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216章 一线生机

大宋将门 第216章 一线生机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看到了死人,就知道事情坏了,他急匆匆前往皇宫,到了宫门口,正好碰到了同样刚刚赶到的醉翁。

王宁安几步冲上来,怒道:“怎么回事?开封府的差役为什么不跟着,为什么会出这种事情?”

欧阳修是又羞又愤,同样怒吼道:“我怎么知道,开封府的人只负责在外面保护,陪同他们买东西的是礼部的人?”

“那礼部呢,人呢?”

“事发的时候,正巧吃坏了肚子,去厕所了。”

王宁安眼睛都瞪裂了,怒吼道:“你信吗?”

“老夫当然不信!”

欧阳修气得猛挥拳头,“老夫不是三岁孩子,我当然不信——可我不信又有什么用,人已经死了,现在要紧的是善后!”

王宁安被吼得没了脾气,的确,要紧的是善后。

宋辽两国,前后打了几十年,哪怕澶渊之盟以后,双方也是小的交锋不断,不说别人,光是王家,和辽国之间,就是血海深仇。

长久积累的不信任,不会随随便便就消失。

王宁安力推扩大贸易交流,他能说服赵祯,能驳倒几位相公,却没法说服天下百姓,也没法摆平那些脑袋跟榆木疙瘩儿一般的清流……同样的,辽国也是心高气傲,以上国自居,和大宋打交道,从来没有吃过亏,好不容易被逼着低了头,满心都是不痛快,一下子又死了人,他们能善罢甘休吗?

一边是气势汹汹的辽国,一边是群情激愤的大宋官吏百姓,夹在了两座大山中间,王宁安简直有种灭顶之灾的感觉。

“醉翁,这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能不能查清楚原因?”

欧阳修越发惭愧,“二郎,据老夫所知,是辽人去绸缎庄买绸缎,1000贯的东西,只花了500贯,东家说他们是强买强卖,辽人的意思是东家出尔反尔,他们就打了起来,也不知道怎么闹得,就出了人命,那个东家和辽人都被打死了。”

王宁安一听,顿时脑袋就大了,最怕的就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辽国确实理亏,王宁安有把握压着辽国认错,如果是大宋这边出了奸商,赔礼道歉,多让出一点好处也就是了。

麻烦的是说不清对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件事吵来吵去,结果就是无限延伸,把什么都牵连进去,刚刚达成的和谈就会功亏一篑。

“醉翁,除了死去的人之外,还有谁知道当时的情况?”

欧阳修说道:“辽国那边还有六个活着的使者,老夫正安排人抢救,这边就剩下几个伙计了。”

“派人,赶快派人,把他们都保护起来,连同那一家绸缎行,把往来的账目,库存的丝绸,还有辽人买的那些全都控制起来,一笔一笔查,我就不信,找不出绸缎的来源!”

以王宁安的判断,这事多半出在大宋这边,是有人故意给他上眼药。你不是要和辽国贸易吗,我们就弄一个强买强卖出来,让你这么交代?这招简直太狠了!

欧阳修听完王宁安的话,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让手下人去传令。

正在这时候,小太监跑出来,宣他们两个去面圣。

王宁安和欧阳修急匆匆前往垂拱殿,他们赶到的时候,文彦博、富弼、庞籍,三司使宋庠,几位相公都已经到了。

赵祯坐在御座上,脸色非常难看。

王宁安抢先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当立刻清查绸缎行,弄清楚到底是谁理亏,还要彻查那些参与打架的人等,看看究竟是什么人,要存心破坏宋辽和谈!”

赵祯微微苦笑,摇头道:“不必查了。”

“为什么?”王宁安焦急之中,竟然都忘了礼数。

赵祯也没怪他,而是缓缓道:“刚才传来了消息,说是那家绸缎行的内掌柜,听说丈夫死了,悲痛欲绝,就点着了房子,周围人员救援不及,此刻只怕已经是一片焦土了!”

王宁安听到这话,顿时瞳孔充血,简直要疯了。

毁尸灭迹,再烧一把火啊!

可以想见,民间的舆论该何等沸腾!

案子查不下去,辽国那边要交代,那些清流也不会善罢甘休,两方对撞,和谈成果自然变成牺牲品,再也无法挽回。

王宁安偷眼看了看文彦博,这就是你出的招吗?真是够狠够辣够绝!

仿佛感觉到了王宁安的注视,文彦博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老臣身为首相,坐视京中出现如此恶劣事宜,老臣有失察渎职之罪,恳请陛下罢免老臣的相位,也好给辽国,给天下一个交代。”

文彦博竟然要辞相,他打得什么算盘,难道是知道做错了?

