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54章 收个学生司马光

大宋将门 第454章 收个学生司马光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要说整个大宋,可以不知道赵皇帝,但是不能不知道王相公!

姓王的人很多,当朝的就有王德用,王拱辰,王尧臣等等,但是如今王相公三个字,已经成了王宁安的专享名词。

光复幽州,王宁安的威望达到了巅峰,如果再光复云州,根据真宗皇帝的遗训,可以异姓封王,甚至有人开出了赌局,赌王宁安在三十岁之前,就能封王。

毫不客气说,当今第一风流人物,非王宁安莫属!

司马光跑到西北,未尝没有心思和王宁安比较一番,不过这次却是他们两个第一次见面,司马光很惊讶,王宁安比想象的还要年轻。

长得很英俊,身形修长,微微显得有些瘦削,如果穿上儒衫,就跟太学生没什么区别,但就是这个年轻人,已经立下了不世功勋,人比人,气死人啊!

司马光稍一愣神,连忙拱手,“下官见过王相公!”

“不要客气。”王宁安笑道:“君实兄在西夏的表现很好,没有枉费我的推荐。”

“是你!”

司马光惊得浑身一哆嗦,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竟然是王宁安保举的他,这,这也太扯了吧?

光光心里头炸开了,费了好大劲儿,才勉强冷静下来,“王相公,下官能知道原因吗?”

“原因?”王宁安愣了一下,笑道:“你是个人才啊,为国举贤,本就是臣子的职责所在,有什么疑问?”

“可是……下官并不认识大人,而且,而且下官打了败仗……”司马光脸很红,想起自己的异想天开,害死了那么多人命,真恨不得抽两个嘴巴子。

王宁安没急着说什么,而是告诉车夫先离开馆驿。

马车往前走,王宁安选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斜靠着车里,笑呵呵道:“君实兄,有句话怎么说来的?叫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你还年轻,初入官场,建功心切,犯点错误也是正常的,不要在意。”

司马光差点吐血,你怎么不照照镜子,你小子比我还年轻了十岁不止呢!居然像个老头子一样教训我?真是气死个人!

光光只能腹诽,却还要赔笑道:“王相公如此提携,下官感激不尽。”

“君实兄,其实你也不用介怀,你想学种世衡,但是你忘了一件事。”

“哦?请王相公指点?”

“嗯,也不敢说指点。”王宁安笑道:“君实兄从小就很会读书,又是史学大家,对过去的掌故一清二楚,但……越是大家,越是看的书多,就越容易陷进去。就拿种世衡老将军修清涧城来说,大家伙都说他招募义民,指挥有方,沉稳机智,忠勇无敌,才拓地200里,为朝廷立了大功。我倒是想问问君实兄,种家军哪来的?”

“自然是种世衡老将军创建的。”司马光脱口而出,可是又稍微琢磨了一下,突然浑身剧烈颤抖!

明白了,总算是明白了!

这么浅显易懂的事情,怎么就给忽略了?

光光真想给自己两个嘴巴子。

种世衡在修清涧城之前,种家就势力庞大,积攒了许多效用士,剽悍勇武,根本不怕西夏的士兵。这一条王宁安也学过,王家在很不起眼的时候,也弄了成百上千的效用,成为王家崛起的依靠。

种世衡能修出清涧城,那是厚积薄发,司马光初到西北,没有自己的心腹,就指着一帮朝廷的废物,还想效仿人家种家军,这不是找死吗?

见光光脸涨得紫红,手脚没地方放,王宁安又笑了,“君实兄,咱们的孔老夫子发明了春秋笔法,大搞什么粉饰历史,一言功过,只要是正面人物,就把他干的丑事都隐藏起来,把好事无限发扬光大……以至于后世的书籍记载,往往是偏而不全,很难窥见真实全貌,我说的可对?”

司马光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王相公,圣人的确是这么做过,只是他老人家是为了正人心,安天下,惩恶扬善,这难道还有错?”

“君实兄,历史是不论对错的,只论成败。不信你去比较一下,项羽的人品、学问、修养、文治、武功,都远远超过刘邦,却为何是刘邦最终赢得天下?”

王宁安笑道:“所以这世上多数时候,不是老实厚道的好人成功,而是成功之后,他们把自己粉饰成了好人。你读书多,以为全知全懂,无所不能,半部论语治天下……殊不知,你看到的东西,其实只是一部分,根本不是全貌,按照书上的东西去做,一定会出问题的——君实兄,你以为我的这点看法,是对,还是错?”

