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310章 怒怼韩琦

大宋将门 第310章 怒怼韩琦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提到了裁军,身为枢相,狄青觉得有必要说话,沉吟道:“一下子裁去二十万人,是不是操之过急,一旦影响军心士气又该如何?再说了,那么多弟兄没了生活来源,会不会出乱子?我以为应当三思而行。”

韩琦目视前方,根本没有看狄青,一个贼配军,也配参加御前会议,和自己坐而论道,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狄汉臣,你也久在军中,各种积弊数之不尽,我想你心中也有数。西北加上河北东西路,禁军厢军,算起来有百万之巨,有多少空额?老夫说句不客气的,三成都是保守的!”

赵祯被吓了一跳,“韩相公,真的会有这么多?”

韩琦点头,“陛下,臣这些年在地方看得太多了,领兵将领贪得无厌,喝兵血,吃空饷,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有些地方的厢军竟然只有三成的实际人员,其中还有很多老弱病残。一营五百人,能拉出来打仗的士兵不到一百,如此糜烂,何谈保家卫国?朝廷每年拿出七成的开支,供应军卒,结果却是不堪一战,一溃千里,岭南叛乱,可见一斑。”韩琦顾盼自雄,声音非常洪亮,在大殿之中不停回荡。

“与其浪费国帑民财,不如索性就裁掉。二十万人听起来很多,其实也不过是各军空饷的一半而已,一面查实人马数量,一面裁汰老弱,双管齐下,裁军必然成功。以臣估算,裁去了二十万人,至少能给朝廷节约700万贯军饷,差不多够弥补去年的亏空。”

“臣提出这个建议,就已经做好了千夫所指的准备,那些贪墨粮饷,败坏军纪的硕鼠不除,天理何在?臣提出此项建议,不惧生死,不畏刀剑,情愿意亲自主持裁军,如果不成,陛下只管罢了臣的官职就是!绝无二言!”

韩琦这番话,将军中的许多黑暗都掀了出来,明明白白摆在了赵祯的面前,皇帝陛下的脸色十分难看,他瞧了眼狄青,问道:“狄相公,情形真如韩相公所言的那样吗?”

狄青心中一动,他看得出来,韩琦远没有他嘴上说的那么慷慨激昂,正大光明,但是他狄青深受皇恩,哪能撒谎。

“回禀陛下,韩相公所言不虚,但不是所有军中都是如此,有些要好很多,也有远远不如的……”狄青身为一个武夫,也替自己的同行感到羞愧,不由得低下了头。

韩琦放声大笑,称赞道:“汉臣,这才是一国枢相的样子,不能光想着兄弟啊,袍泽啊,不顾国家大事。老夫要裁军成功,还少不得汉臣的帮忙,你可一定要鼎力协助啊!”

狄青满脸通红,诺诺答应。

说来荒唐,狄青身为枢相,位置远在韩琦之上,竟然被这位韩相公像是小学生一样被教训,太讽刺了!

当然也怪不得狄青,他从军的时候,韩琦在西北抗击元昊,狄青就是韩琦的部下,军中的规矩,身为下属,如何敢跟老长官争论?

再有,韩琦所说的,都是人人皆知的正论,以往大家伙因为各种见不得人的原因,不敢端到台面上,韩琦都讲了出来了,还拿出了办法,要裁军20万,东府不会反对,狄青被摆平了,赵祯有意振作,有所作为,也是乐见其成。

如此一来,岂不是说韩琦的主张就要顺利通过吗?

王宁安坐在位置上,眼睛不停转动,他从韩琦的最后一句话,终于听出了这位的真正打算。

他让狄青协助裁军,枢密使掌军,这是应有之意。可问题是如果狄青协助他,功劳是韩琦的,如果狄青袒护自己的部下兄弟,罪责是狄青的。

而且王宁安敢说,韩琦根本就不想真正裁军,他不过是以此摆脱文官的不利局面,等裁军开始,就找个罪名,推到狄青身上,让他承担裁军不利的罪责,最好把狄青从西府赶出去,枢密使的位置就是他韩琦!

看到这里,王宁安彻底明白了,难怪武将斗不过文官,在朝政议题上面,完全被人家牵着走,随随便便,就落到了别人的套路之中,能赢就出鬼了!

坦白讲,如果韩琦是真心要裁军,王宁安也会支持,但是眼下这个局面,赵祯刚刚狠狠打压了文官一把,把狄青抬到了枢密使的位置,又增设皇家银行,文官集团已经被彻底触怒了。

如果这时候让韩琦主导裁军,那根本不是查空饷,也不是裁汰老弱,而是把武夫将门彻底干掉!这种事情富弼干不出来,可是韩琦一点障碍都没有!

王宁安眉头紧锁,他知道贸然反对裁军,肯定会被轰成渣,甚至在赵祯那里留下不顾大局的印象,既然韩琦想玩裁军,那不妨就陪他玩,只是他玩的是假的,自己玩的是真的!

