,拿回去煮了,就,就沾着盐水吃,连一点粮食都没有!”

“啊?怎么会那么惨?”

苏轼笑了笑,“子厚兄,以前你们都说我天真,不通人情世故,现在我却要说,是你们不知道民间疾苦啊……前些年处置西京银行,就闹出了一次失业浪潮……工人没了活做,想要回家,又担心什么时候开工赶不上,就只能在城里等着,有烂白菜吃就算好的了,还有人一家蹲在下水道,又冷又饿,你这种大官人怎么会知道!”

章惇深深吸口气,露出了思索之色。

他沉吟良久,“子瞻,如果我没猜错,你是想让我帮忙救济失业工人?”

“不是救济,而是提供保险!”苏轼道:“工业发展,是有高峰有低谷,有淡季有旺季,但是人的肚子不能等,一天两顿饭,少一顿就要挨饿……我认为应该给工人提供一份保险,失业之后,三个月内,能领到基本的生活费,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寻找下一份工作。”苏轼很认真道:“子厚兄,这可是关乎千万人的德政——你干了那么多缺德事,正好给自己,给家人积点阴功!”

前一秒章惇还用心听着,可下一秒,他就翻脸了!

“苏子瞻,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章惇暴跳如雷,他气归气,但是却真的听进去了,这是个不错的提议……他伸手抓起苏轼的肩头。

“事情我会去做,咱们也别真的成了兔子,我领你大吃一顿去。”

章惇拉着苏轼,找了一家羊肉馆子,两个人要了个雅间,热气腾腾的火锅,涮着薄薄的肉片,实在是享受。

在消灭了十几盘子之后,章惇才说道:“子瞻兄,你知道议政会议不?”

苏轼哼了一声,“我又不是瞎子,聋子,那么大的动静,能不知道吗?”

“那你知道他们的打算吗?”章惇进一步追问。

“什么打算?跟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章惇拉了拉椅子,凑到了苏轼旁边。

“子瞻,是这样的,昨天周敦实进京了!”章惇用夸张的语气说道:“此老可来者不善啊!”

周敦实何许人也?

此人是理学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爱莲说》。

有人要撇嘴了,那个人不是周敦颐吗?

其实这两位是一个人,原本的历史上,是赵宗实当了皇帝,老周为了避讳,所以改名周敦颐,可是在这个时空里,赵宗实早就挂了,老先生自然不用改名字了。

作为一个理学大家,周敦实为官清正,弟子众多,前些年辞官回家,很是写了几篇重要的文章,在学界影响极大。

尤其是欧阳修死后,有人更是把大宋良心的帽子,扣在了周敦实身上。

“奶奶的,他们这就是趁虚而入……假如醉翁还在,岂能让姓周的抢班夺权!”

苏轼听得糊涂,“子厚兄,人家濂溪先生把你怎么了?至于恶语相向吗?”

“我说子瞻啊,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事情摆明了……周敦实干嘛来京城?他就是想抢夺议政会议的宝座!”

苏轼没心没肺,继续吃涮羊肉,“抢就抢呗,你跟我说有什么用?”

“哎呦,子瞻兄啊,你怎么还不明白!议政会议肩负民间之望,真要是成了,权柄极重,我们这些在朝的,都要受到议政会议的挟持。”

“哦……可是我在野啊,跟我没关系!”

章惇险些气死,“子瞻,咱们把话挑明了吧,你能不能想办法,把师父请出来,他老人家要是松口能来,就没周敦实什么事了!”

“让姐夫进京啊?”

苏轼挠了挠头,“恐怕不成!”

“为什么?”章惇不解道。

“他在家里养熊猫呢,抽不开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