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秦二世 > 第716章对于齐墨一事,亚相有何看法?

大军压境!

这便是最大的压制以及震慑,特别是对于此刻的赵国更是如此。

姚贾不翼而飞,等于是对于大秦的挑衅,往常时间也就算了,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此刻嬴高率领大军压境,更是蓝田大营的大军作为后盾。

赵国必须要慎重,要不然,这一场刀兵之祸,将会加在赵国的身上。

赵国与齐墨非亲非故,齐墨更是曾经次杀过他,赵王自然不愿意为齐墨出头。

骤然之间,赵王慌神了。

他心里清楚,这件事可大可小,平常也不会有什么事情,但是大军压境,稍有不慎就会擦枪走火,战争大起。

刀剑出鞘,拔剑相向。

当气氛起来之后,任何的一句话,都再是那么的简单,很有可能会因为一句口角之言,发生争斗。

赵王不惧大秦,甚至于他日思夜想的都是干掉大秦,干掉秦王,以及斩杀嬴高。

但是,他可以当合纵长,合纵山东诸国与大秦一战,而不是替他人抗雷。

短短时间,万胜军大军压境的消息便不胫而走,整个邯郸,甚至于整个赵国人尽皆知,一种新的恐慌在不断地形成。

当然了,一种愤怒也在其中隐藏,悄然生根发芽。

大秦与魏国的之间的仇恨,贯穿整个春秋,与赵国之间的仇恨,贯穿整个战国。

........

邯郸宫。

郭开再一次走进了邯郸宫,这一次与郭开同行的还有廉颇。

赵国局势危急,廉颇也顾不上生赵王的气了。这便是名士,他们可以与君王闹别扭,毕竟每一个人都有气,但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们必然会挺身而出。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也是这个时代形成的,最特殊的“士”这一阶级的精神。

为了国家,前赴后继!

在后世,有一句话可以很好地来形容这一点,*******,*******。

“臣郭开,廉颇见过王上!”走进邯郸宫,廉颇与郭开分别朝着赵王行礼,道。

“亚相,您来了?”这一刻,见到了廉颇,赵王很是惊讶。

他清楚,这个时候廉颇应该与他还在闹脾气。而且廉颇的脾气,他也是清楚,在文武百官之中,更是不小。

而且现在年龄大了,脾气大有见长的趋势。

但是,此刻廉颇到来,这让赵王心中很是惊讶,不由得目光落在廉颇的身上,半响没有移动。

他心里清楚,廉颇这个亚相,可比郭开这个丞相强势多了。

出将入相!

这是春秋战国期间的名士的追求!

廉颇望着近在咫尺的赵王,油然生出一腔感慨。他已经在赵国半辈子了,几乎人一生的峥嵘岁月,基本上都留在了这里。

虽然打了几场还不算小的胜仗,但在刀兵频仍的战国还远远达不到名动天下的地步。

廉颇心中对于这一生,也有极为远大的追求,他想要成为一个特大名士。

他心里清楚,首先要名动天下,而只有一举牵动天下格局的功业,才算真正达到了名士的最高境界。

譬如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一举使魏国成为超强大国而举世闻名。譬如吴起,除了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还是执政变法的名臣。

一如武安君白起,一人压得整个天下抬不起头来,只有这样的名士,才是廉颇的人生目标。

他常常觉得自己的才能与白起相似,他也想要在战场之上,纵横不败,但是在长平一战之上,赵王临时换将,让廉颇的心思化为流水。

在经历了一阵失望之后,廉颇心中想要成为真名士的心思彻底的消失了,他之所以还在赵国朝廷之中,就是想要见到赵国变得更好。

“臣闻秦国武安君率领大军靠近边境,这是对于我赵国的挑衅,故而,入宫求见王上!”

廉颇也没有隐瞒自己的目的,直接是朝着赵王慷慨激昂,道。

“亚相,此事也是孤的失误,本想要拖着姚贾,却不料秦王嬴政横插一脚,让姚贾提前得到消息离开了邯郸。”

赵王苦涩一笑,道:“这样一来,反而是让孤陷入了被动之中。”

“对于齐墨一事,亚相有何看法?”

本来,赵王没有必要对廉颇解释,但是他心里清楚,自己若是不承担责任,那么承担责任的便是郭开。

一旦被廉颇等人抓住把柄,到时候,郭开就算是不死,也会脱一身皮。

故而,这件事的责任只能是他自己担下,才能让赵国朝野上下,哑口无言,无话可说。

反而是嬴政下令将齐墨定义为暴徒,这一件事,他心中有些蠢蠢欲动,这是他第一次与嬴政的思谋走到了一致。

齐墨,这些人太过于无法无天了。

在春秋战国之时,刺客盛行,而且名声很大,而赵王本就是一个极为乖张的人,他这些年遇见的刺杀不止一次。

所有,对于齐墨,几乎所有的国君,都发自肺腑的讨厌。

“齐墨一事?”

呢喃一声,廉颇就清楚了赵王的意思,他心里清楚,在赵王心中,对于齐墨的厌恶根本就不在此刻的嬴高之下。

一念至此,廉颇迟疑了一下,朝着赵王,道:“王上,齐墨行事于天理不合,但是齐墨终究是诸子百家之一。”

“墨家与儒法极为当世显学,对于天下人的影响极大,秦国与我赵国不一样。”

“臣听闻大秦公子嬴高下令建立学宫,本身就站在了诸子百家的对立面........”

廉颇清楚,这一次秦王政的诏令颁布,会刺痛诸国君王的内心,也会加剧诸子百家与中原诸国的对立。

在秦国,嬴政与嬴高父子皆是当时雄者,他们可以镇压诸子百家的反扑,但是赵国未必能够做到。

毕竟一直以来,大秦都是诸子百家渗透最少的地方,本来还有法家一家独大,但是后来秦法派系崛起,再加上嬴高横插一脚,这让诸子百家对于大秦朝廷的影响进一步减弱。

虽然都是中原诸国,但是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之间,不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都有很大的差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