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楼春 > 第三十二章 年礼

秦楼春 第三十二章 年礼

作者:Loeva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3:58 来源:笔趣阁

秦含真到长房探病的时候,在秦锦春屋里,听葡萄说起了二房那边最新的消息。

秦伯复逼着大女儿秦锦仪亲自到承恩侯府来给妹妹赔罪,秦锦仪不肯,又说腿伤没好,下不来床,气得秦伯复当场又要扇女儿耳光,被薛氏死活拦下了。薛氏到底还是心疼大孙女,怕秦锦仪腿伤没养好,将来落下个残疾,坚持要让她再养几天,等她能下床了,再到长房来哄妹妹。秦伯复拗不过亲妈,回头就去冲老婆火。

小薛氏如今是躲在自个儿房间里装起了聋子、瞎子、哑巴,再也懒得理会家里的事,对长女早已灰了心,每天只关心问起小女儿的病情,旁人一概不理会。秦伯复来冲她火,她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全然不放在心里。秦伯复一拳打在棉花上,连个反应得都没得,郁闷极了,又不能无缘无故打老婆,只好跑书房去生闷气。听说他如今与两个衙门里的同僚交好,都是郁郁不得志的那一种,竟然投了脾气,时不时地就一块儿作伴去吃酒,对衙门里的事也没以前上心了。

秦锦春没心情管她老爹工作上的事,只担心母亲一人在家受委屈:“都是为了我的缘故,才让母亲担心得病倒了。我一个人在这里享福,却让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受苦,如何过意得去?我还是早些回家去吧?好歹也能跟母亲作个伴,给她解解闷。若有人欺负她,我也能替她说几句公道话。”

秦锦华连忙道:“快别这么说了。你回去了,还不够人家一个小指头的。那都是长辈,你能奈他们何?还是在咱们家安心养着的好。如今都腊月了,你在这里吃得好,穿得暖,也没人给你添堵。大伯娘虽说在家难免受气,但她身边也有人侍候,只要她不把那些糟心事放在心上,谁还能怠慢了她?她知道你在我们家里过得好了,心里也高兴。这心里一高兴,说不定病情就好得快了。等新年到了,我们再带你一块儿进宫去给太后娘娘、太妃们、宫里娘娘们,还有太子妃请安,多得些好赏赐来。若是能得太后娘娘夸你一句,你那时就算回了家,也不必愁了,包管二叔祖母和大伯父都得哄着你,不敢叫你受半点儿气。谁要跟你过不去,他们就能先替你骂回去!”

秦含真在旁笑笑:“我觉得这事儿应该不难。符老姨娘也算是太后娘娘的老熟人,她从前常往慈宁宫去,想必清楚太后娘娘的喜好。四妹妹病好了,就多往东小院走走,请符老姨娘她老人家面授机宜,多教四妹妹些决窍,也省得四妹妹到时候进了宫抓瞎。”

秦锦春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拉住秦含真的手:“多谢三姐姐提醒。老姨娘如今待我挺好的,明儿还来瞧了我一回呢,还给我做好吃的素点心。我有些后悔,从前还住在这府里的时候,没跟她老人家多亲近亲近。”

从前二房还未分家时,秦锦春父母住福贵居,祖母薛氏住纨心斋,符老姨娘所居的东小院就在边上,前后几步路的距离。但由于符老姨娘跟张姨娘同住,薛氏看后者不顺眼,又不想见庶婆婆,索性也不许儿孙们跟东小院亲近了。秦锦春那时候就是个憨丫头,哪里想得了这么多?自然只有听令的份。直到如今回过神,她才开始后悔。

秦含真便道:“没事儿,符老姨娘身体硬朗着呢,也愿意跟你们亲近。你得了空多去瞧她就是。平日里有什么心事,不好意思跟我们说,也可以去告诉她。你跟她又不是外人,况且她老人家什么没见识过?说不定还能给你出出主意。你有个能商量事的长辈,总比遇到难处只能自己琢磨要强。”

秦锦春现在的处境,虽然比起以前是有了改进,但也还有许多不如意之处。她住在长房,二房本家那边只有一个母亲小薛氏还能靠得住,但小薛氏本来就不是能替女儿撑腰的性子,遇事也未必能有什么主意。长房这边,虽然秦锦华与秦简对秦锦春都不错,可都是晚辈,很多事也做不了主。秦含真又不住在同一屋檐下。相比起来,符老姨娘那还能指望着些。老太太心思清明,分得清好歹,大主意未必能有,可凡事多向她请教着些,一个稳妥总是没问题的。

秦锦春笑着应了。其实她想过,哪怕是跟着符老姨娘一起过日子呢,也是无妨的,她只是放不下母亲小薛氏,没法眼睁睁看着母亲留在二房受苦。现在这日子,虽然有了盼头,但仍旧让人有一种茫然的感觉。有时候秦锦春真的希望自己早些嫁出去算了,嫁个和气仁善的人家,门第倒在其次,也不求大富大贵,若是对方愿意让她把母亲接过去养活,她为他们豁出命去都愿意。

