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79章 渐渐改变的皇帝

大宋将门 第179章 渐渐改变的皇帝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文彦博非常糟心,他默默盘算,从一开始,朝廷就主和,结果让苏洵骂了一顿,才勉强同意备战。

结果打起来,辽国先撑不住,派遣使者过来,朝廷这边又是希望快速和谈,不惜退让。结果余靖和王宁安横空出世,搅黄了事情,顺便把王拱辰给拉下马。

如果新换上来的王德用无功而返,也就罢了。偏偏老头子又逼着辽国放弃岁币……我的天啊,从头到尾,都是主战派赢了,而且武将们不管是阵前厮杀,还是双方和谈,都堪称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我的天啊!

文相公都不知道第几次发出感叹了,以往都说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结果文官们努力了几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到了武夫手里,竟然奇迹般解决了。

这大巴掌扇得真疼啊!

文彦博的老脸火辣辣的,到处都是小星星,他都不知道迈得哪条腿,步入了福宁宫。

果然,如同文彦博预料,赵祯满脸春风,一见到文彦博,就大声说道:“几十年心中郁积,一朝散尽,朕终于能面对父皇了!”

赵祯得意说着,难掩兴奋。他的父亲真宗皇帝答应了澶渊之盟,当时真宗皇帝没觉得什么,哪怕花一百万贯,都心甘情愿。

可等着战事结束了,真宗冷静了: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

真宗从兴奋的天堂,一下子落到了地狱,变得郁郁寡欢,甚至不惜大搞封建迷信,弄什么天书,还跑去封禅,妄图借助神明的力量,维护他摇摇欲坠的威望,不过显然真宗的举动没什么加分,反而更加让人不齿。

赵祯知道他爹的德行,也深深为岁币感到耻辱,可不巧的是,在他的统治下,大宋又给了更弱小的西夏岁币,假如百年之后,史书上又该怎么写?

每每想到这里,赵祯都汗透衣衫,夜不能寐。不然,以赵祯那么保守的性子,怎么会疯了一样,支持庆历新政……

那么多人,穷尽才智,想要去掉岁币之耻,都无功而返。

在最想不到的时候,以最出乎预料的方式,岁币竟然解决了?

要知道,当初和谈的时候,赵祯都做好了增加岁币的心里准备,反正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这玩意啊,习惯就好!

就好比一张破网,都没想过能捞到鱼,结果捞出了龙王爷!

意料之外,惊喜非常。

赵祯能淡定就怪了,冰冷的心,从零下上升到沸腾,皇帝眉开眼笑,简直手舞足蹈,亢奋异常。

“文相公,朕觉得朝廷应该立刻诏准,让王老将军他们尽快促成和谈,洗雪耻辱,只要办成了,朕不吝赏赐!哪怕封爵,也是应得的!”

真够大方啊!

文彦博的心更苦了,脸上还要陪着笑,显然,这才搞出来的事情,正好骚到了赵祯的痒处,可谓是一击致命,想要改变太难了。

文彦博苦心焦思,勉强道:“陛下,老臣以为,贸易之事,关乎生死,骤然把贸易增加,还准许双方人员互相往来,又要分给辽国那么多关税……老臣一想到这些,就不免担忧,万一有不肖百姓,将大宋的情报告诉辽国,该怎么办?万一铜钱大量外流,又该怎么办?还有,辽国有了钱,肯定会扩充人马,更要威胁大宋,老臣以为能消除岁币之耻,固然是好事,可代价太大了,老臣唯恐得不偿失……”

文彦博尽量把语气放柔和一些,可是也泼了赵祯一盆冷水,希望皇帝不要脑袋发热。

哪知道赵祯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哈哈大笑。

“文相公,你所担心的这些,有一位少年英才,已经都给破解了,此番扩大贸易,我大宋只有百利而无一害!假以时日,把辽国掏空,光复燕云,也未可知啊!”

文彦博更加惊讶了,他提出来的都是深思熟虑过的,竟然有人未卜先知,能把漏洞堵上?这怎么可能?

