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1070 御驾亲征

崇祯聊天群 1070 御驾亲征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03:01:55 来源:笔趣阁

惊慌失色又急步而来的信使一听,稍微楞了下,镇江堡有什么急报?

不过他立刻把这念头抛到脑后,也不理鳌拜这个侍卫统领,心急之下,就未到近前,就直接单膝跪下,扎个马扎,慌忙禀告道:“辽阳危急,请陛下速派援军……”

鳌拜见信使不理他,原本正有点怒意的,可一听信使的话,顿时,那点怒意马上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他顿时也有点慌了,立刻转头看向他的主子。

只见皇太极听得一个晃身,差点没站稳,脸色顿时惨白,厉声大喝道:“辽阳怎么回事,到底什么个情况?”

此时的他,却没想过,他这么迫不及待地打断信使的话,反而让他自己更晚一点知道详情了。

“明军……明军源源不断地从鞍山驿堡那边开过来,贝勒爷第一时间便派了奴才赶来求援!”这是阿敏派出的第一个信使,对于详情还真不知道。

搞清楚了原委,皇太极也来不及埋怨什么。立刻传旨,召开紧急军议。而后,他就在崇政殿门口来回匆忙徘徊,那样子,就犹如被火烧了尾巴的狐狸,急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在那里!

“怎么回事,索尼到底是干什么吃的?”皇太极的神情很是担忧,同时又是非常生气,“连一个曹文诏都说不动,反而说得明军来袭?朕怎么就没看出来,这索尼竟然会如此没用……”

“阿敏难道是老糊涂了,竟然到明军逼近城下才发现?”皇太极的脸色变得有点狰狞,“该不会是这厮到了这种时候,还想着为难朕,要朕好看?故意给朕出难题?”

……

在他胡思乱想了一会后,代善、济尔哈朗等人先后匆忙赶了过来。此时的崇政殿,全然没了之前轻松的气氛,沉重压抑,焦急恐慌弥漫在崇政殿内。

这时候的这些满清奴酋,全都把镇江堡的事情抛到脑后去了。实在是辽阳比起镇江堡,要重要得多了。镇江堡可以丢掉,但辽阳决不能丢。

皇太极有过的那些疑问,也同样浮现在代善等人的脑海中。他们都想不通,为什么觉得有点稳了的辽阳局面,突然之间急转直下?

如果说朝鲜汉城的增援,他们还要计较一番是否要增援的话,那辽阳这边,他们压根就没有商议是否要增援,因为答案只有一个,辽阳决不能丢,否则明军必将兵临沈阳!

他们正在慌忙讨论猜测辽阳的军情时,阿敏所派的第二批信使赶到了。

“什么?明军有上百门红夷大炮?”代善听得大惊失色地确认道。

“什么?明军主帅是卢象升?”皇太极同样大惊失色,不过他关注点和代善不同,大声地说道,“这怎么可能,他不是领兵前去攻打朝鲜汉城了么?”

济尔哈朗也同时在问道:“明军有两万人左右?东江军、新军、关宁军都有?”

信使就感觉爹娘少给了几张嘴巴,压根就回答不过来,无奈之下,他就只好按官职高低来进行回复确认。

明白了辽阳那边的具体战况之后,皇太极恍然大悟过来,不由得恨声说道:“这应该是卢象升的诡计,虚晃一枪,让我大清以为他是要去攻打朝鲜汉城,调虎离山,让辽东能派援军去朝鲜,而他自己则立刻集结重兵前来图谋辽阳!”

“陛下,说不定那范文程的人有鬼,故意报给我们一个假消息,如此便能调动我辽东军队!”代善说到后来,感觉这种可能性非常高,就厉声说道,“肯定是这样,否则卢象升不敢只领两万人马就前来攻打沈阳,他是确信这个假消息能传来沈阳的!”