……

要是放在以往,司马光是一个字都不会听,光是说好人不一定会成功,这就够过分的!历来儒家都宣扬好人有好报,非孝子不忠臣,哪怕心里不信,也不敢挂在嘴上。

偏偏王宁安就堂而皇之说了出来,偏偏光光就听了进去,还特么越琢磨越有道理!

可不是吗,他按照传言的那样,想学种世衡,却忽略了种家是西北大族,实力雄厚的事实。

他出使西夏,是为了大宋的和平,结果回来却有人骂他是贼寇!

更为颠覆的是庞籍,坦白讲,庞相公是个好人,是个清官,是个有本事的官!他应该看出当下西北不能打,和西夏和谈是必然的,只是引进一点青盐,对大宋来说,损失最小,甚至还能惠及老百姓。

那为何庞籍要反对?

道理很简单,走私青盐,经营私盐,是西北许多大族的饭碗,庞籍在西北多年,人脉绵密,身边聚集了一大帮西北世家。

庞相公不能不替他们说话。

好人未必做好事,坏人未必做了坏事,书籍未必可信,圣贤也在撒谎……这些纷乱的念头,像是一把重锤给光光同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把原来的观念打得粉碎!

他用手撑着额头,马车颠簸前行,王宁安摸出了一个青玉的酒壶,喝了一口,他以为受到了暴击,光光需要一阵子恢复呢!

可谁知道司马光就是司马光!

几岁的时候就知道砸缸救人,大脑的构造和常人是不同的。不到一刻钟,他就恢复过来,而且眼睛放亮。

他冲着王宁安,连连抱拳,十分感激。

“听公一番话,胜读十年书!光终于明白了,哪怕圣贤之论,也不可尽信,哪怕市井传言,也有一番道理,该如何取舍,存乎一心!”

“妙!”

王宁安伸出大拇指,“我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君实兄却是一语道破啊!”

光光老脸通红,“王相公太客气了,道理说起来容易,可是参透难,光就差点铸成大错!”

一番谈话下来,司马光对王宁安越发恭敬,简直拿他当成了老师,直竖竖坐在马车里,脊背笔直,脑袋微倾,跟小学生似的。

想想啊,大牛人,司马光啊!

王宁安很是有些雀跃,他的笑容越发强烈了。

“君实兄,这次开放青盐,事情不那么简单。”

“请大人指点!”

“哈哈哈,朝廷虽然开放了30万石,但是西夏早就向大宋走私私盐,数额之大,超乎想象,卷进去的人也不可计数。这一次名义上开放这些,实际上却是大开方便之门,准许西夏的青盐长驱直入,有多少进来多少,而且都会变成合法的官盐,在市面上正常流通!”

“什么!”

司马光听完,激动地站起,下一秒又做了下来,捂着脑袋,哎哎痛叫,他都忘了还是在马车里,把脑袋撞了鸡蛋大的包。王宁安吓了一跳,心说可别把他的脑袋撞坏了,以后可就没人写《资治通鉴》了。

“大人,这,这么干不是陷下官于万劫不复之地吗?”

光光肠子都悔青了,他突然觉得庞相公发怒,责备他,也是有道理的,这不是开门揖盗吗?

见光光满脸懊恼,王宁安笑了笑,“君实兄,咱们刚刚谈过,你再用自己的大脑袋想想,这事情究竟是有害,还是有利?”

“这个……”

司马光真的开动脑筋了,他快速琢磨着,放西夏的青盐进来,大量的盐利留给西夏,直觉就是对西夏有利,对大宋不利。

显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西夏有多穷,那些贵胄多喜欢大宋的物产,司马光亲眼见到过,这些年被大宋封锁,西夏的百姓连锅碗瓢盆都配不全,尤其铁器缺乏,十几家用一把菜刀。

就拿西夏最精锐的铁鹞子来说,盔甲从来都是父子相继的,不是不想换,是换不起!

假如大宋敞开了食盐市场,西夏人赚了钱,他们会干什么?肯定要采购大宋的物资,还是发了疯似的采购!

所谓利益流到了西夏,是不成立的,没准大宋赚得更多!这点在宋辽贸易上,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西夏如此,那对大宋呢?

西夏青盐涌入,质优价廉,老百姓得到实惠,真正吃亏的只有那些肥的浑身是油,放屁都油裤裆的大盐商,还有靠着走私赚钱的世家大族!

“不只如此。”王宁安笑道:“西夏部族众多,不过是强行捏在一起的强盗集团,开放了食盐,谁卖得多,谁卖得少,稍微挑唆,他们自己就闹起来了,君实兄以为如何?”

司马光眼睛放亮,一拜再拜,虔诚无比,“王相公智计无双,光恨不能追随相公左右,早晚聆听教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