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1146 世风日下

崇祯聊天群 1146 世风日下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03:01:55 来源:笔趣阁

应天府,是大明原本的都城,现在的留都。

京师所有的那些,都是以应天府为蓝本修建的。

应天府内的宫城,一共有六个门;宫城的外面,是京城,共十三个大门,周长九十六里;而在京城外面,还有外城,共有十六个大门,周长一百八十里,乃是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大的几个城池之一,人口更达百万不止。

遥望着高大雄伟的应天府城墙,看着城门下川流不息地人群。在崇祯皇帝身边的海兰珠忍不住便惊叹道:“原来除了京师之外,竟然还有如此……如此繁华的城池!”

说句实话,如果只是从直面感受来说,其实应天府给人的冲击,比京师还要大。毕竟京师在北方,其商业,人口等等,都是十七世纪初期的应天府要更胜一筹。

海兰珠来自北方草原,她已经见识过京师,在来得路上也见过不少繁华的城池,可此时的感觉,终归是应天府当数第一。

虽然海兰珠也是明人了,而且还是皇帝的妃子。可她的出身,让周围的这些人都下意识地有点当她是外人。听着她此时的惊叹声,一个个都很是自豪。

这,就是我大明的城池!

应天府的城外,照样是有众多建筑,形成了外围的集镇,同样热闹繁华。

此时,天近中午,崇祯皇帝看看天色,便笑着用手一指港口不远处的一座显眼地酒楼道:“走,我们去那边用膳,然后去朕那徒儿的庄子落脚!”

一听这话,田贵妃当即抿嘴笑了起来。当初崇祯皇帝被迫收徒的场景,她可是见证了的。

而海兰珠却听得很是意外,皇帝收了个徒弟,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崇祯皇帝却不管别人,当即抬脚下船。

从京师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南下,坐船都要坐吐了。脚踩实地,这个感觉不错。

海兰珠和田贵妃一见,连忙跟上,一左一右陪同皇上前行。不过她们的眼睛,却是四下瞧着。特别是海兰珠,感觉对什么都新奇,在南方水乡,和北方草原完全两样的地方,简直都有点眼花缭乱了!

当然了,他们的身后左右,都不着痕迹地跟着护卫的便衣锦衣卫校尉。一般人看去,只能看到崇祯皇帝带着七八个家丁护卫而已。这种情况,在这应天府贵人如云的地方,并不罕见。

崇祯皇帝所指的这家酒楼很显眼,写着店名的招牌迎风飘扬,是为“四海飘香楼”,或者因为这是城外的原因吧,占地面积也不小。

一进店门,就能看到一楼大堂很大,虽然有不少人在吃饭用膳了,但还有很多位置空着。

店小二看到有人进来,眼睛顿时一亮,一位公子带着两个美女,还有家丁跟着,这可是豪客啊!

一名胖小二连忙迎了上去,露出职业性地笑容,打着招呼道:“这位客官,楼上雅间请!”

在他看来,这种是有身份的人,自然不会在一楼大堂这种嘈杂的地方用膳。因此这一开口,就是楼上雅间走起了。

崇祯皇帝听了,眼睛自然往楼上看了一眼,带着两名妃子,便也没多想,就准备往楼上去。

可就在这时,就听到大堂内有人在大声感慨道:“呀,我们大明的风气,可谓江河日下啊!”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便转头闻声看了过去,发现好像是一个读书人在和同桌感慨。他心中一动,自己微服私访,不就是想多听到点民间的情况么?这风气江河日下可不行啊!

崇祯皇帝当即皱了眉头,江南士林这边的风气,他知道不好,上一次微服下江南的时候,已经了解过情况。为此,他也一直在努力改变,可没想到,这才上岸,就听到了如此的感慨。

于是,崇祯皇帝便对胖小二说道:“不去雅间,我们就在这大堂用膳便可!”

