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234章 空前礼遇

大宋将门 第234章 空前礼遇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8:02 来源:笔趣阁

余靖被调到岭南平叛,屡立功勋的包拯升任河东路转运使,同时兼任河间知府。以往河东路的重心在大名府,这一次却放在了河间府,显然王宁安在平县的一连串折腾,已经产生了效果,平县,沧州,河间府——俨然成为河北新的经济中心。随着这一次和谈成功,商贸繁荣,河间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包拯在经济上的本事远不如王宁安。

“二郎,你该尽快拿出一个规划,老夫马上落实,千万不能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

王宁愣了一下,笑道:“包大人,我是平县的知县,你的下属,应该是大人拿出方略,我去办才是,怎么乾坤颠倒呢?”

“哼,少给我装糊涂,你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朝廷已经传出了风声。”

“什么风声?”王宁安好奇道。

“当然是重用你了。”

“开玩笑!”王宁安把脑袋晃得和拨浪鼓一样,他还不到十六,又不是科甲正途出身,能做知县,已经是破格提拔,还要给自己升官,什么时候大宋的官这么不值钱了!

包拯也是感慨,他当然没心思和王宁安逗闷子,朝廷的确传出了风声,要让王宁安主管三司,替朝廷理财,还是赵祯亲自和欧阳修说的。

“恭喜王大人,从此成为计相,小王要尊你一声王相公了。”赵宗景没心没肺道。

王宁安直接趴下了,“咱别逗着玩好不!三司使仅次于参知政事,必须是中书门下两省的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充任,而且三司使多半都能进入东西两府,成为宰相执政,就算再给我十年,也没资格做三司使,造谣,绝对造谣!”

赵宗景挠了挠头,“貌似有道理啊,包大人是不是搞错了?”

“不会错的。”包拯叹道:“二郎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我大宋虽然规制严格,但也有后门可走。”

“怎么讲?”赵宗景好奇问道。

“我朝三司使的名头细分起来,却是不一样的,有判三司使,提点三司,同判三司,这些必须是高官出任,还有一些,比如权点检三司,权三司使公事,权发遣三司使等等,却可以用资历较浅的官吏。以二郎的功劳,连升三级也是说得过去,至于科甲功名吗,陛下可以钦赐……总而言之,只要陛下愿意,二郎完全可以进入三司,执掌大宋财权。”

王宁安对大宋的官制一知半解,赵宗景更是迷糊,听完包拯的解释,都傻眼了,我的老天爷啊,还能这么玩!

王宁安的脑袋都大了,“我说包大人,我们这次的功劳很大吗?值得陛下如此不顾一切?”

“哈哈哈,二郎,你可不要小觑自己啊,你们去辽国,一两银子岁币没有增加,又打开了辽国市场,里子面子都挣到了,相比之下,老夫甘拜下风,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难得,铁面无私的包黑子竟然学会夸人了,弄得王宁安一路上都不知所措。

实际上王宁安还真是颇为忐忑不安,管理一个县都十分勉强,他还真没做好入朝为官的准备。

而且年纪轻轻,骤然升到高位,在京当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庞大的官僚体系,岂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指挥得动的。

人家也不需要明着反对,只要阳奉阴违,推诿扯皮,就能把你弄得一点脾气没有。结果就是白白浪费生命,虚耗才华和精力。

当然进京做官有百般不好,但有一点是无可比拟的,那就是能时常接近皇帝,处在帝国的心脏,有什么决策,来龙去脉,都一清二楚,甚至有机会参与其中,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历练。

总而言之,好处明显,坏处同样明显。

该怎么取舍,还真有点难以决断。

王宁安想了一路,大队都到了汴梁城外,还没有拿定主意。

……

“启禀王爷,大人,朝廷派遣了郊迎队伍,正在汴京十里之外,恭候大驾。”

“郊迎?”

哪怕赵宗景白目,却也知道,这是天子迎接大功臣才有的礼遇,他何德何能,值得陛下亲自出迎?

这位小王爷被吓得手足无措,王宁安仔细询问了几句,这才弄清楚,并非是赵祯亲自出迎,而是派遣了富弼领队,汝南郡王赵允让,携带着几十名宗室子弟跟随,一起迎接赵宗景和王宁安归来。

听完之后,王宁安终于是恍然大悟。

当初出使辽国的时候,赵允让推三阻四,不舍得派自己的儿子去,如今赵宗景载誉归来,大获全胜。让赵允让带着儿子出来,就是好好看看,什么才是有担当的赵家子孙。

这巴掌打得够狠,当然,也是赵允让活该,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只是赵宗景老脸发红,他这次去辽国,纯粹就是打酱油的,大事小情,都是王宁安处置的,而且王宁安到处撒钱,辽国上下,奉为上宾,根本没有为难他们,除了被耶律洪基囚禁的那几天之外,其他的时候,都潇洒至极,小日子十分舒坦。

如果这也算大功劳,岂不是笑掉大牙。

能捞一个郡王爵位,已经算是侥幸了,还让宰相出迎,更是笑死人了。

赵宗景满脸为难,他对礼部的官员说道:“这个……能不能回禀陛下,说是小王受之有愧,取消郊迎?”

