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1047章 行省制

大宋将门 第1047章 行省制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在成功收拾了倭国之后,狗牙儿小朋友的确是懈怠了,妄自尊大了……从他弄了一堆倭女就看得出来。

这小子未必真的喜欢,但是他知道老爹肯定不喜欢,所以他就鬼使神差干了……怎么样,有点叛逆少年的味道吧!

王宁安很了解儿子的秉性,他没有拆穿,甚至陪着小家伙演戏,让小家伙膨胀起来,然后再找机会敲打。王宁安没法把儿子摔得很惨,但是却能先捧得很高,这样摔下来,效果还是差不多的。

正巧冒出了文及甫,给了王宁安最好的机会。

瞧瞧,狗牙儿立刻就坐不住了。

老爹老了,王家就指着他了,万一他不行了,斗不过文及甫,斗不过其他人……那帮仇人冲着王家下手,老爹怎么办,娘亲怎么办,弟弟怎么办,妹妹怎么办?

狗牙儿少爷还是很有责任感的,他向赵曙请令,讨了三千人马,立即乘坐火车,前往西域……王宁安一点不担心儿子,西域的班子还是他留下来的。

赵宗景,可以算是狗牙儿的准岳父了,能欺负他吗?

还有王宁宣,那是狗牙儿的三叔。

至于西域都护慕容轻尘,那是王宁安很器重的武将,狗牙儿小时候还跟他学过骑马射箭……如此配置,王宁安实在是担心不起来。

至于完颜盈歌的大金国,仅仅算得上潜在的威胁吧!

王宁安给完颜盈歌送去了命令,让他追击契丹残余势力。

完颜盈歌也点头了,答应派遣三万人马出击,不过希望大宋提供一些粮草支援……王宁安权衡之后,答应给他20万石粮食,前提是必须他亲自领兵。

双方书信往来几个回合,完颜盈歌点头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宋的实力,如果条件允许,他也想向西发展,和大宋硬碰硬,实在是活得不耐烦了。

赵曙有些失落,他提着五万禁军前来,本以为会有一场大战,结果却连一枪都没放,契丹的残余逃走了,女真人也基本听话,环顾四周,颇有种高手寂寞之感。

可是很快赵曙就高兴不起来了。

进入了治平六年,连续春旱,草原缺水,有些部落的马匹牲畜都渴死了,数十万人缺粮,从北方还有蛮族南下,抢掠杀戮……放在以往,这些都是契丹应付的,如今却都落到了大宋的头上。

家大业大是非多!

赵曙终于感到了棘手。

这么大的土地,这么多的部落,这么复杂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同样的问题,不止一次提出了。

“朕觉得应该拿出一个办法来!”

赵曙对着王宁安和文彦博,凝重说道。

文及甫的出色表现,给老文长脸了。

虽然赵曙没有给他什么职位,但是仅凭着平章军国重事的官衔,老文就能参与朝臣讨论,毕竟眼下儒州的重臣,也就两位了!

文彦博看了看王宁安,见他低着头不说话,老文就明白,头三出没好戏,这是让自己打头阵!

“陛下,眼下我们治理新得到的疆土,大体有三种办法……其一,就像西域那样,设置都护,统管军务,镇守地方;其二,则是派遣总督,其三,就是西夏,清理之后,直接并入大宋。”

他顿了顿,“老臣以为,这三样,貌似都不适合辽东。”

赵曙道:“说的仔细些。”

“西域设置都护,是为了应付塞尔柱的雄兵铁骑,辽东没有强大的压力,设置总督,辽东的面积又太大了,似乎权柄过重!至于直接并入……老臣以为云州或许可以,其他地方就不成了。”

道理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

西夏之所以在文彦博折腾一番之后,就能并入大宋,那是因为银州、夏州、洪州、龙州、庆州,甘州,凉州……这些地方,曾经就是中原的属地,早就建立过州县,只不过是被西夏抢走了,现在正式回归大宋,物归原主而已。

但是辽东,还有茫茫草原,面积和大宋差不多,但是人口却只有200万,有些地方,走十几天都未必能看到一个人。

要是仿照大宋的模式,设置州县,配属官吏,绝对是行不通!

分析了情况之后,文彦博道:“陛下,老臣以为上述的办法,都是临时之策……我大宋要开疆拓土,就必须把疆土管理好……容老臣说句过分的话,应该调整地方官制和行政区划!”

