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836章势如破竹

武布中华 第836章势如破竹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6 21:08:56 来源:笔趣阁

乾朝在河北集结了二十万主力,准备收取河东之地。

高欢抵达北平后,很快就与臣子商议了战略,分兵两路,一路攻击宣大,断清军退路,一路则攻击井陉,直扑太原城。

高欢做为皇帝,自然是率领中军,攻击宣大的任务,便交给了高名衡和袁时中。

此外,还有孙传庭一路,随时准备从晋南杀入河东,切断唐军的退路。

这次高欢不只是想收复河东,还想消灭河东清军,甚至灭掉李际遇的唐军。

孙传庭从河南来北平后,高欢向他询问了李际遇的情况,知道唐国的改革如火如荼。

那李际遇居然效法秦国,搞耕战,搞先军政治,让高欢还是比较警惕。

据孙传庭言,李际遇在关中的改革已经完成,唐军战意高涨。

自古秦军耐苦战,当年孙传庭以极短时间,练出一支秦军,立刻就横扫群寇,李际遇没有孙传庭的能力,但是也不能小觑。

因此高欢很想利用河东之战,重创唐军,打掉唐军的士气,造成唐国变法失败。

不过,李际遇救不救太原,还不一定。

现在乾军要考虑的还是河东清军,虽然清军无心经营河东,但是却并没有放弃对河东的防守。

太原有阿济格坐镇,宣大也被土默特蒙古接收,他们无力进取,可是防守却没问题。

毕竟河东易守难攻,又是九边重地,宣府、大同、太原都是坚城。

乾军虽有兵力优势,但是要拿下来,恐怕也要费一番功夫。

隆武二年,六月一日,乾军各部开始按着计划行动,收复河东的战役正式打响。

首先高欢为了迷惑清军,照例虚晃一枪,带着少数兵马,还有自己的仪仗前往山海关,前出至宁远堡巡视。

这是为给清军造成乾军将收取关外的假象,给锦州方向的清军施加压力。

河东的清军见高欢出现在山海关,便不可能果断放弃河东。

因为河东对于清廷而言,现在最大的意义就是牵制高欢出兵关外,一旦乾军攻打锦州,河东清军就可以出太行八陉袭扰河北,高欢便只能从锦州撤兵。

在高欢虚晃一枪的同时,高名衡和袁时中已经率领三万人,祭旗出征,大军出居庸关向宣大进军。

高欢在宁远虚晃一枪后,便将皇帝仪仗留在山海关,秘密前往真定府乾军大营。

这时高欢在真定集结兵力时,高名衡和袁时中大军行至保安州,便遭遇到清军阻击。

宣大之地多山,地形不利于骑兵作战,袁时中保持了小庆之的本色,率领麾下白袍军出击,不到两个时辰,就击溃拦路的蒙古骑兵。

高名衡遂即率军掩杀,大军冲至宣化城东南三十里,又遭遇蒙古骑兵的阻击,却再次被袁时中三鼓而破。

乾军一路高歌猛进,抵达宣化城时,蒙古藩兵已经弃城而逃,乾军以极小的代价收复了宣大。

高名衡当即留下五千兵马守卫宣化,便率领两万五千大军,继续向大同高歌猛进。

大同,乃是九边重镇,古称云中、平城,地处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

前军进入大同府境内后,山林起伏,地形易守难攻。

“督师,往前五十里,就是大同了!”袁时中骑着马,跟在高名衡身旁介绍道:“大同乃北方重镇,数百年来,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在此地拼杀不知到多少回合。到了明朝,这大同城为了抵御蒙古人的进攻,修建的异常坚固,打下来怕是要废一番功夫。”

大同是北方重镇,姜襄反正,靠着此城抵挡住了清军长达八个月的围攻,直到弹尽粮绝,被叛徒出卖,清军才攻入大同。

高名衡点点头,“这大同以前是姜襄镇守,现在姜襄被调去朝鲜,顶替他的是蒙古人,未必能够发挥大同的作用。”

此前军情司与河东汉将接触,姜襄就是其中之一,可惜两边条件还没谈拢,姜襄就被清廷调去朝鲜,不然有姜襄为内应,拿下大同易如反掌。

这时大军继续前进,不多时,斥候带来几个当地百姓。

这些百姓有老有少,衣服又脏又破,都是蓬头垢面,神情凄苦。

这些百姓一辈子没离开大同,对于外面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来的是哪方兵马,被带回来之后,都十分惶恐。

这时一名汉子领着他们跪在地上,战战兢兢,求饶道:“军爷,家里还有老人卧床,军爷就放过我们吧!”

高名衡皱了皱眉,微笑道:“诸位老乡,都站起身来说话。”

老百姓却都不动弹,胆小的把头都快埋到胯里,胆子大点的纷纷磕头求饶。

袁时中见此喝道:“大家不必怕,我们是乾朝大军,是汉军!今日兵临大同,乃是收复汉地,从鞑子手中解放你们的!”

“乾朝,汉军?”听袁时中的话语,众多百姓才安静下来,不过依旧没人说话。

这时高名衡翻身下马,微笑着用尽量和蔼的语气道:“老乡们,你们可知道大同城的情况?”

百姓们还是不敢答,高名衡对亲卫说了一句,“把干粮给老乡们!”

几名士卒将身上的粮袋子塞到他们手中,百姓们却不敢要,被士卒瞪了眼,“督师让你们拿着,你们就拿着!”

这时一名汉子才道:“回禀大人,往西三十里就是大同,现在里面被鞑子占据了。那群畜生,占了城池,每天都出来打草谷,百姓和军户没法子活,都跑了。”

高名衡问道:“知道里面有多少蒙古鞑子吗?”

汉子摇了摇头,“大人,小的哪能弄清这些。”

高名衡闻语微微颔首,遂即挥手道:“你们可以走了。等朝廷大军收复大同,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你们也不用逃了。”

说完,高名衡便催马前进,几名老乡看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向西而去。

一名老者不禁问道:“汉军,怎么不是明军?”

“爹,明朝早就亡了。这应该是南面的军队吧!”汉子瞎猜道。

(求月票,推荐,追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