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59章 嘴炮无敌

大宋将门 第159章 嘴炮无敌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赵祯改元皇佑,或许就是想老天爷能够保佑多灾多难的赵宋王朝,可偏偏改元的第一年,就遇到了无数的糟心事,一件连着一件,弄得越来越大,几乎无法收拾。

从上半年商胡口决堤,夏竦病死,到下半年流民遍地,好容易进入腊月,辽寇又纵兵抢掠,还不说南方各地的灾荒,以及四周蛮夷叛乱……各方压力,都落在了这个刚过不惑之年的皇帝肩上。

赵祯扛得很累,也很难。

特别是宋辽之间的大战,愈演愈烈,君臣的恐辽症被唤起,京城简直是一日三惊,各种消息满天飞,今天说范相公战死了,尸身还屹立不摇,大呼杀贼,明天说范仲淹勾结辽寇,要打进京城,另立新君。还有人把矛头对准了贾昌朝,说贾相公尸位素餐,毫无应变之法,应当立刻罢官……贾相公这个气啊,该老子什么事,不要每次都躺枪啊!

纷纷扰扰,各种讯息,乱成一团,赵祯的耳边仿佛有无数的蚊虫,嗡嗡乱叫,弄得他心绪不宁,拿不出一个主意。

“陈伴伴,宋相公到京了?”

赵祯问的人是宋庠宋相公,要说起此人,也算是大大有名,他原名叫宋郊,参加科举的时候,因为姓和国号相同,容易产生大宋交替的误解,很不吉利,所以改成了宋庠,许是沾了改名的大运,宋庠被点位状元,由此也成为大宋立国以来,第三位连中三元的。

高学历带来高起点,宋相公一路顺风顺水,做到了宰相之位。几年前因为儿子结交匪人,宋庠贬出京城,出知河南府。

这一次朝廷情况危急,宋庠又被调回京城,加同平章事,看样子是有意进入西府,和庞籍一起掌军。

而且还有传闻,说是宋庠被启用是因为夏竦在遗表之中推荐的结果。

宋庠和夏竦都曾经反对庆历新政,这种猜测也并非空穴来风。

总而言之,各路神仙齐聚京城,是同心同德,共赴国难,还是尔虞我诈,互相扯后腿,那就不得而知了。

陈琳严守太监的职分,躬身道:“启禀圣人,宋相公昨夜就进京了,听说他先见了文相公,而后王相公去找了他,两个人谈了不到半个时辰。”

文相公就是文彦博,而王相公则是枢密副使王拱辰,这三个人都是相对保守型的,文彦博出任首相,开门见山,就劝谏赵祯,要二十年口不言兵,还喊出了裁军八万的口号。

他们会在对待辽国的问题上有什么看法,显而易见。

赵祯突然有些后悔,他把韩琦贬出京城,富弼是个闷油瓶,做事还成,战斗力却只有五,庞籍又从不结党,形单影只,整个朝局都被文彦博等人一手把持。赵祯的心里总是有些不甘,身为天子,九五至尊,对内总是高高在上,遇到了敌国,就低下了头,怎么都说不过去……

“陈伴伴,范爱卿那边,就没派人进京?”

从称呼上面,陈琳就嗅到了不同,看起来陛下还是偏袒范仲淹多一些。

“回圣人,派了,来的人叫苏洵,听说只是个主簿,官职太低,没资格参与廷议。”

赵祯把脸一沉,不满道:“神仙下凡问土地,主簿才更合适,就让他列席御前会议,好好听一听朝廷的看法,朕也想征求他的意见。”

陈琳连忙点头,下去安排。

不多一时,几位相公鱼贯而入,文彦博、富弼、庞籍、宋庠、王拱辰依次进入,向赵祯施礼,而后赐坐。

赵祯率先发问,“文相公,河北战情如火,辽国又派遣使臣,你以为该如何应付?”

文彦博垂着眼皮,唉声叹气,“陛下,非是臣说泄气的话,实在是朝廷拿不出一丝一毫的粮饷,半个月之前,户部向大户借了20万石粮食,其中10万石送到了河北,另10万石充作京官的俸禄,总算让大家过了个年,朝廷财政艰难如此,臣实在是有负陛下之托,臣有罪啊!”

说到动情处,文彦博擦了擦眼角,赵祯听到文彦博的哭丧,心里也不是滋味,“文相公刚刚进京不久,怪不了你,都是朕无德无能,连累百姓受苦啊!”

赵祯满心自责,站在最后的苏洵偷眼看了看皇帝,白净富态,慈眉善目,很符合民间对皇帝的印象。

只是你老人家哪里知道啊,要不是范镇胡乱搅合,根本不用借粮,河北也不会饿死那么多百姓……想到这里,苏洵的喉咙就痒痒的,把来时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嘱咐都抛到九霄云外,他真想让皇帝知道真相,不要再被这些相公们蒙蔽了!