此话一出,就连王宁安都是一愣。

他几乎忘了,老文除了脸皮厚之外,还是颇有才略的老牌宰执,看问题颇有见地。

稍微看一看大宋的地图,你就会发现,原来的大宋境内,情况高度一致……比如人口稠密,农耕为主,几乎都是汉人。

在这样相对简单的疆域内,设立州府军县,上面再设立路,分割全国的行政区域,是很合适的。

但是一旦疆域扩大之后,增加了地广人稀的西域,增加了以游牧为主的辽东……气候不一样,人不一样,经济结构不一样,人口密度也不一样……再要套既有的模式,只会作茧自缚。

文彦博继续道:“陛下,燕王主持中枢,已经调整了官制,只是两京调整了,地方却没有调整,老臣以为,这次或许是机会,要从上往下,一起整顿……不知道燕王意下如何?”

问到了自己,王宁安淡淡一笑。

“宽夫兄就是见解高明,的确如此……可直接调整也未必合适,不如先找一块试点,如果可行,再推向全国!”

试点?

在哪里?

三个人的心中几乎同时涌起了两个字:辽东!

没错,就是契丹的故地、

耶律浚跑了,完颜盈歌也被调去追击,偌大的土地,几乎是空白一片,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可以放心大胆,实验新的模式,不正是最好的试点吗!

“辽东是很好的选择。”赵曙道:“可新的管理体系,要怎么配备?师父可有想法?”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道:“陛下,臣以为京城的官职就非常完备,可以效仿京城,再安排一套。”

赵曙大惑不解,“师父,如此一来,岂不是互相冲突吗?”

“不会的,只要把地方的级别降一格也就是了!”

王宁安自信十足道。

赵曙还是迷糊,可文彦博敏捷,他听到了。

“燕王的意思是要被州府以上的一级配置齐全,能够自行运作,既能负责一方的庶政,又能保证朝廷的掌控?”

王宁安伸出了大拇指,“文相公高见!”

“那,应该怎么称呼呢?”

王宁安又道:“中枢的政事堂称为中书门下,不管中书还是门下,都是三省之一,在朝叫省,在外就叫行省,文相公以为如何?”

“行省,行省……行在京外之省……可以,陛下,老臣以为可以!”文彦博立刻表示赞同。

有了名称,下面就是配属官员……首先,行省要有长官,称为平章事。

但是在品级上,君臣出现了意见相左的情况。

历代都有个毛病,就是喜欢以小制大,方便控制,比如明代的大学士只有正五品,通常要加公孤师少,才能统领百官,而巡抚最低才正四品,却能凌驾从二品的布政使之上,更别说那些芝麻绿豆大,却能量无穷的给事中和巡按御史了。

大宋也有这么毛病,比如好好的三高官官,基本都是虚衔,而使用同平章事来充作宰相。

王宁安之前调整过中枢官职,改成了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

可是在品级上,尚书左仆射仅仅是从二品,为了体现宰相的威严,必须要加昭文馆大学士,或者加三公之衔才能名正言顺。

以往只有一个政事堂,也没什么疑问。

但是现在要有行省,问题就出来了。

自古以来,中华五千年礼仪之邦,最讲究等级规矩,要是连礼数都乱了,又如何让人信服。

“陛下,老臣以为,是不是能给行省的平章事,加上龙图阁学士,或者翰林学士的衔,作为区分……”

赵曙想了想,用力摇头,“不成,上一次改制,就强调要权责对等,现在调整之后,要增设许多行省,还是乱七八糟,岂不是没有规矩了?”

“那,那可就要调整品级了!”文彦博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中窃喜,改制就意味着机会,没准他老人家能捞点什么好处呢!

赵曙沉吟了一阵子,“师父,把宰相升为正一品,副相为从一品,六部尚书为正二品,行省平章事,位同六部尚书,具是正二品,师父以为如何?”

王宁安颔首,“陛下的安排极为妥当,只是眼下先在辽东设立行省,暂时不必全面调整,等机会成熟,再公布出来。”

“嗯,就按师父的意思办!”赵曙又道:“那行省之下,还要设立哪些官职?”

王宁安道:“陛下,臣以为应当设立两个平章事,一正一副,总揽行省事宜,同时,设一布政使,辅佐平章事,在布政使之下,设立六厅,对应中枢六部……同时设立巡抚,负责监督所有官员……”

王宁安滔滔不断,显然,他早就下过功夫,把历代的行省制度杂糅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的赵曙连连点头,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谁是第一任辽东行省的平章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