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1044 期待的一战

崇祯聊天群 1044 期待的一战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03:01:55 来源:笔趣阁

信使驰过,满清军队无不哗然。

就算是多铎,也听傻了,刚还在庆幸这次明军没有出现,怎么这才隔了一天,明军就把粮食抢走了!要知道,这些粮食是朝鲜这边能挤出来的最后一批粮食了啊!怎么能让明军抢走?

这么想着,多铎看着到了近前的信使,厉声喝问道:“阿济格是干什么吃的,怎么会让明军夺去的?扬古利呢,那老东西不是很稳重的么?”

“小人不知,还请贝勒爷尽快回援!”信使喘了口气,急切地再次禀告道。

多铎知道问不出什么来,也不是问的时候,便连忙下令,全军立刻掉头。他自己更是领着骑军先行往回赶,真是千小心万小心,怎么就还给明军抢走了粮食呢?

一时之间,官道上显得有点混乱,不少满清兵卒的脸上,都带着惊慌之色,大清这几年就没有一次能顺顺利利地运走过粮食!怎么搞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天的事情很多,但不管如何,太阳始终按照固定的轨迹在移动着,这不,太阳已经移到了西边,眼看着就要落入西山了。

“中丞大人,粮车都已装上船了!”魏木兰看着最后一辆粮车上了运输船,便转身提醒登莱巡抚卢象升道。

卢象升一听,抬头看看西边那火红的云彩,满意地点点头道:“虽然比预想的稍微慢了点,但还是在天黑之前装完了。行,步军上船吧,燃起篝火,通知骑军回撤。”

于是,卢象升的身边,有亲卫拿出小旗帜,向远处挥动着。

只一会功夫,江边的步军排成一排排的队伍,没有喧哗,也没有推让,快速向运输船上走去,就犹如六条长龙游向运输船。

而在不远处的一座山头上,这边的旗帜挥动后,就冒出了三个烟柱,虽然有风吹动的原因,烟柱没有升太高就散开了。但只要是山头周边的地方,还是能看到有烟柱升起的。

看到这个情况后,魏木兰便对卢象升说道:“中丞大人,我们也该上船了。”

卢象升听了,似乎心有不甘,转头看向四周。

见他这个样子,魏木兰跟他身边多年,那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便连忙补充一句道:“这是皇上的旨意,中丞大人如今已不必再亲自领军犯险。”

崇祯皇帝就怕卢象升还是喜欢亲征第一线,就下过一道旨意,让魏木兰盯着卢象升,不得让他前去冲杀,不得冒险。虽然这样一来,的确对不起卢象升那一身勇力,可毕竟减少了危险的概率。

卢象升得到提醒,无奈地一笑道:“陛下旨意,本官自然是要遵从的。行吧,那就按照计划,骑军就由师将带回去吧!”

说完之后,他再度环顾了四周,看着近一些的骑军已经往这边靠拢,便策马往江边而去。

鸭绿江的对岸,满清新义州守将,就眼睁睁地看着明军运输船,一膄又一膄地满载粮食和明军,往下游驰去却无可奈何。当夕阳西下,连明军步军都全部上了船走人时,不由得仰天长叹了一声。他发现如今对上明军,也只有是叹气以对了!

另外一边,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渐渐地暗下来,阿济格便有点等不及了,连忙传来镇江堡守将,催着他快点动身。

面对城下站着将近七百挑选出来的死士,阿济格站在城头上,看着他们,难得地脸上露出一脸诚恳,大声地说道:“你们都是大清的勇士,绝对不能给大清丢脸,就是死,也要把明军的船烧掉,冲击他们的军营,把他们滞留在鸭绿江边!“

说完这些话时,他却发现,底下的死士一个个低着头,兵器什么的都是耷拉着,看着就像没了精气神,或者说精气神很少的那种人。

阿济格看出来了,这些死士明显不想死,只是被挑中了没有办法而已。看他们这种精神状态,就这士气,如果真去冲击明军营地的话,估计和送死没多大区别!

这么想着,他就急了,眼珠子一转,脑中闪出一个念头,便立刻大声喊道:“那么多粮食被明军抢走,我们大清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甚至有可能是你们,还有你们的家人。但本贝勒在此保证,只要你们能扰乱明军逃走,能把粮食留下来,那你们每个人都会分到一大袋粮食!”

一听这话,还真比任何话都来得管用。这些死士顿时一个个昂起了头,看向阿济格的眼神中透着热切。和刚才相比,明显精神了不少。不知道谁先大声保证了一声,其他死士全都跟着保证,高声喊叫着,一定要把粮食夺回来。

阿济格听了,很是高兴,这才像个样子啊!

看着士气高昂起来的这群死士,他不由得有点期待起来,到底这群死士能给明军营地造成多大的破坏!等援军上来之后,又能夺回多少粮食?

如此想着,他便下令死士出征。

当这些死士鱼贯出城门的时候,远处有探马赶了回来,向阿济格禀告道:“贝勒爷,明军骑军缩回去了!”

阿济格听了,抬头看看西边的天空,此时已经看不到夕阳了,只有天边还有余晖,映红了半天天空。这个时候,明军骑军累了一天,也该回去休整了吧?

想着这个,他又低头看向出城而去的死士,这里面有不少镇江堡本地的军卒,他们熟悉附近的地形,就算是天黑了,也不至于会迷路。明军犀利的火器,在夜里也不方便使用。这么算起来的话,这次突袭的把握还是有的。

这么一想,阿济格心中紧崩着的那根弦,总算能放松了点。他抬头仰望天空,心中暗自祷告:如来佛祖保佑!