探完病,秦含真辞别了姐妹们,返回自己家中。才出花园呢,她就听到底下的丫头婆子们在议论,说是肃宁又送东西过来了。

秦含真连忙改道往正院的方向去了。到达牛氏那儿的时候,她正在看一份清单:“回来了?四丫头病情没有大碍吧?这都吃几天的药了,可别耽误过年。”

秦含真笑着说:“我瞧四妹妹的气色还好,已经没什么事了,就是天气太冷了,怕她病情有反复,才叫她在屋里多养几日。腊八节就能没事了,断不会耽误过年的。不过对外,还是说她仍旧病着,省得二房有借口来接人。”

牛氏深以为然:“这就对了。二房大姐儿干的好事,外头人都知道了。这时候风口浪尖的,断不能叫四丫头回去。不然二房那对不要脸的母子逼着四丫头出面做一场戏,把她姐姐的事给抹了,四丫头岂不是白吃了亏?那祖孙三个脸皮都厚得很,等这事儿过去了,他们说不定见四丫头得了太子妃的青眼,就要逼着她去求太子妃给她姐姐做媒了。做媒事小,太子妃身份尊贵,随便给锦仪那丫头指一门亲,二房也不能拒了。可凭什么呢?谁家的孩子不是宝贝蛋?凭什么就要给锦仪那丫头给糟蹋了?!那不是白白祸害了太子妃娘娘的好名声么?”

秦含真听得扑哧一声笑出来:“祖母说得没错,是不能够。”

牛氏嘴角一翘,又指着那张清单道:“广路这孩子就是这么客气,这是他今年孝敬你祖父跟我的年礼。我早跟他说了,不要这么破费。他小孩子家,要撑起肃宁这么大的摊子也不容易。平日里隔几个月就往这边送东西,已经够折腾的了,年下又送来这么多车东西。我看这上头的毛皮、野味、药材什么的,都是极好的,他留着自己使就好,自己用不完,可以卖出去,换些银子,也能支撑家业。虽说他如今是个郡王了,也有封地,可肃宁才多大的地方?一年能给他多少银子呢?他年纪也不小了,快到成家立业的时候,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想想儿孙后代呢。”

她对秦含真道:“你也跟他写信的,劝劝他,少往京里送东西了。宫里和他老子那儿就算了,我们这里,正经连他师门都不是,就是个远房亲戚,何苦这般招摇?”

秦含真眨了眨眼:“我一会儿就写信跟他说。”

牛氏点点头,又从手边的小几上拿起一封厚厚的信:“这个是写给你的。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又是这样厚厚一叠。”

秦含真干笑着接过信,道:“这不是……他在封地上搞农田实验,要研究怎么治理盐碱地吗?我也在咱们家的庄子上搞了几块试验田,大家有些什么心得,可以交流交流,也能少走些弯路嘛。”

牛氏听得直皱眉:“我听不得你们说的这些乱七八糟的话。从前在西北,咱们家就是乡绅人家,手里上千亩地呢,也没真个下地去琢磨怎么种田的。你两个小年轻,也不知怎的对这些事那么感兴趣。”

赵陌随年礼送来的,还有他最近一个月的功课。牛氏让人把东西都收起来了。秦柏今日进了宫,午饭怕是要在宫里用。秦含真陪着牛氏在家胡乱吃了一顿午饭,回到自个儿院里,才脱了外头的大衣裳,就急不及待地撕了信封,拆开信看了起来。

赵陌说的大部分还是些日常琐事,他每日起居、学习生活、郡王府事务、农田实验,等等。虽然都很琐碎,但看着这些熟悉而琐碎的文字,却很快就让人心里平静下来。秦含真窝在炕上,靠着软枕,仔仔细细地看着赵陌的来信,偶尔看到一句俏皮话,便不由得会心一笑。

写完赵陌的日常琐事,他又开始问起了她回京后的生活。天气冷不冷啦,功课是否辛苦啦,跟家人、亲友们相处得是否愉快了,以及是否认识了新朋友,等等。上回她在信里跟他提了一句,说大姑母一大家子要上京城来了,他也为她高兴,还很热切地问起秦幼珍夫家的情况呢。不过他也说了,秦幼珍的丈夫是科举入仕,如今似乎也到了要升迁的要紧关头了,这种时节,他在京城里最好还是多往六部打点,多拜访一下亲朋故旧、同窗同年。永嘉侯府说来是外戚,又不象承恩侯府是正经娘家,估计他们会有所避讳。赵陌安慰秦含真,若真遇到这种情况,不必觉得难过,这也是人之常情。

秦含真心道,她压根儿就不认得那位大姑姑,更别说是对方的丈夫儿女了。他们对永嘉侯府是亲近也好,疏远也罢,又与她什么相干?她怎会觉得难过呢?

秦含真摇摇头,又继续往下看信,然后忽然整个人坐了起来,瞪大了双眼。

赵陌竟然说,收到了东宫太子的来信,提到太子妃听说了秦锦仪秦锦春姐妹之间的纠纷,对秦含真很是欣赏,在太子面前都夸了好几句呢。他看了信,心里高兴极了。

秦含真只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她在秦锦春姐妹间又没干什么大不了的事,太子妃夸她做什么?而且,赵陌这是高哪门子的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