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914章 王宁安的信

大宋将门 第914章 王宁安的信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文相公,可否讲得细一点,晚生洗耳恭听。”

文彦博见王安石态度谦恭,十分老实,他暗暗松口气,上一次忽悠王宁安,结果弄出了迁豪强令,老家伙的脸到现在还是肿的。

但愿王安石容易忽悠一些吧!

“介甫,你觉得吕公著能斗得过王宁安吗?”

“不可能,吕公著的资历威望,包括手腕能力,都远逊西凉王,甚至连司马君实也不如……晚生实在是想不明白,文相公为什么说司马君实败了?”

“哈哈哈……介甫是个老实人啊,如果你的眼里之后吕公著,只有司马光,那胜负很容易区分,可朝局如此,给王宁安一把快刀,他又能杀几个人?”

“吸!”

王安石终于变色了,他主持过几年的变法,深知一个道理,千头万绪,事情是一团乱麻,但是你手里只有一根针,要解决问题,只能一针一线来,没有别的办法。

王宁安很强,但是他终究是臣子,不可能随意妄为,当年他能杀韩琦和富弼,主要的因素还是这两位和赵允让搅得太深了,卷入了皇家夺嫡之争,是先帝要杀他们,王宁安不过是推波助澜。

就拿文彦博这一级的老臣来说,王宁安就不敢轻易下手,你或许能杀一个,能杀两个,但是那个反噬之强,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你每除掉一个对手,就会无形中制造一大堆的敌人,多快的刀,都有钝的时候……所谓人言可畏,在官场上,花花轿子众人抬,如果真的混成了孤臣,那就没得玩了,别管你多强,都只会万劫不复。

想通了这个道理,吕公著已经不算什么了,换了他,还有别的天官,文官队伍,就如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早晚会出现王宁安也对付不了的超级高手。

“文相公睿智绝识,晚生佩服,只是眼前这个局,要如何破解呢,还请文相公指点?”

“唉,我说出来,只怕要贻笑大方啊!”

“不然,文相公一定赐教。”

“那好吧!”文彦博装了半天深沉,才说道:“如果硬要是推翻这一次的考察结果,朝野上下,物议纷纷,而且他们会说,西凉王为了弟子门人,丝毫不顾朝廷规矩,把法度扔在一边,目无皇帝,肆意妄为……落下这个印象,可不好了。”文彦博道:“所以啊,不妨先认倒霉。”

“认了?其中不少干吏啊?”

“呵呵,介甫,考察每年都有,这些官吏最多外调,只要没有从官场离开,就有机会升回来……而且借着这一次考察有功,把吕公著高高抬起,送到枢密院也好,或者外出,镇守一方,总而言之,把他架空也就是了,关口是把吏部的山头拿下来……这一次的考察也是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以往官制混乱,人事大权多数操之政事堂,如今六部恢复规模,吏部天官的权柄就太大了,甚至能和首相抗衡,非比寻常啊!不管谁柄政,都不能小觑吏部了。”

……

从老文这里出来,王安石回到了府中,坐下之后,他才看了看儿子王雱。

“你觉得文彦博的办法如何?”

王雱还沉浸在震撼之中,他是领教了文彦博的功力,这个老货能活到今天,真是成了精!吕公著有吏部考察暗算王宁安,如果硬要是推翻,就等于是和朝廷规矩抗衡,后果太大,倒不如真的退一步。

假如自己是王宁安,也会像文彦博所说的那样,暂时退一步,以示公正,然后找机会提拔自己的门人,把吕公著从吏部调走,一切都安安稳稳,水波不兴,等到三年之后,再来一次考察,把吕公著的人全都干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老前辈的智慧就是不一般,短短一次见面,王雱都成了文彦博的小迷弟了,满心的佩服,恨不得拜倒在老文的门下,赶快跟他学本事。

儿子这么激动,可王安石却高兴不起来。

“这么多做事的干吏,把他们降职外调,变法的事情谁来负责?就算按照你所说,三年之后,把他们都调回来,可问题是这三年间,朝廷拖得起吗?一个三年,两个三年,反反复复,无休无止,我大宋岂不是落入了党争的泥潭,还有机会中兴成功吗?”

连续的质问,让王雱无话可说了。

他嗫嚅道:“爹爹的想法虽好,可要力抗朝廷的规矩,逼着更改考察结果,好说不好听啊!”

