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楼春 > 第四百八十章 仓促

秦楼春 第四百八十章 仓促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3:58 来源:笔趣阁

裴家当然要赶得这么急!裴家都快急死了好么?!

虽然早知道裴国公的身体情况不妙,可能撑不了多久,但他病情忽然恶化,也是出乎全家人意料之外的。他们本以为,还有更多的时间。而现在看来,能有十天八天就不错了!

这么短的时间,即使裴家人觉得自己已经把唐家打点好了,也来不及让裴二姑娘入选东宫的,就连那初选的名单,也未必能上得了。说起这事儿,裴家人心里就不由得埋怨起太子妃唐氏来了。他们已经打听过小道消息,知道是太子妃唐氏“告病”,因此选秀的时间才会一推再推,否则宫里三月就该有章程出来了。他们也不管太子妃唐氏是真病还是假病,只觉得她这一病就连累了他们家的女儿。

亏得他们还往唐家送了重礼,往唐家上上下下不知打点了多少人,才得了唐家嫡支的人一句承诺。结果却是唐家的姑奶奶,太子妃唐氏拆了他们的台!倘若裴二姑娘因为守孝,不能入选东宫,那他们先前送出去的礼,用上的人情,岂不是都白费了?!

裴家人一边心急自家老国公的病情,一边埋怨着太子妃,当中稍微有点见识的家庭成员,都提出要考虑后路了。

如果老国公真的在短时间里去世了,裴家上下都要守孝,那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裴二姑娘能不能进东宫,还是未知之数。秦家这门姻亲,无论如何也不能断了。跟秦家结了亲,即使裴二姑娘今年失去了进东宫的机会,未来还有希望借着秦家的关系再入东宫。因此,必须要保证秦家这门亲事不能有差错!

秦家是太子的亲舅家,这一代并没有送女孩儿入东宫,下一代与东宫皇孙们的交情,除了秦锦春与敏顺郡主还算交好外,其他人只能算是平平。秦家三房的嫡长孙女秦含真,被皇帝赐婚给了肃宁郡王赵陌,这本是一桩好亲事。等太子过继了赵陌,秦家就等于是又要出一位皇后了。然而太子决定要选新人入东宫,明摆着就是要自己生子嗣了,不会再提过继之事。肃宁郡王赵陌成不了皇孙,秦家将孙女儿嫁给他,就失去了本该有的作用。秦家又不出高官,难道不会为自家将来的富贵荣华着想么?为了保持与太子一脉的亲近关系,他们总要做点什么吧?

裴家以自家的思维想象秦家的处境,就觉得秦家一定也很乐意跟东宫后院扯上点关系,与未来的东宫皇孙扯上点关系,那他们裴家与秦家成了姻亲,秦家一定也很愿意帮助裴家女儿入宫吧?眼下大家都不好把这种事放在台面上讲,但秦家肯定能明白个中好处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裴家着急着要定下秦锦仪这门婚事,而且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宁可将婚事提前,甚至是娶荒亲,也要确保这个秦家出身的媳妇不会跑了!

利益当头,裴大爷也顾不上儿子的体面了,他与裴二爷、裴三爷竟难得地暂时摒弃了原本的矛盾,又再次联合到一起,为裴家的未来而努力了。他用尽全力说服了妻子,不要再胡闹,还将亲生女儿禁了足,不许她胡言乱语,然后郑重请母亲与弟妹们出面,定要说服秦家二房,把婚事提前不可。裴二奶奶被派到庄子上来与薛氏沟通,裴大奶奶则跟裴三奶奶留在家里,为婚礼做准备。只不过他们家对外放出来的话,是老国公不放心大孙子,想要看着大孙子成家,才能安心入土,云云。

听得外人私底下都在疑惑,老国公不是早就中风昏迷不醒了么?家里人如何就知道他放不下大孙子呢?不过这是人家裴国公府的家事,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亲友故旧们比较挂心的,上门去问一问,得知是国公夫人的意思,就更没有异议了。老人家嘛,临终前惦记着小辈们的婚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做老伴的念头他的心愿,想要让他走得安心一些,更是人之常情。大家就不必念叨这事儿了,多留心裴家的动静吧。裴家若要办喜酒了,广撒喜帖,他们自然要上门来道喜。若是裴家要办丧事了,他们肯定也要尽一份力的。

不知不觉,朝野之间便开始掀起一阵对裴国公的怀念。似乎大家都知道,他老人家快要不行了。就连宫里的皇帝,也开始跟太子讨论,什么时候到裴国公府去,见老臣最后一面呢。

在这种氛围下,秦家人也都慎重起来了。秦仲海与秦平亲自去了秦家二房,寻秦伯复商量,问他到底打算怎么办?为何一直没什么动静?

