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74章 一杆旗号

大宋将门 第674章 一杆旗号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王韶在青唐几年,他的折腾本事丝毫不在王宁安之下,而且又能折节下交,屈身下士,许多吐蕃的部落首领都跟他称兄道弟,好的穿一条裤子。

就像王宁安学不来赵宗景的亲民做派一样,他也学不来王韶的人格魅力。

这家伙能让两个头一天还动刀子的部落,转过天在一起喝酒吃烤羊肉,跟兄弟似的。靠着这些手段,王韶在青唐如鱼得水。

观察西夏的情况就会发现,12个军司,其中六个放在了横山一线,对抗大宋,三个放在东边,应付辽国,三个放在河西走廊,一直到西域一线。

显然,西夏的重兵都是用来对付大宋的,在青唐方向,他们虽然经常交战,但是西夏却没有把青唐当成主要对手。

青唐这边,有羌人,有吐蕃人,西夏也有。

他们之间,是剪不断理还乱。

王韶经营青唐之后,大力收买青唐的部族,然后利用他们,去影响西夏境内的亲戚,劝说他们投降大宋。

这是王韶的努力。

而王宁安呢,一直就没断了算计西夏。

歼灭铁鹞子之后,他散播是李清出卖西夏,进而挑动西夏内斗,让他们针对汉人下手,同时蕃部也受到了波及。

接着是通西域商路,很多党项贵胄,还有河西走廊的部族,他们翘首以盼,以为大宋的商人过来,他们能大赚一笔。

结果李谅祚一意孤行,拒绝全面通商。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在大宋尚且要天翻地覆,放在西夏,更是乾坤颠倒,日月无光,要不是李谅祚作风强悍,手段狠辣,早就乱了。

但是接下来增加赔款,大宋和西夏全面开战。

庞大的战争负担都落在了西夏各部身上。

西夏本就是个抢劫集团。

在太平年景,跟着老大,有吃有喝,谁都愿意服从命令,哪怕吃点亏也认了。可是眼下大宋越发强势,跟着李谅祚,非但没法喝汤,还要割肉放血,甚至把命都交上去,大家伙心里头就越发怨恨李谅祚。

众所周知,西夏最精锐的步兵是山跋子,他们有不少是羌人和吐蕃人,在过去的几个月,战死的山跋子就有7000人,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李谅祚下达征兵令,15岁以上的蕃部青壮都要去横山和大宋硬拼。

各个部落都不傻,如果放在以往,征伐大宋,油水肥美,大家都抢着去,不让去还有情绪呢!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大宋的强悍已经越发明显。

铁鹞子尚且不堪一击,还有那么多新式武器,几十万大军,无穷无尽的粮草……扪心自问,去横山打仗,根本是送死!

强盗集团就是如此,有好处争着抢着,遇到了硬骨头,立刻四分五裂。

西夏虽然立国几十年,但是还改不了骨子里带的气质,基因如此,无可奈何。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偏偏李谅祚还走了一步臭棋,他为了赔款的事情,放两万宋军进西域。

赵宗景带着人马在河西走廊路过,一路净当冤大头儿,善财童子,他是吃了亏,可是河西走廊的蕃部不这么看。

原来传说是真的,大宋果然比西夏大方,人傻钱多,没见呢,青唐的那些吐蕃部落,各个赚得钵满盆满,一堆穷棒子,居然穿上了丝绸,住上了豪宅。

呀呀呸的,我们差什么?

凭什么就挨饿受冻,还要把子弟交给李谅祚糟蹋。

干脆反了算了!

此时,又冒出来一个老坏蛋,那就是野利遇乞,他陪着元昊创业,在西夏的人脉深不可测,哪怕荒废了二十年,也不可小觑。

他就联络了一个羌人部落,首领名叫朱令凌,有部众十万人,非常想要投靠大宋。

……

说到这里,也就明白了。

这十万人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而是各种手段叠加,一大群坏蛋努力的结果。

听完了王韶的介绍,王宁安暗暗思量,他露出了笑容。

“子纯,你没有夸张吧?”

