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896 人心

崇祯聊天群 896 人心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03:01:55 来源:笔趣阁

微服私访的事儿,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儿了。不过这一次,他倒没有再玩这手,而是摆出了皇帝依仗前去的。

京营这边快半年没见到皇帝,一听到皇帝过来,一个个激动地,立刻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新军总教习茅元仪和京营暂代总戎祖大寿则赶紧跑去到大门口迎驾。

崇祯皇帝一路进去,他忽然发现普通的京营兵卒似乎都比以前有精神了,是祖大寿带得好?他这么想着,心中暗暗留了份心。

到了新军校场,第二批新军已经在这里恭候圣驾。崇祯皇帝也没有多余废话,立刻传旨新军开始演练。

这第二批新军,是以茅元仪和孙承宗所著兵书中描述的车营。这个车营,其实是在戚继光到蓟镇后编组的车营基础上有所改进的。也就是说,新军训练,绕来绕去,都没绕开戚继光所留的宝贵财富。

这个车营和以前的不同,是燧发枪兵取代了火绳枪兵,且数量上多了很多。偏厢车的用途,平时主要用来运送火炮和粮草物资,战时则用于摆放阵前或者两侧,也并不是环形。因为是环形的话,阻碍出击。至少在崇祯皇帝看来,军械精良,还要被动挨打,是不可能打赢胜仗的。

演练一开始,三千多新军就开始熟练地变阵,假想遇敌,阻击,追击等战况。让崇祯皇帝看得有点兴奋地是,这三千多新军中,有一百名特种枪手,就是用得是线膛燧发枪,专门游走战车后面,用于狙击敌人的头领或者勇猛冲锋的敌人。

“陛下,这些特种燧发枪兵,都是从两千燧发枪兵中选拔出来成绩最好的一百名!”茅元仪注意到了皇帝的神态,便立刻奏对道,“只是很遗憾,军器局那边能提供的线膛燧发枪很少,就只编组了一百名。”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他之前的时候就知道,线膛枪不好造,因此他也没多说,只是回了一句道:“朕等有空再去看看。”

说完之后,他传旨要了一杆燧发枪过来看。这个燧发枪,刺刀已经配备,不过不能卸下。平时折叠在枪口那,等到要用的时候,旋转刺刀,变成一把长矛。在刺刀的根部那,还有一个嵌扣,用于固定刺刀的。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是,重新要把刺刀旋转收起来的时候会比较麻烦,要先用力把刺刀扣除嵌扣之后才能旋转。不过考虑到这不影响战时,就忽略这个缺点了。

崇祯皇帝试了几下,感觉还行,不过他倒希望明军不怎么用上这刺刀。毕竟装备了刺刀的燧发枪,拿去和冷兵器军队厮杀,显然这燧发枪不怎么顺手。长没有敌人的长枪长,短又没有敌人的刀方便,可谓缺点多多。要不,后世在长城抗战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上大刀队,那还是同样面对刺刀的敌人而已!

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这时候的燧发枪兵,最大的优点,不是说比弓箭手厉害,而是容易成军,不需要像弓箭手一样专门培养个多少年,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于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便下旨开始实弹打靶。

打靶的标准还是根据《纪效新书》中的要求来的,训练了半年的时间,有大量的火药供应训练,还有燧发枪的消耗,已经让这支新军达到了要求。

听着一次次的报靶,看着崇祯皇帝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态,茅元仪便奏道:“陛下,这支车营已经合格,目前军中请战声音很高,要求开往辽东杀虏。”

“哦,还有这事?”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有点好奇地问道。

要知道,以前的时候,明军听说要调往辽东,那是会吓得军队崩溃的地步。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就有秦兵调往辽东时,走到半路就哗变,要么逃回乡里,要么落草为寇的事情发生。

不过他在问出口之后,便大概猜出了原因。

果然,就听到茅元仪回奏道:“辽东屡屡传来大捷,第一批新军更是打了大胜仗,打下了盖州、海州,逼得建虏舍弃金州、复州等地。建虏一颗首级的军功,能在辽东换不少土地,这些事情很是振奋军心。他们觉得已经训练得差不多,自然想着去赚些功劳了。”

说到这里,他笑着又道:“要是去晚了,万一建虏被杀光了怎么办!”

“呵呵……”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了。果然如自己所猜那样。不断胜利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不但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了人心上。

看到他们说得轻松,边上的祖大寿也笑着插嘴道:“陛下,剩下京营军卒也渴望选入新军,能成为强军快点前去辽东立下军功。如今的辽东,算是香饽饽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京营军卒变精神了,是这个原因。

他还没说话,茅元仪就又笑着奏道:“陛下,这新军已经是差不多了,要再训练下去,户部毕大人肯定会上奏章反对了。之前的时候,末将已经听他在抱怨说新军所耗钱粮甚多,该上阵杀敌了!”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明白,火器军队的训练,远比冷兵器军队的训练费用要高。都说枪法是用钱堆出来的,这燧发枪兵的射击精和装填熟练程度自然也不例外。不但要消耗大量火药,而且燧发枪也有射击次数的寿命,这些可都是钱来的。火炮就更是了,一次炮击的量就是不少。

这么想着,等到新军打靶完成的时候,崇祯皇帝心中做了评估,认可了茅元仪的请求,便对他说道:“朕觉得可以,这批新军不日开拔,由宁锦一线转海州集结!”

如今随着明军占领海州,斥候战打得如火如荼,宁锦一线差不多成为了后方,难得有看到建虏探马的踪迹了。陆路从宁锦一线到海州,也变得安全了。

茅元仪听得大喜,连忙谢恩。

崇祯皇帝准备摆驾回宫时,却见新军那边,有人出列,随后锦衣卫上到御前禀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