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楼春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名师

秦楼春 第四百九十七章 名师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3:58 来源:笔趣阁

且不说秦伯复如何冲着楚家的旁支庶房子弟耍威风,殿试很快就过去了。

今年殿试,秦简与寿山伯府的余公子都放弃了,准备三年后再考,但秦锦华的未婚夫婿唐涵,还是在父亲的劝说下,参加了殿试,努力再试着拼一回。

除了唐涵以外,秦柏门下的王复林、于承枝与胡昆,都参加了殿试。据他们考完回来后的感想,觉得自己发挥得还可以,还是很有机会进入二甲的。

至于唐涵那边,秦简也去打听过,说是感觉也还不错,遇到了有些象曾经写过的题目的考题。当初唐涵是拿着自己的文章去请教过几位长辈的,得了不少指点,如今这些指点有好些都可以直接用在应试的文章里,可以说是走大运了。而他在这个题目上,也曾经有过些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不是所有长辈都同意他的这个想法,但他犹豫过后,还是写在自己的文章中了。也许有些冒险,但唐涵觉得,如果不能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那这文章也就没有意义了。

秦简私下拿着殿试的题目,在秦柏面前做了一遍,发现这个题目其实有点难度。他若是没有放弃,估计写出来的文章不会象唐涵那样有独特的见解,随时有可能落入俗套之中,泯然众人矣。再加上他文采方面的欠缺,即使真的参加了殿试,成绩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落入三甲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看来他放弃是对的,他的火候还不足,需要再努力几年。

殿试的榜单两天后就出来了。结果也是皆大欢喜。

王复林和唐涵的名次都比会试时更高些,前者排到了七十多名,后者则是提高到了一百出头,进步十分明显。至于于承枝与胡昆,前者水平维持不变,还在一百五十上下,但后者却退步了不少,在一百七十名左右。今科二甲考生取了一百八十名,也就是说,他们四人全都名列二甲,不曾落入三甲的同进士行列中去。

所有人都欢喜不已,胡昆则是暗暗抹了一把汗,为自己几乎落入三甲的成绩庆幸。其实他会试时的成绩挺不错的,在百名之内,没想到殿试会落后这么多,看来他写的文章不太合考官心意。还好他基础不错,文采也可以,否则若是再落后十名,成了同进士,那就真真要吐血了。

其余人也在为胡昆庆幸。其实大家都不太明白,为什么他的成绩会忽然落后这么多。不过考虑到考官们会有不同的喜好,估计他是运气不好,写的文章不投殿试考官的缘吧。还好他的名次虽然掉了许多,也没掉出二甲之外。反正他本来的成绩,也很难选进翰林,是在百名之内,还是二甲末梢,其实差别也不大。

王复林今科成绩最好,但名次也不算高,比起师兄吴少英二甲二十六名的成绩,要差得远了。他心里挺遗憾的,对秦柏与同窗们道:“我兄长还盼着我能通过馆选,进翰林院做庶吉士呢,如今看来,怕是悬了。”一般只有殿试头甲得主以及二甲名次靠前的进士们,才能考入翰林院再读三年书,三年后出来,身份就不一般了,能力足够的话,入阁拜相也不在话下。名次考后的,则希望渺茫许多,一般都是直接授官上任了。

秦柏则对王复林道:“你也不必太早泄气,试着考一考也好。馆选是在四月中,你本来基础就好,多向你兄长请教,未必没有希望。实在不成,也不过是稍晚几日授官罢了。”

王复林想想也对,顿时又充满了勇气,脸上露出笑容来。

于承枝与胡昆都放弃了庶吉士考试,选择直接授官。他们的成绩本来就有限,也不想去跟别人竞争了。早早授了官,他们也好回乡祭祖去,然后再带着家眷上任。倒是官职的选择,他们还得跟老师秦柏好好商量商量,也要征求一下王复中的意见。

王复中暂时没有什么意见。他欢喜得不得了呢。虽然他自从任了侍中之职,便一向低调得很,但如今弟弟高中进士,两位师弟兼姻亲也榜上有名,他们王家等于是一下添了三位进士,前途更加光明,他也不再是独力支撑了,这等喜事,怎能不好好庆祝庆祝?弟弟能不能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都不是太重要,以后再提也不迟。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得先摆酒席庆祝当然是只限亲友,不请外客了然后还得郑重备上一份大礼,送到老师秦柏面前,谢过秦柏培养他们兄弟以及同窗们的恩情。

王家谢师谢得很是正式,也挺热闹的,京城上下流传起了各种小道消息,而永嘉侯秦柏的“明师”之名,也彻底传开了。

那些不为人知的学生除外,拜在永嘉侯秦柏门下的学生,只要是上京参加会试的,基本都能有所斩获。王复中、王复林兄弟就不提了;外放的吴少英,还有今科的于承枝与胡昆,都高中二甲;曾经向秦柏求教过的唐涵也成了进士;还有秦柏的嫡亲侄孙秦简,虽然放弃了殿试,但在会试中是榜上有名的,传闻是嫌名次不好,担心会落入三甲,才想要下科再考。

如此算来,秦柏门下简直就是人才济济!但凡得他悉心教导过的学生,就没有不高中的。就算是年纪轻轻、根基不算牢固又一向没有才名的秦简也不例外。这教学水平简直惊人!京中几位深受人敬重的名师,虽说收的学生比秦柏更多,但还未必有他的效率呢!

