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1323 农科伯

崇祯聊天群 1323 农科伯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03:01:55 来源:笔趣阁

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估计没几个人会相信。可崇祯皇帝不但是金口玉言的天子,而且他以前所说,那个时候听着虽然也觉得匪夷所思,但最终还是一一实现了。可以说,崇祯皇帝的权威,就算眼前是一只鹿,他说会变成马,估计都会有很多人相信了。

因此,他这话一说出口之后,顿时就引来了一片附和声。

崇祯皇帝对此并没有多少情绪波动,伸出手去示意安静,而后继续大声说道:“科技改变世界,朕相信卿等应该越来越能认识到这点了。不过朕对大明如今的科技水平,还是不满意,还需要努力。任何人,如果在科技上有重大突破的,朕绝对不会亏待。朕已在考虑,会专门为科技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子民设立相应爵位,一如在医学上所获得的爵位一样。”

他这话一出,顿时,文官群中,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

一直以来,文官封爵的,基本上不会有。王阳明算一个,可王阳明是什么成就?文能开宗立派,武能弹指间平定藩王叛乱。其他文官,能有几个人会有王阳明的高度!

而大明的爵位,在以前的时候,武将立下滔天军功可以受封,皇亲国戚可以受封,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了。不过在之前开始,崇祯皇帝因为有人在医学上的成就而封出了两个爵位。如今,又当众许诺,说科技上有杰出贡献,那也可以封爵了。

封爵途径这么一放开,文官自然高兴了。

要知道,文官其实一个个都是能人,当然,死读书的除外。一般读书出身的,本身又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医术,很多文官多少都懂一些。有名的医师,或者其他方面的名人,其实至少都有秀才或者举人功名。

如今皇上当众许诺,很多在仕途上觉得前景不大的,很可能就会转去研究科技,从而搏个封爵的前途!

而这,也是崇祯皇帝当众许诺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大明的风气,不去追求奢靡,而是追求做出杰出贡献,有一个光宗耀祖的封爵机会。为此,就连千金市骨的事情,他都已经想好了,回头就会颁布。

当然了,这些爵位,都不是世袭的。

飞艇试验结束之后,崇祯皇帝便微服私访,前往南京城内御赐给徐光启的徐府。

这时候的徐光启,病情加重,已经下不了床了。不过此时的他,正靠在床上,听着自己儿子的几个孙子在床前,七嘴八舌地兴奋地说飞艇的事情。

“太爷爷,那飞艇真得飞很高啊,让它东就能东,让它西就能西,好厉害哦!”

“太爷爷,太爷爷,我以后也要开飞艇,我想要去天上看看,肯定很好看!”

“……”

徐光启慈爱地看着这些小家伙,一脸的欣慰。倒是站在外侧的几个孙子,看着徐光启,眼神中隐含着晶莹。

忽然,房门推开,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匆匆入内,立刻开始赶人,同时对徐光启说道:“父亲,皇上来看您了。”

徐光启一听,连忙想下床,可还没等他有所动作,门外就进来了两人。

如今徐府的主要几个人,都已经认识崇祯皇帝,一见之下,连忙也想跪下迎接。

“朕此乃微服探访,无须施礼!”崇祯皇帝连忙说了一句,快步走到徐光启床前,把他按在床上,让他别动,而后询问情况。

徐光启不得不继续靠在床上,带着感激,满脸满足之色地说道:“老臣能活到现在,已经是老天开恩了。也幸亏老臣能看到陛下中兴大明,远超汉唐,老臣死也瞑目,到了地下,见到了历代先帝,也能好好地说一说咱们大明的强盛了!”

“那可不行!”崇祯皇帝一听,微笑着摇头说道:“朕还没有把整个地球占下来,爱卿可要坚持住!还有,爱卿所希望看到的科技,朕也还有好多点子,还没有付之实施,朕还想着让爱卿大吃一惊,再打开眼界一番的呢!”

