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68章 杨广是个好皇帝

大宋将门 第668章 杨广是个好皇帝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韩绛执掌审计司以来,造就了赫赫凶名,上至政事堂诸公,宗室王爷,下至百官,甚至是末品小吏,无不战战兢兢。

当听到审计司传唤的时候,几乎谁都要腿软,更有人直接立下遗嘱,进去就别想活着出来!

这几年的时间,韩绛共计干掉了郡王两位,尚书三人,御史两位,各部侍郎、在京官吏573人,外官327人,吏员3900多人。

审计司已经超越了皇城司和御史台,成为大宋朝最恐怖的衙门。

外面人都说韩绛脸黑如铁,不讲情面,不通事理,根本是石头缝里跳出来的,只要让他盯上,不管多高的官位,都要完蛋。

黑脸韩相公,大有超过包拯之势,也不知道若干年之后,会不会有一出“韩相公打坐审计司”的戏码。

一贯铁面无私的韩相公,难得露出了笑容,还亲手泡了一壶功夫茶。

他的动作优雅,宛如行云流水,看着赏心悦目,不用喝就醉了。

“都说三代才能养出一个贵族,看起来我们家还差着火候啊!”王宁安笑道:“就凭子华兄的这一手,就足见外面人的非议,都是胡说八道。”

韩绛双手将玉杯奉给王宁安,含笑道:“景平,我跟你实说了,那些不是谣传,也不是非议,而是我自己放出去的风。”

王宁安迟疑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子华兄,你也太小心了吧?”

“不是小心啊!”

韩绛摇头叹息,“二郎,咱们无话不说,我大宋一百来年,偃武修文,无为而治,看起来四海升平,歌舞欢愉,实则积弊重重。我这些年查到了太多的贪官,有些只是衙门的小吏,居然能贪十万贯!小官巨贪,骇人听闻。这些人不处置,我大宋江山就完了,我坐在这个位置上,断然不能尸位素餐。可话又说话来……我们韩家树大招风,亲朋故旧,数之不尽,如果我不摆个黑脸子,生人勿进。他们都凑上来,说不定哪一天我嘴送了,答应了什么,回头就会有人做文章。总而言之,酷吏难当啊!”

韩绛是一肚子苦水,不停往外倒。

王宁安含笑听着,“子华兄,要想名留青史,要想做出一番业绩,不让人怕怎么成?历来做大事的,都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当所有人都夸你的时候,未必是有用之人,当所有人都骂你的时候,未必就十恶不赦。”

王宁安探身,“子华兄,你扬名的时候又来了。”

韩绛的脸瞬间就黑了,他连着咳嗽好几声。

“二郎,你没听明白我刚才的意思?”

王宁安笑得更高兴了,“圣意难违,不过子华兄放心,陛下会给你圣旨,还会给你两百皇城司的兵。小弟不才,也会抽调精兵强将,配合老兄,你此去只管大杀大砍,大刀阔斧,出了什么事,有我,还有陛下,保证老兄安然无恙。”

说完之后,王宁安也不停留,喝干了杯里的茶,笑道:“等老兄回来,我请你喝庆功酒!”

撂下一句话,他就消失了。

韩绛坐在那里,呆了片刻,就跳起来破口大骂!

简直要气疯了!

姓王的,你说的好听,什么派皇城司,派精兵强将……根本是此行有生命危险,你们这是担心我被害死了!

王宁安,你就是天下最大的损友!

我韩子华不认识你!

……

韩绛怎么咆哮也没有用,他只能老老实实,打点行囊,带着人马浩浩荡荡下江南。

可就在韩绛离开的这一天,西京格外热闹,到处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弄得韩绛一头雾水,别是欢送我吧?

莫非我在民间的名声这么好?

韩绛立刻正襟危坐,把派头儿端了起来。

只是他绷着好半天,却没发现有人搭理,只好派人去打听,这下可好,韩绛总算是弄清楚了,敢情是修了好几年的川陕直道终于通了,第一批,攻击一百万匹蜀锦送到了京兆府,其中有20万匹运到了西京,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前来洽谈。

很多老百姓也都跑过去看货,听说这一批蜀锦质量好,价格还比往常便宜两成呢!

蜀锦在汉唐可是大大有名,纹样图案丰富多彩,章彩绮丽,尤其流行“团窠”与折枝花样,外环围联珠纹,团窠中央内饰对称,多隐喻吉祥、兴旺,绚烂的蜀锦装点盛世大唐,畅销海外,名噪一时。

到了大宋,蜀地经历战乱,衰败了几十年,后来东南兴起,吴地的丝绸渐渐畅销全国,巴蜀被压了下去。

近些年,随着巴蜀经济恢复,蜀锦又重新兴盛起来。

只是巴蜀的商人环顾四周,郁闷地发现李白说的真对!

