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491章骑兵死地

武布中华 第491章骑兵死地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6 21:08:56 来源:笔趣阁

梁军将士兴奋的呼嚎,欢声经久不衰。

早两天走出黄泛区的梁军前军,在芒山附近设下一座大营,并准备好了热汤和米饭等着中军将士。

此时,伙头军将做好的食物抬了出来,吃了十多天干粮的梁军士卒,顿时变作了豺狼猛兽,围着汤锅和装满米饭的木桶吃了起来。

高欢也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手里端着一碗浓汤泡饭,吃得津津有味。

扬承祖等人围在他周围,坐在石头和草地上,一边看着高欢吧唧吧唧吃饭,一边禀报道:“藩主,臣已经联系上袁时中。这批粮食就是他从邳县送来。”

袁时中在邳县,截获清军粮船后,知道从黄泛区走出的梁军主力,必定物资匮乏,所以让元珪,将粮食送到徐州。

高欢咽下一口米饭,问道:“袁时中到邳县了?”

扬承祖道:“现在应该沿着运河南下,抵达了淮河北岸。”

高欢不禁面露喜色,微微颔首:“淮河下游,江面宽阔,本藩已经让沈廷扬、刘珲率水军,自海上入淮河。有水师在江面阻隔,在加上袁时中在北岸布防,清军休想从下游过河。这样一来,唯一的缺口,便也堵住了!”

扬承祖道:“昨日有清军斥候过来探查,发现了我部行踪。臣料想不日多尔衮便会得知,我军跨过黄泛区抵达徐州的消息。届时他必然会有所行动,我们现在是否立刻南下去淮河上游布防?”

高欢将碗放在一边,挥手道:“拿地图来!”

正吃饭的杨彦,忙放下碗筷,擦了擦手,从放在一旁的行囊中,拿出一卷地图,铺在地上展开。

高欢与众将围过来观看一阵,指着地图道:“不!我们就在这里等多尔衮过来。”

说着,高欢指着黄河、淮河,还有黄泛区道:“多尔滚骑兵众多,现在淮河下游,被水营和袁时中封锁,清军过不去。他只能走淮河中游,寻找水量较小的河段渡过淮河北上,而他一旦自中游渡河,就进入了这块三角区域,清军也就完了。”

扬承祖眼前一亮,“这里淮河在南方,黄河在北,两河交汇于淮安,西面是黄泛区,清兵一旦进来,便别想出去!”

黄河、淮河、黄泛区使得徐州一带,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

骑兵的优势是激动奔袭,正面硬拼,反而不如结成严密阵形的步军。

如果清军骑兵进入这块三角区域,回头向南被淮河拦住,向东向北被黄河斜挡住,向西是黄泛区,清军事先没有准备,进去必然损失惨重。

这样一来,清军就好像进入一个牢房,最终会被围上来的梁军歼灭。

“不错!”高欢沉声道:“届时本藩布防于北,袁宗第、丁启睿率淮南之兵尾随而至,封锁南面,定能将多尔衮全歼于此。”

众将听了高欢的话,不禁纷纷颔首,信心大增。

这时高欢又道:“再者,我军跋涉大半月才走出黄泛区,士卒疲乏,加上辎重和后军,还没跟上来,冒然南下对我军不利。不如在此休整,一来等待后军和辎重,二来以逸待劳,等清军奔来,再給予痛击!”

虽说高欢让辎重先走,不过道路泥泞,梁军只能将装备,还有粮食放在板车、竹筏上,用牲口和士卒拖着向东挺进。

现在前军和中军都已经走出来,可最先出发的辎重,却还在后面艰难前行。

一路上,有许多板车都陷在泥中,被丢弃在黄泛区内,也有不少士卒,累死、病死在黄泛区,可谓相当不易。

虽说梁军士卒尽量煮开水喝,也注意防疫,但是一路下来,也至少累死、病死上千人,许多人走着走着,便倒入泥水中,再也没有起来。

正是因为一路艰辛,走出来不容易,踏上坚实土地的梁军,才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呼声。

众将听了高欢的话,都是重重点头,扬承祖兴奋握拳:“藩主英明,这次我们定能重创建奴,报水灌开封之仇!”

