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534章 帝王心

大宋将门 第534章 帝王心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这一句质问,如匕首般犀利,绝对是致命一击!

不论怎么回答,都没有好下场。尤其是赵祯上扬的嘴角,显示皇帝陛下愤怒的情绪。

赵祯当了几十年的天子,自从处置幽州的时候,富弼说出了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的话,再到今日,究竟是给谁当官的质问。犀利如剑,等于把之前的问题又深入了一大步。

士人说他们和皇帝站在一起,可士人同皇帝有了冲突,他们又会站在谁的一边?是效忠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皇帝,粉身碎骨,不顾一切?

显然,皇帝没有那么大的魅力。

说到底,士人还是效忠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所谓与皇帝共天下,根本是哄人的鬼话!

士人和普通的百姓,商人没什么不同。

要说有不同,那就是他们一直在哄骗皇帝,一直在撒谎!

王宁安刚刚的一番讲解,已经掀开了一个千年以来,士人都不愿意承认的血淋淋事实。

都说官逼民反,民不聊生。

改朝换代源于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因为皇帝昏庸,奸臣作祟,百姓活不下去,才不得不铤而走险……这些说辞,全都没错,可是还有一个真正要命的关键,却从没有说出来。

皇帝和朝廷,离着百姓十万八千里,想要祸害苍生,还远远没有那个本事。

对老百姓最终发起致命一击的,往往是士人。

而高利贷就是他们手中最犀利的武器!

一个五口之家,守着二三十亩田地,养一头猪,一些鸡鸭,男人耕田,女人织布,农忙干活,农闲上山打猎,采集山货,下河摸鱼,只要不懒得令人发指,就不会饿死。

只是这样的小农经济太脆弱了。

比如谁家要办红白事,谁家有了重病人,再或者朝廷多征收赋税徭役……有一点风吹草动,老百姓就必须去借贷,田地就那么多,哪怕日夜不停劳作,也很难提升多少收成,可是高昂的利息,只要几个月的功夫,就能把一贯钱变成两贯,三贯,五贯,甚至更多。

就算老百姓拼死拼活,老天爷也帮忙,赢得了丰收,可是别忘了,还有一个谷贱伤农呢!

借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不假,可是当借债渠道被垄断,只剩下地主一方高高在上,他们就可以利用借贷,把所有百姓都弄得破产……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到荒年,流民无数,百姓难以生存的根源!

士人标榜德行,标榜纲常,孔孟之道,这些都是都是挂在嘴上的,反观他们的作为,那才是真正乘人之危,敲骨吸髓,无所不用其极,一个个十足的吸血鬼,大蛀虫!

……

赵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秋水洗双目,谁也别想欺骗朕!

他看向王拱辰的眼睛,出了戏谑之外,还多了一分冰冷!

韩琦看在眼里,只觉得骨子里都是冰冷。

遭了,王拱辰这个蠢货,早知他这么窝囊废,就不该让他发动攻势。韩琦看了看,文彦博和贾昌朝干脆低头不语,闭着眼睛装死狗。

韩琦气坏了,这俩货见死不救,自己要是不出手,王拱辰就算完蛋了!

“陛下!”

韩琦猛地站出来,“启奏陛下,青苗法诚如王相公所言,才实行了不到两个月,虽然有些弊端,但是总体还是好的,王枢相或许听到了一些流言,他也是为了朝廷好。老臣以为,三司应该派遣一些提举官,到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去探查,真正了解青苗法的详情。王相公不也常说,绝知此事要躬行吗!此时谈论,未免有些盲人摸象。王相公,你以为呢?”

王宁安微微一笑,“韩相公说的好,青苗法到底对不对,以半年为期,不断审视。刚刚我的话有些失礼之处,还请王枢相不要在意。”

王拱辰脸都黑了,他哼了一声,把脑袋扭过去,不想和王宁安说一句话。

这时候赵祯沉声道:“诸位爱卿都告退吧,以后不要随意妄奏。”

众人只能告退,王宁安却被留了下来。

小太子跟随王宁安学习,已经半年多了,皇帝和皇后,都要检查一下太子的功课,王宁安这位老师也要陪着。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哪里是检查功课,不过是这对君臣又凑在一起,商量着怎么对付天下的士人!

说起来真是失策,当初让王宁安当太子师,大家伙还只是担心日后王宁安会尾大不掉。可是万万想不到,有了太子师身份,王宁安和赵祯的联系越发密切,连借口都不用找,可以随意出入宫中,跟自己家相仿。

“都怪你,还有你的那个老师!”