见文彦博吃惊非小,赵祯更加得意,也微微感慨,果然术业有专攻,提起做生意,自己的宰相竟然不如一个孩子娴熟。

王宁安在扎子里面,全都提到了,一个贸易钱庄,就能遏制住货币外流,甚至能把流到大辽的货币收回来。

道理很简单,辽国贵胄都崇尚大宋的生活方式,喜欢大宋的各种奢侈品,每年宋辽的贸易,大宋都能赚到几倍于岁币的收入。假如你是辽国的贵胄,卖了牛羊,赚到了钱,不会藏在家里吧,肯定要拿出来,购买大宋的商品,丰富生活。

这时候,贸易钱庄就发挥作用了,存款不收费用,还给予利息,试问,大辽的贵胄会怎么选择?

他们会把海量的铜钱搬回家里存着,等到要买东西的时候,再拿过来吗?那多麻烦啊,放在贸易钱庄,用的时候,随便支取,不用的时候,还能生利息,让钱变得更多!

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情,辽国的贵胄商人,不但会把贸易所得存入钱庄,甚至会把家里不用的闲钱都放进钱庄。

钱庄手里的钱多了,会干什么呢?肯定要投资,要贷款,往哪里投资?就往沧州的新城投资,就借款给商人,扩大生产,增加和辽国的贸易,赚更多的钱!

赵祯可不傻啊,真如王宁安的设计,这等于是拿着辽国人的钱,建设大宋的城市,发展大宋的经济,最后武装大宋的力量,夺回燕云十六州,灭了辽国!

拿敌人的钱,去杀死敌人,简直比起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教训,还要爽快!爽快到了赵祯都不敢相信。

他反复推敲,最终才确定,王宁安的设计一点问题没有,心中只剩下浓浓的喜悦,当真是奇才!

想通了这些,其他的担忧根本不成问题。

辽国收买大宋的情报,来的正好,大宋还要收买辽国的情报呢!不然怎么灭了辽国。到时候就看谁舍得花钱,手的手段更高明。

论起钱,赵祯不怕任何人,论起脑袋瓜,大宋也不比别人差。

至于辽国能得到的那点可怜好处,相比大宋根本不值一提。王宁安也提到了,大宋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塑造辽国。

不需要什么命令,只要一只看不见的手。

大宋这边羊肉需求量增加,有利可图,辽国就要多养羊,大宋需要木材,辽国就要多增加伐木工,大宋要药材,辽国人就要满山去找,要皮草,就要到处打猎……辽国人当然不是大宋的孝子贤孙,可利益驱使,他们只能乖乖这么干,还干得心甘情愿!

赵祯看到这些,猛地想起了一本书,他把《管子》捧了过来,仔细翻开。宫中之书,虽然无所不有,可赵祯一直以来,功夫都放在儒家经典上面,从论语,孟子,易经之中,苦苦寻找治国之道。

竟然忽略了真正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

当初管仲为了对付鲁国,就抬高收购鲁缟的价格,结果弄得鲁国家家织布,把田都荒废了,随后齐国停止收购,鲁国只剩下一堆鲁缟,田里两季都没有收获,老百姓饿得哇哇叫,只能臣服齐国。

随后,管仲又用想同的原理,摆平了代国、楚国、吞并了衡山国,实现了齐国称霸天下的梦想。

要说起来,先秦诸子当中,管仲,韩非,这都是当时的成功人士,放着他们的作法不学,去学两个到处碰壁的人——孔孟之道,简直是有病!

王宁安的作法并非凭空而来,完全是管仲的经济战升级版本,还增加了金融的部分,弄得威力更大,杀伤更惊人,也更隐蔽……从此之后,赵祯的案头,多了一本《管子》,这位皇帝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学问的缺欠,开始有意识弥补短板,渐渐的,在政务上面,赵祯和自己的相公们不再琴瑟和谐,言听计从,相反,越发南辕北辙……

大宋这边,在赵祯的全力支持之下,王德用、余靖、王宁安的意见成了和谈的基础,岁币必须取消,要谈,只能谈贸易!

消息同样传到了辽国一边,踌躇满志的辽国太子耶律洪基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

他迫切需要树立威望,偏偏土地要不到,连岁币都混没了,他简直气得抓狂,不重样地狂骂萧大祐半个时辰。

最后耶律洪基气哼哼地去找耶律重元了,他想说服皇叔,同自己一起,和大宋血战到底,死也不能取消岁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