有了文彦博打头阵,王拱辰和宋庠也都发话了,他们的意思几乎差不多,都是朝廷困难,万万不可兴兵。

富弼沉着脸,插了一句,“非是我大宋好战,奈何辽寇蛮横无理,又该如何?”

文彦博微微一笑,“那就据理力争,能让的让,不能让的坚决不让!”

“那文相公以为什么可以让,什么不能让?”

“自然是寸土必争,至于岁币吗,富相公当年出使辽国,不也是增加了十万两银子,十万匹绢吗?”

都说打人不打脸,文相公还真是够狠的,一下子就戳到了富弼的软肋。

在庆历二年,因为大宋在西北屡战屡败,辽国趁机勒索,想要拿走瓦桥等十县土地,大宋派富弼出使辽国,富相公慷慨陈词,驳斥了辽国的要求,只增加十万白银,十万匹绢。

当时看来,无疑是一场外交胜利,可时过境迁,富弼毕竟是增加了岁币,作为一个道德君子,富相公不敢不认。

你能那么干,文相公自然也可以。

五位相公,三位意见一致,一位被轻松摆平,似乎大局已定!

相公们这么看,可赵祯不高兴啊,难道又要掏钱不成?

把朕当成了什么,钱库吗?

你们不要脸,朕还要脸呢!

赵祯涵养过人,不会和自己的宰相发飙,但是他阴沉的脸色却显示出愤怒的内心,目光扫过,落在了苏洵的身上。

老苏仿佛感到了皇帝的注视,也抬起头,目光相对,噼里啪啦作响!赵祯从苏洵的眼睛里读到了强烈的愤怒和坚定的勇气,不由得为之一振!

“苏卿,你久在河北,亲历救灾,又了解辽国入寇情势,你是怎么看的?”

苏洵泪流满面,陛下啊,你可算问到我了!

苏老泉迈出一步,浑身上下仿佛有火焰在燃烧,“微臣本无资格议论国事,承蒙陛下垂问,微臣斗胆言之,微臣以为动岁币是应该的,只是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应该趁此机会,彻底废掉岁币,消除我大宋头上的奇耻大辱!”

嚯!

果然是博辩雄伟,汪洋恣肆的苏老泉,一出手就是不凡!

文彦博的眼睛瞬间瞪圆,随后又眯缝起来,被一个小吏在皇帝面前公然打脸,他的愤怒可想而知。

奈何苏洵视若无睹。

“启禀陛下,微臣并非狂言,而是觉得目下的确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方才诸位相公都说我大宋的难处,殊不知辽国之难,远胜大宋十倍百倍,他们要是敢随意动兵,只会万劫不复!”

文彦博自持身份,不愿意和苏洵辩论,只是看了眼王拱辰,王拱辰立刻站出来。

“你这是胡说八道,辽国纵使拿不出二十万铁骑,十万人马还是可以出的,我大宋何以应付?”

苏洵哈哈大笑,“十万人马?这位相公,你可知道辽国的兵力都在谁的手上?”

王拱辰下意识摇头。

苏洵冷笑道:“辽国的人马大约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最强的皮室军握在辽主手中,大约有六七万人,其次则是萧氏后族拥有的四五万精兵,再次就是辽国皇太弟耶律重元手上的兵马,虽然不及前两者精锐,但是胜在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燕云十六州,超过十万之众!”

苏洵说到这里,冲着赵祯拱手,“陛下,耶律重元本是辽主的弟弟,当年耶律重元出卖了母后,辅佐辽主登基,辽主一时忘情,借着酒劲儿,封耶律重元为皇太弟,答应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重元。而近几十年来,辽国风气大改,越来越多的王公贵胄,大臣官吏都支持父死子继,加之辽国太子虽然年少,却有些韬略,隐隐然,辽国已经呈现皇太子和皇太弟夺嫡之争,这两方可都是坐拥几万人马。试问此时此刻,他们谁敢轻易出兵?”

苏洵好谈兵事,以往更多是纸上谈兵,自从到了六艺学堂之后,也受到了务实之风的影响,讲出来的东西更加言之有物。

“辽国现在就是个死结,出动皮室军,担心耶律重元作乱,让耶律重元出兵,又担辽主父子扯后腿,如果辽主和重元一起出兵,后族萧氏难保不会兴风作浪,而三家一同出兵,各怀心腹事,哪怕有百万之众,也不值一提!”

苏洵痛心疾首,慷慨质问道:“辽国危机重重,远胜大宋,摆明了是虚言恫吓,微臣实在是不知道,我大宋为何要如此窝囊,难道我大宋就没有热血男儿了吗?诸位相公何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若此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