此时,和他同样仰望天空的,还有新军师将曹变蛟,不过和他不一样的是,曹变蛟并没有向佛祖去寻求保佑,仅仅只是观察了下天色而已,便收回视线,看着眼前一排排集合着的骑军,又和身边的师监冯德华对视了一眼,而后便大声说道:“今天我们是没得休息了。趁着满清探马还没敢深入过来,我们必须连夜出发,回转海州。”

不管原本属于哪个部队的骑军,都看着年轻的师将,没有人有怨言。

随着曹变蛟一声令下,顿时骑军又重新动了起来,束马衔枚,悄悄地向南转移。没多大功夫,这里便没有了人迹。

说起来,也亏了是有水师接应,否则不但粮食运走是个问题,还有战死将士的遗体,受伤将士的转移,都会是个麻烦事。如今就好了,全部上船运走,一点不耽搁岸上骑军的行动。

夜色越来越深,不过天上倒是有一轮圆月,月光照亮大地,倒也是亮堂。这一夜,在辽东东部这边大陆上,注定不安静。

树林子里,一队队地满清军卒,其实就是阿济格派出来的死士,在前面探马的引领下,一个个悄然走动着,就跟做贼一样,缓慢前进。他们不时转头四顾,甚至有一些心细的死士,还会抬头看下。也亏了还没到春暖大地的时节,树枝都是光溜溜的,月光也能洒进林子,抬头看去,也能看到有没有人蹲在树顶上。

一路上悄然无声,没见有明军的潜伏哨,这反而让这些满清死士的精神更加高度紧张起来。越是不见明军踪迹,越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怀疑,明军会不会在自己下一次眨眼的时候,突然从不知道的地方冒出来!

这也怪不得他们这么想,实在是明军对阵他们的时候,有太多出其不意了。远得不说,就这次被明军劫粮,谁会想到明军就埋伏在离镇江堡不远的山上,突然就冲下来劫粮了?

突然,“哗啦”一声有树枝响了起来,正在小心翼翼行进中的满清死士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就犹如受到惊吓了的猫一般。他们虽然是死士,可不代表他们就不害怕死亡,害怕突如其来的动静。其中有几个精神高度紧绷的死士,更是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武器冲了上去。

忽然,有一人带着恼怒,低声喝骂一声道:“该死的畜生,吓死人了!”

听到这话,众人都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明军。如果换成以前的话,他们说不定会很高兴,因为他们要是抓到那逃走的畜生,就有肉吃了。可此时此刻,却没人有这个心思,一个个在心中痛骂那逃走的畜生。

队伍重新恢复了安静,又继续鬼头鬼脑地往鸭绿江方向摸过去。不少镇江堡的死士,认得地方的,知道离鸭绿江不是很远了,就悄悄传下消息,接下来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的精神,因为随时可能会遇到明军了。

而在镇江堡城头,虽然这时深夜的气温还是很低,特别是那寒风吹人脸的时候,还是感觉特别的冷。然而,贵为满清贝勒的阿济格却没有躲在屋子里,他就站在城头上,隔一会就抬头看下夜空中挂着的月亮,又隔一会便问身边的人是什么时辰了?

这个时候,只要是他身边站着的人,就能感觉到他的焦虑和不安。不过没人说他,不是因为他是贝勒爷身份,而是他们感同身受。都在等着那批死士突袭明军能成功!

或者是阿济格问得次数有点多了,他的一名亲卫便对他说道:“主子,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有,今夜这一仗,我们肯定能赢!七百大清死士,怎么都能换来一批船吧,搞不好还能拼掉不少明军。主子就放心好了,要不了天亮,后面跟进的探马就会传来消息的。”

所谓天时,就是黑夜不理明军的火器;地利,明军不是本地人;人和,明军夺走那么多粮食,激起众怒了。对此,阿济格也明白,便点了点头,稍微安静了一点。

他却不知道,此时他所盼着的那些死士,已经站在江边目瞪口呆着了。一路小心翼翼,异常紧张地一路摸过来,一直摸到江边了,再往前摸就是投江自杀!可这一路上,连明军的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更不说粮食的踪迹了。

这是什么情况?所有满清死士的脑门,都有那么一个问号?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他们很快就在岸边发现了不少痕迹,毕竟四千明军,还是马步军,押着近千投降的汉军八旗,还有那一车车的粮车在这里待过,要没有痕迹留下,那只能说太扯了。

“完了,全完了,明军已经坐船走了!”有死士惦记着那些粮食,有点绝望之后,一屁股坐在江边的泥地上,喃喃自语地说道。

不过有的死士却松了口气,虽然表面不说什么,可心中却在庆幸,不用拼死了!

死士中的头目看到手下一个个都有气无力地坐在江边,他却急了,连忙命令身边一人道:“贝勒爷还在等着消息呢,快回去禀告。”

“大人,小人的腿抽筋了,走不动!”那人却不领命,一下跌倒在地,使劲揉腿,好像是真抽筋了一般。

那人见了,眉头一皱,也没去管真假,立刻又命令身边另外一人,可那人也找了个理由推托。这一下,他就明白了,没人愿意回去向阿济格禀告这个消息。

但没人回去禀告也不行,于是,他用军法威压,终于迫使一名手下赶回去禀告了。那些死士有点同情地看着那人离开,虽然他们无法亲眼看到,却能想象,那位贝勒爷会发什么脾气!

此时,在鸭绿江的另外一边,官道上动静很大,马蹄声滚滚,吸引了新义州守军的注意。

“多铎贝勒回援,立刻开城门!”

听着城下传来的喊声,城头上的满清军卒却提不起什么兴趣,明军在天黑之前就已经走了,回援,回援个屁啊!

但是,城下的人显然很急,语气中都带了不可惜,连续大喊,让他们赶紧开城门:“……没听见么?贝勒爷为了能及时赶到救援,一路马不停蹄,明天要和明军大战,赶紧让贝勒爷休息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