说完之后,他看中了一处空桌,在门口左侧靠墙的中间位置,便迈步走了过去。

海兰珠一看,当即没二话,便走了过去。倒是田贵妃,微微有点皱眉,毕竟这大堂可是什么人都有的,不过当她看到皇上和海兰珠都已经移步,她便没表露出什么,也跟着过去了。

贴身保护的方正化立刻跟上,随后才是刘兴祚的锦衣卫护卫。顿时,一群人在大堂找位置坐,倒也很是瞩目。

胖小二没想到看着这么有身份的一群人,竟然会在一楼大堂用膳,不由得呆了呆,心中有点不乐意。但也没办法,来者都是客,总不能因为人家消费低点,就露出鄙视之意吧?

这么想着,也跟了过去招待。

有上一次微服私访的经验,各人都知道该干什么。

方正化和崇祯皇帝他们一桌,临近的两桌则是刘兴祚及其手下,护住里侧的皇上和妃子。除非一开始就看到他们一起来的,否则后续进来的人,倒也不会知道,他们是一起的。

这家酒楼或者是在港口这边的原因,有不少河鲜,甚至是还有海鲜。这在北方,倒是难得的。崇祯皇帝便点了不少河鲜,也不讲究贵不贵,一式三份。

内宫在这两年收入不少,崇祯皇帝的手中,也很是宽裕,不要说吃点河鲜了,就是吃一口倒一盘都没什么问题。当然了,这个叫浪费,崇祯皇帝自然不可能这么做的。

胖小二一见这位豪客虽然坐在大堂用膳,可点的菜,甚至比楼上雅间的客人还要大方,顿时大喜,胖乎乎地脸上,那小眼睛都眯成了缝,伺候地更为殷勤了。

如此一来,这动静就有点大。原本就有点引人注目的一行人,就更是引人注目了。

“哼,大明的暴发户真是越来越多了,就知道显摆!”

方正化的耳朵尖,这话虽然是压低着声音说的,可他还是一下便盯过去,发现是一名书生打扮的人所说。

崇祯皇帝稍微咳嗽了一下,方正化那吃人的目光才收了回来。

“看什么看?”那人明显喝了酒,也不管这边人多,就盯着方正化嚷开了,“本公子可是生员!”

崇祯皇帝看出这人就是刚才所说世风日下的人,便接口说道:“眼睛长我们身上,看一眼就有意见了?难道你没看我们么?你这,就是生员该有的风度么?”

那人的同桌,是一名年纪比较大的,连忙按住想还嘴的生员,对崇祯皇帝这边赔罪说道:“这位公子,我这朋友喝多了,还勿见怪!”

崇祯皇帝一行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有钱就是有势的,又或者是有钱又有势的人,就因为一点屁大的小事得罪,不是吃多了就是脑子进水了。

人家道歉了,崇祯皇帝便也没在意,顺口问道:“我刚才进门的时候,听到了你们在说,大明的风气,江河日下,这是什么意思?”

边上其他人看到这边起冲突,都好奇地在听着。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就有人插嘴道:“别理他们,几个酸秀才看不得别人好而已!”

崇祯皇帝闻声看过去,从衣着上看,应该是个普通人,至少不是读书人。但他的桌子上,摆着的酒菜,似乎比那桌读书人所吃还要好些。

“你说谁是酸秀才?”那名喝多了的生员一拍桌子,指着那人大声喝骂道。

崇祯皇帝这一桌,没想到那边吵了起来,不由得都有点意外,互相看看,倒也没说话,只是关注着那边。

“说得就是你!”那人压根不示弱,冷声喝道,“老子吃得这些,都是靠老子双手挣来的钱!如何?现在老子凭手艺,过得日子比你们好了,就酸不拉几的,不是酸秀才是什么?”

“你……”那生员一听,顿时原本就喝红了的脸,一下涨得通红,可他却找不到话来反驳,顿了顿后才恼羞成怒地回道,“本公子是生员,是有功名的,日后中举人,中进士,为官一方,可是你等能比?”

