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楼春 >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

秦楼春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18 20:58:40 来源:笔趣阁

不是赵陌想不到,而是秦含真的这个脑洞,在他看来有些荒唐。

正如秦锦仪因为差了辈份,不能嫁给蜀王幼子一般,辽王次子虽说年纪比元配所出的嫡长兄要小许多,但嫡长兄赵陌已经娶了小王氏,辽王次子身为弟弟,就不可能再娶小王氏的侄女了。若是小王氏的妹妹,倒还有可能。可小王氏本身就是同辈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嫡女,庶出的妹妹论出身,也不够份量嫁给辽王次子为正妻。所以,赵陌压根儿就没考虑到这个可能。

不过秦含真认为,辈份什么的,固然重要,但当事人产生这种想法前,未必就放在心上了。象是二房的薛氏、秦伯复,难道不知道秦锦仪与蜀王幼子赵硕差了辈份吗?但他们还是千方百计地谋算这门婚事。要知道,秦家还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呢!辽王继妃与她的儿子会打王家女儿的主意,也没什么奇怪的。

赵陌听了秦含真的看法,想了想,道:“小叔只比我大几个月,离定亲还早。二叔今年十七,倒正是说亲的时候。他原有婚约在身,是自小定下的,定的是京城陈家的女儿,乃是世族之后。那姑娘同胞所出的亲姐姐,便是东宫太子殿下的侧妃陈良娣。”

他看向秦含真,微微笑了一笑:“这门亲事定得极早,当时我那二叔都还不满十岁呢。我记得从前曾经听我母亲私下与父亲议论,说陈家女三天两头地病,也不知能撑几年,这门婚事实在定得太早了,女方如此体弱多病,万一年少夭折,岂不白白叫二叔担上了克妻的污名?我父亲说,若不是如此,王妃也没那么容易为二叔说成这门婚事。”

如今世家大族的规矩,家中女儿若是年少夭折,是不能葬入祖坟的,又因为没有出嫁,无夫家认领,只能由家人挑一块地埋了,孤零零地立个坟。那位陈家小姐,自幼就体弱多病,家人也担心她会养不大,将来要做个孤魂野鬼。但若是与宗室子弟定了亲,日后便算是有了夫家,哪怕没过门就夭折了,也能安享一份香火供奉。这是早在定亲的时候,就由辽王继妃亲自做了承诺的,陈家人也算安心。否则,他们也不会在女儿年纪尚小的时候,就把她许了出去。

秦含真不解:“辽王妃为何这么执着于陈家的女儿?我听说太子殿下的侧妃,是太子妃娘家帮着挑选的,出身都不高,这位陈良娣想必也是如此吧?辽王妃挑选了陈家女为媳就算了,还明知道对方体弱多病,有可能会少年夭折,也执意要在儿子年纪尚小时定下对方……是不是有什么缘故?”

赵陌轻笑:“能有什么缘故?不过是因为那时候陈家瞧着势好罢了。那时候太子殿下身子渐弱,但还能支撑,陈良娣则刚刚为他生下了长子。若是太子妃不能生出嫡子来,这位小皇孙便会是东宫唯一的子嗣,日后继承大位的唯一人选,端得是前程锦绣。即使太子妃再生下嫡子,小皇孙既是长子,日后也稳稳当当有一个王爵。与陈家结亲,正是稳赚不赔的好事。其实,若不是陈良娣只有这一个嫡亲的妹子,王妃也不会委屈二叔娶一个体弱多病的妻室。但只要名份定了,哪怕女方真个夭折,亲事未能作成,两家的姻亲关系也不会变。当年王妃的如意算盘打得响,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东宫的小皇孙早早就夭折了,太子再无子嗣,膝下只有一女。曾经生下了小皇孙的陈良娣自然也就地位大不如前了。

秦含真忽然有些不祥的预感:“那位陈姑娘现在怎样了?你二叔都有十七了,还没娶她过门,如今又似乎有另说亲事的打算……”

赵陌淡淡地道:“这位陈姑娘命薄,前年就已经亡故了。她病重时,陈家曾有信往辽东,问王妃能否将婚期提前,冲一冲喜?叫王妃拒了。没多久,京中就传来了陈姑娘病逝的消息。也不知王妃当初拒绝陈家时,是怎么说的,陈家也不曾将女儿埋到本朝宗室的陵园中去,听闻是将灵柩送回老家,另寻了风水宝地安葬。二叔的婚事自那之后,便一直悬而未决。论理,也到了重议一门亲事的时候。”

秦含真撇了撇嘴,当初定亲时说得好听,如今见人家不如从前风光了,就变了脸,辽王继妃这吃相也是够难看的。她忍不住吐嘈说:“这又何必呢?又不用你二叔亲自去安排后事,日后香火祭祀,也有相关官员负责。陈家虽然没有了小皇孙,可是陈良娣还活着呢,太子殿下还是东宫之主。辽王继妃要不要把事情做得这么绝?”

