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楼春 > 第六章 担忧

秦楼春 第六章 担忧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18 20:58:40 来源:笔趣阁

秦老先生心中一时复杂难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这传闻中体弱多病随时都有可能死去的东宫太子,正是他亲姐所生,乃是他的嫡亲外甥。

秦老先生出身京城永嘉侯府,是继室所出的嫡子。他前头有一位原配所生的嫡长兄,正是如今的承恩侯秦松。接下来行二的是一位庶出的兄长秦槐,早已亡故。再有一位原配所遗的嫡长女,就是当今圣上的原配发妻秦皇后了。

秦老先生生母叶氏夫人嫁进侯府的时候,秦皇后年纪还很小,完全是继母抚养成人的。叶氏夫人性情温和慈爱,待原配所遗嫡长女有如己出,母女俩十分亲密。相比之下,嫡长子秦松因年岁大些,在继母入府时,早已迁出外院居住,又有许多小心思,对这位继母就疏远了许多。他不但对隔母的两位弟弟都有隔阂,就连对同母的胞妹秦皇后,也相当冷淡。秦皇后与弟弟秦柏——也就是秦老先生,年纪只差两岁,可算是一起长大的,因此比旁人都要亲厚。

秦皇后青年早逝,只留下一个亲骨肉,就是周岁便被册封为东宫储君的太子,同时也是当今圣上唯一的子嗣。秦老先生于手足之间,二哥秦槐早逝不提,长兄秦松不悌,兄弟反目,他伤心之余,也都能淡然处之,只有对于姐姐留下来的骨肉,多了几分真心关怀。

秦老先生身处西北边城,对京中消息并不了解,偶尔从来往客商与学生处得知,太子的位置并没换人,依然是秦皇后之子,三十年来都十分稳当,也没听说有别的皇子出生,他就安心了。至于太子体弱之类的传闻,他早就听说过,但既然太子活到三十岁都平安无事,想必是没有大碍的。富贵人家的子嗣,从小娇养些,体弱乃是常态,并没什么要紧。秦老先生自个儿孩提时,也曾是体弱公子哥儿队伍中的一员,后来练了剑才好些。他哪里知道,太子的身体状况已经这么糟糕了呢?连子嗣都成了问题。

秦老先生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等大同事了,他确实应该上京一趟了。即使不为见长子一面,也要去看一看外甥,祭一祭亡姐。

想到这里,秦老先生抬头看向吴少英:“如此说来,晋王夫妇是一心想要将亲生儿子送上储君之位了?可如今晋王病重将亡,他的长子却不肯回家看他一眼,也算是报应了吧?”

吴少英冷笑:“晋王不是病重将亡,而是已经亡了!他是在九月底薨的,晋王妃封锁消息,瞒而不报,足足过了一个多月,京城那头,秦王进宫告了御状,当今派了内侍、御医与宗人府官员齐去太原晋王府,方才真相大白!消息传到京中,已经过了万寿节。晋王已死,当今也不欲追究什么,但晋王妃欺君之罪却不能轻饶,就连滞留在京的晋王世子,也难逃干系。虽然晋王妃一再坚持世子不知实情,是她自作主张封锁消息。但晋王世子若果真不知内情,又何必在京中上窜下跳,指使几个年轻宗室子弟,与秦王为难呢?还不是心虚么?!”

秦老先生忙问:“如此说来,秦王遇袭一事,果真是晋王妃在背后主使?这是为了什么?只为封锁消息么?”

吴少英叹道:“据说是秦王在太原晋王府时就很生气,言明定要上奏圣上,请来御医为晋王医治。这也是难免的,两位王爷总是亲兄弟,眼看着弟弟病重,秦王又怎会不着急呢?只是他当时身上有差使,便派了亲信侍卫往京城送信,秦王自带人继续前往榆林,打算等差使办完了,就赶回西安府,把秦王府的医官以及西安本地的名医送到太原去,为晋王诊治。谁能想到,晋王妃担心消息外泄,一边派人截杀秦王派出的信使,一边暗中令晋王府多年来收买的部将带兵偷袭秦王。因担心在晋地出事,会引来朝廷关注,他们才改在榆林动手。正巧榆林卫里,又有好几位晋地出身的将领,与晋王府有旧,愿意给王妃一个方便。”

秦老先生冷冷一笑:“既然晋王世子在京中滞留八年,有望入主东宫,想必投靠他的人也不少。难怪他能支使得动宗室子弟,也难怪晋王妃有本事调动军中人士呢。如此说来,她在临县那个田庄……”

“正是晋王府私下养兵之所。”吴少英笑笑,“这里头,只怕不仅仅是晋王妃的功劳,晋王本身也脱不了干系。除了临县那处田庄,还有另两处极大的庄子,都位于边城卫所附近,一处同样是晋王妃私产,另一处却记在侧妃名下,都是同样的用处,或是养兵,或是收养些孤儿教养,等大了就将他们安插到军中去,也有收买了军中将领,闲时到庄中去寻欢作乐,可掩人耳目。有晋王府的面子,这些人升迁也快得很,得了好处,便要回报王府了。这事儿晋王府已经做了有些年头,怕是在晋王世子上京之前,就有所动作。若不是近年各边镇将士常常轮换,只怕晋王妃能号令的还不止几百人呢。这可不是区区一个王妃能做到的。不过晋王如今人都死了,上头也不打算追究罢了。”

