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好男人 > 第720章 皇帝的野望

大唐好男人 第720章 皇帝的野望

作者:虎啸山庄庄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7 19:18:04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早,进到紫宸殿中的众臣见到皇帝上殿的时候,居然是满面的笑容,心里就琢磨开了,皇帝这是遇到了什么好事?居然这么开心。难道是又生了儿子?还是新纳了漂亮的妃子?或是昨晚的夜生活过得愉快?

皇帝笑吟吟的在龙椅上坐下,待众臣施礼完毕之后,没等王胖子喊有本奏来无本退出那句话,便开口说道:“昨日张墨和杨炎送来急报,镇北军大胜,阵斩朱滔,杀敌四万,俘虏七万余人。”

皇帝的话一说完,朝堂上嗡的一声就是一阵惊呼,然后就议论起来。皇帝也不着急,就这么笑呵呵的看着,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享受。当初他决定北征的时候,朝中绝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反对的,但是他依然咬着牙北征了。

当李希烈造反,乃至称帝的时候,朝廷里的大臣们都请求皇帝调镇北军北上平定李希烈为先,他依然是硬顶着朝堂中的反对之声,依然让张墨带着镇北军继续北征,而李希烈这边他却是调动各方力量,终于勉强的维持下来。

如今镇北军大胜,朱滔脑袋都送到长安城了,他如何不高兴?怎能不得意?这是他英明神武的体现啊。

“臣恭贺陛下!”众臣中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就是李长山,他见皇帝满面欢喜的样子,就知道这个时候皇帝最需要的就是自己这些人的信服和臣服,于是他第一个拜倒在地,朝着皇帝施了一个大礼。

紫宸殿中的众臣也反应过来,忙跟在李长山的后面拜倒在地,齐声说道:“臣恭贺陛下!”

皇帝开心的接受了众臣的恭喜,然后便让人把朱滔的头颅捧上殿来,打开了盒子,让人捧着在众臣的面前转了一圈,他口中还说道:“众位爱卿都看看,这就是叛臣贼子的下场,朕即刻就命人带着朱滔的头颅传阅各个藩镇,让他们知道与朝廷作对,与朕作对的下场。”

宰相郑经忙说道:“陛下,臣以为这样做不妥。朱滔授首,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要是以朱滔的首级传阅诸藩镇的话,怕反而会引起诸藩镇的敌忾,如此一来,反而是得不偿失了。”

郭不精跟郑经的关系不是很和谐,因此郑经的话一说完,他即刻就站了出来,对皇帝施礼道:“臣觉得陛下这么做很好,只有这样才能够震慑天下诸藩镇。要知道朱滔在诸藩镇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实力,比李希烈只强不弱。

这样的实力在朝廷的大军面前也不过是土鸡瓦狗一般,一战而胜,这正好是震慑诸藩镇的最佳时机,让他们知道,跟陛下作对早晚有败亡的一天,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谁还想隔岸观火,将来他们的下场比之朱滔也会差不哪去。”

李长山也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觉得郭大人说得有理,只有这样才能够震慑天下诸藩镇。镇北军自旧年寒冬之时开始北征,到如今也不过就是半年多的时间,接连平定了王武俊、田悦、李纳和朱滔之乱,同时也解决了义武军黄瀚不听调遣之事,同时也让昭义军的方同率领昭义军共同征讨朱滔,更交出了昭义军的军权,使三州之地回归朝廷管辖。

有了这样的战绩,怎么不能震慑诸藩镇了?这可不是仅仅一个朱滔的问题,而是六个藩镇的问题。陛下一举解决了四大节度使造反称王之事,又使两个藩镇回归朝廷统辖,这样的功绩已经足以震慑天下诸藩镇了。”

皇帝听着李长山的话,心里已经笑开了花,今年是他登基的第四个年头,他就已经解决了这么多的藩镇之事,比之先帝不知道强了多少。同时他也想起来这半年多的时间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几乎每天睡觉之前都会琢磨着北方的那些战事,除了张墨在长安城的那段时间,他心里是最安稳的。想到这些,他心里就更加的感慨。

李长山的话一说完,朝堂上的众臣才发现自己这些人实在是疏忽了,皇帝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这么多的藩镇,将朝廷的势力扩展到了河南道、河北道以及河中道,不但让朝廷的实力大增,而且朝廷的威望也是陡然增加。

当初皇帝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持反对态度的,此时再看,就显得皇帝更加的英明了。

去年皇帝决定突袭魏博军和淄青军的时候,朝廷众臣就没有同意,最后逼得皇帝以中旨的方式调动私兵出征,甚至连出征将士的军饷和粮草都是皇帝掏内府的腰包垫付的,如今看来,皇帝当时的决定是何等的睿智。

郑经原本还想再说几句,但是现在一看,皇帝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错的,而且都顺利的达成了目标,这时自己要是再唱反调的话,那就太不懂事了。

“今天咱么要议的就是解决李希烈的问题了。”皇帝见朝堂上再没有人反对,心里很是开心,便说道:“张墨和杨炎两位爱卿已经来了奏折,跟朕说了,他们最多就是二十天的时间就能整合完卢龙军,然后就可以带着大军南下,至少十五万大军。

南乐郡王方同的奏折也上来了,他说现在卢龙军辖地的各个城池已经开始向朝廷归顺,只要留下**万大军,就能够震慑原来昭义军、魏博军、淄青军、恒州军、义武军以及卢龙军那些辖地的各个城池。

因此朕决定从禁军中抽调将领,充实到镇守北地六军辖地的大军中。这样一来,北地六军的辖地就真正的掌控在朝廷手中了。”

其实皇帝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张墨在奏折中已经上奏了皇帝,让皇帝在平定了李希烈之后,就取消节度使制度,将节度使的军权分化,然后逐步替换成禁军中的将领。因为禁军中将领的家眷都在长安城,如此一来,平定之后的藩镇就不会再起异端。

皇帝对张墨的话深以为然,他觉得等张墨带着大军解决了忠武军、天平军和衮海军等诸藩镇之后,再解决了李希烈,朝廷就有实力宣布取消节度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