还好秦柏的学生们名次有高有低,文风也有参差,胡昆更是会试成绩不错、殿试却一落千丈的典型,明摆着就都是凭真材实学考得的功名,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否则各种闲话还真是挡不住。但也正因为他们都是靠真材实学考得了这样的好成绩,秦柏调|教学生的本事,才真正被人重视起来。

一时间,想要拜在秦柏门下求学的学子顿时多了许多。好几户皇亲勋贵人家托人捎话,想要让家中晚辈上门拜访,一些官宦人家则是为自家子弟求上门,想要成为秦柏的新学生。哪怕不能正式拜师,能跟着秦柏读两年书也好呀。不但能在学业上有所长进,将来考得功名,有一位国舅爷做老师,说不定还能在皇帝与太子耳边留名呢!

秦柏哪里会不知道这些人的打算?他年纪也大了,教完秦简之后,暂时不想再教新学生。或许等到家中的孙子、侄孙们大些之后,他会有兴趣指点指点他们的学业,但现在?看着这些求上门来、目的明确又心思不纯的官宦权贵子弟,他还真提不起什么兴趣,除非当中有哪个好苗子,能让他动心吧。然而,真正的好苗子恐怕早就被名家收了去,哪里还能耽搁到今日,才便宜了他呢?

秦柏淡定地通过几位来往比较多的士林友人,向外传递了信息,表示暂时不想再收徒了。他如今是外戚,总是要避嫌的。王复林等人是他从前在微末时收的弟子,秦简则是自家晚辈,教一教无妨。但他真的没打算再培养出几个文官苗子,进入朝廷担当要职啊。

这时候,外界才忽然想起,永嘉侯秦柏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个外戚。

太子妃的娘家父亲唐老尚书成为外戚之后,就没再担任过主考官。太后娘娘的娘家兄弟们在成为外戚之后,也没担任过学官或考官一类的职务。外戚确实在这方面是有禁忌的。众人能理解秦柏的决定,但心里更为惋惜了。不过不要紧,不拜师也没什么,孩子们还可以时常上门去求教学问呀!没有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效果还是一样的!

秦柏对此头痛不已,只能想办法一一婉拒。实在婉拒不了的,才略为指点一二,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得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为此他还跟老妻牛氏商量:“天气渐暖,我们横竖闲着,不如到庄上去住几日,散散心?咱们夫妻俩也许久不曾出门游玩了,趁此机会,我也多陪陪你。”

牛氏知道他为什么要出门:“你想躲人就躲人吧,怎么还拿我做借口?别叫外面的人知道了,暗地里埋怨我。”说完了又想笑,“这么为难么?大不了求皇上替你说句话,叫那些人别来烦你就是。”

秦柏叹气:“事情哪有这么简单?皇上日理万机,我怎能拿这种小事去烦他?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牛氏道:“你要是真想到庄子上住些日子,我也随你。但咱们上下这一大家子,不可能都随咱们去的。平哥、安哥都有差事,安哥媳妇要照看两个孩子,府里也离不得人。只怕连含真都不能陪我们一块儿去,安哥媳妇如今还不能独当一面。”

秦柏笑道:“那就谁都不带,只你跟我两人去就好了。平日里你总为儿孙们操心,如今也该暂时放下他们,只顾着我一个人了。”

牛氏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轻拍了他一记:“当着孩子们的面,胡说什么呢?!也不怕人笑话!”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很快就答应了丈夫的请求,决定等秦锦华生日一过,他们老夫老妻就出城去住上一两个月。

秦含真装作啥都没看见的样子,在一旁嗑瓜子儿。她其实对狗粮没什么兴趣,如今被人塞到脸上来了,忽然很想念未婚夫,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倒塞一把狗粮给祖父祖母尝一尝?

而秦安之妻小冯氏,则有些心事重重地看向了窗外,心里想起了久未有音信的弟弟冯玉庭。若没有意外,他如今本该早就到达京城了,说不定还能拜在公公秦柏门下,正式成为公公的学生,那是多大的荣耀呀?可惜如今是不能成事了。公公以后多半也不会再收徒。弟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他为何一直没有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