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862章土地政策

武布中华 第862章土地政策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6 21:08:56 来源:笔趣阁

高欢决定要援救北海,遂即令内阁尽快拿出调兵方案。

这时高欢吩咐完,便谈论起河东的问题。

虽说高欢决定了增援,并准备给倭寇一个教训,但是并不代表着,会影响乾朝统一的大方向。

同倭寇的冲突,只要控制在一定规模,不爆发全面战争,便牵制不到高欢多少精力。

“诸位爱卿来的时候都看见了!河东之地破败,人口十不存一,其实不只是河东,整个北方民生都非常凋敝。”高欢看向众人问道:“诸位对于恢复河东,有什么看法?”

周延儒抢先道:“陛下,臣等来时,就进行了商议。现在内阁主要是两种意见。”

高欢问道:“哪两种意见?内阁没有统一么?”

李岩道:“回禀陛下,意见确实没有统一,所以还请陛下决断。”

高欢表面上不管朝政,可其实听到了一些消息,对于朝政事务并非一无所知,相反关键问题他十分清楚。

这次高欢收复河东,获得大片的土地,自然会惹人垂涎。

这其中李岩的意思是要建农场,将土地尽量掌握在朝廷手里,周延儒则建议将土地赏给将士和功臣。

“那就说一说各自的方案吧!”高欢沉声道。

这次周延儒没急着发言,让李岩先说。

“陛下!主要是臣与周议政的意见不合。现在北方人口稀少,臣的意思是采用大农场的方式来集中使用土地。这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能够提高效益,第二是,土地掌控在朝廷手中,能够防止后期兼并。”

高欢微微颔首,其实只要不吃大锅饭,采取一定的激励制度,国有农场和集体农场,还是很有搞头。

高欢知道后世建设兵团的各个农场,还有东北的一些农场都搞得很不错。

这时高欢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不过为了照顾属下的情绪,高欢还是问道:“周爱卿呢?”

周延儒笑道:“臣的建议是,将这些土地赏赐给将士和有功之臣,让他们自行招募佃户进行生产。这样至少也有两个好处,一是将士归心,士气高涨,二是可以减少朝廷的开支,不用投入大笔银钱去建设农场。”

高欢微微皱眉,现在他内心其实有些担心,乾朝内部的一些问题。

此前为了激励军队,奖赏出去大片的土地,让不少乾朝勋贵都成了大地主,他们的土地需要大批佃户租种,可是不采取农场模式,需要的佃户又比较多,有很大的人力缺口。

再者,佃户的生产方式落后,负担很重不说,收获还只能勉强糊口,有些留不住人。

江南那边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百姓,人口都被江南吸走,而这会不会造成南北对立呢?

高欢觉得这个问题也需要考虑,避免这种情况在乾朝发生。

“周议政说的也有道理!”高欢先赞叹一句,可周延儒脸上刚露出笑容,高欢却话锋一转,“不过,李爱卿的建议也很合朕的心意。”

周延儒神情一僵,“陛下!将士们跟随陛下南征北战,陛下若是不进行奖赏,恐怕会有伤士气啊。”

周延儒的方案,可以说是为军队和朝臣谋福利,得到了大批大臣和勋戚的支持,他没想到会再次被高欢否决。

而且将这些土地分出去,一来可以凝聚人心,二来官府可以减少投入,三来将这些土地分出后,朝廷坐等收税就行了,可以说是省心省力。

有这三点,周延儒有些不明白,高欢为什么不全盘接受自己的方案。

“为什么?”周延儒内心呐喊,有些怀疑自己是否该转型,“难道我不适合做直臣、能臣?”

高欢捋了捋胡须,对周延儒道:“历代以来王朝兴替,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兼并。几千年来我们反复在上面栽跟头,到了现在还不吸取教训吗?朕的意思是将这些土地的租种权,分给有功之臣,建议他们组成集体农场提高效益,每年收取分红。另外多出的土地,则采用国营农场的模式经营。”

几千年来,土地兼并是每个王朝中后期都要面对的问题,高欢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便是逐渐将土地收归国有,由他来当最大的地主,禁止百姓交易土地。

这样一来,百姓不管在外面混得怎么样,回到村里都有几亩地可以耕种,不至于没有生计,而这便是社会稳定最后的压舱石。

若是允许土地买卖,百姓失去了土地,再城市也找不到生计,回村里又没地种,便会成为流民。

当然,现在的土地除了耕种之外也是资产,是百姓遇见灾难后,能够拿去换钱,渡过难关的资产。

高欢禁止买卖的话,就需要进一步调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增加百姓的收入,还要建立救济和保障制度,否则百姓家中变故,需要一大笔钱时,又无法将土地变卖折现,造成无法渡过难关,便必然怨恨高欢。

这样一来,高欢想法虽好,但推行的政策,在百姓看来,便可能会是一条令百姓不能理解的恶政。

周延儒听了高欢的话语,也不敢辩驳,只是道:“陛下考虑的周全,只是将士们只有租种权,土地不能买卖,恐怕会让他们失望啊!”

唐国的李际遇都将土地分给军队,高欢把土地给军队,却又不许他们买卖变现,军队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了,自然会心生不满。

这点高欢其实早就想到了,于是沉声道:“这就需要朝廷将农场办好。将士们将田地租出去,佃户辛苦一年只能勉强糊口,将士们也得不到多少租子。若是将农场办好,雇工收入增加,将士们每年分红的收入都多于将田地租出的收入,而且不用自己管理田地,也不用自己去派人收租子,他们自然会拥护朕的决策。”

周延儒道:“若是如此,朝廷的压力就大了。”

高欢看了他一眼,沉声说道:“因此朕需要一员能干实事,有能力经营好河东的布政使。内阁可有人推荐?”

几人相互看了一眼,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

高宏图说道:“陛下,臣推荐夏完淳。当年朝廷恢复豫东,挑选一批年轻官员担任县令,夏完淳的政绩排在首位。”

周延儒也推荐道:“陛下,成推荐杨文聪!河东一地靠近前线,还是需要一为老臣来治理。”

高欢听了两人的建议,捋了捋胡须,都不太满意。

夏完淳能力不错,不过太年轻了,这么快就当布政使,并非一件好事。

至于杨文聪,行政的能力差了点,毕竟布政使得职责,乃是治理一方。

高欢忽然道:“怎么没人举荐孙可望?”

“孙可望?”周延儒等人都不说话。

李岩道:“陛下,孙可望的能力确实不错,不过他毕竟是西军投降过来,而西国又未灭,所以大家对他不太放心吧。”

高欢闻语一挥手,“布政使不得插手军事,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吧!就让孙可望担任河东布政使,杨文聪担任河东巡抚,至于夏完淳,他年纪轻,不宜升迁过快,就继续留在中央吧!”

(求月票,推荐,追订,感谢益都生员的500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