想到这里,王宁安躬身道:“陛下,韩相公一番高谈阔论,切中要害,忧国忧民,不畏艰难,堪称朝臣之表率。皇家银行愿意鼎力协助,替裁军大计添砖加瓦,出钱出力。”

赵祯笑道:“王卿,你准备怎么办?”

“启禀陛下,韩相公要裁军20万,就算扣除空饷,还要裁掉老弱数万人,这些人该如何安顿?仅仅是遣散了事吗?显然不行,这些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又在军中年深日久,作风剽悍,回家之后,必然闹事,甚至落草为寇,不得不防。”

王宁安冲着韩琦一呲牙,笑道:“韩相公,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天。如果仅仅节约了几百万贯的花费,然后闹出一堆叛乱,也是得不偿失。我觉得要给裁下来的弟兄一个去处,不知道韩相公以为如何?”

韩琦眉头紧皱,“王大人,裁军是为了节约军费,照你的说法,朝廷岂不是还要背着包袱吗,那样裁与不裁,有什么区别?”

“不然!”王宁安笑道:“如果韩相公把裁军仅仅理解为减去一些员额,节约一些军费,那就太浅薄了!”

韩琦的脸瞬间就沉下来了,“王宁安,你入仕不过几年,是陛下的超擢,才让你有了今天!在金殿之上,陛下面前,你如此猖狂,殊无人臣之礼!”

欧阳修不愿意听了,回敬道:“韩相公,王大人说你浅薄,又没有说陛下!再说了,御前会议,坐而论道,王大人当然有发言的权力,凭什么不能指责你?”

韩琦冷笑了一声,“好啊,那老夫倒要听听,他能说出什么来!”

王宁安也没有和韩琦废话,而是冲着赵祯道:“陛下,我朝冗兵之弊,经年累月,非一日之寒。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便在荒年,征召青壮从军,一来防止民变,二来给百姓一条生路,此法之妙,堪称历代仅有,也正因为如此,我大宋立国百年,鲜有动乱,皆是太祖英明所至。”

王宁安先给赵大送了顶高帽子,然后话锋一转,“近几十年来,厢军数量屡屡增加,占用朝廷开支,渐渐成为弊端,臣以为造成如此原因,皆是没有真正领悟太祖的真意。”

提到了祖制,韩琦忍不住怒道:“王大人,你还妄图推翻祖制不成?你也太狂妄了!”

“韩相公稍安勿躁,如果不仔细研究,那才是不顾祖制的真意!”王宁安朗声道:“太祖当年大肆征召厢军,首先是为了救灾,防止民变,而非增强军力,真正打仗的还是禁军。如果以厢军糜烂不能打仗,就质疑我大宋所有将士,显然非常不公平!厢军本来就不是打仗用的。”

“那是干什么的?”韩琦大声叱问。

“修河工,修城池,巡逻道路,海堰河塘……说句不客气的话,厢军就是我大宋的役丁民夫。”

王宁安道:“贸然裁军,军费是省下来了,可是河工怎么办,城墙谁去修,粮食谁来运输……所以臣严重质疑,韩相公所谓能为朝廷省钱700万贯,根本是欺人之谈!我要请教韩相公,你们精算过没有,裁军之后,会增加多少河工,多征调多少民夫,老百姓为此要付出多少代价,裁掉的士兵,又会增加多少地方的不稳定……如果韩相公没能算清楚这些,怎么能轻易裁军?万一这些的花费超过700万贯,裁军不但没带来收益,还增加了负担,这是韩相公想要的结果吗?”

王宁安生活的时代,是讲究系统化思维,讲究统筹兼顾,全面考虑问题,相比起来,古人更喜欢线性思维,把很多事情都单一化,在施政的时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论是庆历新政,还是后来的拗相公变法,从他们的措施里面,都能看到碎片化思维的痕迹。而且,也正是因为思维的缺陷,造成了变法失败……

王宁安站在无数先贤的肩膀上,怼韩相公,实在是有点以大欺小,没错,他比韩相公要老了一千年!!!

“启奏陛下,太祖的真意就是给百姓找活路,找生计。现在厢军过多,朝廷负担不起,要裁军,就要首先想好怎么安顿军卒,如果一裁了之,弃之不理,势必会动摇人心士气,有伤陛下仁慈,而且朝廷极有可能损人不利己,臣恳请陛下圣裁!”

王宁安说完,韩琦怒目而视,就要发言驳斥,可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出更好的理由。这时候赵祯突然说话了。

“韩相公勇气可嘉,王卿思虑周全,朕给你们各自三天时间,拿出一套裁军方略,朕等着。”说完,赵祯起身离开,而大殿之上,韩琦脸色涨得紫红,他酝酿许久的一击,想要赢得一个开门红,竟然让王宁安给搅黄了!他的愤怒可想而知,简直要把王宁安给生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