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947章河东秘奏

武布中华 第947章河东秘奏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6 21:08:56 来源:笔趣阁

满达海投靠了高欢,消息若是传入清营中,肯定会造成人心动荡。

豪格与洪承畴商议后,决定趁着清军还不了解情况,立刻与乾军脱离,避免让高欢利用满达海来动摇军心。

等清军离开南关,高欢就算再有动作,就算他宣称满达海投降,豪格和清廷也完全可以否认,一口咬定高欢造谣。

现在旅顺军团已经覆灭,对面的乾军士气正盛,豪格之军继续与乾军对持,不能夺回旅顺,已经没有意义。

因此豪格一声令下,九万多清军便开始收拾营帐,准备拔营北归。

这一战,旅顺的五万大军全军覆灭,豪格率领的十万兵马,在进攻中付出了一万多人的伤亡,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也被打成了重伤,清军可谓是损失惨重。

这对清军而言,是一次极大的打击,严重伤害了清军的士气,以及八旗对满清的信心。

在退回关外后,清廷吞并朝鲜,开发辽河平原,励精图治两年时间,粮食实现自给,造出了媲美乾军的火器,令清廷上下一度认为他们又行了。

旅顺之战的失败,让各人悲观的发现,乾朝还是乾朝,清军还是清军,局势并未改变。

这时被打醒的清军士卒,收拾好行装,垂头丧气的向北行军,豪格则亲自率领骑兵断后。

清军营地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乾军。

南坡山阵地上,李成栋发现清军营地的动静后,立刻派人前去探查,发现清军营地内的士卒正在收拾行装,斥候正要近前观察,却被清军骑兵逼退,于是只能慌忙回去禀报。

李成栋得知消息后,意识到清军要撤,当即派人向高欢禀报。

此时,高欢还在与满达海等清军降将交流,准备利用他们投降,来打击清军的士气。

这时帐帘忽然被挑起,杨彦进来禀报:“启禀陛下,豪格拔营了!”

高欢闻语一愣,没想到豪格居然撤的如此果决,不禁可惜道:“这厮反应到快啊!”

不多时,高欢在众多将领的簇拥下,领着兵马来到北线,看是否有机会掩杀一阵。

旷野上,清军的步军已经走远,只剩下数万骑兵,驻立在原野上,监视着赶来的乾军。

这次渡海作战,旅顺和南关地势狭窄,骑兵无法发挥作用,再加上运送骑兵,还需要运输战马和草料,太占船舱的空间,所以高欢并没有送多少骑兵来旅顺。

高欢取出千里镜,观察着撤退的清军,见对方步军队伍井然有序,又见大股骑兵断后,不禁呼出一口浊气。

黄得功骑在马上,问道:“陛下,追还是不追?”

高欢放下千里镜,摇头道:“算了!朕这次没带骑兵,步军追上去,容易遭受清军骑兵的突袭,到时候反被清军掩杀,就不美了。”

众人听高欢这么说,也都放弃了追击的打算。

豪格骑马驻立,看着乾军按兵不动,不禁仰天叹息,他大白天的当着乾军的面撤军,内心其实是希望乾军离开战壕,追击清军,而他便可以骑兵出击,打一个反击。

不想,高欢这么沉得住气,打了胜仗,也不骄狂。

“撤吧!”豪格见乾军按兵不动,自己的步军已经走远,遂即拔动马缰,调转马头领着骑兵撤退。

清军这一退,直接退到了盖州。

这里远离了旅顺,背靠辽河平原,既能防御旅顺的乾军,又方便获得补给。

豪格和洪承畴遂即在盖州下营,并商议今后的局势。

乾军占据旅顺后,不仅是辽河平原遭到乾军威胁,渤海也几乎被乾军封锁。

乾朝水师靠着登莱和旅顺,可以做到彻底封锁渤海海峡,使得荷兰人商船,无法抵达三岔河口,只能在朝鲜靠岸。

豪格与洪承畴商议后,决定在盖州营造要塞,同时将在朝鲜全罗道,择一地租借给荷兰人,积蓄力量后,再反攻旅顺。

在清军退到盖州之时,高欢也回到了旅顺。

这时高欢站在棱堡上,看着旅顺口,发现了港口的一个缺陷。

这座港口,乃是荷兰人画的图纸,风格上接近西方,港湾内有码头、仓库、炮台、营房、棱堡。

高欢问道:“你们觉得这港口如何?”

沈廷扬看了看,沉声说道:“各处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棱堡能驻扎的人马太少。”

高欢微微颔首,西方的堡垒,只是保护领主和贵族,堡垒只有军事用途,驻扎不了多少人。

中国的城池,将百姓也保护起来,一座城内容纳数万,甚至十余万人都是常有的事情。

荷兰人少,清军建造的棱堡,是为他们建造,最多容纳两三千人。

这样一来,乾军就有大批兵马,只能驻扎在棱堡之外,而一旦清军攻击旅顺,没有城池依托的大军,将会十分危险。

这时黄得功道:“陛下,臣以为守旅顺口,必守南关。那里地形狭窄,只需筑造一道长十多里的关墙,就能将清军挡在北面。此外,有了这道墙,南关之南的土地,完全可以用来军屯,减轻朝廷补给的压力。”

高欢闻语看向沈廷扬,问道:“爱卿以为如何?”

沈廷扬看向港内忙碌的朝鲜民夫,微笑道:“陛下,臣以为可行!现在旅顺有这么多朝鲜民夫,正好可以让他们在南关建造一道关墙!”

高欢微微颔首,“那就这么办吧!”

这时众人正在交谈,扬彦匆匆走过来,禀报道:“陛下,河东秘奏!”

高欢闻语一愣,挥手让众人退到一边,接过奏疏查看,奏疏是孙可望所写。

一般而言,地方官的奏疏,都先送到内阁,不会直接送到高欢面前。

能够直接与高欢交流,奏疏能够绕过朝廷,直达高欢手中的,只有拥有秘折奏事之权的大臣,或者高欢的眼线。

当初高欢让孙可望前往河东担任布政使,孙可望特意在路上堵住了高欢,向高欢要了秘折奏事之权。

这一年来,孙可望虽有此权,却并没有给高欢上过一封奏疏。

孙可望有权不滥用,遇见小事自己就解决了,不给高欢找麻烦,在高欢心中孙可望完全是一个能吏的映像。

现在孙可望突然上书,肯定是遇见了他自己解决不了的麻烦。

高欢拿起奏疏,扫视了一遍,眼睛顿时眯了起来。

此时在京师,石开失魂落魄的从大乾银号内走出来,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脸上写满了绝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