“绝对没有!”王韶道:“其实除了朱令凌之外,还有几个部落,都有心投靠,只是他们的人马太少,没法突破西夏的封锁,我和他们约定,等大宋天兵一到,他们立刻起兵,倒戈一击。”

这个消息又让王宁安为之一振。

其实这十万人是个小事,真正重要的是西夏终于开始崩解了。

作为一个靠着武力捏合到一起的帝国,根基是非常脆弱的。

匈奴、突厥,大辽,乃至以后的金国,蒙古……全都逃脱不了这个定律,崛起的时候,势不可挡,可是一旦失败,结果不是亡国那么简单,甚至会灭种的!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朱令凌部并非党项,而是羌人,还是非常庞大的一个部落。

他们忍受不了李谅祚,选择投降大宋,也就是说,西夏国的外围开始崩溃了,下面就是核心的党项各部,接着就是王室一族……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去,最终彻底崩解。

王宁安一直担心一件事,就是打败西夏容易,可治理这么庞大的几千里土地,对大宋来说,负担太大了。

刚立国的时候,皇帝随便一道圣旨,就可以迁移几十万人,填充边疆,一点难度没有。可立国百年之后,再想移民,朝廷就要拿出各种补贴,就要给足够的好处,不然老百姓才不会乖乖听话呢!

不管古今,都是这个道理,要不然哪个国家刚建国的时候,就有钉子户?当建国几十年,上百年之后,钉子户越来越多……以至于绊手绊脚,想要干什么大工程,都奇难无比。

古往今来,人都是这样,没办法的!

可以预见,治理西夏,会比收复西夏,要难无数倍!

朱令凌部归降,绝对是个好信号。

大宋可以利用羌人部落和蕃部,去掌控地盘,然后再徐徐移民,把河套平原都拿到手中……

王宁安的朋友和学生人才济济,赵宗景有匪气,慕容轻尘有霸气,王韶有魅力,苏轼有才气,吕惠卿阴险狡诈,章敦豪爽精明……这么多人,甘心供王宁安驱使,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宁安的见识无人能及!

这不,仗还没打完,他又想到了如何治理。

王相公,你的目光够长远的!

“既然决战到了,不如就把朱令凌的归顺,作为大战的开始!”

王宁安下了决心。

王韶倍感振奋,忙说道:“朱令凌部现在胭脂山,他们要想归降大宋,最近的路就是走祁连山,进吐蕃诸部,来到青唐。这条路虽然最近,但是也有上千里。让十万老弱妇孺,奔行千里,实在是困难。王相公,我们必须安排人马接应。”

“子纯,你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不必吞吞吐吐。”

“是!”王韶理了理思绪,“王相公,朱令凌告诉我,现在李谅祚手边能动用的就是两千多铁鹞子,重建之后,李谅祚舍不得投入横山一线和大宋对拼,一直留在手边,充当机动兵力。铁鹞子赫赫凶名,无人不知。大宋不怕,可朱令凌怕啊!他希望大宋能派遣最强的人马,去接应他们,安全脱险。”

王宁安微微一笑,“他是想要墙骑兵过去?”

“嗯!”

王韶道:“本来王宁宏将军在青唐有3000铁骑,可是这些人马都在配合西域作战,抽不出来。下官手里,没有足以抗衡铁鹞子的骑兵,故此……”

话不用多说,王韶这是来搬兵的。

王宁安陷入了沉思。

说起来王家军的精骑也不是无穷无尽的,王宁宣带进西域一部分,王宁宏手里一部分,王宁泽还有一部分。

这次为了全面开战,又把梁大刚和李无羁调过来。

现在幽州老爹手边只剩下不到5000人。

也幸亏这些年把长城经营得固若金汤,其他骑兵也都训练出来,不然连幽州都会出问题。

王宁安权衡再三,摇了摇头。

“不行,大战在即,我抽不出人马,更何况就算有精锐,我也不会浪费在这十万人身上!”作为一个统帅,王宁安虽然不像慕容轻尘一样,处处咄咄逼人,但是该心狠的时候,他可是不含糊的。

“子纯,朱令凌投降是好事情,一定要促成。至于兵马吗?我没有,旗号却有一杆!”王宁安笑道:“如果他们真心投降,一杆旗号足矣!我相信他们会排除万难,顺利归降的。”或许觉着太过冷酷,等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再准备100副板甲,3000支骑枪,子纯,你知道怎么用吧!”

说完之后,王宁安也不等回答,就直奔里面的屋子,王韶愣了一下,也连忙躬身告退。往回走的路上,王韶稍微思量,也就明白了,与此同时,他的后背也湿透了。

王宁安这是给了王家军的旗号和武器,让他们拿着去吓人!

如果成功了,朱令凌就能安然无恙。

如果失败了……反正都是蛮夷,王相公也不会真的在乎他们的生死,如果两败俱伤,或许会更好!

果然是慈不掌兵啊!

原来十万人在王宁安的眼睛里,不过值一杆旗号而已!

王韶顿了顿脚步,神色也变得绝然起来,大战起,谁不是棋子?

能得到一杆旗号支持,就算是福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