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30章 王相公死了

大宋将门 第630章 王相公死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这一次虽然号称恩科,但实际规模却是历年科举之最,不但门类多,而且考生更是超过历年。

首先,正常的文武举都有举行。

这次会试的主考是户部尚书司马光,最主要的内容是理财。

很有趣的是司马光出的会试题目,以往都是诗、赋,策论等内容,这次诗被删掉了,改成了三道算学题,不是很难,主要都选自九章算术。

但是信号很明确,有些学子不满,认为考算学内容,不合规矩。

司马光是毫不客气的,他明确告诉那帮考生,不会写诗,不会作词,并不影响当官,考成法不会让你做诗词,但是如果不识数,算不明白账,出了亏空纰漏,朝廷的刀可是不留情的。

考生们被怼得没有话说,只能老实去做题。

不得不说,中华大地,从来不缺聪明人,如果考试内容是八股,会产生一大堆的训诂考据的狂人,考诗词,也会出一帮顶级的诗人,而考算学,也难不住大家。实际上早就有人下功夫算学,三道考题,并没有难住大家伙,又超过三成的学生全都做对了。

科举制本身没有问题,哪怕一千年之后,也是考试选官,只要把考核的内容稍微调整一下,情况就会好很多。

除了礼部主持的会试之外,还有吏部这一次也主持了考试。

前番裁撤官员,一口气裁了上万人,其中不乏科甲出身的官吏。

为了给大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政事堂上奏赵祯之后,答应开一场特科,凡是被裁撤的官员,可以重新报名考试,只要通过,就可以正常授予官职,当然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以前的官职经历一笔勾销。

有很多靠着恩荫入仕的人学问太差,通不过考核,还有一些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也拉不下脸,从头再来。

但是还有一批官吏,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虽然以往的经历一笔勾销,但是他们的经验本事还在,只要有机会,好好干,未必不能脱颖而出。

而且吏部考试,录取率是三成,比普通的会试高多了。

因此有一批人把脸皮塞到了腋窝里,争抢着参加考试。

主持吏部考试的是王珪。

在几位相公当中,王珪算是最弱的,也最好说话,王宁安曾经打过招呼,让王珪留神,看看参加考试的人当中,有没有冯京冯大状元。

不是王宁安小气记仇,实在是让人气不过。

自从得知市面上有不少编排自己的话本,王宁安就让人去查,结果一查之下,发现好几本最热销的,追根溯源,都是冯京写的。

在这些书里,王宁安面目可憎,贪财好色,欺君罔上,什么坏事都干尽了,偏偏又屡屡超擢,十足的奸佞小人,比西门庆还要过分一万倍!

冯京三元及第,到底是有些才华的,他写的话本就脍炙人口,构思巧妙,段子高明,丫的要是穿越到后世,也是白金大神一枚!

“混蛋!”王宁安气得鼻子都歪了,他立刻下令彻查,凡是写话本编排他的,一律不准录取,还要追究罪责。

皇城司一口气抓了几十个人,结果唯独冯京没有下落。

王宁安琢磨着这丫的肯定不会放弃仕途,朝廷给革职官员重新参加考试的机会,冯京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等到时候就把他直接拿下!

管你三元及第,管你文曲星降世,老子都不会客气。

我要让你把写出来的东西,一个字一个字吞回去。

得罪了王相公,还想有好下场?

可是令王宁安感到意外的是吏部考试,并没有冯京这个人,貌似冯大状元真的认命了,准备回家抱孩子,不想在宦海打拼了。

如果他甘心做一个小老百姓,王宁安也不好赶尽杀绝,他只能交代陈顺之,多多留神,如果冯京冒出来,或者再有类似的东西出现,一定不要客气。

那几十号人已经送去渤海国了,再多一个状元公也很不错!

王珪是按照王宁安交代做的,但问题是没有找到冯京,也就只能放弃,但是王宁安却忽略了,在正常的会试当中,多了一个叫马凉的人,他成绩很不显眼,只考中了三甲进士,被派到了蜀中担任县令。

足足三年之后,他才因为政绩卓著,入选御史台,而那个时候,大家才赫然发现,原来这个马凉就是冯京!

等到王宁安知道之后,也是徒呼奈何。

二次卷土重来的冯大状元靠着耆英社的支持,靠着岳父富弼等人,还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这是后话,暂时就不多说了。

除了上述两场考试之外,第三场考试就是针对宗室子弟的别头试。

这个考试难度要小一些,而且是赵祯亲自主持,成绩出来的最快,赵允弼的五个公子,全数取中!