礼部的官员差点吐血,“王爷莫要开玩笑了,富相公还有汝南王都等着呢,下官这就告退了。”

生怕赵宗景再说什么昏话,人家赶快溜了。

结果就剩下了王宁安和赵宗景两个,大眼瞪小眼。

还是王宁安够狠,他咬了咬牙,“又不是大姑娘见不得人!去就去,反正是咱们应得的!”

赵宗景脸上发红,小声道:“是你应得的,我,我当不起的……”

王宁安看不惯他扭扭捏捏的劲,“装什么蒜,是兄弟就别分你我!”

赵宗景突然一震,惊道:“你把我当兄弟吗?”

“废话!”王宁安没好气道:“涅鲁古对我拔刀的时候,你第一个抽出了宝剑,和他针锋相对,从那时候开始,你就是我的兄弟!要不然这一路上,我会把那么多要命的事情都告诉你吗?除非——你看不起我,觉得我高攀不上。”

“是我高攀才是。”赵宗景难得羞红了脸,“二郎,除了皇室宗亲这个身份,我和你比起来,简直一无是处。”

王宁安眨眨眼,突然笑道:“至少你还有自知之明啊!这就很不错。”

下一秒,赵宗景怪叫一声,挥拳就打!

“看你还敢不敢和哥哥胡说八道!”

王宁安连忙躲过,两个人你追我赶,跑出了一段路,勒住战马,向前看去,只见黑压压的一大片,正是奉旨迎接他们的众人。

除了官吏之外,还有许多京城的百姓,更有曹佾等将门子弟,一眼望不到头。

看到此情此景,赵宗景突然心生感慨,他眯缝着眼睛,有些气恼道:“二郎,咱们出京的时候,才有几个人送咱们?回来的时候,就有了这么多人,当真是人情冷暖,官场现形。没意思,实在是没意思!”

赵宗景显得老气横秋,就连王宁安也有这种感叹,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如果赵祯一定提拔自己,未尝就不能做一做,我王宁安不比任何人差,就算有再多的阻碍,也要搅一个天翻地覆,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去了一趟辽国,王宁安的确有些不一样了,以往他谨小慎微,遇到了事情,总想躲在背后,这一次他有了充足的信心,来吧,让暴风雨更猛烈些吧!

他和赵宗景几乎并马而来,在他们的前面,还有一杆大旗,上面写着“济阴郡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

大旗迎着阳光,光彩夺目,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耀眼生光。

赵宗景人长得还算不错,又骑着高头大马,一身戎装,出使辽国没干别的,骑术倒是练出来了,稳稳向前,气度不凡。

顿时引来了喝彩声无数,两边的锣鼓响起,鼓乐震天,踏着铺好的黄土大路,赵宗景宛如王者,由远而近,快速前来。

欢迎人群当中,最尴尬的就要数汝南王一家,有一个年轻人握紧了拳头,他就是赵允让的十三子,早年抱入宫中抚养的赵宗实!

本来这份荣耀是属于他的,是他的!如今却被赵宗景给抢走了,他怒气填胸,怒不可遏!

年轻一代的宗室,唯有他才是最优秀的,别人都不值一提,也只有他,能继承皇位,这一点赵宗实从来不怀疑。

可令他尴尬的是自己才是岳州团练使,而赵宗景已经是和父亲并驾齐驱的郡王,将其他宗室子弟远远甩在了后面。

而经过这一次郊迎,赵宗景的大名必定人尽皆知,以后人们提到宗室子弟,一定会先想到这个敢于出使辽国,又不辱使命的赵宗景!

想到这里,赵宗实的心就一阵阵紧缩,小白脸泛着青色。

突然一只大手握住了赵宗实的胳膊,赵宗实急忙看去,正是自己的老父汝南王赵允让。

“不用怕,他成不了气候!”

赵允让用他们两个才能听清的声音说道,赵宗实用力点头。这时候富弼已经迈步向前,迎着王宁安而来,亲手牵过了马缰绳,在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这个年轻人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