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679章不好,又中计了。

武布中华 第679章不好,又中计了。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6 21:08:56 来源:笔趣阁

夜里天空下起了小雨,五万梁军披着蓑衣,带着斗笠向商丘北方的刘家口进军。

这时队伍踩着泥泞进军,李元胤来到孙传庭身边,指着前方道:“督师,前方就是渡河地点!”

孙传庭目光远眺,“本都令人在刘家口,提前准备了搭建浮桥的木材和筏子。不过,敌军对于黄河沿线,肯定设有巡哨。若是我们稍有动静,被他们发现,到时候便会是一场恶战。届时,渡河就会变成强攻,大军死伤惨重不说,还会影响围剿敌军的计划。”

李元胤闻语立时抱拳请命,“末将愿意率本部人马先行渡河,扫清北岸的敌军,方便大军渡河。”

“好!”孙传庭点了点头,嘱咐道:“除了扫清北岸敌军外,你还要拿下曹县。”

李元胤在马上拱手,遂即在沉沉的夜幕掩护下,率领三千伪明军打扮的梁军,向北急行军。

归德府附近,地势平坦,黄河南岸因为被淹过,许多田地荒芜,长满了杂草和树木,给梁军的行动,提供了隐秘性。

半夜时分,李元胤领着兵马来到了刘家口,见到了驻守在这里的府兵校尉。

“将军,卑职已经准备好了渡船和木筏子。”校尉周明将李元胤领到渡口。

早在两个月前,梁军就在为渡河进行准备,秘密准备了不少器械,减少了梁军渡河时,准备的时间。

李元胤打量下藏在芦苇荡中的木筏和船只,目光看向北岸,问道:“对岸有没有敌军巡哨?”

周明点了点头,“不只是巡哨,还有一座烽燧,就在对岸的河堤上。他们主要是监视河面的情况,一旦发现我军渡河,就会点燃烽燧,曹县的驻军看见烽烟,便会立即杀至,阻拦我军渡河。”

李元胤不由暗暗点头,梁军与北明军在黄河沿线拉锯数年,梁军在南岸建立防御体系,北明军在北岸,也建立了一道防线。

如果是寻常时候,梁军想要突破防线,肯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好在伪明军主力到了兖州和济宁州,黄河沿线的兵马被抽走大半,便给了梁军机会。

李元胤听后,吩咐一名旅帅,率领五十名斥候先行渡河,寻找敌军的巡逻队,而他则率兵包围烽燧台,务必一锅端了。

天空中依旧下着雨,梁军穿着蓑衣,挤在小船和木筏上,悄悄的渡过黄河。

这时梁军斥候,在周围搜寻一遍,却没发现敌军的巡哨。

“将军!天下着雨,敌军巡哨根本没出墩台!”旅帅满脸雨水的来到李元胤身边。

李元胤闻语遂即从石头上起身,目光看着不远处,已经被梁军包围的烽燧台,冷笑道:“看来敌军以为我们主力还在南线,防御十分懈怠。”

此前高欢和郑芝龙为了崇明岛,剑拔弩张,檄文乱飞,各方都以为梁军要和郑家开战。

现在多铎、吴三桂等人收到消息,南面打不起来,但是黄河沿线的各军,许多还没得到消息,而得到消息的也不够警醒,觉得就算没打起来,梁军主力也还在南线,没那么快回来。

这时李元胤遂即抽出战刀,冷声喝令,“端了烽燧台。”

五更天黎明时分,正是人熟睡之时。

因为天下着雨,烽燧台内的敌军,都在里面避雨,靠着墙壁熟睡。

李际遇领着百余人,将烽燧台团团包围。

这时,几名穿着蓑衣的士卒,悄悄摸到烽燧台下,将手里的飞爪甩了甩,然后抛飞出去,抓在烽燧台上,斜蹬着台体向上攀爬。

飞爪抓住砖墙的响声,令台内百户惊醒过来,蹬了旁边熟睡的属下一脚,“老五,上去看看,我听着有动静。”

士卒被踹醒,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揉眼起身,顺着梯子往台顶攀爬,刚一露头便看见两名梁军揭开了油布覆盖的柴草。