秦伯复苦笑着回答:“亲事自然是答应下来了,庚帖也都换了。大丫头心里有些委屈,但想要嫁到裴家去,这时候就不能计较太多。就是母亲她……她有些生气,嫌裴家行事太过仓促了。虽说家里已经给大丫头备下了不少嫁妆,可是嫁衣还没着落呢,时新衣料、首饰什么的,也都没准备。而且她老人家心里还有些顾虑,担心大丫头若是在裴国公生前嫁过去,才进门,裴国公就没了,未免太晦气,容易叫人说闲话。但如果大丫头是在裴国公去世后,才照娶荒亲的礼进门,那就更晦气了,还……还不够风光体面……”

秦二太太薛氏,这辈子就指望大孙女儿能嫁得风光体面呢。就算如今为了“实惠”,答应让秦锦仪屈就一个国公府,该有的风光也是不能少的。裴家女儿还没进东宫,还没生皇孙,未来的事儿谁能知道?秦锦仪目前能享有的,也就只有出嫁这一天的风光了。但要是连这一天的风光都没有,那这门亲事,也结得太委屈了吧?

另外,薛氏还有一个顾虑,秦伯复不好对隔房的堂兄弟们说:秦锦仪既然是装出来的伤势,日子这么短,再怎么装,也不可能几天之内就伤势痊愈,连个疤痕都不留下的。如今她们祖孙在乡下待着,还能瞒一瞒,搬回城里家中,也能装一装。可是等到秦锦仪嫁进了裴国公府,这种事就瞒不住了!别说是秦锦仪未来的丈夫裴程了,就是贴身侍候的丫头们,也能看清她腿上只有积年旧伤留下的痕迹呀!

怎么的,也要给秦锦仪留下“养伤”的时间吧?有上二三十天,能混得过去,才能办婚礼呀!否则这戏叫人怎么唱下去?

秦伯复没法说出这层顾虑,秦仲海与秦平又哪里想得到?他们听说秦家二房在这门婚事上态度冷淡,竟然只是因为薛氏嫌婚礼太过仓促了,不够体面,都忍不住要翻白眼了。

秦平跟秦伯复没那么熟,便沉着脸不开口,由秦仲海出面:“大哥,二婶娘这是糊涂了。裴家已经把消息宣扬出去,哪里还轮得到你们二房推三阻四?二婶娘的想法若是叫外人知道了,兴许有人能理解,但绝不会有人说这是应该的。裴家以孝为名,提前完婚,你们要是不愿意,就要跟他家明说,有什么不满,也可以提要求,叫裴家想法子去。但如果你们嘴里说着愿意,却拖拖拉拉地不肯办事,将来一旦出了差错,挨骂的只会是你们家!”

秦伯复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我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母亲推说大丫头伤还未养好,不肯带她回城来,我又能有什么法子?”

自打那日裴二奶奶去过庄子上,把裴家的打算说了,薛氏就一直板着脸。二房这边得了裴家的信,秦伯复夫妻俩还亲自往庄上去了呢,薛氏也没松口。这不就叫人做难了么?

秦平便问秦伯复:“不知大侄女是怎么想的?都听二太太的意思么?”

秦伯复忙道:“大丫头虽孝顺,但在婚事上还是明白事理的。她也觉得,婚事不好有什么变故,也想回城来呢。”

秦仲海有些不耐烦了:“既然是这样,那你就让家里做好嫁女的准备,嫁妆什么的,该备就备,缺什么说一声。我有相熟的嫁妆铺子,各种事物都齐备,嫁衣喜服也都有,还是上好的。只要你能拿出银子来,三两天就什么都能得了。婚事仓促,很多事就不能太过讲究,但该有的排场也该有。你再跟裴家商量商量,把婚礼办得好看些,也就是了。二婶娘不就是想要风光排场么?这还不够?总不能为了排场,就把大侄女的终身给误了吧?!若是嫌弃裴家这门亲事,那就赶紧跟人家说清楚,让人家有时间另寻一个新娘子。若是还要让大侄女嫁过去,就别再扭捏了,省得大侄女儿过了门,还要被婆家长辈们责怪不识大体!”

秦平也在旁连连点头附和。

秦伯复如今对着这两位堂弟,不管心里如何埋怨不满,面上还是要巴着的。既然是全家都认可的婚事,他想想也觉得没什么可扭捏的,便答应了。

于是,秦家二房也很快做出了准备嫁女的姿态来。城中最有名的嫁妆铺子掌柜上了门,拿着秦伯复给出的三千两银子,三天内,果然给秦锦仪备齐了一份看起来相当体面的嫁妆。虽然离她本人期待的标准还有些距离,却也远远超出一个六品闲官之女该有的排场了。知道的人,谁不在暗地里说一声“不愧是皇后娘娘的侄孙女儿”呢?

而庄子上那头,由于秦仲海派出姚氏和小薛氏一同结伴过去相劝,薛氏又打听得家中已经为大孙女儿备齐了嫁妆,她终于松了口,带着假装伤势在神医的神药医治下已恢复大半的秦锦仪,坐上了回城的马车。

紧接着,就在她们一行人回到秦家二房的当口,裴家传来了消息。

裴国公去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