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315章 无忧洞

大宋将门 第315章 无忧洞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和赵祯谈了很久,套用后世的说法,那就是君臣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汴京未来的美好蓝图,就在他们的规划之中浮现了……

王宁安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一切都规模化,市场化……比如拿送餐员来说,他们需要标准的制服,带动了成衣业,需要推车,带动了木工,需要碗筷餐具,又带动了陶瓷。需求增加起来,生产规模就要扩大,人力不够用,就要发明机器,有了机器,工业革命就不可避免到来……

对于大宋来说,迈入工业社会,并非不可能,西方工业化的开端是珍妮机,一次能纺织8根线,而大宋呢,在南方就有能同时纺织32根线的水力织布机。

王宁安觉得,要改变大宋不难,关键是要把庞大的社会能量激发出来,不要怀疑老祖宗的勤劳和聪明。

当然,传统的士人集团,趴在土地上敲骨吸髓的士绅地主,是无法引领这项伟大变革。

或许老天爷都在帮自己,鬼使神差,把自己推动了皇家银行行长的位置,既然如此,那王大行长就要放大招了!

“陛下,臣以为推动京城的发展,还需要一项政策。”

赵祯笑道:“王卿,你只管说,朕能答应的一定答应。”

“臣谢过陛下。”王宁安道:“臣希望皇家银行能够制定基准利率。”

赵祯不解,“王卿,这一招有什么用?”

“陛下,臣有一些思考,正要启奏陛下。”

……

一个人的财富可以粗略分成两种,货币和实物,把钱借出去,获得利息,把商品卖出去,获得利润。

从某种角度来讲,利息是货币的利润,利润是商品的利息……听起来有点绕,简单说就是付出收获。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什么事情容易,赚的钱多,就干什么,人傻钱多速来吗!

以之前汝南王府还有大相国寺同一赐乐业人的借款来说,月息两成,复利计算,只要四个月,利息就能超过本金!

借一块钱,还两块!

可怕不?

当然由于紧急用钱,利息偏高,但是实际的民间借贷,也比这个少不了多少。

南宋的朱熹曾经注意到民间利息过高,他拿出了一些稻谷,借贷给百姓,三个月为期,利息两成,百姓们感激涕零,踊跃借贷,不到两年的功夫,朱熹获利超过十倍!

老天爷啊,三个月就要百分之二十,结果还被当成了圣人,歌功颂德。

由此可见,两宋的民间利息到了何等夸张的地步!

既然民间利息这么高,有钱的人只要放贷就可以赚得钵满盆满,干嘛还去投资工商,既浪费精力,还要承担风险。

试问,哪个行业每年能赚几倍的利润?

除了像王宁安这样开挂的,别人行吗?

社会环境如此,就别怪工商发展不起来。

王宁安思考得多了,他觉得利息就像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体现了货币的价值,当你有些钱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劳而获,赚取利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对你过去劳动积累的奖励。

假如利息太高了,高到了比经商做工获利还多,岂不是说不劳而获的人胜过靠双手致富的人吗?

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所以利息应该比工商业的普遍获利低一些,这样才能引导那些有能力的人去投资工商,创造更多的财富。

当然,利息也不能过低儿,像后世甚至出现了负利率,那就是走到了死胡同,不用顾忌货币成本,也就没有了创新的动力,所以过低的利息造就了一大批的僵尸企业,典型的代表就是东海上的倭国,动辄百年老店一大堆,有些人还以为有什么工匠精神,大加吹捧,其实就是缺少淘汰,僵尸横行,才从失去的十年,变成二十年,三十年……说这些有点多了,大宋眼下的问题是借贷成本高的不正常,以往是钱荒的压力,没有办法,如今钱荒逐步缓解,王宁安又手握着皇家银行,可以大展拳脚。

“陛下,臣准备将基准利益定在年息两成,大宗借款,朝廷鼓励的项目,可以低于一成五,甚至一成;民间借贷,年息不能超过三成,所有驴打滚儿利息一律视作违法,不予保护。下一步,皇家银行要在各个主要城市开设分行,全面解除钱荒,压低利息。”

王宁安满怀憧憬说道:“陛下,我大宋的都会当中,除了汴京之外,杭州也有百万人口,其余成都、苏州、广州、洛阳、大名府、泉州、福州、扬州,还有平县加上沧州,全都是三五十万人口的都会,汴京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些城市同样需要,只要把这个市场打开,别说百万厢军,就算是二三百万,也能够轻易消化干净!要想做到这一步,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压低利息,使得工商业的获利超过高利贷,到时候利之所向,一切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王宁安的这番谈话,对赵祯的触动非常大,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王宁安谈的东西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人的行为是利益决定的,人是逐利的动物,只要调控好了利益,就能引导人们的方向。

这一套以利治国的理念,和儒家强调的以道德治国,以孝治国,完全背道而驰。

士大夫高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这个标准来看,王宁安是地地道道的小人!