“呵呵,老子祖传手艺,绝活!回头拿个大师称号挂门口,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气死小肚鸡肠去!”那人一点都不示弱,当即顶了回去,说完话后,还夹了只鲍鱼,吃得很夸张,砸吧嘴的声音,整个大堂都听得一清二楚。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稍微明白了点什么。看来江南这个地方,随着自己提高匠人的待遇之类,让一些有手艺的匠人得到很大的改善,原本的时代宠儿,有些心胸狭窄的读书人便嫉妒了。

当然了,江南这边,只要手艺好的匠人,在之前就已经是豪门世家的座上客了。不过以前和现在这种比起来,多少还是有区别。以前那种,是豪门世家的赏赐,是看得起你,让你成为座上客。这个的关键,是看主人,说到底,还是依附于豪门世家,地位其实并没有多少改善。那天要是心情不高兴了,照样能当他是乞丐看待!

可如今,匠人的这些,是皇帝所给的,特别是匠人大师,那可是皇上钦定的荣誉,见官不拜,有地位不说,赚得钱也绝对不少。你豪门世家看不看得起,匠人的这地位都有明显提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读书人,特别是没有读出来的读书人,没有中举,没有中进士的读书人,那是花钱的主,可有手艺的匠人,那可是赚钱的主,这些反差,自然就让一些心胸狭小的读书人成了酸秀才了!更何况江南这边的风气,有论钱看人的一面。

崇祯皇帝稍微一想,便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点,不由得微微摇了摇头。酸秀才酸秀才,哪怕到了后世,都有这种损人的称谓,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崇祯皇帝是乐得见到这种情况的。提高匠人的身份地位和收入,这是他在努力的结果,也是他所想要的。

那生员听了那匠人的话,看到那匠人的吃法,顿时脸色涨得更红了,不顾他的同桌小声劝阻,一下站了起来,指着那匠人大声骂道:“呸,一群轮班匠,世代为匠,你们除了有点钱,还能有什么?”

说完之后,他又用手指着大堂内吃饭的人,一轮指过去,继续大声说道:“问问他们,看看是想做匠人的多,还是做生员的多?自己几斤几两不知道,就知道仗着一点臭钱在这里显摆,这不是找骂是什么!”

那人一听,楞了一下,转头看看大堂内,此时来用膳的人越加地多了,可就是没看到有人站出来说,是愿意做匠人的。感觉自己这边的气势被压了,他有点不甘心,同样大声回答道:“朝廷有规定,只要我们缴纳银子,就可以不用坐班!你以为是以前啊?”

以前的时候,轮班匠就是世代为匠人,朝廷有需要,就直接让匠人服役,还是免费打工的那种。这种待遇的恶劣,让轮班匠屡有逃匿来抗争。到了嘉靖年间的时候,终于有了革新,允许匠人在要服役的时候,缴纳银子给朝廷,这样朝廷能雇佣其他人来代替,同样也给有手艺的匠人多了自主的机会。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匠人的生活水平和地位,就是从嘉靖年间才开始慢慢有了变化。到崇祯朝时,又有了很大改善。

“呵呵!”那生员明显是嘲讽地笑意,似乎找到了心理平衡点,坐了下去后才说道,“不用坐班又如何?还不是匠人一个!这匠籍的出身,子孙世袭,活该!”

听到这话,那匠人竟然出奇地没有反驳,而是沉默了片刻,又猛然抓起酒壶喝起酒来。

“话也不能这么说!”另外一桌,从衣着上看,似乎像是个商人插嘴说道,“以前军户也是世代相传,可自从卫所军制革新之后,不是有不少军户转为民户了么!”

一听这话,刚才那匠人明显眼睛一亮,顿时抬起头来连声附和道:“对对对,当今皇上英明神武,说不定我们这些匠人也会有变化呢!”

“叮,成就值 2,来自木匠赵成。“

崇祯皇帝听到这系统的提示声,不由得有点意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