大明的科技,可以说是徐光启用了半辈子精力在推动的。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上超越大明,也只有徐光启认识到了,学习之,并推广之,是真正当之无愧地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他此时听崇祯皇帝这么说,那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似乎很是振奋。不过很快,又有点黯然,对崇祯皇帝说道:“老臣只恨早生了那么多年!老臣是真想看着陛下把匪夷所思的想法一件件地变为现实!”

说完之后,竟然有点失态,在皇帝面前叹了口气。

对于生老病死,崇祯皇帝也没有办法,便只有安慰一番。临走之时,徐光启正色对他说道:“陛下的心意,老臣感激万分!可陛下日理万机,老臣行将就木,就不要花时间到老臣身上了,否则,老臣心不安!”

“呵呵,爱卿不用操心这个!”崇祯皇帝一听,便笑着说道,“你为大明操了一辈子的心,为大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今老了,朕来探望探望,这也是朕要做的事情,朕心中有数!”

说完之后,他就准备走了,临到门口时,崇祯皇帝忽然又转身,带着微笑对徐光启说道:“爱卿对大明的贡献,朕随后便会公告天下的!”

说完之后,就真走了,留着徐光启犯了迷糊,公告天下?怎么公告天下?

以前的时候,一般都是告老还乡的时候,表彰一番,死了后,追赠一番,如此而已。这种也算不上公告天下吧?

虽然想不明白,可徐光启心中还是隐隐有点盼望的。毕竟谁不想流芳百世?皇帝说要公告天下,那也是文臣最为荣耀的事情了!

他只猜了一天时间,在第二天的时候,谜底就揭开了。

崇祯皇帝下旨,列徐光启的为官成就,着重在农事、科技两方面,特封徐光启为农科伯,以彰其事!

结合崇祯皇帝之前在城门楼上所说的,温体仁等人立刻就明白,皇帝这是在实践诺言,或者说是抛出了榜样,千金买了马骨。他们不由得都感慨徐光启是真得好运气,遇上了这么一个慷慨的皇上。

这道旨意一公告天下,让崇祯皇帝都有点没想到的是,有不少卡在四书五经方面的举人、秀才,不再去努力考进士、举人,纷纷改行去钻研科技了。

徐光启收到这份旨意的时候,据徐府下人说,老爷流泪了,嘱咐徐府上下一定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埋头做学问,要好好回报皇上隆恩。

远在河北高阳的孙承宗知道之后,不由得着实羡慕了一把。随后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说是要整理毕生所学。

一个月之后,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一日,徐光启与世长辞,比原本的历史上,多活了五年,享年七十六岁!

崇祯皇帝闻之,下旨全国降半旗哀悼。此时,国旗已经遍布大明的各级衙门和学校等官方机构,因此,通过聊天群系统下发的命令,一夜之间便实行了。由此,也是全国都知道了大明有这样一位臣子,生前努力扑在农事和科技上,不但被封为农科伯,而且死后还有降半旗的殊荣。

也是从徐光启开始,大明对于有重大贡献的臣子去死,有了降半旗的惯例。不得不说,这个对臣子的隆恩,又让无数的人为之羡慕,也让他们更加重认识到,科技之类的贡献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忙完徐光启的丧事之后,崇祯皇帝便通过聊天群,收到了在明威堡方面的消息。

满桂禀告说,如今得知大明在明威堡,那些受到好处的西夷纷纷拥了过来,希望成为大明百姓的一部分。对此,崇祯皇帝自然是答应了。

汉人就算再多,也不可能一下就迁移过去。也因此,之前在欧洲那边的基本政策,才有打击欧洲的既得利益者,示好那些被压迫的农奴,以获得大明在欧洲立足的基本盘。

不过崇祯皇帝也提醒满桂要注意,那些来投靠的西夷中,少不了有西方各国的探子,要他们依靠民众,编成保甲制,互相监督。

另外,对于西夷中的农奴投奔大明的这事,西夷各国自然是阻扰的,纷纷派军拦截,甚至就地格杀。李定国闻之,虽然天气已经非常冷了,但还是带着骑军四处出击,打击那些胆敢离开城墙保护的西夷军队。

