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玄清卫 > 第764章 深挖

玄清卫 第764章 深挖

作者:剑如蛟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11-17 16:16:56 来源:笔趣阁

沈浩对于案牍讯息向来都特别敏感,文字里最是能藏污纳垢的地方,仔细分辨的话简单的一段话里都能够翻出肠肠肚肚来。

包括沈浩自己的案牍在内,都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只不过没人去较真罢了。比如说他自己的经历过往基本上全是编造的,而且还是那种“查无可查”的烂账。若是有人在这上面较真的话对他的仕途实际上是有一定影响的。

再看看薛贵的个人案牍,沈浩得到指挥使衙门的授权拓印了一份回来,上面内容极其详细,几乎将薛贵从小到大的脉络都捋清楚了。按照沈浩的阅历,反正他是头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个人案牍。

根据案牍上的记载,薛贵出生地在靖东的一个小村子,荆棘村。后来靠着一名散修收徒踏入修界,脸上的面具也正是那个时候带上的。

再之后散修身死,薛贵拿着那散修的书信找到了当时任靖东大城合林城地方衙门主事官的杨延礼。说杨延礼和薛贵的师父曾经有过过命的交情,自知时日无多便将尚且年少的薛贵推举到了地方衙门,凭薛贵的修为当时足以应付一个衙役差事。

薛贵当上了合林城的衙役之后屡屡建功,修为也节节攀高,更是深受杨延礼的器重,一路从普通衙役升到了班头、捕头、总捕头。最后杨延礼告老之前还推了他一把将其从合林直接推荐到了刑部。

而薛贵自己也争气,到了刑部之后依旧能干事会干事,人情往来也很到位,从一个刑部参议做到了大案司主事官的位置,如今更是暂代了刑部右侍郎的差事,可谓平民逆袭的典范。

一桩桩一件件,脉络清晰,有理有据还有一连串的人证可以帮这份案牍佐证。那就没问题咯?

换做别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来看的话这份案牍自然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若是在沈浩怀疑薛贵之前他都不会看出什么问题来。可如今薛贵已经上了沈浩的小本本,自然会被沈浩逐字逐句的推敲,然后也就看到了一些东西。

特别是沈浩顺带在指挥使衙门里查了最新的天下册,上表示靖东地区在三十年前的确有一个村子叫荆棘村,可早就因为一次邪祟袭击被屠绝了。村子里一共三十七户一个都没有跑出来。不过村子里的的确确有一门大姓,就是“薛”。

别人怎么看这一段薛贵的经历沈浩不清楚,但他总觉得这很熟悉,脑子里稍微过一遍就想起来为何他会觉得熟悉了,因为他自己的案牍上关于出身来历那一段也是这么编......写的。

因为过往最是没办法掌控,因为那是根脚,很容易暴露出你需要隐藏的虚弱。

就好比一些商贾发家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乡修路修桥修宗祠,总之一句话,把自己的根脚弄都更好看,这样涨名声不说还能给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己过往的粉饰。

当然,沈浩那段来历就是造假,全是因为当时的他对于后面的日子完全没有仔细规划过,只想着能够遮掩他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事实让旁人无法查证,正好耳闻了一些关于灾荒的事情就拿过来套在自己身上作为经历报上去了,如今写在他的个人案牍上想改都没办法。

对了,还要再加上一个修为来历。一个厉害的启蒙师父,但这个师父不能有名气,散修或者游方修士最好,而且一定要在自己展露头角之前师父就死掉,这样就很方便后面添油加醋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沈浩就是这种混乱编造的受益者,他目前也依靠以前的一些不靠谱的谎话度过了不少风险。

如此再看薛贵的个人案牍上关于根脚来历的这一部分是不是和沈浩当初信口胡说的很像啊?都是一个小村子,都很快就无法查证了,都有一些看起来事实发生过的东西作为佐证。假假真真的想要分辨几乎不可能。

那沈浩就是依据这些来确定薛贵的个人案牍有问题了吗?

当然不是,前面的那些只是加深了沈浩的怀疑,因为断得太干净了,这不太正常。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案牍中对薛贵之所以能够一路高升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就是时任合林城地方衙门主事官的杨延礼。

这个名字一入眼就让沈浩心里微微一动,不自觉的就联想到了另外一个人。

姓杨,在靖旧朝里算是大姓,但官场里姓杨且第二字为“延”的就极少,且身份不会一般了。

沈浩联想到的人就是如今被皇帝架空了的兵部尚书杨延嗣。

杨延嗣是皇族旁支,第二字“延”属于字辈,一般三个字的名字第二字都是字辈。沈浩这个联想很快就在指挥使衙门的案牍房里找到了依据。的确如他所料,杨延礼也是皇族旁支,甚至和杨延嗣的关系还有几分亲密。

不过可惜的是杨延礼修为浅薄,区区炼气境扛不住岁月,所以已经逝世多年,想要找也一样有麻烦。

而杨延嗣如今和晋王杨文广可是背靠背的贴着的!杨文广在皇城落脚的地方都选在杨延嗣的武庄里,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

那么反过来杨延嗣是不是就有动机帮着杨文广处理一些关于子嗣上的问题呢?比如说给自己族中好友去信,引荐一名年轻人入编?又或者给一些暗示,让杨延礼给与相应的优待?等等......

这样一来薛贵身上的怀疑无疑再一次增加。

最后,回到那处薛贵个人案牍里所说的薛贵出生地,荆棘村,按照沈浩手里的地图结合之前他在指挥使衙门翻阅天下册上看到的记录,荆棘村的实际位置应该就是靖东的边境线附近,靠近弱水和峡河交汇的一个位置。而那个位置离枉死城很近。

将拓印回来的薛贵个人案牍交给了王俭。沈浩还有别的吩咐,说:“你把薛贵在合林城任职的那个时间掐出来,然后联系王一明,让他出面把那个时间段里靖东合林城所有大案要案的概况拿到手。不需要卷宗,只需要概况。然后让你麾下的四部好好分析分析,找找看薛贵历年来所立的功劳都有什么共同点。

尽快,明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