高欢站起身来朗声道:“现今当务之急,是让士卒休整,恢复士卒的体力,剔除病患集中照顾,恢复大军实力,等待决战到来!”

说着,高欢目光扫视众人,沉声喝令,“此战必胜,一个鞑子也不许逃离!”

众将闻语,都是精神一震,哗啦啦起身,肃然抱拳,朗声回应,“臣等遵命!”

~~~~~~

滁州东北扬州西北方的天长县。

这里是淮南交通要冲,清军大军屯驻于此。

此时,多尔衮已经放弃对出现在西面的梁军发起进攻,大军也没撤回扬州,而是到了天长县。

眼下随着各地情报传来,战局可谓急转直下。

在得知梁军向东跨过黄泛区,抵达徐州后,清军上下都陷入了极度震惊之中。

这不只是因为清军的后路受到威胁,更令清军震撼的是,梁军居然能够跨过黄泛区。

梁军要效灭他们的意志,让清军感到恐怖,感到胆寒。

此时,多尔衮一颗心陡然悬了起来,梁军先是出现在淮西,然后又出现在淮北,说明高蛮子是想将他全歼在淮河流域。

多尔衮一生大战无数,从没慌过,可此时却有些慌了。

现在他深入淮南,可谓是孤军深入,一旦战败的话,必然伤及大清元气!

甚至,他自己也无法逃回北方,被高欢斩杀或俘虏。

如此一来,大清危矣!

现在清军的处境非常被动,随着梁军援兵出现,原本士气低落的两淮梁军,军心大振发起反击,那些投降的州县,又纷纷复叛,打起梁旗,斩杀北明派出的官员,断了清军的粮食补给,不再向清军缴纳钱粮。

淮南肯定不能待了,可是要怎么走,却是一个问题。

多尔衮能有今日成就,自然不是草包,在最初的慌乱后,他很快就镇定下来,迅速派遣斥候,探明四周情况。

第一日,斥候回报,言扬州丁启睿、李平远,见清军撤围,率兵三万人,出了扬州城,结寨而进。

显然,丁启睿和李平远已经得到了,高欢进入淮北的消息。

第二日,斥候从西面奔回禀报,合肥城的刘泽清见袁宗第入淮西,引兵出城与袁宗第合兵一处,六万大军向天长逼近。

第三日,细作回报,泗州黄得功派兵出城,收集和焚毁,淮河上的舟船,淮河上出现梁军水师,山东袁时中率兵四万,自山东进入淮北。徐州地界,梁兵已经多达五六万人。

情报传来,种种迹象表明,一张大网已经张开,再不走就完了。

这时,在清军大营内,多尔衮召集众将议事,商议撤退之侧。

清军众将围着地图,神情都十分沉重。

何洛会沉声道:“下游河面宽阔,又有袁时中北岸布防,上游则有高欢守在徐州。奴才建议,还是走下游,一是因为我们在淮安有些船只,二是对岸袁时中肯定比高欢弱。再者,走中游和上游,即便跨过淮江,还要跨一次黄河!”

多尔衮闻语,站在地图前沉思一阵,半响指着徐州道:“这里北面、东面是黄河,南面是淮河,西面是黄泛区,乃是死地!若是大军进入,又不能破围而出,极有可能被高蛮子,困死在这里。本王决定,走下游渡河!”

军令一下,大军约定明日清早拔营,可是令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刚结束商议,各将返回营中,吴三桂就点齐兵马,连夜北奔。

诸多投降的汉军和北明军见此,也大多立时拔营,向北逃离,将八旗主子甩在后面。

这使得多尔衮勃然大怒,连忙下令连夜拔营。

次日半晚,清军一日一夜,骑兵狂奔二百余里,抵达淮安附近,意图过江。

却发现吴三桂等人,驻足江岸,望着淮河兴叹。

因为黄河夺淮,所以此时淮江下游,水面极为宽阔,并不逊色于长江。

多尔衮打马来到江边,看着江上被梁军水军,击沉的漕船,河水中起伏呼救的北明军人头,顿时就黑了脸。

(求月票,推荐,追订,求大家多多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