可赵祯越琢磨王宁安的说法,越有道理。

赵宋的皇帝已经给了士人一百年的光景,他们没有兴旺大宋,没有收回燕云,是时候该换一套方略了。

王宁安,还有他的皇家银行,就是赵祯重新开启变法的利刃神兵!

“王卿,朕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不过暂时只能放在京城,如果出了问题,朕要随时叫停,不能贸然推到全国,你明白吗?”

“陛下思虑周全,臣也是这个意思,毕竟皇家银行的信用才刚刚建立,人才培养也刚刚起步,再有铜矿还相对紧缺,臣以为用二三十年,推广到全国,已经算是很快了。”

治理一地,和治理一国,难度完全不一样。想想王安石吧,他在地方的时候,推行青苗法,被夸成了一朵花,等到入主中枢之后,推行青苗法,结果弄得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反对声浪……哎呦!

王宁安突然心头一动,拗相公王安石的青苗法基本上有两种评价,主流观点歌颂他勇于革新的无畏精神,网络上很多人则认为他的变法粗糙毛躁,根本不可能成功。

可是王宁安此时却有了另外一种想法,王安石推青苗法,和自己压低利息,其实是一个原理,都是降低百姓借贷成本,都是从那些士绅地主嘴里夺肉吃。

王宁安不只是无畏,而且更有大智慧,他的方法也未必是错的,而是刨了士绅官僚集团的祖坟,遭到了强力的反扑,哪怕是好的变法,也被扭曲地不像样子。

要说王安石有错,或许只是错在了太急躁了,错在了实力不够,却妄想推动天翻地覆的骤变。

想到这里,王宁安突然对那位和他的名字只差了一个字,又帮他渡过铜价危机,却从没见面的王安石,充满了兴趣。

或许只有王安石能够和王宁安聊得来,他们两个应该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当然了,王宁安要比王安石幸运很多,他的实力更强大,而且他的老板也更清醒,赵祯把改革仅限于开封府的作法,甚合王宁安的心意。

……

从皇宫回来,王宁安就着手让下面研究基准利息的事情。

然后又把那几个死党心腹叫过来,将情况和大家一说,这帮人顿时喜出望外,如果贷款利息也压下来了,年息到了一成左右,他们投资樊楼周边的地产,办商业中心,资金成本下来了,利润直线上升啊!

“二郎啊,你可太够意思了,这是从根子上帮了我们一把啊!”潘肃等人是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大家伙纷纷告辞,去劝说家里,加大投资,享受饕餮盛宴。

倒是曹佾留了下来,等到所有人走了之后,他才对王宁安说道:“二郎,你最近的这些动作是不是太大了?”

王宁安沉吟一下,“的确是有些大了,可是好不容易压制住了文官集团,没有他们掣肘,再不赶快做,我担心以后机会就没了。”

曹佾点头,“这个我当然懂,只是反对咱们的,未必只是文官。”

王宁安露出了深思的表情,笑道:“国舅爷,有什么话,你不用保留,直说就是。”

“那好,我就说了。”曹佾道:“我听说最近有人出了悬赏,100万贯要你的脑袋。”

王宁安一愣,随即摸了摸自己的头儿,笑道:“没想到啊,我的脑袋还挺值钱的。”笑过之后,王宁安的面色一下子严峻起来。

“国舅爷,你知道是谁出的钱吗?”

“知道,是无忧洞!”

曹佾老实说道:“二郎,咱们弄送餐,物流,运输,配货,装卸……原本都是无忧洞的生意,抢了他们的饭碗子,也难免他们反扑。”

王宁安眉头一皱,“国舅爷,你是什么意思,莫非要和无忧洞妥协吗?”

“不不不。”曹佾忙说道:“我是想提醒二郎要小心,无忧洞可有十几万人,不容小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