王宁安稍微一闪念,就看到宋庠站了出来,慌忙摆手。

“文相公,不可啊!这一次的事情,真相还未清楚,以我想来,大宋商人素来守法好客,倒是辽国人蛮横狂妄,不讲道理,错在辽国。即便百姓因为义愤,出手打死了几个辽使的随从,也不过是一点小错,如果因此就罢免了首相,让天下人怎么看?我大宋的脸面又放在哪里?”

他这么一说,王宁安瞬间明白过来,文彦博和宋庠这是在唱双簧啊!

果然,欧阳修怒斥道:“宋相公,那按你的意思,该如何处置?”

“很简单,死了几个人吗,每人赔偿一千贯,伤者五百,除此之外,大宋不承担任何罪责。告诉辽国人,我大宋也不是好欺负的,他们要想打仗,那就放马过来!”

这位大嚷大叫,好像多勇敢似的。可是他忘了,在几天前,敢和辽使对骂的,只有王宁安一个!

现在表现勇敢?有什么用?

除了能毁了来之不易的和谈成果,别的用处都没有。

可是经过宋庠和文彦博一唱一和,哪怕想要罢相都做不到了。事关两国的颜面,大宋这边退无可退。

最妙的是前些日子,王宁安还是坚定的强硬派,校阅大军,示敌以力,嚷嚷着要和辽国大战到底。

几天的功夫,就变成了主和的,拼命平息辽国怒火,这个转变未免也太大了?

说来好笑,王宁安苦心造势,把文彦博等人逼到了墙角,弄出来一手东华门阅兵,把武人的威风打了出来。

一转头,这帮文官开始主张对辽强硬,把王宁安又逼到了墙角上。

要说起来,人家出招的狠辣阴险,绝对在王宁安之上,而且他们不顾一切,连宋辽的大局都能牺牲,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你们要是把这个决心用在对付辽国人身上,那该多好!

说他们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一点也不冤枉。

此刻,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就要看赵祯如何决断。

其实赵祯也非常为难,从道理上讲,他当然倾向于王宁安这边,利用贸易武器,打败辽国,洗雪耻辱,重塑国威。

不用说别的,历代王朝,就数大宋的版图最袖珍,身为天子,能不难受吗?

老赵家的人,比起老刘家和老李家,都差了一大块儿,让后人怎么评说?

赵祯是一万个同意,无奈,他虽然是皇帝,却没法独断专行。宋辽议和,开通榷场,整军经武,这一切都是王宁安主导的,他的背后是重新集结的将门力量。

文和武,就好像两个争宠的妃子,原来武将地位高,几乎和皇帝分庭抗礼,俨然正宫皇后。

至于文官,则是才貌双全,能言善辩,会讨皇帝欢心,终于,皇帝吧根基深厚的皇后给废掉,扶植贫寒出身的妃子坐上了皇后宝座。原来的皇后就不断被欺负,连妃子的地位都没了,弄来弄去,只怕宫女都不如。

突然之间,落魄的皇后也重新获得宠幸,你说文官能不着急吗?

深知自己所作所为,文官对武将的防备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为此他们不惜牺牲一切,这就是眼前的局面。

赵祯懂不懂,他懂,可赵祯有没有办法,没有!

武将在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法撑起这个朝廷,要想天下不乱,还要看这些相公的。更何况宋辽斗了那么长时间,突然扩大贸易,弄得如胶似漆,不少人转不过弯儿。

这不,那些言官疯狂上书,有人更是跑到了皇宫外面,义愤填膺,嚷嚷着汉贼不两立,逼着赵祯对辽国强硬。如果不改弦更张,就一头撞死,血溅午门!

赵祯面临着有生以来,第二大难以抉择的题——第一大是罢免范仲淹,推翻庆历新政。明明都是对的事情,却要含着泪废除,这个皇帝,当的是真难啊!

赵祯想到了这里,他看了一眼王宁安,满心愧疚,小家伙为了大宋江山,可谓是殚精竭虑,拿出了如此妙策,可是朕却没法推行下去,真是愧对世人。

虽然满心不愿意,可赵祯还是决定向文官们妥协,毕竟亿兆民生还都在他们肩上,相比之下,宋辽关系也是可以牺牲的!

想到这里,赵祯缓缓道:“朕以为宋相公之言……”

“陛下!”

王宁安突然站出来,打断了赵祯的话。

“王卿,你还有什么话说?”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宋辽和谈,来之不易,辽国方面,也是非常珍惜。此时不应该恶语相向,毁了大局。微臣愿意请旨,前往辽国馆驿,去和他们面谈,恳请陛下准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