此时,连一向比较稳重的济尔哈朗也不顾御前礼仪,抢着说出自己的判断道:“还有可能是卢象升得知索尼前去议和,为达目的,让辽阳这边都撤回了探马。那卢象升是文武双全之人,又是明国的封疆大吏,有如此好的机会,他就算一口否定了和谈,改为发兵进攻辽阳。只要辽阳城被他拿下,就算明国京师事后知道了详情,也不会怪他自作主张的了!”

……

崇政殿内的这些满清头目,一个个都是打仗出身,根据信使的禀告,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没多大一会功夫,就似乎把整个事件分析地一清二楚了。

总结起来,就是卢象升听到大清议和的消息后,就没想着议和,反而利用了议和一事,先放出假消息,让大清派兵救援朝鲜,以减少攻打辽阳的难度。然后又利用大清议和的“诚心”,骗了辽阳把探马都撤回了城内,方便他大军行军,给辽阳一个突袭,从而能让他有最大的可能性打下辽阳这个沈阳的门户。

理清了头绪,皇太极几乎是咬牙切齿地恨声说道:“朕料到卢象升乃是狡猾之人,可没想到竟然狡猾至此!此人太可怕,实在是太可怕了!”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显得有点狰狞,扫视着底下群臣,厉声说道:“卢象升也肯定没有料到我们大清会突然派人和谈,他为了及时抓住这个战机,临时出战,肯定也是仓促而行,却又孤注一掷。东江军、关宁军、新军这三支明军全部集结而来,朕敢料到,此乃卢象升在前线能集结到的所有兵力了。为了一举攻下辽阳,竟然还携带了上百门红夷大炮,这就是不想给我大清救援的时间!他能豁出去赌一次,要把辽阳打下,难道朕就不会豁出去一次,把卢象升这股来犯明军歼灭在辽阳城下?”

听他说得这些话,不少满清头目都看到了其中隐含着的有利因素,顿时,一个个都很赞同。毕竟辽阳不能不救,如果要是明军稳扎稳打,集重兵而来,那大清可能还真得没有办法;而如今,他们都觉得,至少大清还有一拼之力!

见到臣子们都是赞同,皇太极便不再犹豫了,当即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厉声大喝道:“朕决定,把所有存粮拿出来,大清所有兵力全都集合出征,此战,不是把来犯明军灭掉,就是我大清亡国之时。此战,我大清没有退路!”

“喳!”崇政殿内满清群臣,一个个神情肃穆悲壮,大喝一声,回应了皇太极。

不把所有存粮拿出,援军根本就没法开拔。而所有存粮拿出,就意味着粮食的消耗,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将完全没有粮食可吃。除非这一仗能打赢,缴获明军的物资。

以前的时候,也闹过一回乌龙,让大清这边大动干戈,却最终只是徒耗钱粮。可这一次不同,卢象升亲自领军已经围攻辽阳,还有其他细节结合起来,是肯定不会有假的。

”立刻集结,明日一早,必须出征!“皇太极一拍御案站了起来,大声喝道,“大清生死存亡之战,诸卿当奋勇杀敌,决死一战!”

”决死一战!“众多满清头目几乎是异口同声,慷慨激昂地大声宣誓般回应。

就在众人领旨准备回去准备之时,已到门口的济尔哈朗忽然一下停住,伸手拦住其他人道:“等等!”

众人一听,有点意外,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皇太极也是不解,抬头看向他。

只见济尔哈朗的脸上露出一点狐疑,向皇太极躬身奏道:“陛下,微臣忽然觉得有点奇怪,按理来说,卢象升要是想有把握的打下辽阳,必然也会想过援军问题。而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派兵截断辽阳到沈阳的联系,求援信使都到不了沈阳,如此不是更妥当?”

一听这话,其他人顿时都稍微楞了下,回过头来想想,似乎确实有道理。

皇太极的眉头皱了下,也陷入了思考之中。

济尔哈朗见了,便又解释一句道:“这几年来,微臣算是见识了卢象升的手段,此人诡计多端,实在不可不防,就怕他又有什么阴谋诡计在等着我大清!”

