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秦二世 > 第921章 儿臣不希望手上沾染兄弟姐妹的血。

大秦的府库以及国库的所有准备,都是为了战争,以及为了接受山东六国的土地,而此刻,一旦增加五十万以上的大军消耗,很容易造成大秦国库捉襟见肘。

几乎在瞬间,嬴政就醒悟过来了,这五十万大军,在此刻反而是成为了一种棘手之物,朝廷接手,需要负责大军的粮草以及一切消耗。

而此刻嬴高递交兵符,他又不能不接手,这一刻,嬴政突然发现最棘手并不是如何的封赏嬴高,而是如何处置这五六十万大军。

毕竟封赏已经决定,但是这一支大军的给养,将会是一个大问题,他不是嬴高,手中没有掌握着日进斗金的两大商会。

“大军就给孤,你干什么去?”嬴政看了一眼长案之上的兵符,朝着嬴高意味深长,道。

闻言,嬴高轻笑:“父王,儿臣已经结束了对于极南地的征伐,现在也不打算干什么了,就只想在咸阳,当一个纨绔。”

“最好能够喝喝酒,牵着鹰犬,行走在咸阳街巷之上,调戏一下小娘子,亦或者去教坊司听曲!”

听到嬴高的话,嬴政脸色变得铁青,他一个英明神武,他已经当做了储君培养的儿子,心里竟然想要当一个无恶不作的纨绔。

“高,你是觉得秦法管不到大秦王族么?”嬴政直视着嬴高,语气变得冰冷:“还是你觉得,自己此刻战功赫赫,可以无视孤,无视秦法?”

“父王,儿臣有没有那么做,只是有那样的一种向往罢了,这不过是借这个事情,向父王表态,儿臣真心的想要休息一段时间。”

对于嬴政的不满,嬴高没有在意,他心里清楚,别说是嬴政,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不希望儿子学坏。

一念至此,嬴高朝着嬴政灿烂一笑,道:“父王,这一次南下,仲兄,在幕府中违抗儿臣军令,不得已之下,儿臣只能将仲兄囚禁。”

“至于如何处置,儿臣就不管了,一切以父王的决定为准。”

闻言,嬴政脸色变得更为难看了,他作为秦王,自然是清楚,违抗大秦军法的后果,而且,将闾明显是没有给嬴高面子,而且知晓此事的人不少。

正因为如此,这让对于将闾的处置,变得很难,一个度把握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将闾是他的儿子,不到万不得已,嬴政不想将闾一辈子都因为这件事毁掉,一念至此,嬴政看向了嬴高。

“对于这件事,你有何想法,将闾虽然娇纵,却也你的兄长,若是此事按照军法从事,那么将闾这一辈子都没有了希望。”

见到嬴政看过来,嬴高不由得苦笑,他自然是清楚,嬴政护犊子的心理又发作了。

只是这件事很难操作,正是因为比较的难,他才会一直拖着,然后等嬴政来处置,结果,此刻嬴政又在询问他。

而且,嬴政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想要让自己对于将闾网开一面,但是,这个网开一面,需要找到合理的依据。

有些事情就算是做了,也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然后让国人百姓不至于太过于抵触,不管如何操作,至少表面上要过得去。

心念电闪,嬴高朝着嬴政一拱手,道:“父王,此事关系到了仲兄,也关系到秦法,更是涉及了军法,儿臣实在是找不到开罪的理由。”

“若是其他人在幕府中违抗军令,只怕此刻坟头草都有三尺高了,仲兄之所以还活着,就是儿臣不希望手上沾染兄弟姐妹的血。”

“哎!”

嬴高说出了此话,嬴政也就不再抱希望了,他心里清楚,嬴高与将闾只怕是在夏州之上,还有别的矛盾。

很显然,这一次嬴高不想给将闾一个机会,他想要借助自己,也借助这一次的机会,将将闾彻底的踩下去。

但是,嬴政清楚,嬴高没有做错,若是他是嬴高,也会如此做,既然彼此都是敌对,纵然是因为血脉的缘故不能痛下杀手,但是彻底的废了一个人还是可以的。

对于这件事,嬴政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他不怪嬴高,若是没有这样的果决,他反而要思考自己打算培养嬴高为储君的决定了。

将心中的情绪压下,嬴政朝着嬴高笑了笑,道:“除了将闾一事,还有其他的事情么?”

“其余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哀牢王以及滇王,因为投降一事,儿臣许诺可以奏请父王,封君,至于封君还是不封,这个由父王来决定。”

说到这里,嬴高朝着嬴政微微一笑,道:“大不了,儿臣策划一场意外,送他们前往地府报道。”

“你呀你!”

嬴政喝了一口茶水,有些恨铁不成钢:“作为一个王,一个上位者,最重要的便是君无戏言,答应了的就要努力去做到。”

“封君一事,孤会同意,但是这些封君,只能是名誉上的封君,不可能有实权。”

嬴高已经答应的事情,嬴政不想让嬴高因为此事在将士们面前失信,大秦的下一任王,必须要私德不亏。

闻言,嬴高心中大喜,他心里清楚,一旦他杀了哀牢王与滇王,短时间之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隐患的根儿会一直留下。

这对于他绝非好事。

而此刻嬴政答应封君,这等于一下子将整个仆从军以及哀牢王等人收服,这对于大秦,对于他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一念至此,嬴高连忙朝着嬴政一拱手,道:“儿臣谢过父王!”

说罢,嬴高端起茶盅喝了一口,然后朝着嬴政语气幽幽,道:“父王,儿臣打算在夏州,设立三座学宫,以及在夏州营造治所,月城。”

“而且,儿臣打算在夏州推行秦法的同时,修改金布律,重商税,轻农税,大兴商贾,要不然,夏州永远都发展不起来。”

“夏州发展不起来,不管是关中老秦人,还是将来山东六国的人,都不可能看上夏州,这对于将来的移民事业有很大的影响。”

“此刻的夏州,只有百万人,甚至于不及一个咸阳城的人口,儿臣思来想去,只想到了这一个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