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秦二世 > 第1095章 各种消息都佐证,赵国已经病入膏肓。

听到顿弱的一番分析,章台宫的群臣都陷入了沉默,在大秦朝廷看来,赵国已经从长平大战后的沉寂之中恢复了过来。

曾经被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将士造成的元气大伤,已经在十数年里的休养生息中恢复了强大的实力。

毕竟在这些年,赵国曾数次大败燕军,甚至于一次大败秦军。

但是,

此刻的顿弱却用数据在告诉大秦朝野上下,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表象,事实上赵国在长平大战后走的是一条下坡路。

嬴政高居王座,此刻欲言又止。

察觉到嬴政的心思,嬴高突然开口,朝着顿弱,道:“上卿,赵国之虚实,关系到了这一次东出,我大秦的排兵布阵,以及制定灭赵方略。”

“除了这些,是否还有其他的佐证?”

嬴高此刻开口,群臣的目光纷纷看向了顿弱,期待顿弱给他们一个解释,因为问的问题,也是他们心中不解,想要了解的。

顿弱听到嬴高的问题,目光一转,顿时就清楚了,这不是嬴高一个人的疑问,甚至于这根本就不是嬴高的疑问。

他可是清楚,这些年,嬴高的手底下的商会遍布整个中原,以及靖夜司以及乌木崖的渗透,对于赵国朝野上下必然是了如指掌。

这个问题,

是嬴高替秦王政,

甚至于是替大秦朝臣问出来的。

一念至此,顿弱朝着嬴高一拱手,抿了一口茶水,然后轻笑,道:“禀储君,自然是有其他的佐证。”

“在赵孝成王之后,赵国朝野上下醉心于恢复昔日赫赫军威,注重于军伍,而疏于民生,与此同时,赵国的第二次变法随着平原君以及蔺相如等大臣死亡以及罢官,从而废除。”

“这导致,赵国这些年的吏治大为倒退,变法一事有利有弊,一旦变法成功,自然可以变得强大,尽收其功,可倘若是变法失败,

必将会遭受反噬。”

“赵国第二次变法未经其功,反而是因为变法打乱了曾经的规矩,产生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这让赵国政治变得畸形。”

“也正因为如此,导致赵国不复赵孝成王时的人才济济,这些年大才流失,小人当道,奸妄丛生,导致了赵国官场**。”

“韩仓以及郭开上位,从赵偃开始,一直到赵王迁,皆是轻佻,喜好女色之辈,以至于,赵国朝堂之上阴谋丛生,能臣名将不再是朝堂主流。”

说到这里,顿弱朝着嬴政以及文武大臣,慷慨激昂,道:“而这种种变化,都是从赵悼襄王开始的。”

“由此,可以断定,赵国已经病入膏肓,只要我大秦举国而出,必然会灭亡赵国,打通大秦东出之路。”

........

顿弱的慷慨激昂,让群臣对于赵国朝廷的情况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这个时候,一直都在倾听的嬴政也是开口,道。

“对于上卿所言,对于赵国君臣政情的分析,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可有补充之处?”

说罢,嬴政将目光落在了嬴高与李斯两人身上,他心里清楚,在此刻的章台宫的臣子中,若是有不同的想法以及了解的,有且仅有嬴高与李斯。

他期待不同的答案。

因为只有了解种种因素,才能让大秦做出最全面的策略,唯有如此,才会在未来的战争中,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变数,让大秦措手不及。

谷瘠

半响之后,李斯沉默不言。

看了一眼李斯,嬴高朝着嬴政一拱手,道:“父王,儿臣赞同上卿之言,赵国看似气象万千,军威赫赫,其实只是一头纸老虎。”

“赵国虽有名将,却远离中枢,不得重用,奸臣当道,不论是韩仓还是郭开都是治国能臣.........”

“根据消息,这些年,赵国人口减少三十万户,而且多地发生饥荒,天灾**不断,民众的生存都是问题。”

“而且,这些年来,赵国境内物价飞涨,一石米价格已经飞涨到了1000钱上下,除了李牧手中的赵边骑之外,赵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

说到这里,嬴高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决,道:“故而,儿臣赞同上卿之言,此刻的赵国早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赵国。”

“赵国已经病入膏肓,这些年的赫赫军威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伴随着的嬴高开口补充,一时间,章台宫中的气氛变得轻松了起来,大秦朝臣对于赵国的情况有了一个了解。

“嗯。”

微微点头,嬴政也是心下惊喜,有了顿弱的分析,以及嬴高的数据提供,这让朝野上下对于赵国的情况了解的更为深入。

这意味着,大秦朝廷可以制定出更为准确妥当的方略。

“对赵大战,乃是大秦兼并诸国,统一中原的关键一战,这一战,注定我大秦举国而出,数十万,甚至于百万大军的集结。”

嬴政凌厉的目光落在了郑国与王绾的身上:“战争一旦爆发,寡人不希望有任何的差错,特别是粮草以及兵器的供应之上。”

“治粟内史以及少府,你们可有为难之处?”

嬴政是一个知兵之人。

自然是清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而且一场战争,也是粮草以及兵器以及国家经济能力的战争。

作为王。

嬴政清楚,他要知晓一切,统御一切,然后在王翦与嬴高东出之后,坐镇咸阳,居中统筹,相互配合。

故而,他直接了当的询问了郑国与王绾。

.........

闻言,治粟内史郑国与王绾对视一眼,见到王绾的目光示意,郑国朝着嬴政一拱手,道:“禀王上,大秦十二仓皆满,特别是敖仓之中堆积了五十万大军用三年之久的粮草。”

“当然了,这其中有一部分属于储君麾下的三大商会,朝廷在敖仓的粮草储备,只能提供五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若是战争爆发,前线吃紧,由于咸阳到巴蜀的驰道已经修通,我们完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从巴蜀之地调集粮草。”

“故而,大秦东出,除非是战争旷日持久,达到了十年之上,否则粮草之上问题不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