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楼春 > 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命

秦楼春 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命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18 20:58:40 来源:笔趣阁

那长随是用自己的腰带在屋子里悬梁自尽了。因他死得突然,他的家人还想要求主家给他们一个说法的。但镇西侯世子苏伯雄拿出了长随临终前留下的血书,就把他家的人给安抚住了,老老实实再不敢有半分抱怨。

根据长随血书的内容,他坦承自己奉镇西侯之命出外打听消息,打听得西南大军中有人背叛镇西侯,借着镇西侯的名义做了大逆不道之事,一旦宣扬开去,就会败坏镇西侯多年英名。他当时一时气愤,将情况上报给了镇西侯,却忽略了后者的身体状况,导致对方气急中风。心腹长随自知有罪,无颜面对主人,只能以性命赎罪。

长随的家人并不知道他近日奉了镇西侯之命,都在做些什么,只知道他最近神神秘秘地,每日早出晚归,家里人追问,他一个字都不肯说,有一回被他老娘逼急了,他才勉强透露说是要替侯爷办一件要紧差事,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如今跟他临终前血书上的内容一对,还算对景儿。虽说这长随其实也没犯什么大错,但他上报的事间接“导致”了镇西侯的中风,身为家生仆从,心里感到惊惧愧疚是正常的,上吊自尽是显得冲动了些,但这不也正好证明了他对镇西侯的忠心耿耿么?连他的家人也觉得他是运气太糟糕,但做了应该做的事,除了自个儿家里伤心难过,并没有半点埋怨主家的意思。

在这长随死后,镇西侯的几个心腹当中,又有三四人以同样的理由,留下了遗书自尽赎罪。于是,整件事的原委在这几封遗书所透露的只字片语中,渐渐显露出了“真相”。

原来是有知情人秘密携带证据,上京向镇西侯告密,指西南大军中有人瞒着镇西侯犯下罪孽。只是这人一路受到追杀,因此他一直十分小心谨慎,连告状一事,也做得格外隐秘,生怕被外界察觉。那上吊自尽的长随是无意中遇上他,才被他选中成为递信之人的。长随当时半信半疑,上报镇西侯后,镇西侯又派出另几个心腹前去调查那人的底细与经历,终于证实了对方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就在镇西侯派人去找对方讨要证据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对方失了踪,很可能是被追兵找到并杀害了。镇西侯立刻派出几名心腹去调查追兵的消息,要找回那些证据,最后证据没找回来,却发现了西南大军中涉案的嫌疑人姓名。据说那是镇西侯十分信任的一位武将,于是镇西侯一时激动,就中风了。

至于那告密者的身份,他随身带来的证据,杀他的追兵,还有他死后的尸首等等,由于知情人纷纷因愧自尽,就成了不解之谜,只剩一位“中了风”的镇西侯知道实情了。其他人只能从那几封遗书中,得知此事的一鳞片爪。

剩下的心腹则在为主人与昔日同僚痛哭一场之后,齐齐在世子苏伯雄面前立誓,定要将那些背叛镇西侯的罪人调查清楚,连根拔起,还西南大军一个清明。

紧接着,又有传闻说,镇西侯在中风之后,曾一度在御医高超的针灸技艺妙手回春之下,稍稍恢复了一点说话能力,含糊地交代了妻子与两个儿子一番话,便又因为累极而昏睡过去了。可惜他再次醒来后,便又再次严重瘫痪,无法开口,连御医再次施针,也没有用了。

不过,有了镇西侯的嘱咐,镇西侯世子苏伯雄便上书皇帝,请求前往蜀地调查那密告案件的真相,惩罚有罪之人。苏伯雄声称自己没有多少证据,但凭着父亲几名自尽的心腹留下的遗书,还能拼揍出几条线索来,有助于他的调查。即使前路困难重重,他也必须要遵从“父命”,完成父亲的心愿。

至于私底下的小道消息,则是说镇西侯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妙,不定什么时候就撑不下去了,但他迫切想要知道案情的真相,想要看着背叛自己的人受到惩罚,想要确保自己的“清名”不会因为那害群之马而受到影响,所以他催着长子亲自前去调查,只盼着能在死之前,心愿得偿。

有了这个明暗两种传言,苏伯雄在西南军中要做什么事,遇到的阻力也会大为降低。至于那些心里有鬼的知情人,苏伯雄自会提供另一个版本的说法,比如镇西侯在病重时大彻大悟了,要更正自己过去犯下的过错什么的……那些人会不会相信,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皇帝再次派出御医前往镇西侯府,为镇西侯复诊,次日便下达了旨意,准苏伯雄所奏。同时,他还给苏伯雄点了几个助手,分别是来自蔡家、云家与闵家的三名年青子弟。他们将会带上一批人手,随苏伯雄一同前往蜀地。他们一行人都是年青力壮的武官,如果赶路赶得快一些,说不定还能追上先一步出发的钦差一行,对方是奉了皇命,前往蜀地处理蜀王余孽与私产的。