韩琦气哼哼道:“那么好的机会,连一个小孩子也教不会!白白把位置留给了王宁安!丢不丢人啊?”

文彦博把眼睛一瞪,“韩琦,你也给我放尊重点!我是没用,你也不怎么样!欧阳修不是好好的吗?你拿出本事来啊?”

韩琦气得脸都青了,“那事和我没关系!”

“呸!别以为我不知道,蒋之奇那个畜生,吃谁的饭,还不一定呢!”文彦博冷笑着看了眼贾昌朝,“子明兄,你看呢?”

贾昌朝不动声色,可心里头暗暗冷笑,韩琦当然跑不了,可你姓文的也不是好东西,你主动抢下了审案子的差事,把老夫坑得不浅!

这几位相公都是一个山上的狐狸,谁也不用给谁讲聊斋。

他们互相算计,下黑手,扇阴风,可以说是刀刀见骨,毫不留情。

王拱辰刚刚从震撼中缓过来,看着他们简直要哭了。

“贾相公,文相公,韩相公……眼下当务之急是挡住青苗法啊!如果真的让青苗法做成了,到时候推到全国,我们何以自处啊?”

韩琦也说道:“这话不错,现在看起来,王宁安用银行推青苗法,要比王安石厉害,如果他把银行推到了整个大宋,每个军州府县,都有了银行。我也提醒诸位一句,到时候老百姓只会把多余的钱都存进银行,小商小贩,工匠商人,莫不如是。到时候各家的生意,只怕都要受到冲击,银行的厉害,老夫可是有领教的,比衙门还要胜过一筹啊!

韩琦说到了关键,他们几个争权夺势,毕竟是士人内部矛盾,可是青苗法背后,是银行实力大膨胀。

如果地方金融钱脉都被银行掌握,士绅地主,尤其是豪门大族,受到的冲击太大了。不只是高利贷生意做不成,原来他们还垄断各种货源,坐享其成。

比如之前钱家提到过,要在东南种棉花,世家大族,坐拥无数田地,产出棉花,他们也不用交税,直接坐等商人来收购。

朝廷最多征一点过路费,不过区区百分之五!

可一旦银行的手脚伸到了各处,也可以通过放贷,扶持商人,直接越过世家,征收土产,到了那时候,世家大族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东宫,太子书房。

“推青苗法,是为了推动金融,金融力量深入,就能瓦解传统的地方宗族势力……”

曹皇后带着小太子在里面考察功课。

王宁安拍着赵祯,漫步在竹林花丛中间,太监侍卫都离得远远的。

“陛下要想有大作为,必须能调动足够的力量,而最大的力量就蕴藏在百姓中间,把百姓从世家宗族的手里夺过来,才能成就千秋霸业!中兴大宋!”

赵祯含笑,“王卿,论起眼界布局,天下无人能胜得过你!青苗法这个切口,实在是太妙了,只是这出戏太大了,朕也担心唱不好啊……王卿,朕没有处置王拱辰,你可有怨言?”

王拱辰不是凭空跳出来,他为了一己之私,阻挠青苗法,按照以往的惯例,罢相,或者外调,都不在话下,赵祯却连基本的惩罚都没有,实在是令人想不通。

“王卿,士人最在乎什么?除了口袋里的钱,就是头上的乌纱帽。如果把乌纱帽摘了,他们就会肆无忌惮,无所顾忌,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可是一旦头上还有乌纱帽,这帮人就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不敢全力死拼,更不会鱼死网破……王卿,你以为朕的看法如何?”赵祯笑眯眯问道。

王宁安这才一惊,纵观赵祯这三十几年的皇帝生涯,头二十年,他是经常换相,平均一位相公,干不到两年。

如今这几年,赵祯越发谨慎,哪怕犯了错,也不会轻易处罚大臣。

王宁安终于明白了缘由,不愿意做事,就要不停换人,让朝廷上下都沉浸在人事变动当中,无暇他顾。

可要西欧昂真正做事,就必须驯服满朝的文官,明知宰执有错,却不罢黜,等于是攥住了他们的把柄,这帮人也就没法翻天了!

高啊!

厉害了!

这个看似憨厚的赵大叔,原来满肚子心机,真是够能算计的!

莫非这就是帝王心术,真是奥妙啊!

“陛下英明睿智,远迈尧舜,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赵祯呵呵一笑,“行了,这些都是小道,能富国裕民,那才是大道。王卿,朕把交子务给了你,你准备拿什么回报朕?光是一个青苗法可不行啊!”

“臣送的礼物也是‘青’字开头,不是青苗,是青唐!”

“青唐!”

赵祯含笑,“是个好礼物,王卿,这么说,你是有计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