蜀道难!

蜀道太难了!

东南的丝绸可以顺着运河,直接进京,畅通无阻。而蜀锦呢,要吗沿江而下,到东南再转乘漕船,要吗就翻越秦岭,跋山涉水,将一点可怜兮兮的货物送到京城。

交通的制约,几乎是致命的,时间长,成本高,沿途损耗,种种加起来,使得蜀锦价格过高,丧失市场份额,惨淡的局面,让不少官员和商贾痛心疾首。

只是这些人除了到处诉说,不停发牢骚之外,别的办法一点都没有。

蜀道艰难,那是公认的。

还有什么办法改变吗?

当所有人都要认命的时候,转折出现了。

川陕直道上马,朝廷举倾国之力,西京银行和皇家银行提供贷款,从青唐招募民夫,把各地的罪犯都发配过来。

还派遣了最好的工程团队,让大才子沈括督工,动用了数之不尽的火药,开山,架桥,修路……

当直道渐渐露出雏形的时候,巴蜀百姓沸腾了。

商人纷纷认购债券,沿线百姓不计成本,帮助施工,川陕四路的衙门一起出力,把治下的犯人,还有厢军,统统都派过来。

要人给人,要粮食给粮食!

就在所有人的瞩目之下,川陕直道终于通车了。

这一条直道最大的坡度不超过30度,最窄的地方也能并排通行两驾马车。而且每隔20里,就有休息区,可以补充食物和饮水,还有棒棒儿和牲口可以租用。

从益州出发,沿着直道北上,10天就能赶到京兆府,再从京兆府赶到洛阳,也不过是10天光景。

不到一个月,就能把蜀地的物产,送到京城,比起东南要快得多!

虽然陆运比水运要贵很多,但是由于运河压力太大,经常出现延误,整船整船的货物押着,迟迟不能变现,要是货物发霉了,死的心都有了。

直道就不同了,拥堵的情况很少,速度快,资金周转方便,京城有什么需求,能迅速拿出商品。

尤其是随着青唐到蒲昌海的商路打通,曾经早就蜀锦辉煌的丝绸之路出现了!

蜀锦干不过江南丝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大宋失去了西域,最近的商路断绝,东西方不得不通过海上贸易,东南近水楼台,巴蜀追之不及。

这回好了,一切都解决了。

丝绸之路通了,直道也通了!

从益州直接到京兆府,再从京兆府,或是西进青唐,或是东下洛阳,四通八达,畅通无阻。

“这个臭小子,还是做了些事情的!”

苏老泉心心念念,一路上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在他的旁边,正是老朋友陈希亮,这两位都是蜀人。

听闻直道开通,特意从洛阳跑到了京兆府,就为了赶这个新鲜。

“老泉兄是有个好女婿,只是王相公当初规划川陕直道,那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苍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言下之意,和你苏老泉没有关系,你这最多就是蹭热度,往自己脸上贴金!

苏洵翻了翻白眼,“我高兴不行啊?有本事你要找个好女婿!”

陈希亮笑道:“我们家连个耗子都是公的,女婿是找不到了,但是儿媳妇倒是有一个,柳家的姑娘下嫁给了我们家四郎,老泉兄,你还欠一份贺礼呢!”

“啊……啊……”苏洵听到贺礼脑袋都大了。

“公弼啊,你看着外面多热闹,还有咱们巴蜀的老腊肉哩!回头买几十斤拿家去,算我送你的。”

陈希亮都无语了,你们三苏名扬天下,怎么就这么抠门啊?苏洵暗暗撇了撇嘴,老夫的那点钱都拿去买直道债券了,为了这条直道,差点把老夫也卖了,我上哪给你送礼去!

……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个小家伙,也在一群人的保护之下,溜到了京兆府看热闹。

赵宗垕被各地来的商人都吓坏了。

“乖乖,不就是一条直道吗?至于吗?”

狗牙儿得意笑道:“殿下,你看到了一条路,可是在人家商人眼里,这就是财源!你说吧,光是运河,就多少人指着发财!直道的作用不比运河差,从此巴蜀和西北要有大发展了。”

赵宗垕吸了口气,“直道和运河一样?那,那运河劳民伤财,消耗国力,可不是好东西,不然大隋就不会二世而亡了!”

赵宗垕想起有关运河的介绍,还是心有余悸。狗牙儿更加撇嘴了,先生提到这些的时候,通常他都会睡觉,或者在桌上刻王八!

“殿下,你想想好不好?要是运河不好,怎么不让人填平了?那帮师父先生的,哪个没吃运河的漕粮?他们都欠着杨广一份情呢!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说的就是这帮无耻的文人!”

狗牙儿的疯劲又上来了,赵宗垕只是默默低头,心里不断盘质问——莫非杨广是个好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