就这样,镇西侯夫人先是含泪告别了次子次媳与两个孙子,送他们离开京城,前往大同上任,紧接着又送别了长子,踏上回归西南的路。她自己则带着长媳与两个孙女,留在京城镇西侯府中,服侍中风瘫痪的丈夫镇西侯,全家闭门谢客。为了镇西侯能静养,即使是亲友上门,也只能远远隔着门窗看他一眼,没有哪位客人能进屋与他近距离接触。镇西侯日常穿衣吃饭,每日梳洗,都是镇西侯夫人亲历亲为。合京上下,无人不赞赏镇西侯夫人的忠贞坚强与贤惠。就连宫中的太后娘娘,也为镇西侯夫人的精神所感动,特地赏了滋补药材下来,让她好生保养。

镇西侯夫人的贤名遍传京城,并且还有向外蔓延的趋势。托她的福,苏家女眷的名声也好了许多。虽然苏大姑娘先前闹出了丑闻,但到底不曾失了清白之身,只是损及闺誉,不算十分出格。小姑娘家被表哥哄了骗了,芳心许错了人,这种事也不见得有多么新鲜。闲来无事时,太太奶奶们兴许会暗地里议论几句。但如今宫里都夸奖镇西侯夫人的贤名了,外人又怎么好再说镇西侯夫人嫡亲孙女的闲话?那岂不是打了太后的脸?一时间,再没人公然提起苏大姑娘的丑事了,连前任广昌王赵砌,也彻底被人遗忘。对于苏大姑娘而言,这兴许算是因祸得福?

不过她父亲苏伯雄在离京前曾有言在先,镇西侯府眼下已经打消了找长孙女婿的念头,要再多等两年方作打算了。

时间已经来到了三月初。京城春暖花开,上巳节将至,已经有人开始到郊外踏春。赵陌这天得闲,便上门来寻秦含真,想要约她去城外赏春游玩,顺便将秦柏与牛氏也邀上。他在西山有避暑园子,在小汤山有温泉庄子,在京郊还有一处小产业,无论秦柏一家打算去哪儿踏春,他都能提供歇脚之处,索性就在城外住上两日回来。

秦柏没有立刻答应。秦家也有踏春计划,长房与三房同行,二房兴许也会派人参与。承恩侯府与永嘉侯府皆有田庄在京郊,住在哪儿都不是问题,倒也不必非得叨扰赵陌。只是赵陌盛情难却,秦柏便想着,让他同行也是可以的。反正他常随秦家人出行,原也跟一家人没什么两样了。

秦含真心下欢喜,只是不敢十分表现出来,但也兴趣盎然地与牛氏、赵陌一同讨论要上哪里去赏春。哪里的山好,哪里的花美,哪里的水格外清甜,他们都从不同的渠道收集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了。

牛氏还兴致勃勃地说:“我们家在昌平就有庄子,索性去昌平那边吧?我听说和平寺的香火灵验,早有心去拜一拜了,只是一直未得机会,如今正好去一趟。听说那里的景致也好,有几株古树很有名,斋菜也好吃,还有僧人自制的茶叶。安哥两口子马上就要进京了,让他们在家歇两日,正好叫安哥随我们走一趟和平寺,拜拜菩萨,请菩萨保估他媳妇这一胎顺顺利利,也给我们秦家添个男丁。”

秦含真心里“啧”了一句,面上微笑不变:“五叔跟我们去倒没什么,五婶大腹便便,只怕不好随我们一道出门呢。可留她一个人在家,也太可怜了些。况且五叔是随上司一同进京的,他们路上为了迁就五婶,一路走得慢,已耽搁了不少时日。等他们进了京城,怕是立刻就要走马上任了。五叔有没有时间随我们出门玩耍,还难说得很呢。倒不如我们自个儿去,替五叔五婶求一求菩萨的恩典,也就是了。”

牛氏想了想:“这倒也是……那就等他们到了家再说。”

秦含真微微翘了嘴角,但很快又掩饰过去。秦柏与牛氏都不曾发觉,只有赵陌留意到了,若有所思。

说话间,秦简过来了。他也是来问春游之事的。今年长房内部对于春游的地点和日期未能达成统一,他祖母许氏与母亲姚氏似乎隐隐有些作对的意思。秦简深觉为难,便索性来问三房的计划。若是三房已有了盘算,那长房随三房行动,倒是避免了许氏与姚氏婆媳俩的进一步冲突了。

牛氏把三房目前的打算告诉了他,也说明这还不是最终方案。等商量出了具体的章程,她会打发人告诉他的。

紧接着她又问秦简:“那日咱们两府合办春宴,散席后听说你们几个年轻人凑到一处喝酒去了,又以你喝得最多,差点儿是横着被送回家的,到家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睡下了,足足睡到第二天晌午才醒。你祖母她们都说,你饿得象是饿死鬼投胎似的,一顿就把平日里两顿的量给吃下去了。我听了都不敢信那是你干的事儿!你那是怎么了?喝酒喝得那么多。你才多大年纪呀?若是成了酒鬼,日后可怎么办呢?”

秦简无奈极了:“叔祖母,您别听旁人编排我的话。”说着还偷偷瞪了赵陌一眼,后者偷笑。

秦简叹道:“我们那日是被蔡世子给哄得喝多了。他存心要灌醉我们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