吴少英顿了一顿,面露嘲讽:“然而,晋王妃事败,世子的皇储梦也只能落空了。想来晋王处心积虑,要将世子送上皇储宝座,谁知八年来,太子殿下虽然一直小病不断,却也没有大碍。晋王世子不得成事,只能滞留在京,他为达目的,连生父病重,都不肯回家尽孝。如此人品,也真让人侧目。当今圣明,又不是没有旁人可选,怎会挑这么一个人品不佳的侄儿为嗣子呢?晋王妃一心为了儿子,却反而断送了他的锦绣前程。如今晋王妃很可能会被贬,而世子的尊位也多半要被革,日后晋王爵位,就要由侧妃所出的二公子继承了。原本稳稳当当的王爵,因为他们母子贪心不足,也要让与他人。这算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了吧?”

秦老先生淡淡地道:“晋王自少时便有大志向,为此苦心积虑与管氏女定下婚事,谋得管氏支持,只是时不与他,他终究还是太过年少,与大位无缘,但有管氏支持,在众藩王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如今他又将希望寄托在嫡长子身上,却将自个儿性命也葬送了,真是成也管氏,败也管氏,可见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吴少英参与调查晋王府事,自然知道晋王妃娘家姓管,而且是京中世宦名门,还是先帝元后的娘家,十分显赫。只是先帝元后所生的皇子早年夭折,当今圣上却是继后所出,所以管氏权势已大不如前。听秦老先生的语气,似乎对晋王家事颇为了解,他心中不由得奇怪,正想再问,秦老先生却已低声问起了别的问题:“太子的病情究竟如何?除了晋王世子,是否还有别的宗室子弟在谋求这皇嗣之位?”

吴少英说起这事儿,也有些难过:“学生也说不清楚,只是传闻一直不断。太子平日连朝会都少参加,听说是当今不欲他太过劳累了。只因他自生来便有这不足之症,虽然从小就经御医细心调养,但朝野间一直有共识,道这位太子恐怕不是长寿之相。原还有一位皇孙,偏又夭折了,如今除了过继近支宗室子弟为皇嗣,也别无他法了。早年确实是晋王世子占了先,但去年辽王长子也上京了。他年岁比晋王世子更长,人也稳重得多,虽不如晋王世子长袖善舞,却有实干、谦逊的好名声。想来……若不是有辽王长子在,晋王妃与晋王世子还未必会慌了手脚,屡出昏招吧?”

“辽王长子?”秦老先生皱了皱眉头,“怎么连他家也卷进来了?难不成那储君之位,就如此诱人?”

吴少英笑笑:“老师,那可是至尊之位。这些龙子凤孙,哪个不想呢?不过听闻辽王府也是一笔烂账,辽王长子儿子都十岁了,他还未得封世子,王府里却是继妃独尊,又有几位公子在。辽王长子大约也有些不得已吧?”

秦老先生怔了怔,还想问得清楚些,但想到吴少英不过是个监生,晋王府中事,因他参与秦王遇袭一案,或许知道得多些,可辽王府远在辽东,他能知道什么?不过是在京中时听说些传言罢了。想要知道得更多,他大可以上京后再慢慢打听,又或是直接寻金象来问。京中侯门家奴,总比一般的读书人消息灵通许多。

这么想着,他就对吴少英道:“多谢你将此等秘事告知于我。你放心,我也知道事情轻重,在你师母面前,断不会多言。”事关王族秘闻,秦老先生是不敢随便乱传的。

吴少英笑道:“老师不必如此小心。如今这事儿知道的人还不多,但晋地早已经开始为晋王治丧,不过碍于皇命,并未大肆操办罢了。然而薨了一位藩王,晋地人家这个年是不可能过好了,晋王府的事定会慢慢传开。只怕年后,咱们县里就都知道了呢。”

秦老先生皱眉:“这样的事怎好传扬开来?宗室王族名声且不提,太子体弱之事,却不好让人随便说嘴的。”

吴少英叹道:“朝廷倒不想宣扬呢,奈何世子之位、晋王王爵还未有定论,怕是侧妃母子也盼着晋王妃与晋王世子的罪行有更多的人知道吧?”

这就涉及到另一场权势利益的争斗了。秦老先生也不想多说,只道:“天色不早了,明儿我要请你姨母、表兄、表嫂来家,不如你今晚就在家中留宿,明日一起说话。若有哪些内情,是能透露给他们听的,你也可斟酌一二。”

吴少英想了想,也觉得此时进城,怕是赶不上城门关闭了,便答应下来。

秦老先生已经倦极,吴少英恭送老师回了正屋,又向师母牛氏请了安。因有秦老先生阻止,牛氏也没能向吴少英打听到,他到底是为何事而来。他恭敬告退出来,却看到秦含真又一次站在了东厢房门口,透过门帘缝儿,在向他招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