这些满清头目,自然不知道卢象升其实只是执行者,更多的是崇祯皇帝在背后提供军情,组织军议,协调军队,保障后勤等等,否则他们知道的话,就不会这么说了。

听到济尔哈朗的这番话,其他满清头目不由得都是赞同。就连皇太极,也不再沉默,立刻下旨,重新传来辽阳的报信信使,询问详细情况。

第一个信使的答复是,确实有明国夜不收拦截,但人数不多,很容易就甩脱了。

而第二个信使的答复,就比较悲壮了。他在赶来沈阳报信的路上,护送他的同伴,是拼死拦住了企图把他们拦下的明军夜不收。说到后来,这个信使已是激动地留下眼泪道:“陛下,若无他们的舍身拦截,奴才是不可能把消息安然送过来的。大家都盼着援军,否则辽阳不保啊……呜呜呜”

此时此刻,没人怪罪这信使的御前失礼,他们都明白,这次明军大举来犯,所有大清军卒都是明白,此乃大清存亡之战,任何人都没有退路,只有舍生忘死地拼命了!

在男儿呜呜声中,末路的悲壮气息又弥漫在崇政殿之中。

过了一会,代善叹息一声,向皇太极奏道:“陛下,老臣以为,卢象升临时发兵攻打辽阳,虽然也有派夜不收拦截信使,可终归是事急突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阿敏反应也很快,第一时间派出了信使。这两方面一凑起来,如今这情况就不奇怪了。这一点,从辽阳信使先后送信的难度,也足以说明。如果老臣所料不错的话,辽阳那边,怕是派不出第三批信使了。”

皇太极等人听了,不自觉地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这种说法。济尔哈朗更是走到那信使面前,伸手扶起跪地流泪的信使,拍拍他的肩膀,想说什么,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微微叹了口气。

皇太极看着,同样沉默了一会,而后决定道:“诸卿按照之前所议,回去准备,朕亦会派出探马,如若明早之前,再无信使到达,便不得拖延,立刻救援辽阳!”

“喳!”殿内满清头目再次齐声回应,而后终于出了崇政殿散去。

很快,辽阳城内变得更为喧哗了,不过不再是欢呼庆祝声,而是人喊马嘶声。许多建虏想不明白,为什么前一刻才有大捷,后一刻辽阳就危急,需要大清皇帝领着倾国之兵,赶去救援了。

对于这个情况,皇太极已经没心思去关心了,他要御驾亲征,虽然比崇祯皇帝要简单多了,可照样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的。忙到夜幕降临,也没得到信使,他就知道,不用派出去的探马回报,估计辽阳那边已经彻底联系不上了。

得到各路上报的消息,皇太极又不由得叹息。卢象升的调虎离山之计,终归是有用的。两黄旗的精锐都被豪格带走了。而且为了赶路,战马也拨走了一大半。如今沈阳城这边能集结起来的援军,就没有多少骑军可用!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又恨起了范文程,平时表现得像诸葛亮一般,可一旦真做起事情来,却老是出问题。还亏了自己看重他,都不惜用异姓王来激励他。如今倒好,他携带大量金银珠宝去了关内后,就杳无音信,而所谓的帮自己在辽东明军中安插内应,却给大清带来了兵力严重不足的局面。

范文程,该死!

如果地狱十八层中的范文程,要是知道自己被皇太极如此惦记的话,也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等到第二天一早,几乎所有的满清军卒,都已经集结到了沈阳城外。这时候的沈阳城,几乎就是空城一座了。原本有老弱妇孺,可之前为了节约粮食,都送往朝鲜去了。

皇太极同样一身戎装,看着凑出来的两万多军卒,缓缓地扫视而过,见这些大清军卒,一个个面黄肌瘦,有的就犹如一根竹竿一般,在他眼里,按照以前精锐衡量的话,恐怕也就各王公贝勒手下直属的那些兵卒能算了。

可不管如何,此乃国战,只得凑齐最大的力量,增加胜利的砝码,为大清之存亡一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