赵陌冷冷一笑:“她如今心疼儿子呢。若真个答应让陈家女入了陵园,上了玉牒,我二叔往后娶亲,就成了续弦,哪里寻乐意屈居人下的名门贵女去?横竖她人在辽东,东宫也管不了她。没有了小皇孙,区区陈家,得罪便得罪了。陈家人再委屈,也对辽王妃无可奈何。”

秦含真哂道:“陈家再没本事,也是京城世族,还手段通天,受了这种气,能不到处诉苦去吗?辽王继妃除非是在京城以外的地方为儿子找名门贵女为妻,否则他们母子名声都坏了,哪个名门肯把女儿嫁过去?”

赵陌笑道:“所以,他们才要亲自到京城来找呀。光是托给媒人,至今也没说成一门亲呢。若要到外地去找,王妃又不乐意。不是京城里高门大户的女孩儿,王妃还看不上呢。”

这么一想,辽王继妃会打王家女的主意,也就不出奇了。王家虽说在京城里不如从前风光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若辽王继妃和她的儿子对王家女儿真的没兴趣,何必如此殷勤客气?要知道辽王府与王家素来没什么交情,也就是因赵硕娶了小王氏,才有了一层姻亲关系而已。可是赵硕娶亲时,辽王府没有来人,辽王继妃与她的儿子们跟赵硕关系差到几成水火。于情于理,辽王继妃和她的儿子们都没理由跟王家交好才对。可见他们对王家另有所求。

不过,辈份的问题又怎么说呢?

赵陌道:“我已经打发人去打听了,过两日自然会有消息报上来。表妹的推断也有几分道理,我倒是觉得,王妃他们遇上王家小姐的时候,只怕并不清楚她的辈份吧?如今知道了,他们也许会改了主意,又或者将主意打到别的人家头上,也未可知。反正,我那二叔的婚事,断不会随意定下。若不挑一个家世相貌人品样样都出挑,还有丰厚嫁妆的名门闺秀,王妃是绝不会满意的。”

秦含真提醒赵陌:“你那位二叔,光论身份,再加上辽东又离得远,辽王不得皇上宠信,实在不是一个理想的联姻对象。要是辽王继妃想要给儿子增加份量,说不定会想办法落实他的世子之位。到时候,就算他在京城寻不到理想的好亲事,宫里也会为他做主赐婚了。赵表哥,你要是有机会,还是得提醒你父亲一声。这世子位最好别落到旁人手里。你父亲能不能成功入继皇室,还是未知之数,要是最后落败,就得考虑后路了。那辽王世子之位若是旁落,他身为元妃嫡长子,要如何自处呢?”

赵陌若有所思:“我是该去见一见父亲了。旁的不说,王爷王妃此番进京,我就觉得十分古怪……他们的来意,只怕对父亲没什么好处。”

秦含真忙问:“赵表哥,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赵陌笑了笑,摇摇头:“说不清。眼下能打听到的东西太少了,也许再过几日,便会有头绪了吧?”

秦含真叹气:“这真叫人担心,偏偏这个时候,祖父祖母又不在城里。”她问赵陌,“你说我要不要派人往庄子上送信去?”

赵陌却笑着说:“不必了,也不急于一时。舅爷爷只是带着舅奶奶去散散心,最多两三日就回来了,能碍着什么事?二老难得有出门游玩的时候,还是让他们尽兴了吧。”

他说得倒轻巧,现在最让人担心的,难道不是他即将要搬回辽王府这件事吗?有秦柏在,好歹也有了个可以跟辽王据理力争的人。

然而秦含真这个围观者再操心也没用,当事人赵陌一点儿都不害怕。他施施然回了院子收拾自己的行李,第二日清早又不慌不忙地派人往宫里给秦平送信,很快就得到回信,“允许”他回辽王府去,在祖父跟前尽孝了。在这期间,他见了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也不知说了些什么。紧接着,他又去了父亲赵硕的宅子。这一回他是瞄准了时机,才去叫门的,正赶在赵硕下朝回家的时候,而不是将时间花在与继母小王氏的虚与委蛇之中。

见到父亲赵硕后,赵陌只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他本不知道辽王夫妻回京的消息,是蜀王妃去承恩侯府作客时提起的。蜀王妃还十分同情他的处境,总替他抱屈,说赵硕委屈了他这个嫡长子。宫里的太后、太妃们,也深有同感。

第二件,则是辽王继妃有意与王家交好,似乎打算为长子赵砡求娶王家女,已经往王家递了拜帖。

第三件,则是他手下几个出身辽王府的婆子,旁敲侧击从跟随辽王夫妻南下的其他仆妇处打听到了内|幕消息,说辽王夫妻此番进京,似乎打算要上本告嫡长子赵硕一状,不是说他不孝,而是说他与外国勾结,擅卖军马,中饱私囊,要请皇帝做主,替辽王府大义灭亲呢!

听完这三件事后,赵硕几乎吓得魂飞魄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