这回老王爷傻眼了,要是儿子们都跑去当官了,他这个王爵谁来继承啊?

赵宗景舔着脸嬉笑道:“爹,要不给孩儿吧,我领两份俸禄,让王二郎羡慕死!”

“你给我——滚!”

老王爷提着奇楠拐杖,追打赵宗景,赵小王爷撒腿就跑,直接去找损友王宁安喝酒去了。至于其他五个兄弟,是面面相觑,他们没一个人愿意妥协!

王爵再好,也不如一个进士来的威风!

靠天靠地靠祖宗,都不如靠自己!

老大赵宗缋还说呢,“爹,其实也怪您老,要不是您老总让我们学三弟,自立自强,我们也不会放弃继承,您说是吧?”

赵允弼被憋得老脸通红,“丫丫的,你们想学他气死我啊!”

北海郡王府,再度鸡飞狗跳墙,好不热闹。

……

赵宗景跑到了王宁安的家中,老王家正在吃饭呢,赵宗景抓起一个窝头,大口啃着,味道不错,赵宗景吃掉了一个,又抓起第二个,随口问道:“二郎,你家换厨师了?水平可以啊!”

王宁安扫了一眼,“嗯,你省着点吃,回头小心滚滚揍你。”

“滚滚?”

“没错,这是他的点心!”

噗!

赵宗景差点喷了,丫的这是熊猫的口粮啊,王宁安你太坏了,干嘛不告诉我?

堂堂一个王爷,抢熊猫的食物,说出去还活不活了?

你就是存心的,赵宗景是指天骂地,疯狂吐槽。

王宁安只是冷冷一笑,“你丫的肯定没少看编排我的书,这是小小惩罚,下回我就在里面放点耗子药!”

“你活该!”赵宗景气鼓鼓道:“我不光看了,我还放在床头,天天看,他们写得还不够狠,你比书上坏多了。”

这俩挺大的人,就这么对着大嚷大叫,一点风度没有,互相伤害着……家里的其他人都看不下去了,连小彘都捧着自己的饭碗躲到一边的屋里,懒得搭理两个幼稚鬼。

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他们两个才消停下来。

正在这时候,外面的脚步声响起,来的人还真不少!

为首的有两个人,正是陈慥和吕陶,后面还有一大帮的门人弟子,黑压压的两百多人。

王宁安去益州查办案子的时候,他们两个立功不小……没想到这一次双双通过了会试,陈慥考了第三名,吕陶是第七名。

能得到这么好的成绩,两个人都感到意外,可是仔细思量,又是情理之中。他们随着王宁安,平息交子乱局,发行货币,清理账册,做了太多的事情。

这次科举偏偏考理财,简直是送分题一般,他们两个闭着眼睛都能拿到好成绩。饮水思源,两个人知道过了会试之后,就立刻来拜访王宁安。

面对着昔日的部下和弟子,王宁安又恢复了不苟言笑的威严模样,就连赵宗景都把脸绷了起来,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不要以为中了进士就万事大吉,朝廷往后会严格监督,出了纰漏要处置,有了贪墨要严惩……你们不要自误误国,更不能对不起百姓的供养,否则,我不会饶过你们,国法也不会放过你们。”

教训了这一波,接着又是一波武举的学生,相比起文科,武科和王宁安关系更亲密,他们不少都出自将门,读的是武学院,念的是王家军的操典战法,那个感情就不用说了。

王宁安头一次觉得学生多了,也是负担。

他不得不板着面孔,不断重复同样的话语。

虽然有些无聊,有些老生常谈,可是如今的大宋,真的不一样了,不管文武,都需要打起精神。

就在把学生全部打发走之后,王宁安口干舌燥,几乎累瘫。

他在书房里对着茶壶,直接往嘴里倒水,才喝到了一半,又有人前来。

准又是学生,王宁安只能打起精神,可是当看到对方的模样,王宁安吓了一跳。

来人满身尘土,还有不少血迹,早就干枯凝结,变成了可怕的暗红色,他的脸很黑,嘴唇都是暴起的死皮。

见到了王宁安,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发不出声音,激动想哭,眼睛里却挤不出泪水,急得他不停捶打地面。

王宁安忙把手里的茶壶给他,这个士兵灌了两口水,等了一会儿,终于能开口说话了。

他拜伏在地上,失声痛哭。

“王相公,王相公他,他走了……”

王宁安迟疑一下,“你说的是?”

“是王德用王老相公!”士兵悲愤欲绝道:“他巡边的时候,被,被西夏的贼子埋伏,老,老相公战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