士卒满脸震惊,还没来得急发生,白光一闪,一刀扫来,人头飞起,鲜血飙射。

墩台内的百户和士卒们,只听见一声闷响,一具无头尸体坠落,砸在地上,人头则滚到百户身前。

“哎呀,我滴娘呀!”百户和士卒惊得跳起,连忙去拿兵器。

这时“嘭”的一声响,门被粗暴的撞开,穿着蓑衣的梁军,冲进来后挥刀便砍。

片刻之间,墩台内的敌军,就被梁军解决。

这时,李元胤检查一遍,立刻让人给对岸发信号,刘家口的数千府兵和民夫,便连忙开始搭设浮桥。

天亮时分,一座简单的浮桥,已经横跨黄河之上。

这时孙传庭领着兵马渡过黄河,来到北岸,府军校尉周明立刻上前禀报,“启禀督师,北岸的墩台已经被李将军扫除。”

孙传庭问道:“李元胤呢?”

周明抱拳回道:“李将军去诈曹县了!”

孙传庭闻语,遂即下令,“大军渡河后,各部稍作休整,吃点东西,立刻向东昌和泰安挺进。”

二十万清军和北明军,驻扎于兖州和济宁州一带,他们想要北撤,只有两条路,一是沿着大运河北撤,一路是经过泰安,逃往济南。

两军只要卡住这两条路线,这二十万敌军大部就得被歼灭在鲁南地区。

~~~~~~~~

在孙传庭突破河防,向敌军后方穿插之际,从扬州附近向北撤退的梁军,忽然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郑家移交崇明岛后,高欢便放出消息,梁军与郑家和解,不打仗了。

消息传出后,南线的梁军便徐徐北撤,准备返回北线的防区。

南面没仗打,梁军陆续北返,这合情合理,清军和北明的斥候见梁军缓慢撤退,也没在意,以为只是正常回防。

可是,梁军接近淮安时,却忽然全军加速,于此同时大批船只集结于淮安附近,准备将梁军主力拉到淮河北岸。

是夜,淮江两岸,到处都是打着火炬,向北进军的梁军。

这时高欢身穿金甲,骑马驻立在浮桥边上,目光扫视淮江北岸。

浮桥上,打着火炬的梁军,如同一条长龙,斗志昂扬的向前进军。

一艘艘运兵船,刚停到岸边,上面的梁军士卒,便迫不及待的跳下兵船,涉水上岸,然后汇集成庞大的队伍,远远看去极为壮观。

这时,高欢注视一阵,遂即一拔马缰,朗声喝令:“全速进军,打败了伪明和满清,寡人重赏全军!”

从梁军跨过淮河的一刻起,便无须再影藏意图,各支队伍点燃火把,如同一条条的长龙,在漆黑的夜幕下蜿蜒进军。

清军和伪明的斥候,一直监视着梁军的动向。

这时在北岸一座土岗上,几名斥候站在高处,看着南面一条条火把组成的长龙,正向北急行军,纷纷倒吸一口凉气,梁军杀来了。

当下斥候面带恐惧,急忙下了土岗,翻身上马,向腾县疾奔而去。

八月二十日,藤县联军大营。

在得知郑芝龙妥协,高欢自南线收兵,大军陆续北返之后。

多铎和吴三桂留下少量兵力,驻守山东与南直隶交界之地,继续防备梁军,原来推进到韩庄、临城驿等处,准备进攻徐州的人马,陆续向后撤到藤县。

藤县的联军大营,也正拆除栅栏,收拾帐篷,准备北返。

这日清晨,多铎还在帐中熟睡,帐帘忽然被挑起,吴三桂直接衣甲不整的闯进来。

多铎久经战阵,比较警觉,立时从床上惊坐起来,伸手抓住枕头旁的配刀,怒目而视:“平西王,你想谋反?”

吴三桂没工夫解释,直接急声道:“豫王爷大事不妙,孙传庭抄了我们的后路,原本徐徐北返的梁军,忽然急速急进,已经跨过淮河,朝咱们杀来了!”

“什么?”多铎惊得呆立当场。

吴三桂急得跳脚,“还不明白么?咱们中计了!”

多铎半响回过神来,捶胸怒吼:“不好,被高蛮子声东击西了!”

(感谢比放个假,书友3778,贫穷的微笑,朱尚柄的秦国,殊战之殇的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