王安石深吸口气,“这样,为父去看看司马君实,如果他觉得有必要,为父可以上书,支出考核标准的问题,请求朝廷按照新标准,重新考察百官,也好让人心服口服。”

王雱有点急了,爹啊,你这么干,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啊,不过是给王宁安做嫁衣裳!

“元泽,你以后做事,要多想想苍生,多想想百姓,这世上有比权力倾轧,争权夺势重要万倍的东西,你继续在家里反省吧!”

王安石微微摇头……离开了家门,直奔司马光的府邸。

此时,司马光这里也聚集了好几个人,有王韶,有苏轼,还有陈慥,吕诲,大家伙都是一个战壕的,吕诲就抢先说道:“这次问题就出在吏部天官上面,本来考成法是只监督新法推行情况的,后来呢?考核的项目越来越多,就把考成法和吏部每三年一次的考核合二为一,都落在了天官手里……这合适吗?没有专门核定新法成绩的标准,结果只能这样了,做得越多,错就越多!”

苏轼都忍不住了,“没错,就拿子由来说,他是处死了不少人,可他也清理了历年沉积的案子,把巧取豪夺的土地还给了百姓,又把一些真正罪有应得的犯人给正法了!这都是顺应民心的好事,吏部那边,却只考核处死犯人数量,不考核破案率……这算什么,假如我治下有一万个人命官司,结果我一个人都不杀,压在那里不管,我还成了好官了?荒唐,荒唐透顶了!”

王韶同样愤愤不平,“这些年都怎么考核官吏,要仁慈爱民,清廉正直,不阿附权贵,爱民如子,出事公平……你们大家伙说说,全都是务虚的东西,一点干货没有,最后考评全都靠着清议,谁会吹牛皮,谁的人缘好,谁就能得到好评,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反正我把话撂在这儿,如果这一次朝廷通过了吕公著的名单,我立刻辞官!”

“我也辞官!娘的,真是不痛快!”苏轼跟着起哄,司马光狠狠瞪了他一眼。

“都这时候了,你们就别跟着添乱了!”司马光叹道:“吏部考核的标准的确不妥,吕公著所作所为,也让人不齿……可问题是现在更改考核标准,人家会怎么说?新出来的标准,又如何取信于人?陛下那里,能不能通过?再有,师父去处理案子,把京城的一大摊儿交给我们,都是我们无能,弄成了这样,如何交代!”

苏轼很是无奈,“要不这样,我去见姐夫,让他拿个主意,或者直接去找陛下。”

“不妥!”

王韶摆手,“师父这时候出面保护大家,就算无私,也会被人说闲话的,本来是我们有理的事情,结果弄成了一个没理,好说不好听啊!”

吕诲无奈道:“归根到底,还是考察大权,早就应该拿回来,还有审计司,这些要害衙门,都要安插咱们的人,不然稍微不慎,就会被钻空子。”

……

他们正在谈的时候,突然门子来报信,说是王安石来了。

司马光慌忙站起,亲自出去,把王安石接了进来。

“介甫兄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欢迎之至。”

王安石扫了一下几个位置上的茶具,就知道还有别人在,只是不方便见面而已。

“君实,我这次过来,就是想问问你,需不需要我上书,向陛下把事情说一说……这么多年,我们的考察官吏的标准,都不够严谨……相反,还有很多漏洞可钻,常常弄得是好官受到打压,真心做事的百般掣肘,光凭着一张嘴的,却小人得志,飞黄腾达……这样下去不行!”

王安石语重心长道:“我想了几个标准,比如首先要核算财税完成情况,其次考察刑名、再次考察文教、工程、民生……等等项目,把审计司也拉进来,另外再推银行入县,把每一笔钱都管起来,除此之外,还要派遣人员,不定期走访巡查,把真实情况反映上来,只有如此,才能全面考核一个官员的政绩,不然靠着一鳞半爪论定是非,如同盲人摸象,实在是太容易冤枉人了。”

显然,王安石是深思熟虑过的,指出的几个重点,也正是司马光所想。

“介甫兄高见,真是拨云见日,只是这套办法要如何落实……而且这一次考核结果已经留中好几天了,总不能一直留中不发,弄得朝中人心惶惶啊!”

王安石点头,“如果君实兄信得过,我去宫里,和陛下说一说,我想陛下还是能听得进去的。”

司马光眼前一亮,王安石是当朝国丈,他去的确比自己合适多了。

“那就有劳……”

还没等司马光说完,突然外面有人闯进了。

“王爷,王爷来信!”

司马光也顾不得什么了,伸手抓过来,才看了两页,他就念阿弥陀佛了!

师父,你又救了大家伙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