对此,崇祯皇帝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如今在明威堡的骑军,大部分都是卫拉特部出身,他们原本就是耐寒的,这个时候出击,也是习以为常,倒没有什么。而且李定国所做之事,又会有利于大明的威望在欧洲底层百姓中流传,获取更多的好感,基本盘也会更多。

如果只靠军队的话,大明不可能在欧洲立足,只有获得足够农奴的支持,有他们从事劳作,才能尽量降低明威堡明军的后勤,如此,才能永久占领明威堡,把西西伯利亚纳入大明统治。

而原本沙俄的地盘,大部分落入了瑞典手中,这得益于瑞典名相的反应迅速,也是波兰国王被明军击毙的原因,导致波兰国内先是抢夺王位,而后才出兵争抢,就晚了一步。

对此,崇祯皇帝无所谓。大明把拳头缩回来,来年才能重拳出击。欧洲的土地,没必要一开始就见什么要什么。不管是瑞典****兰也罢,他们的领土越是扩张,在短期内就越是分薄他们的兵力,只要不是被他们永久占领,对于大明来说,好处就会多于坏处。

听完了满桂的禀告之后,崇祯皇帝很是放心。不过几天之后,他就又收到了消息。

“陛下,哥萨克部族的首领赫梅利尼茨基来了明威堡,说想举族依附我大明!”满桂禀告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还是比较激动的,这是大明军队到达这极西之地后,第一支大规模想投靠大明的部族。由此可见,大明在这极西之地,算是打出了威名,而这,自然少不了他的功劳,毕竟他是主帅了。

这个消息,还真是让崇祯皇帝吃了一惊。哥萨克部族的名气,他在后世的时候,也是听过的。骁勇善战就是其标签,如果是真心投奔大明的话,倒也不失大明在欧洲战场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心,便仔细询问这事的前因后果。

原来,在这个时期,大部分哥萨克部族其实是算在波兰这边的,只有极小数部族依附沙俄并到西伯利亚去作恶。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赫梅利尼茨基受不了波兰贵族的压迫,才和波兰翻脸,最终投奔了沙俄。

可此时,波兰贵族对哥萨克的压迫依旧,但沙俄已经没有了。赫梅利尼茨基的领地被波兰贵族亚历山大科涅茨波尔斯基所觊觎,几次对赫梅利尼茨基进行迫害,最终迫使赫梅利尼茨基逃离了自己的领地。

原本他还寄希望于波兰国王会为他主持公道。但很显然,瓦迪斯瓦夫四世并没有这个想法,这让他很失望。等到瓦迪斯瓦夫四世被明军击毙,他的弟弟当了波兰国王之后,他又满怀着希望想从新国王这里得到公正的对待。结果,约翰二世也压根没有鸟他。这让他认识到,虽然他一直为波兰征战,可其实,他在波兰贵族眼中,其实什么都不是。

随后,赫梅利尼茨基发现哥萨克各族在波兰贵族的压迫中,也早有怨言,还听到明军四处打击波兰和瑞典的贵族,解救被那些贵族压迫的农奴。更为关键的是,李定国的名声已经传开,战无不胜的形象,让赫梅利尼茨基他们感到,大明是非常好的一个投奔对象。因此,他们商量之后,赫梅利尼茨基作为代表,就跑来明威堡了。

此时,他就很拘谨地站在明威堡的中式议事大堂内,看着两边的明军腰杆笔直,英姿勃发,就有点羡慕这样的军队。不过,他更多的心思,还是在主帅满桂身上,心中有些忐忑,盯着沉思中的满桂。当然了,他不知道,此时的满桂,其实是通过聊天群,正在向崇祯皇帝禀告他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